教育类励志故事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教师教学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对某些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厌烦情绪,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要学、乐学的积极、主动地探索下求知,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探究的主观意识和求异、创新的思维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劝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即直接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用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神秘感与畏惧感。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诸多学习内容,老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键盘指法与打字练习(小学三年级),其机械单调性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而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将打字游戏引入课堂并开展游戏竞赛,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动。这类做法有很多,不论结果如何,但“寓教于乐”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杆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4、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维护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必须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编辑一张主题小报,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
6、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世纪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学科优势,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之处不胜枚举,几乎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习,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处处可见“殊途同归”;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我想我们的劳动就应该会收到成效。
【篇二:教师教学反思】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感觉班中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苦恼。因为自己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付出的努力也不少,但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开始自己一直在寻找原因,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发现,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一部分的责任还在于我自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不问原因的批评指责。但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基于以上的教训,下面就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的几点反思。
一.找到适合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性
不能对学生制定统一的标准,应该因材施教,英语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和多样性,并且是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这也是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课堂活动记录评价
最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一是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做值日报告,限时间、范围,逐日进行。同时,由科代表做好评价记录。不同能力的学生按不相同的标准作评价记录,随堂点评,以利发展。二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参加各项课堂活动进行评分累积,每月由学生评出最佳小组,给予激励,使他们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2)作业评价
布置多种多层次可选择的作业。对于拼写差的学生,布置单词抄默写、听写作业;对于语法差的,布置语法练习或翻译句子的作业;口语弱的编写对话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布置高于其能力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作业供其选择。对于完成得好的作业分类收集成册展示,以鼓励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对成绩提高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3)考试评价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定期开展英语活动
通过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大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点石成金,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点石成金的智者与农夫故事。聪明的农夫要的是“点金术”,为的是日后家里或别人需要时能点出金子来。其实,学生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点金术”。也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它不是哪位教师用一两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不应该是不厌其烦地机械地带学生读单词,而应是教给他们学生单词的策略,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练员、资源提供者、激励者和观众,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外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多进行听说读书的训练,才有可能学会英语。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这段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精心设计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反思中实施教学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作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三:教师教学反思】我是一名刚入园不久的新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与生活照顾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了如下浅显的反思。
一、行为习惯方面:
在开学初小朋友们的各种常规行为有所散慢,因此在这在段时间里我注重幼儿常规习惯的教育,通过了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幼儿各方面的常规都有了进步,特别是排队做课间操,小朋友们都好了许多,卫生习惯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在保管物品方面也进步了不少,以前的他们从来不去管自己的物品,就算彩色笔不见了也只会叫老师,或者自己乱丢乱扔现在小朋友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自己的物品也保管的很好很整齐。这是开学这两个月中小朋友在行为习惯上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语言课注重幼儿多说多读,我发现班里的孩子特别浮躁,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清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对于这个现象,我很焦虑。在思考过以后,我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并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教育报刊,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