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兄实在是太稳健了名言
提起大一,就想起你;想起你,我就忍不住笑出声。
——题记
我们意外同桌
大学开学那天,我兴冲冲找到教室,推门,转身,坐下。(习惯性的坐在了高中时候的位子)奥——听到起哄,我才发现我的同桌是个男生。看看周围无数双挑战性的目光——心一横,牙一咬,豁出去了,偏不换了(尽管还有空位)。
“师兄”的由来
那天,我们在宿舍楼下打羽毛球。我连呼带叫的打败了同室的7姐妹。累死我了。这时你和小峰来了,峰劈手夺了我的球拍,上场去了。我和你在一旁观战。
你没话找话,(刚知道我和峰是高中同班)
“小峰这人不错啊——”
“是,但是他不喜欢我,嗨——”(或许是打球累的,我的声音好无奈。)你愣住了,没想到我那么直率。
“因为,我比他大好多。”?
“骗谁,我看了你
“那是资料,身份证是改了的.,实际上我大他4岁。”
晚自修时候,你不干了。吃饭时小峰挖苦了你:“傻瓜,她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啊,我和她同学3年,她多大我还不比你清楚?”
我听了大笑,你也明白上当了。在你的逼迫下,我叫你“师兄”。(难得你不感到羞,我比你大好几个月呢!)
军训不会走正步的师兄
师兄还记得你走正步的样子——手和脚顺边了。可怜的小教官教了你一遍又一遍。你倒也可爱,别人都休息了你还在练。全班都被你逗笑了。一连几天,你就是走不好。我们班的荣誉看来要毁你手了。
晚点,我和你开玩笑。
“师兄,你要是明天再走不好,就叫我师姐——再也不和你同位。”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你真的走好了,挺潇洒的。
大家都为你鼓掌,叫好。小教官也问:“一夜就会了,做梦练的?”
“他一夜没睡呢——”你宿舍的哥们一起喊!
你的脸变红了。
最恼人的是晚自习,不让去图书室,不能去阅览室,更不能去玩。只有呆在教室里。还要点名,天啊!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班晚自习那个静啊,老拿全校评比第一。
大家在干什么?写家信,写情书,练字,看小说。我一不写信,二不谈恋爱,三不练字,四不看小说。我在观察我的兄弟姐妹,然后写观察记录,写
师兄见我没“正事”可干,有机可乘。你在本子上写到:“我们聊天如何,在本上?
这个新鲜,我来了兴致。于是我们开始在本上“聊天”,不出声,用笔写。内容包罗万象,想起什么聊什么,一天好几个话题。从蚊子到狮子,从古到今,男女老少,吃喝玩乐无所不包。
师兄你最爱引用名言,每当我提一个观点,你就谁谁说,怎么怎么
“名人是名人,你是你,你没有自我,输!”说完我就随着下课铃声扬长而去。
本子用的飞快,一般2天一本。我用完就扔。那天找东西翻你课桌。哇一大摞,你都留着呢。并题名——废话档案。师兄某某,师妹某某。笑了我个半死。师兄,你是个有心人。这样,我们打发着自习时光。
我发现你懂得太多了。虽说每次都是我赢,我知道我在耍赖。渐渐的我不再看武侠,不再看言情。我爱上了名人传记。爱上了哲学类书籍。与你闲聊,我在提高。谢你师兄。如今,我喜欢上网聊天,就是你当年培养的吧?!
那天,你起了个话题“咱班谁适合做我女朋友?”我乱评一气,某不漂亮,某不大方,某个矮。
当我要写“你打一辈子光棍”时,你问:“她们不行,你呢?”
“我更不行,我不漂亮,不大方,不高。不温柔,和男孩子一样。”
“我喜欢,我就喜欢你这个样子。”然后一大堆喜欢我的理由:什么年龄,什么气质。连生辰八字都算好了,我心里那个笑啊。实在被你逼迫的没了办法,我甩出了一句:“我没法分到你在的城市。”你沉默了。我庆幸逃过了一劫。
舞会上的插曲
师兄还记得那次舞会?
那天我们班开party,前几天体育老师刚教了个集体舞,其实2人就可以跳。大家提议跳起来——我拉起你,师兄。让你笑死,老踩我脚,手心里都是汗。过了一会你渐渐随了曲子,也能带我满教室“乱窜”了。
我开始搞恶作剧——我用手指捅你软肋,你终于坚持不住了。大笑,跳的也没了规则,抱住了我,我也随你大笑。教室里一片起哄声。在哄笑声里,峰把我拽出了教室“你怎么老没女孩样。”
留下你在那儿不知所措。谢天谢地,临出教室我看到我宿舍的老六救了你的场。老六我最好的舍友,姐妹。
谈恋爱的师兄
师兄和老六谈恋爱了。
老六是我最好的姐妹,她有事就爱找我。只要师兄约她就征求我去不去。约会回来和我谈他们的约会。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
一天,老六和师兄约会回来,对我说:“舍长(我),我怎么感觉他喜欢的是你呢,他总和我说你,总问你的事。”
“我,你还不清楚,和男孩子一样,开朗,活泼好动,助人为乐。人见人爱。”
老六笑了。第二天,我把师兄的课桌搬到了老六那。从此结束了我们同桌的快乐时光。
十年的同学聚会你没去,老六也没去。
师兄我好想见你啊。我听到了你的故事——当年毕业时候,你想尽法子和老六分到了一起。毕业半年,你和老六分手了,老六哭着回了老家。因为你不爱她。而后你去了上海。
听着他们的讲述,师兄,我开始明白:你给我的毕业留言的含义。
师兄,谢谢你。
假如有来生,假如来生你还那样在意我——
我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做你的——王后?
世尊讲般若心经时,有哪些眷属在场听闻呢?当时亲聆世尊说法的眷属,包括比丘的大僧伽众,也就是声闻行者。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原经)
北宋施护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萨摩诃萨众而共围遶,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
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
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心无所着,亦无罣碍。以无着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怛雅他唵嗄帝嗄帝播啰嗄帝播啰僧嗄帝波提梭哈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若能诵是般若波罗蜜多明句,是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详而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当如是学!是即真实、是上、究竟,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佛说此经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并诸苾刍,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心经讲授
色拉寺雪歌仁波切(赛康仁波切)
刚才念诵时,念到“为利众生愿成佛”,此中的佛是怎样的呢?在陈那论师所著《因明集论》书首礼赞中提到:“成为具量士夫,为利众生,礼敬怙主导师如来。”这是由所具功德的角度礼赞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成为具量士夫”的?第一,佛的果位来自大悲,亦即由大悲所起动机为因。第二,经多劫修习而证得空性慧。第三,“由安乐到安乐,从善趣至善趣”,如此辗转增进。凡夫的痛苦源自‘烦恼障\\\\\’和‘所知障\\\\\’,如来以空性慧破除二障而获得安乐,且辗转增上。第四,世尊不仅救度了自己,也能救度其他众生。譬如一个人在渡河之后,便有能力和经验引导他人渡过那条河,世尊不仅自己已超越轮回,而且有能力引导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也能脱离轮回。第一个次第是大悲所起动机,第二个次第是修学空性,第三个次第是安乐辗转增上,第四个次第是不仅自度而且度他。“为利众生愿成佛”,此中的佛即是透过以上四个次第而成就的佛,是遍知一切的真正具量士夫。
《因明集论》的书首礼赞偈中,开宗明义就点出世尊是“成为具量的士夫”,随即说明世尊为了利益有情之故,“一切所行唯利他,如是殊胜导师我礼敬。”由“成为具量士夫”这几个字,便可了解我们所希求证得的佛果位,抑或所皈依的佛宝功德,我们也同样有能力成就,因为世尊也是依次修学而成就佛果位的。往昔,世尊曾经如同我等一般,也只是一介凡夫,心中也曾有过极为粗重的烦恼,但透过次第修学,终而证得无上菩提。既然佛果位是透过修持而证得,那么,我等若也依照世尊修习的方式净障集资,终有一天必定能证得一如世尊所证得的果位;我等所皈依的佛宝功德,同样是可以期许,可以得到的。倘若不解佛功德如何证得,就会误以为我们所皈依的佛、所期待成就的佛果位是不依因缘,而自然地、原本就存在的,同样也会误以为佛果位是无因生、是常法,以为它自始即存在。如此误解,就会导致我们误以为自己根本没机会成佛。如今我们已知佛是循次修学而“成为具量士夫”的,从“成为具量士夫”这几个字,我们便能有把握,相信自己若依照次第修习,也能如佛一般达到无上的果位,经此一想,便能激发出修持的心力。
我们已经知道,世尊也曾是烦恼粗重的初业凡夫,经过在佛道上一步步前进,最后才成就佛果位的。世尊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所走过的是怎样一条路,我们应当如何去走。经世尊如此指引,我们应当能生起信心及求法的心力,相信只要自己照着行持,终有一天也会像世尊一样“成为具量士夫”。因此,以圣者佛陀的角度而言,“成为具量士夫”即是次第修学而成就圣者果位。虽然眼前我们仍是烦恼粗重的初业有情,但是,只要依照世尊指引我们的道路次第而修,循序渐进,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善良,烦恼也会越来越轻微,乃至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无上佛果位。世尊将他多劫励力求法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真的照着修持,必定能如世尊所言般证得无上功德和果位,这是不须存有丝毫疑虑的,真的可以百分之百相信。
方才说明的四个次第中,首先是发心,也就是大悲动机为因。所以昨天的课程安排了《修心八颂》,以使我们的动机能够清净生起。当动机已清净生起,接着主要修学的重点就是六度当中的般若度。虽然六度都必须修学,然而,如同寂天菩萨所言:“所有六度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起般若。”所以,继修心八颂之后,为了得以修持般若度,今天的课程就安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透过闻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培植圆满般若度的善根习气。
犹如世尊于经中殷重所言:“欲证圆满佛果位,定须修学般若度。”《般若心经》融摄了《般若十万颂》、《般若两万颂》、《般若八千颂》,以及其他许多般若经典的要义。我们从无始至今,轮回的根本即是无明。可是,至今我们仍对之束手无策,丝毫动摇不了无明半分。不过,透过听闻《心经》,必定可以动摇无明。就像提婆菩萨在《四百论》中说过:“薄福众生不犹豫,若稍犹豫碎三有。”是说只要我们对无明稍起犹疑,稍微思惟《般若心经》中的无我义,就会恍然大悟:“自己从无始以来一直被无明欺骗、愚弄。”如今既已学到般若,就必可动摇它,甚至可以动摇、粉碎整个轮回。所以,一定要认真听闻这堂课。平时大家经常念诵的《金刚经》中提到般若具有种种利益,即使我们在无量劫的时间里,不断供养诸佛无量的各式珍宝,此功德利益犹不及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讲说或思惟般若。
藏译的《心经》中有前言,汉译的好像没有,但无妨,前言部分并不艰深。由于我的《心经》传承是从藏语听闻来的,如果省略前言部分完全依照中文讲解的话,似乎有点儿奇怪,所以,我还是依藏文来讲解。刚才我们所念诵的《心经》,次序和内容与藏文版有些许不同。藏文一开始是:梵语云:“跋嘎瓦得,簮迦巴惹米达,啥以达雅”。“梵语云”表示此法是有根据的,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法源很清净;“跋嘎瓦得”意为出有坏,“簮迦”是智慧,“巴惹米达”是波罗密,而“啥以达雅”则是心要的意思。所以完整的意思就是“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灵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这一段前言显现出四种圆满,第一是导师圆满,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世尊所宣说。《心经》是属于加持语的教法,透过佛在三摩地当中对舍利弗尊者加持,让他能够发问,而有与观世音菩萨的一段对话,所以,宣说心经的导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是时圆满,“一时”表示当时的时间是一个很圆满的时间。第三是处所圆满,在圣地灵鹫山。第四是眷属圆满,当时在场闻法的眷属有比丘大众和菩萨众等。
从“如是我闻,一时……”,一直到“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这段内容都算是前言,尚未真正进入心经正文。前言是当时结集《心经》者所讲的话,结集者都是心中具有不忘陀罗尼的行者。前言中提到“在某个时候,我听到世尊如是说”,意即结集者并非于法脉中断之后才辗转从他人听闻,而是曾经亲聆世尊宣讲此法并深记于心,结集经典时就把亲闻法的内容念诵出来。佛陀涅槃后,教法曾有衰微的迹象,而于往昔曾经亲闻世尊说法的弟子们就同聚一处,商议将世尊说过的法落于文字,以便流传后世,住持教法。因此,《心经》的结集者一开头便说:“当时,依我所听到的就是如此……。”
方才提到导师圆满时,是说这部经的宣说者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可是,当我们阅读《心经》时,会觉得这部经似乎是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其实,是世尊入于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以定中加持力使观世音菩萨不自主的宣讲,也让舍利弗尊者不自主的向观世音菩萨请示教法。是透过佛的定力加持而有《心经》中的对答,这就是安立宣讲心经的导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非观世音菩萨的原因。
灵鹫峰是位于王舍城东隅的一座山峰,取名灵鹫峰的由来有二种传说。据说那座山峰的形状极像灵鹫,另一种讲法是往昔有许多外道聚集在这座山上,后来世尊到彼处说法,才刚到达,外道们就不自主的想逃离,据说当时外道们都化为灵鹫融入山中,灵鹫峰因此而得名。
世尊讲般若心经时,有哪些眷属在场听闻呢?当时亲聆世尊说法的眷属,包括比丘的大僧伽众,也就是声闻行者;亦有菩萨的大僧伽众,菩萨的大僧伽众是大乘行者。闻法者中为何独缺缘觉行者呢?因为缘觉行者不喜群聚,而喜独自在僻静处修行。
比丘有比丘戒律,世尊的四众弟子中,能如实清净持守比丘戒的是声闻行者。由于菩萨行持六度万行,有种种既广又深的法行,因此,对于比丘戒的持守就无法完全清净,相较于百分之百的持守标准而言,就难免有所出入。声闻行者主要的法行是降伏烦恼,对于比丘戒的持守自是极为清净;而降伏烦恼,并非菩萨们最主要的法行。文中“大比丘众”,即指清净持守比丘戒的声闻行者。
也许我们会疑惑,菩萨与声闻行者相较,何者珍贵?当然是菩萨较为珍贵,然而,何以经典中都是先提到大比丘众呢?此中因由,即如寂天菩萨于智慧品中所说:“比丘乃教法根本”。由于比丘戒是教法的根基,也由于声闻行者和菩萨行者之间,能够如实持守比丘戒的,主要还是声闻行者,此中关系到教法根本问题,所以经典里总是先提到大比丘声闻众。世尊于涅槃前,曾经教诲:“于我涅槃后,大众以戒为师。”当时佛陀并未说:“当我涅槃之后,你们就以密续为师,或以论藏、经藏为师。”因此,教法到底仍否住世的关键,在于戒行是否仍在世间,这就是经典中总是先提到大比丘众的原因。
四种圆满这部分是共同前言,紧接着“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这是不共前言。“不共”意为与其他经典不同之处,点出当时世尊入的是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世尊开示的教法包括亲口宣说语、开许语及加持语三种,般若心经是加持语的教法,这由世尊入三摩地这句话而得知。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时,是世尊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的同时,此处表征观世音菩萨得到世尊加持。“菩萨摩诃萨”是菩萨大菩萨的意思,藏文中直接重复讲了两次菩萨,前面所云菩萨是希求圆满菩提的意思,后面的大菩萨(摩诃萨)意为具有希求利他的心。菩萨为何希求圆满菩提呢?希求圆满菩提的目的,非为己利独为他利。此外,另有说法是前面的菩萨表示具有菩萨的形相,也就是具足希求圆满菩提的心力;而后面的大菩萨(摩诃萨)则是如其所愿,已证得圆满菩提、已达佛果位。
“观自在菩萨”,藏文上是圣观自在菩萨。圣表示较他殊胜,观是以慈眼视众生,观世音菩萨怎样以慈眼视众生呢?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慈悲地注视着众生,绝不会闭上眼睛。有关“自在”有多种解释,此处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具有圆满自利及利益众生的能力,他有绝对的能力可以自在地利益众生。
“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观见五蕴自性皆空”,在藏文中有个“复”字,“复观五蕴皆空”。当时观世音菩萨不仅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同时也观修五蕴等自性皆空,“复”是不仅五蕴而已,尚且包括十二处、十二缘起、十八界、四谛等等。观世音菩萨入于等持中观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同时也观修五蕴等诸法自性空,巧合的是就在当时,舍利子请教观世音菩萨如何观修般若波罗蜜多,显见观世音菩萨绝对可以正确无误地回答舍利子的问题。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当时透过世尊定力加持,使舍利子不自主地向观世音菩萨请教;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意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应当如何修学呢?
彼时观世音菩萨回答舍利弗尊者:(“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藏文版上没这两句。)“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意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应如是修。观见一切法皆自性空,五蕴等法也应如是观见自性皆空。”《心经》诠释的空性观修有三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资粮道位和加行道位的行者修持空性的方法,第二个次第和第三个次第分别叙述见道位行者及修道位行者如何修持空性。此中提到五蕴、十二处、十二缘起、十八界、四谛等,就是一一解说属于资粮道位、加行道位、见道位以及修道位行者所观修空性的内容。
观世音菩萨回答舍利子:“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以下的回答就是具四种甚深(甚深四法),此处的甚深有既深且广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即是色蕴具有四种甚深。其他如受、想、行、识等诸蕴也都同样具有四种甚深,意即文中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何以一开始就提到五蕴呢?因为我们之所以轮回至今,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强力的我执,强力我执促使我们造作种种恶业,以致于不停地漂泊在轮回里。我执的“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来自于爱我执。而爱我执又是从何处引生的呢?是从我们把五蕴执着为“我”开始。龙树菩萨云:“若时具蕴执,尔时具我执”。以我们一般凡夫而言,总是把假名安立为补特伽罗的所依处,也就是五蕴,当成是自性所成的,误认五蕴就是“我”,如果我们能参透一直被执着为我的五蕴原是自性空,便能解决整个根本问题,我执自然随之消除。
蕴是命名补特伽罗的所依处,佛教名相叫施设处,就是依之取名的对象,此中所指补特伽罗的施设处就是五蕴。当我们一想到补特伽罗,心中认知、思惟的次第,一定是先想到五蕴,随后才想到补特伽罗。也就是先想到施设处(五蕴),之后才想到名称(补特伽罗)。例如有人问你:“人跟狗有何不同?”这时你会马上想到人的样子和狗的样子,内心所现起的一定是形状的部分,也就是色蕴。所以,当我们一提到补特伽罗时,心中一定是先想到五蕴,继而才想到补特伽罗。换言之,有时心中会先现起色蕴,有时先现起受蕴,或是想蕴、行蕴、识蕴,之后补特伽罗才跟着现起,就像方才所提“人跟狗有何不同”的例子一样。此时讲到执五蕴为我,从五蕴上来谈空性,这当中就存在以上所说心中显现次第和执五蕴为我的关键问题。
方才提到色蕴先在心中现起,才认知补特伽罗。另外,当说到某人是个乞丐、病人、有钱人时,则是从受蕴来认知补特伽罗。此时心中先现起的是感受(受蕴),也就是从对方的处境、感受,来认知补特伽罗。譬如一个陷在病苦中的人,“他是一个病人”是由处境认知补特伽罗,是依受蕴而命名为补特伽罗的。同样的,他是佛教徒、基督徒、回教徒,则是从想蕴来认知补特伽罗,亦即由见解、观点来认知人,此时心中先现起想蕴,由此认知这个补特伽罗;亦即继想蕴之后补特伽罗才紧接着现起,这就是依想蕴而命名补特伽罗的情形。另外,从行蕴来认知补特伽罗,譬如说某人是打铁的、是个木工,此时就是由工作性质认识这个人,一说到他是打铁的,我们一定会马上联想到他的工作,然后才想到这个补特伽罗本身。此外,想到我曾经有过前世,未来也将走向来世,这是从识蕴认知补特伽罗。综上所述,我们应能了解当我们认知补特伽罗时,一定是五蕴中的色受想行识其中一蕴先在心中现起,然后才认知补特伽罗的。
当我们心中现起补特伽罗之前,一定是五蕴其中一蕴先在心中现起。而我们就是执着心中现起的蕴是自性所成的,是有自性的,是故,我们就以为补特伽罗具有自性,是自性所成的,也会以为“我”是自性所成的,是有自性的。那么,如何遮止这样的我执呢?这得从根本——五蕴入手,一定要先了知五蕴非自性成,是无自性的,由此才能遮破我是有自性,是自性成的执着。既然如此,首先我们得生起怎样一种破除我是有自性的希求心呢?换言之,我们得先生起怎样一种想要证悟“我”是无自性的希求心呢?月称菩萨所著《入中论》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瑜伽师了知众生无始以来不断轮回,其因不在外,而是存在于内心的烦恼,这就是轮回的因。追根究底,此中烦恼的根本就是执常的萨迦耶见。所以,若欲脱离轮回,应将箭头指向内心,因为问题在内心里,而不在外。经此深入探究,我们就会生起想要破除执我有自性的希求心,意即生起破除“萨迦耶见”的希求心。于是观察“我”是否自性所成的心就会生起。欲破我执,一定得由此处着手。
欲证空性,绝不可往外寻求。如果误认空性在外,同样也会误认实执在外,然而实执并不在外,而在自己心中。实执在内心,却把箭头朝外,那是丝毫动摇不了它的,更遑论证得空性。所谓空性,是遮破谛实的执着,空掉执着。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实执就在我们的内心而不在外,万不可颠倒往外寻求。若误认实执在心外,根本无从证得空性。月称菩萨于《入中论》所云,确是真理。
弥勒菩萨于《现观庄严论》云:“彼复无所除,亦无所安立”,意思是破除实执,证空性,切不可于外境上寻找,绝不可误认空性原不存在,而于外境上重新安置空性。实执绝不在外境,故不可往外破实执。譬如桌上有个杯子,以为破除实执就如同把杯子从桌上移除一般,这是完全错误的,破除实执绝非如此,因为实执不在外境上。破除实执绝不可向外寻找,一定得朝内心探寻。外在的对境名之为“境”,内在的心谓之“有境”,应从有境去寻找、探讨。空性亦绝非原不在外境而重新安置的,证空性之法亦非如此。无论破除实质或证空性,都应往内心探求,破除心中误认万法为谛实所成(真实存在)的实执,便是证空性。因此,欲证空性,应往内心破除实执,破实执所成之分即是空性。换言之,所谓证空性,就是破除心中的实执,破除了实执的执,当下便证得了空性。显见,实执非从外境上破除,亦非将空性重新安置于外境,此即弥勤菩萨云:“彼复无所除,亦无所安立。”之意。由于破除心中谛实的执着即为空性的缘故,欲证空性就得设法使心中烦恼越来越轻,随之,烦恼的根本——无明也将逐渐减轻;实执失去了立足点,便是证空性了。因此,不经修持,空性怎能证得?
证空性定须毘钵舍那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努力积聚毘钵舍那的资粮。宗喀巴大师曾经说,透过向和本尊无二无别的上师祈请,可以积聚资粮。同时如法净除罪障,藉由净障集资的力量深入教理,深入龙树菩萨、月称菩萨等祖师所教导的中观思想,听闻思惟之后,继而实修,如此才有望证得空性。一定要很实际地闻思修,不能像学习世间知识一样,只是听课、问答、做笔记,如此只是纸上谈兵,绝非内心中的法。透过内心真正实修才能动摇实执,证得空性;空性不是在纸上证得的!
宗喀巴大师经由祈请而亲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教导宗喀巴大师如何证空性,宗喀巴大师也依文殊菩萨所教导般如实行持而证得空性。文殊菩萨教导宗喀巴大师:“首应积聚毘钵舍那资粮,亦即如实净障集资,随后应理解佛护论师、龙树菩萨、月称菩萨、清辨论师等祖师的中观见,理解后应逐次实修,如此方能证得空性。”宗喀巴大师依教如实修持而证得空性。若空性仅由问答便能证得,宗喀巴大师应于请益当下就证得空性,而无需苦行净障集资及种种闻思修。因为宗喀巴大师请教的对象是无比殊胜的文殊菩萨,堪于让人请益证空性法的师长,恐无较文殊菩萨更殊胜的了。空性得依循次第实修才能证得,绝非仅凭讨论问答便可证得。
(第二讲)
【我想利用几分钟时间,简短的向大家介绍未来的课程,课程内容在扎根计划里也有说明。佛教在东方国家的弘扬,汉传佛教早于藏传佛教。包括中国等地的华人,由于佛教文化的熏习,心地都很善良,学习佛法的习气也很深厚。在汉传佛教的基础上,随后又有藏传佛法的传入,例如西藏大译师和祖师们所著的经论释注传到汉地来的就不少,佛教在汉地真可说是愈发光大了。在这么殊胜的时机因缘里,我也由衷想以佛法服务大众,来内地之前我曾向法王请示,法王尊者说如此弘法很好,启程来内地讲经说法的心力于焉产生。来到内地后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佛弟子,逐渐酝酿出让学法者得以深入教理、解行并进的佛法扎根计划,相信有助于大家对佛法的了解。
原本我心里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大家能真正深入学习教法,所以对课程计划有个腹案,这套课程计划有完整的进度规划,就像学校的课程安排一样,得成立佛学院,并且至少需要五、六位老师和三、四位翻译,因此,这个梦想似乎不容易实现,至今还只是梦想而已。眼前能做的就是以现有条件编排可以当下利益大众的课程,既非艰深得使大家难以学习,也不至于简略到对大家无益,所以就折衷制订了大约三年的授课计划。
课程设计上,包括初业有情开始学佛直到圆满成佛的完整道路引导,目的是希望学员心中能对完整道次快速生起确切的理解,因此在所安排的课程里面就有“道次第”班。这个班的课程以《菩提道次第略论》为主,辅以冈波巴大师所著的《解脱庄严宝论》及宁玛巴教派中极为殊胜的《普贤上师言教集》,内容是道次第止观之前的篇幅,也就是六度的前四度,后二度另外安排止观这门课程。止观中的奢摩他,内容包括《声闻地论》、《修次三编》,以及色无色界方面的讲解。
为了使学员有足够能力依循三大寺的课程次第学习大经大论,就得多认识佛法名相,因此为各位安排了《摄类学》、《心类学》、《四部宗义》和《七十义》等课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还可以学习《现观庄严论》,甚至更进一步学习《入中论》。如果能完整学习这样的课程会有一个好处,就是当自己在阅读经部的典籍时,能理解眼前自己是在道次第的哪个位置,应该从哪里着手修持,对于五道十地的理解也能建立起来。这些课程预计今年九月开课。以上是简略介绍我个人想象的课程架构,欢迎各位提供意见以助于课程的设计安排。】
上午讲到透过四种甚深来探讨五蕴,这是资粮、加行二道行者所修的空性内容,犹如月称菩萨所说的,我们内心无法容忍一直漂泊在轮回中,既然我们这么不愿意轮回,我们就得去追究轮回的因在哪里。透过追究我们将会了解轮回的因来自烦恼;烦恼的生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去深究它,原来其根本就在于无明。无明背后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原来是我执。为什么会有我执的产生呢?原来我们都把五蕴当成是自性所成的,我们要去探究五蕴到底是否具有自性。我们必须透过这样的次第消除无明我执以脱离轮回,所以得先生起想去探究五蕴是否有自性的希求心。
今天,我们说要思维空性,一开始就要找对方向,我们有心寻找空性,那在证得空性之前得先知道所破分在哪里,我们要去遮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能了解原来是要向内心去寻找,这样我们就会有机会证悟空性;如果一开始方向就弄错,总是向外寻找的话,哪有可能证得空性呢?连所破分在哪里都没有弄对,想理解和证得空性根本就没有门路。所以,首先一定要辨认出所破分是什么,这很重要。就如同射箭一定要对着靶子一样,要破除我执一定要先探究我执在哪里,所破分是什么,才有机会证得空性。
在辨识所破分(明所破分)中,四大宗派的智者透过阅读佛陀所说经典及阅后各自的深入思维,他们共同认知到我执就是轮回的根本,由于我执我们就会跟他人产生对立,会有贪瞋等种种念头生起,同时也会为了自己而不惜去伤害别人。因此,四大宗派的智者都认同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
什么是我执?就是执着我是自性所成的,认为我是有自性的。我执就是轮回的根本无明,即无明的根本是把五蕴当成是有自性的,是自性所成的,因此我们就会认为我是有自性的,是自性所成的,这就是轮回的根本。
其实五蕴并非自性所成。如果我们能理解五蕴非自性所成,就能理解我也非自性所成,如此自然就能破除无明。各宗派都一致承许十二缘起,也一致承许十二缘起中的无明就是轮回根本。佛教各宗派同样一致承许无明是执我之心,也就是我执。
那么我执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我呢?四大宗派及其他各种宗教都提到对“我”的各种不同解释。有些外道宗派认为我是常法,是独立自主的;而四大宗派中某些宗派的见解就较“我是常、一、自主”的见解要深,他们虽也认为“我是可以独立自主的”,但却不是常法。较此更深入的,以唯识宗来说,他们认为我及执我之量是异体的;中观自续派认为我不是由无害心中所现而是自成的;应成派认为我执的我是执著名言上的我可以寻找到,执着我是自成的心就是所破分,就是我执的我,也是轮回根本我执的我。有关所破分“我”的见解总共有十八种。其实,能讲出那些见解的祖师大德,他们的根器比我们利,修持比我们高,然而,当他们辨别我执的我是何种心念时,都还可能出现种种错误,所以辨识所破分对我们来说自是不易。
哪一派的见解才是无误的呢?中观应成派对我执之我的理解才是最如理最究竟的。然而眼前我们就四个宗派对我执之我的不同见解只能人云亦云,因为明所破分不是在纸上谈兵,而是心上的观修功夫。透过观修,我们就会逐渐理解毗婆沙宗对我的见解,接着再深入唯识宗、中观宗等派的见解。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理解到萨迦耶见就是我执,当中的我是否真的是常、一、自主的。我们去探讨,慢慢再进入更深的理解,体会就会有所不同,最后进入最深的理解,就可以确切辨识出我执的我指的是什么。
我们要去辨识我执的我,就得阅读经典上有关四部宗派的见解,因为我们的烦恼力量实在太强了,把我和我执的我混杂了,所以,在我们心中几乎百分之百认为我是常法,是独立存在的;就像一堆物品捆在一起,取其一其它的就被一同拿起来一般。慢慢地,透过修学,我们将会知道我不是常恒独立的,慢慢再进入中观自续派及应成派所主张应破的我是什么。我们由于烦恼太强的缘故,一开始对所破分我的辨识会分不清什么是真的我什么不是。透过对于执我是常这种粗分我执的理解,慢慢就能进入细分的理解。一开始认为我是常法这是最粗分的,透过这种粗分的理解,慢慢会进入较细分的理解,最后则能理解中观应成派所讲的所破分的我执的我,是可寻得的名言上的我。这必须烦恼轻微了才能理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中观应成派所主张的经论,其中所讲的空性见是最利根器者所探究的。而眼前在我们的心续中尚有粗分烦恼,此时学习最利根器的行者所探究的空性,时间上似乎有点不恰当。因为我们根本还没辨识出我执到底是什么,却一下子就进入中观应成派所认知的所破分我是自成的部分。《心经》是应成派所主张用以破我执的理路,这是最深的见解,但目前在我们心中,粗分我执和细分我执都还夹杂一起,在这种状况下,直接以中观应成派的方式去认知、遮破我执,我们会有使不上力的感觉。
在理解应成派如何破我执之前,要先理解应成派如何辨识我执,也就是要认识破我执时的所破分是什么。应成派认为所应破的我是一法的假立名言处,也就是施设处或命名处,是真能寻得的这个部分;亦即假名安立的事物,是自性所成、是可寻得的那个部分,这就是应成派所主张的所破分。以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而言,他们认为万法在名言假立上是存在的,但是名言假立所依据的对象(施设处或命名处)却是不可寻的。虽然假立名言上存在,但是,去寻找假立名言所指的实际事物却是不可得的。一般而言,我是存在的,但是它绝对不是我们心中所理解的那个我。眼前我们心中所理解的我很可能正是应成派所要遮破的我;我们以为名言假立为我的施设处是可寻得的,然而中观应成派却认为你所认知的那个我是不可得的。但是,在中观自续派以下的各个宗派都认为名言假立为我的施设处,是可以寻得的,是存在的,他们认为一切所知都是如此存在。以自续派来看应成派的所破分,可能就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因为他们所主张的存在,正是中观应成派所主张的所破分。
一谈到我,心中所显现出的那个我是否实际存在呢?如果并不真实存在,当然就是所破分了。我们先不要从应成派所要破的我来谈,先用一般于所知上存不存在的世俗方式来理解。譬如,我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名字,每叫到你的名字的时候,你的感受一定跟别人不一样。譬如,我叫:“王师兄!”身为王师兄的这个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的感受一定比别人强烈。一开始叫到“王”的时候,他马上就有较强于别人的“我”在心中现起,如果后面再跟着“小偷”两个字的话,他可能就会呼吸开始困难,血压上升了,此时他的“我”就很清楚的显现出来了,当下就是我们察觉对我的认知方式究竟对或错的好机会了,就好似抓贼之前先把贼的样子认清楚一样。
我们去观察在瞋心很强烈时所显现出来的我,我们就可以理解瞋心等烦恼会那么强烈的生起,根源就在于我执。瞋心很强的时候就是我执很强烈的时候,此时在心中显现出的我好像是可以独立存在,而丝毫不须依于其他因缘,好像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一样,此时,他就开始保护自己。因为瞋心很强,就会开口骂人造恶业。到了第二天,他又会很不好意思见人,很清楚知道他不是独立的,而是必须依于家庭、社会等种种因缘。
既然我不是独立的,难道我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我会生病,会感受到痛苦,我从过去世来到这一世,也会到下一世去,乃至我也会成佛。所以,我怎么会不存在呢?怎么会是无呢?我既不是绝不存在,也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独立存在,这就有两个角度的我出来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执着我是自性所成的,所以对我们来讲,就很难正确辨认名言假立的我和自成的我两者的差别。我们一直误以为我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自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只是在名言上存在而已,绝无自成的能力,我并不是真实存在(谛实有)的。
刚才有人问何谓补特伽罗。从佛到地狱众生,所有有心识的众生都叫补特伽罗,有情则是指尚未成佛的众生。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士夫非地亦非水,非火非风亦非空,若亦非识悉非者,离彼何者名士夫?是故士夫亦非如,六界所集真实性,非如集成真实性,一一界亦非士夫。”士夫(补特伽罗)既不是六界(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的综合体,也不是可以去指认其中任何一界为补特伽罗,而补特伽罗亦非离于六界而另外存在。补特伽罗只是依于它的命名处(此指六界)而立名为补特伽罗而已,如果能指认出六界中任何一蕴为补特伽罗,则补特伽罗就必定有自成的能力。又补特伽罗也并非独立于六界之外而存在,并非与六界异体,补特伽罗只是依六界假名安立而已。事实就是如此,当我们想到我时,心中会先现起补特伽罗的命名处,也就是五蕴中的任何一蕴,接着才会想到所谓的我。蕴和我在心中现起的次序有先后,可见命名处(五蕴)不是假有法(我),补特伽罗只是在名言假立上存在而已。
刚刚讲到地、水、火、风、空、识,如果我们指着补特伽罗的命名处“地界”说:“这就是补特伽罗!”那么,依地界而立名的补特伽罗就是自性所成的,具有自成的能力。可能有人会反问:“那么,我们指着桌上这个杯子说这是杯子,那这杯子不就是谛实所成了吗?”桌上这个杯子还是杯子,和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补特伽罗(我)是不同的。因为士夫(补特伽罗)只是一个名言假立的法而已,不管是依六界或五蕴而命名为补特伽罗,都不能指着命名处说这就是补特伽罗。如果我们去指认五蕴其中一蕴或六界其中一界就是补特伽罗的话,那么,这样的补特伽罗就彷佛是自主自成的了。所以,补特伽罗既非地水火风空识,亦非六界组成的综合体或与六界异体。
士夫(补特伽罗)只是依于它的命名处(五蕴或六界)名言假立为补特伽罗而已,如果一一去探究六界中哪一界是补特伽罗,是不可得的。并非五蕴中的某一蕴是补特伽罗,也非六界中的某一界或六界或五蕴的综合体就是补特伽罗,所以,补特伽罗只是名言假立的法而已,不是真实的或自性所成的。
刚才已经从理论上探究了补特伽罗是否六界一一组合而成,接着六界是否存在补特伽罗呢?具体而言,任何一法都有支分,无支分的法绝不存在,任何一法都是由支分组合而成的,但这也仅止于思维时如此而已。这时候,很可能就又让人误解那个支分就是一法,或者由各支分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就是那一法,其实都不对。譬如,刚才说六界是命名为补特伽罗的施设处,我们如果去指认六界中的任何一界为补特伽罗,那也是错误的。六界综合起来,依这个综合体而假名安立为士夫而已。透过如此理解,我们可以继续深入万法,任何一法都必定有支分,绝对没有无支分的法,绝对没有“无方分”的法。无方就是不能再分析它的方向。例如物体再怎么切割,一定可以再细分出它的方向。无分就是不能再分析出它的支分,但这样的法也不存在,例如时间再怎么细分还是可以找到更小的单位;无方分的法绝不存在,即使再微细的法也还是可以再分析出方或分。如果有一法是无方分的话,几乎就可以确定它是真实存在(谛实所成或实有)。但是,事实上无方分的法是寻找不到的,任何一法都必定有方或有分。所以,“真实存在”就不成立了。
刚刚透过支分的理念了解根本不存在无支分的法,万法当中的任何一法,只要是法都有支分。既然有支分,就表示一定要依他法而成立,不是独立自主所可成立的;像依于组合而成为整体的各个支分就是“他法”。可是,我们现在无论提到任何一法,都会以为是不依他法就可独立存在,感觉上好像它是不须其它因缘支分的配合就可成立的。这样的认识角度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任何一法是不存在着支分的,任何一法都有它的方分或时分,它可能有三、四或更多个方向,也就是三、四或更多个方分。譬如,有三个法,如果这三个法是无方分的话,那么,旁边的两个应该不是碰到中间的那个,而是直接碰在一起,那才是无方分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具有方分之故,只要有越来越多的数量聚合起来,就形成形体。如果万法是无方分的话,我们要到某个地方去,就不用走路了,直接跳过去就到了。就是因为存在着方分,所以,我们要一步步地走,因为两地之间有支分存在,万法都是有支分;如果是无方分的话,这两个中间有距离的东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这两者要接触的话,立即就可以接触到,不需要中间的过程,就不用去碰到中间存在的事物。今天我们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如果我跟那个遥远的地方以及中间的距离是无方分的话,马上就可以到达了,就不用一步一步去走了。科学研究原子、粒子等也有这样的讲法,科学的教科书上或许有这些内容。如果是无方分的话,这个东西要去碰那个东西就可以直接碰到,接着,第三个要去碰第一个也可以直接碰到,第四个也可以直接碰到第一个,亿万个以外的那一个也可以直接碰到第一个,也就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可以直接碰在一起;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方分就是已经不能再细分出方向或支分,若是无方分就能直接碰触到。万法都是依他法而成立,而我们却误以为万法各自独立存在,我们所想象的万法和其真相之间存在着矛盾。
我们讲色蕴上的四种甚深,这是在资粮道位和加行道位时对空性的认知。譬如,我们依施设处当中的色蕴而命名为补特伽罗,这个色蕴本身也是空性的,我们心中以为真实存在的色蕴其实是不存在的。色蕴非自成,那么色蕴是无吗?不是的。色蕴虽非真实存在,非自性所成,但也绝非完全不存在。色蕴还是存在的,就在色蕴非自成上安立色蕴,故云:“空即是色”,亦即空性中还是可以显现出色蕴。举例说明,例如幻术变出的马,那不是一匹真马,但是,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的,好像是一匹真马,这是一种假象;它可以显现让人看到,但它并非真的存在。“空即是色”,我们也可以从幻术变出的马来理解,它“显现”,就在“显现”上安立幻术的马。
刚才提到“色上的空性”,那么,空性和色是不同自性的吗?其实并非如此。就如同幻术变出的马,我们知道它不是一匹真马,幻术变现出来的马跟我们认为不是真正的马这两者的自性并无差别。并非在幻术变出的马之外的法上去认知那不是真马。也就是说,幻术所变现出来的马跟我们所认知的“那不是一匹真马”所指的是同一个,自性了无差别。讲到色不异空,就是“色蕴”与“色蕴上的空性”的自性是无异的,因此,我们所称色蕴上的空性并非离色蕴之外另有空性存在,也非离空性之外另有色蕴存在,从空性中显现出的色蕴和空性是同一自性的,就如同幻术变现出来的马和我们认知的“不是真马”是同自性一样。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者并无相违之处。这个部分为何安立为资粮道和加行道行者的主要所修呢?因为此时的行者初证空性,应将色蕴与空性结合思维,这是很重要的。三主要道中提到:“现象缘起不虚妄,性空不执二了解,何时见为相违时,尚未通达佛密意。”故初证空性时,缘起显现和非实有为同一自性的认知是很重要的。如果以为缘起和空性是相异的二法,表示尚未真正趣入清净见。一但真正理解空性,了知空性中显现出的各种缘起万法和空性是同一自性,才谓之证得空性。了解色蕴和空性自性是一而非异的观修非常重要;同样的,受、想、行、识等四蕴也是如此思维。这部分的理解关乎初证空性,因此,就成为资粮道位和加行道位的行者在观修空性时的主要内容。
“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这个部分是八种特别甚深。(藏文在“此一切法如是空相”之后还有“无性相”)“一切法如是空相”,就是说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性。任何一法都有总性相及个别性相,色的个别性相是变动坏灭,总性相就是所知、有、实有法。以火为例,它的个别性相是热且燃烧,总性相是有、所知。讲到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性,譬如火不是谛实有,火的性相也不是谛实有,这就是文中提到的无性相。我们执着火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谛实的实执;产生实执的情况很多,或者执着火本身是谛实有,或者执着火热且燃烧的性相为真实存在,或是认为火的总性相实有法、有、所知是谛实有,从各种不同角度执着火是真实的存在(实有、自性有),以为火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一直都是如此执着万法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各种角度都可能引生我们对万法产生谛实有的实执,就补特伽罗的命名处五蕴而言,我们可能从补特伽罗是真实存在的角度产生实执,也可能从色、受、想、行、识等补特伽罗的施设处执着补特伽罗是真实存在的。
问:早上在解释的时候,“行蕴”的行和十二因缘中的“行”是同一个字,它们的意义一样吗?
答:五蕴中的行蕴和十二因缘中的第二支“行”两者间有很大的差别。凡是补特伽罗都有五蕴中的行蕴,无论佛、菩萨、阿罗汉或凡夫都有行蕴。而无明缘行的“行”所指的是能引业的行,那是凡夫才有的,佛、菩萨、阿罗汉等圣者没有十二缘起里的无明造业。
问:早上讲行蕴的时候,是以一般的工作行业为例子来说明;而现在我对无明缘行之“行”的理解是造作的第一个心念。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这样的认知对吗?
答:所谓“行蕴”并不属于心的种类。一般所谓的“行”是动作、行动的意思,有多种含意,例如摇手的动作也是行。十二缘起中的“行”是指造作引向来世的业,虽也是动作之意,然其所术动作乃指引向来世的造作,故名之为“行”。
行蕴中的行也是动作的意思,像木工、铁工等的工作,各种不同的工作。若要说是当下(工作时)的“心”(的造作)也可以。补特伽罗心或身的行为皆可谓之“行”的范畴。总之,从行为动作而认知其为补特伽罗者,就是依五蕴中之行蕴为施设处来认知的。
问:刚刚仁波切说过,观五蕴自性皆空的这个修法是属于资粮道和加行道主要观修的,其他的如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分别是在哪个阶段观修的?
答:观修空性先从五蕴入手,但学习内容非仅五蕴,而是将四种甚深应用于五蕴上以观修。这是资粮道及加行道位的行者所修。而见道位行者观修的内容较此为深,即于一法上知其无自性、无性相,遮破其非谛实有的角度及方式更广更多。例如之前提到火非谛实有,火之热性,火之“有”(与所知同义)之自性皆非谛实有,可见得执着火为谛实有的角度很多,但都能遮破。这是见道位行者所修,即八种特别甚深。之前我们只讲解其中二种,随后心经中又提到无色、无受……,讲了许多“无”,此中的无是指修道位之所断被逐渐断除之意。可能大家不清楚上面所讲解的内容,心经里所说的“当观五蕴自性皆空”是于五蕴上一一观修四种甚深,亦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具体涵义。
问:佛初发心,中集资粮,最后现证圆满正觉。“中集资粮”是否如同仁波切早上所说的集资净障?我们平常应该如何集资净障呢?
答:其实在生起菩提心之前,也需要净罪集资。佛在发心之前一样也在净障集资,而在发了菩提心之后,更是苦行积资净罪以成就菩提。我们需不需要集资净罪呢?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已生起菩提心了,此时正是应如世尊般为圆满菩提而力行净障集资的'时候。若未生起菩提心,此时也应开始净罪集资。无论生起菩提心之前或之后都应净罪集资,不是只有发心之后才要做。积集资粮指的是积集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以福德资粮来说,七支供养是最好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式;如果要积聚智慧资粮,就要观修无常、无我的意义,透过学习空性、观修无常及空性以增长智慧。智慧资粮如果没有福德资粮做为辅助的话,那是很危险的。有些人深谙经论,对于空性也能宣说,可是内心却没有丝毫感受,这就是没有福德资粮作为辅助的现象。修学佛法主要还是内心要有所感受,如其对义理的理解般内心应有所觉受,若内心丝毫不为所动,则学法就无意义了。
问:观自在菩萨不是已能观修五蕴自性皆空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须要世尊的加持力让他能说法呢?
答:此处所说世尊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及观世音菩萨在佛力加持下跟舍利子有一段问答,有共与不共的说法。从不共的角度来讲,佛并无等持位与后得位(入定与出定)的差别。观世音菩萨也早已成佛了,他们之所以分别示现为导师及眷属,是为了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而如此示现,并非观世音菩萨不具能力而须由佛力加持方能说法,或是佛原本不在定中,此时特别入定加持观世音菩萨;不共指的就是实际真相。共的部分是指大众共同所见。
大瑜伽士贡塘仁波切说:“每讲到修行就说明天再开始,这样的人可能会碰到死亡就在说这句话的当天来临。”死亡经常在我们期待的明天之前到来。推延的恶习使我们至今在修行上一无所成,我今年三十三岁,不知各位多大年龄?我们这一生已有多少岁月白白地流逝?!我们总是说现在太忙,总是筹划着以后再修行,从往昔到现在一直都不曾真正踏实地学法修心,甚至连必须学习都不曾想过。纵然已经接触佛法,却不曾以百分之百的心力投入学习。这个世间,甚至所有世间的有情之所以至今还没能成佛,就是上了推延心态的大当。因此贡塘仁波切接着说:“我不再自我欺骗,从今天起我要好好修行。”
贡塘仁波切所讲的几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审慎思维死亡这件事,因为死亡关乎我们的来世,乃至于通向未来生生世世的旅途,要好好预做准备。最近流行SARS这个传染病,大家格外感到恐惧。可是,以我们学法者而言,我们应该生起怎样的畏死心态呢?我们可能因为染上SARS而死,但是我们对死亡感到恐惧并非必须舍弃现世亲友和所拥有的一切,也不是因为必须孤独地走向来世,这些不是学法者的畏死心态,而是一个没有学习佛法的人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心理,算是一般低层次的怕死心态。我们是正在学习佛法的人,应由体认到佛法的珍贵,想到可以用来学法藉以经营永恒安乐的人身可能即将失去而恐惧;恐惧的是法行尚未成就,就失去可以修学佛法的人身,这才是学法者应有的畏死心态。如此思维,我们在意的将是未来的生生世世,眼光就长远多了,不会像没学法的人,以为失去今生就好似失去一切一般;相较于一般人的心态,我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就显得轻微多了。同时,由于对未来生生世世这条长路已早有筹划和准备,眼前也还有时间和机会可以继续努力,心中对来世去处早有把握,那么,面对死亡就不会有任何恐惧。不过,由于我们并没有认真把法学好,来世能否再得人身毫无把握,虽然这也是激励我们精进向法的动力,但眼前面对死亡还是难免恐慌。
面对SARS,我们要尽量设法让自己不被传染,因为我们深知人身的珍贵价值。同样,我们也要重视别人的人身价值,因为那也是他们用于学习佛法,藉以创造安乐的条件;纵然他眼前并没学佛,可是,他仍有机会值遇学佛因缘。如果我们已经被传染就要小心不要传染给别人;如果别人已被传染,也要小心自己被传染,这很重要。在座有一位学员戴了口罩,这么做很好,原本我也想告诉大家可以戴口罩。
防范传染病在佛法中有方法,药师佛咒具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念诵药师佛的咒语。此外,特别针对瘟疫和传染病的本尊中,有叶衣佛母和二十一度母中的第二十尊度母。多念诵药师佛咒、叶衣佛母咒或第二十尊度母咒,对防范传染病有很大的助益。
死亡尚未来临之前,要努力学习佛法,把眼光放远,在攸关来世长远利益的佛法上精进。而佛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证空性慧,一旦心续中生起了证空性慧,就有能力对治烦恼,甚至根本断除烦恼——这才是佛法的根本,也是佛法要义中的要义。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诚实的孩子》讲的是:一天,8岁的列宁到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碎了客厅的花瓶,由于怕姑妈责备,所以撒谎不敢承认。回到家,列宁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写信向姑妈承认错误,姑妈原谅了他,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列宁一样,犯了错误以后要勇于承认,并且改正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三只小猪长大了,要自己盖房子住。老大非常懒,用草盖了一座房子。狼来了,轻轻一吹房子就倒了,老大赶紧跑。老二也非常懒,用木头盖了一座房子。狼来了,轻轻一吹又倒了,老二也赶紧跑。老三很勤劳,用砖盖房子。狼来了,吹了半天也没吹倒。狼就用头撞,房子还是没有倒,狼的头上却起了个大包。狼想从烟囱里爬进去,老三马上在火炉里点着火,狼赶紧跑了。
我要向第三只小猪学习,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怕麻烦,不能偷懒。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在一个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但是一根也没卖出去。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她想用火柴了暖,她擦着了一根火柴,看见了烤鹅、面包、糖,女孩又擦着了一根火柴,看到了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老祖母来抱她,第二天她死了。
她真可怜,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4寒号鸟和喜鹊是邻居,冬天到了,勤劳的喜鹊搭好了窝,而寒号鸟就知道玩,最后在寒冷的北风中冻死了。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喜鹊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才抓紧时间搭窝过冬。而寒号鸟却得过且过,最后被冻死了。
我想到自己平常做作业时,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这样推来推去,总是不及时完成,感到非常惭愧。我决定今后再也不做寒号鸟,要做一只勤劳的小喜鹊。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5我读了《爱美的小公鸡》一文非常受感动。
一天,小公鸡去和啄木鸟、蜜蜂、小青蛙比美,但是它们都各自忙着干活,谁也不跟它比美,它只好回家去。在回家的路上,它看到了老马,它就去问老马:“老马伯伯,为什么别人不和我比美?”老马说:“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得看心灵美不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听了老马的话,小公鸡明白了,别人为什么不和它比美。从此,它每天早早地起来给人们打鸣。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光看外表美不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美,不光做好自己的事,还得帮助别人做事,这才是真正的美。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6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冰娃娃》,这篇故事使我感受非常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冬天,到处都是白雪,只有悬岩上,才是亮晶晶的,冰娃娃就住在那里,小松鼠觉得冰娃娃很漂亮,想和它交朋友,娇气的冰娃娃怕松鼠把它碰碎,不愿意和松鼠交朋友,小松鼠走了,小兔子也来交朋友,也已同样的理由被拒绝了,只到太阳出来,冰娃娃融化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像冰娃娃那样娇气,太娇气的人就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人们也大多不愿意和娇气的人交朋友,因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因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总会惹来麻烦的。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7在这个暑假里,我看见过《风吹小号的天鹅》、《安徒生童话》……但我最喜欢《狗来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狗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老伴也去世多年,狗决定离开家,到辽阔的世界去。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狗因为它喜欢帮助别人,一天,狗进了医院以后,有一只猫,它生病了,它有三十只小猫,小猫的妈妈不看他们,他们的爸爸进了医院,没人照顾他们,狗已经好了,它说:“我已经好了,我去吧!你的家在哪里?”左伯阁胡同七号,住在四楼,也可以说成是阁楼,但他们从那出不去,最后他们到了熊的嫂子的家,熊的嫂子去旅游了。他们把小猫送到了它爸爸那里。
读过了《狗来了》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8今天,我读了杨红樱的小说《笑猫日记之幸福的鸭子》第一篇故事——“又见巨人阿空”。故事讲的是几个小伙伴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和笑猫他们一起去张达的外婆家摘桃子。他们碰见了巨人阿空——一位个头很高的人,眼睛黑黑的,鼻子长长的,嘴巴非常大,长的很奇怪,可是他天天帮张达的外婆摘桃子,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巨人。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都非常喜欢他。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是长得漂亮,大家就喜欢你。最重要的是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9我读了《农夫与蛇》的故事以后,觉得不要看见别人有困难就去帮助他,就像书里写的:农夫看见了一条在雪地里被冻僵的蛇,就把那条蛇放到自已的衣服里,用自已的身体给蛇取暖,但是那是一条会咬人的蛇,等蛇醒了,却把农夫咬伤使农夫中毒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我们的双眼和我们的智慧去辨别真假,分辨是非对错,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学好老师教的每一点知识,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本领,才不会被那些坏人所欺骗。要不然就会像书里的农夫一样,好心却办了错事,并且付出了自已的生命。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0一个疯狂的老师,弗瑞丝小姐,带着她的学生们乘上校车去参观恐龙化石发掘地,没想到,到了那儿校车变成了一台时光机器,他们回到了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见到了腔骨龙、暴龙、慈母龙、异龙等各种恐龙和其它爬行动物,他们还见识了热带雨林、地质变迁、陨石坠落等现象,然后回到了当代(就是现在的时期)。
我喜欢弗瑞丝小姐和她的学生们,喜欢那辆神奇的校车,这册书我看了不知多少遍了,太喜欢了。
我希望我们学校也有一台这样可以变来变去超级神奇的校车,我希望也能遇到弗瑞丝小姐那样的老师,带我们地下探险,去看恐龙,去参观蜂巢,去海底冒险,到宇宙游玩,在空中自由飞翔。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1这个寒假里,我看了许多杨红樱阿姨写的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笑猫日记—幸福的鸭子》。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寒假里,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和笑猫一起来到了乡下张达外婆的家。他们见到了巨人阿空、腊肠狗拖拖,和一只名字叫做麻花儿的女鸭子。这是一只心中常常会有幸福感的鸭子,她的幸福仿佛没有边际。我觉得麻花儿非常的善良,就拿一件事来说吧:一天,笑猫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一口枯井里,麻花儿知道了,连忙跳下了那口枯井里,用她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着笑猫。
我读完了这一本书,心里想:我要向麻花儿学习,学习麻花儿那些善良的品质。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2初次读《堂吉柯德》这本书是在我们语文课本上,看了上面选取的几个片段后,感觉这本书写得十分有缺,便让妈妈去书店给我买了一本回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塞万提斯,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堂吉柯德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骑士,但是这个骑士却很是疯狂,他打磨风车,认为它是巨人,又挑战羊群,认为那是敌人的军队,见到酒囊,他说是鬼。所以,在作者笔下,主人公其实是一个十分可笑的人物,可笑的让人感觉有点悲哀。
这本书的语言活泼轻松,我在读的时候常常笑出声来,如果想看一些主体轻松愉快的书籍的话,这本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3小朋友们,也许你们只看过电视是播放的《西游记》,没有看过书上的《西游记》吧!今天就让我来告诉像你们吧!《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主要讲了《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去西天的路上,遇到九九八十一次难,最后取到了真经,拿到了有字经书。
我想,孙悟空以前是不懂道理,但它很机灵,忠诚的保护着唐僧。唐僧心地善良,但有时候傻乎乎的,一点都分不清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但是他们在取经的路上一直在一起,永不分离,修成正果。
平时我们在学习上,总会遇到不会的题,但是没有关系,老师讲的时候只要你认真听,就学会了这到题,就相当于过了一关,慢慢的知识广泛了,所有不会的题会被你解开了。我要说,恭喜你,你也取到真经了,取到了“人生中的”真经。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4这西游记是我小时候非常热播的电视剧。每天中午,打开电视机,最引人注目地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这本西游记中有五个主角古灵精怪的孙悟空,心慈手软的唐僧,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默默无言的白龙马,老实的沙悟净。这五个人一路斩妖除魔,去西天取经。
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正巧这一天五个人到了白骨精的家的不远处。白骨精看到心花怒放。她把三个人活活的打死,然后附在上面。孙悟空在周围画了一个圈,怕要妖怪进。就出去找果子。白骨精依次附在了小女孩,女孩的妈妈和女孩的爸爸上,都被是孙悟空打死。但唐僧认为孙悟空乱打人,把他赶去了花果山。唐僧被捉住了,猪八戒去请孙悟空救唐僧。
孙悟空不但救出唐僧,还打死了白骨精。给世人又除了一位妖怪。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5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以后,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唐僧乐于助人,孙悟空他很勇敢,心地善良,很聪明,斩妖除魔;沙僧他爱劳动,不怕累;猪八戒又馋又懒还又胖;白龙马他很任劳任怨,爬山越岭。
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妖魔鬼怪,勇敢的和妖怪作战。一路上勇敢的往前走,遇到困难,从不后退。在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还给大唐做了贡献。
所以,我们要向师徒四人学习,做一个勇敢的人,他们取得了真经,有了很多的知识!他们得到了真经,但是也离不开团结力量,互相帮助。才能艰难而圆满的完成任务!
我们要向唐僧师徒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敢、机智地和困难作斗争,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最后给大唐做出了贡献!
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6《西游记》讲述了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变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人和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除魔,他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擅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获真经。
我不仅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还要懂得只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7暑假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在看《西游记》这本书,总是看不够,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和启发。
《西游记》这本书是以唐朝僧人带领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展开的,是从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写到与师弟猪八戒和沙和尚一起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排除万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里我最佩服的是孙悟空和唐僧,唐僧心地善良,做事情也认真执著,在西行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从未向困难低头,美女和引诱也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初衷。孙悟空是唐憎的大徒弟,聪明过人。会七十二般变化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为唐增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我们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样,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我要像唐增那样遇到困难不低头,像孙悟空那样聪明机智,争取好成绩。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8《西游记》是一部古老的神话,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
《西游记》里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几个主要人物,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不畏艰险,打败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经。其中我最喜欢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可以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火眼晶晶,能够分辨出谁是妖魔鬼怪,经常看穿妖怪伪装的伎俩,但是唐僧因为心善,经常误会孙悟空,念紧箍咒,可是仍然不能阻止他与妖魔斗争。我们要学习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顽强不屈,敢于黑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我要学习他们师徒四人锲而不舍,坚强执着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19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的感触颇为深刻,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幅画,妙趣横生,画中的人物感情,丰富多彩。喜怒哀乐俱全。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又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比如:唐僧被白骨精蒙蔽了双眼,误以为是孙悟空杀了三个好人,最后才发现是白骨精变的,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让唐僧哑口无言。在这一段话中,我明白了,不能只相信眼前的事物。
学习就好像取经,在学校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什么事都马马虎虎。有的像沙僧,诚恳,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是心地善良,从不气馁的。我们要学习沙僧,孙悟空和唐僧的精神。
这本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一步一步的走上的了书的殿堂!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0今年暑假,我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这本书讲的是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他们四人性格不同,但很团结。唐僧有个大徒弟,叫孙悟空,他很勇敢,但又经常不听话。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胆小又贪吃,沙和尚是唐僧收的最后一个徒弟,很老实但没什么太大的本事。
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很勇敢,面对各种妖魔鬼怪,从不害怕。再想想自己,看见一些小虫子就大惊小怪,和孙悟空一比,实在差远了。我还要学习他们团结战斗的精神,他们的心就象一串烧烤一样串在一起。以后我也要多团结同这,为班里争光!
读完这本书,我很受启发。我要学习孙悟空的勤奋和勇敢,学习唐僧的善良和坚持,但决不要象猪八戒那样胆小、懒惰!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1《西游记》这本书其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仿佛身临其境。
书中的唐僧环绕着一个字“善”他不辨别好坏,一直帮助着所有人,三番五次的被妖怪抓住,他明知前方困难重重,却还要向前冲。圆满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这种对事业的追求让我赞叹不已。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最好看的,故事里讲到白骨精变身了三次,次次被孙悟空识破。在取经的途中孙悟空把伤害人们的妖魔鬼怪全部除去,多次为人类除害。过火焰山的时候他用巧妙的计谋,借用芭蕉扇,为取经开通道路。正因如此所以孙悟空才是我崇拜的对象。
师徒四人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学习唐僧的善,孙悟空的勇,八戒和沙僧的忠。之前我每次遇到困难都不敢做,有时候还半途而废,不知道坚持,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向自己保证要勇敢坚持、要忠诚还要善良。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2《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其中一本,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主人:孙悟空。这本书让我最佩服的是:唐僧。因为唐僧虽然只看外表,不了解人的本质,但喜欢以善待人。
在《西游记》里保护唐僧必不可少的是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了。猪八戒好吃懒做,成天悠哉悠哉,扛着一个大耙子,但如果帮孙悟空打妖精可是得力助手呢!要说打妖精,肯定离不开性格憨厚的沙和尚了,沙和尚本来生活在金沙江,但在遇到唐僧二师徒之后,便要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我们生活中的挫折就像西天取经路途上的“妖精”一样,会迷惑人,《西游记》中,要不是孙悟空一路护着唐僧,唐僧早就被妖精抓走了,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就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妖精”。我们必须小心。
《西游记》真是一部四大名著中最好看的一本书啊!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3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喝醉酒调戏了嫦娥被逐出了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了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唐僧西天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悟空收服,八戒从此就成了唐僧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虽然有时也会故意和悟空作对;对师父忠心耿耿,虽然经常说要散伙分行李,但还是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一个被人们喜爱和同情的人物。
是的,这个团队没有猪八戒就太死板了,有了他,这个死板的团队才变得生动起来,虽然有时不喜欢猪八戒,但还是会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这猪八戒真是个有本事的人!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4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文中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和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最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乐于助人。每次都是他把唐僧从险境中救出的。猪八戒鼓着大肚子,好吃懒做,但是没有害人之心,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沙和尚老实厚道,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他们都活灵活现,真的是很可爱。他们都有优缺点,但是他们不畏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很让我感动。
总之,读了这部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才能取得成功。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54月份整个读书月,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里面刻画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我也喜欢沙僧,因为他忠厚老实,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我不喜欢猪八戒的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喜欢它对师父的忠心。
我喜欢唐僧在取经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片粪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但同时我不喜欢他有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通过读《西游记》这本书,我知道了: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6在四大名著里最早读的一本是——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沙僧与猪八戒一行人,去西天取经,在路上他们经历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艰苦磨难,可他们还是成功取经了。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面对敌人毫不害怕,他总是在师傅身处危险时,冲在第一个,最忠心耿耿,而且法力也很强,一根金箍棒可以无限变长、变大,还可以无限缩小。可以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它还可以放出筋斗云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还可以72变。
如果我能有这些法力,我要让世界和平,让世界没有污染,不让每个人无家可归,我爱孙悟空。
老师点评:小作者希望能像孙悟空一样法力无边,让世界和平美好,值得表扬!小作者能够学习人物精神品质,使文章更加有深意。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7我是一个小书虫,最喜欢啃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仅因为它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以神话为题材的伟大的浪漫主义大作,而且它的作者吴承恩还是我们淮安人哦!
《西游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为主线,刻画了一个用自然力量幻化出的神奇世界。
孙悟空是一个勇往直前、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英雄,拥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如意金箍棒。猪八戒是全书重要的喜剧陪衬人物,他憨厚可爱,战斗时虽偶有退缩但绝不投降,他有明显的不足,好吃懒做,弄巧成拙。沙和尚和猪八戒相反,他十分勤快,任劳任怨。唐僧是一位集中了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受到作者讽刺的人物。如来、观音大士、牛魔王、红孩儿……这些人物性格鲜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我也是一只小猴子,当然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敢于和妖魔鬼怪做斗争,是正义的化身,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如果要给个评价的话,那就是神界“高大上”。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8《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的是,有一天,孙悟空师徒四个人走到深山中,只看见四周雾气蒙蒙。孙悟空说这个地方有妖怪,让师傅小心。孙悟空在地上划了一个大圈,让师傅她们都坐在圈内,千万别出来。
孙悟空给他的师傅摘桃子去了,不一会儿,来了一位漂亮的女子,白骨精变的来给唐僧送饭。悟空说这个女子是妖怪,一下子把那位送饭的女子打死了,唐僧念紧箍咒。第二次,白骨精又变成了老太太,哭着抓着唐僧的胳膊不放,说要赔她的女儿,也被孙悟空打死了。唐僧又念紧箍咒。第三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位老翁。孙悟空又把老翁打死了。唐僧不要孙悟空做他的徒弟了。但唐僧在白骨洞中终于明白了,三个人都是白骨精变得,原谅了孙悟空。
唐僧是个善良的人,不分好坏,就惩罚了孙悟空。孙悟空是个好徒弟,他很勇敢,有本领,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29我读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读四大名著以后,《三国演义》的人物有诸葛亮、关羽、黄患、大乔、小乔、刘备、张飞,此中的故事:有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两个故事的共同的人物是关羽,《三国演义》此中的结尾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人物有武松、林冲、鲁智深,中间有一个故事武松打虎的时候,全村人都为他高兴。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读《西游记》的时候我有选择读《西游记》不读《封神榜》,《西游记》的故事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前两次把白骨精的分身打败了,第三次把白骨精打败了,师兄三个人走到女儿国的时候,有一家人的掌柜生病了,然后把孙悟空请了过了给掌柜治病,孙悟空用他最大的力量把掌柜的病治好了。
从这些书中我的到了许多做人做好人的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思考。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0《西游记》除了这几个主要形象之外,还用大笔勾勒出一个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庄严神圣的西天佛土和一批各具体态的神魔形象。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显地反映出现实社会统治者的某些特点:色厉内荏、暴虐诡谲,千方百计地镇压、欺骗反抗自己的人。
对西天的诸佛菩萨,作者的基本态度是肯定的;但是并不妨碍他在卷末对佛教的一片赞颂声中,特意安排下阿傩、迦叶“要人事”的场面,把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祖写成一个创业守成、传子传孙的老财主。在一个宗教题材的故事里,居然讽刺教主,这又是作者相当大胆的尝试。至于妖魔鬼怪虽只有几笔漫画,依然轮廓鲜明:青狮怪的愚蠢凶狠、大鹏怪的阴险狡猾、九头虫的残忍粗暴都各具特色。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将军”,或潜伏水府,或盘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称霸一方,残害生灵。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1在中国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它神奇、惊险,与《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都不一样。我特别喜欢这种上天入地、行空下海、斗妖降魔的故事。
在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故事了。孙悟空想做齐天大圣,于是与如来打赌,结果输了,被如来施法压在五指山下500年。 500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五天的时间就已经够长了。500年的时间让我体会到岁月的沧桑,体会到人世的挫折和痛苦。最后孙悟空醒悟了,一位僧人——唐僧从此山经过,揭下符咒救出孙悟空。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挫折,我要向孙悟空一样顽强。《西游记》还让我学会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齐天大圣的勇敢,天蓬无帅的贪吃,卷帘大将的忠心,唐僧的善良……也正是他们的忠心、智慧和善良打动了我才让我对此书念念不忘。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2有句名言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西游记做为我国古典名著之一,今天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并修得真经,被封为佛的故事。书中唐僧师徒四人各有各的性格: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他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最后修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是师徒四人中,最具喜剧气氛的一个人。他有着乐观的心态,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乃是卷帘大将下凡,他任劳任怨。修得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唐僧有着很深的佛教造诣,慈悲为怀,没有他就没有这次取经的成果,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遇到危险要不怕挫折,勇敢地冲过去,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最终就会取得“真经”。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3《西游记》的作者是
《西游记》这本书里讲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发生的事情。其中,重点写的是四个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在整本书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人物,他就是孙悟空。他聪明、乐观、侠义又富有斗争
我的回答是:“说他聪明是因为唐僧被抓后,孙悟空总能想出办法去营救。说他乐观是因为他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很从容。说他侠义是因为只要是被妖怪欺负的,他都会出手相助。说他富有斗争
他你的这些优点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同时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4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明白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终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可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并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仅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5说起《西游记》,我的话就多了,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都能看都喜欢看的书!书里有很多离奇、搞笑的故事。
我每一次读《西游记》,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啊,三借芭蕉扇等等。我小时候看这个电视连续剧,看的不太懂,有时还和超人打怪兽混在一起了。而今,我认真读了一遍简装的《西游记》,才领略到《西游记》带来的真正的魅力。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它讲的是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和妖精打斗,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师徒四人,同心协力取得真经的故事。
从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向他们一样,齐心协力、团结一心,这样才可以取得胜利!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6《西游记》一文讲述了唐僧一行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取经的故事。四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谱写了这一路惊心动魄路程。
在《西游记》读者都喜欢孙悟空,而我也是其中一员。孙悟空他拥有七十二般变化。视恶如仇的他不理会师傅的阻拦,三打白骨精;妖怪无一能够从孙悟空的手下逃脱。换句话说,如若没有孙悟空的帮助,唐僧绝不会如此容易的取到经。
像孙悟空这样的独特亮点的人在社会中也不少。当运动会来临总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的参加,并且得到优异的成绩;每个班中总会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且样样都好;每个医院里总会有一个技术高超的人,每当重要病人发病的时候,他总会出现。
《西游记》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想它带给我的应该是那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7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明白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终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可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并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仅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8今天我们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是由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编撰的。里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故事和场面。
比如说“三打白骨精”,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送饭的女子,孙悟空一眼就看出她是一个妖怪,挥起金箍棒把她打死了。后来,白骨精又化身一个老婆婆,外出找她的女儿,后来又被孙悟空识破,又被打死了,再后来,她又变成老头子,还变成观音菩萨,但都被火眼金睛的孙大圣一一识破,然后一一打死。
然而可气的是,凡夫俗子的唐僧看不出她是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打死了好人,念起了紧箍咒,还把孙悟空给赶走了,直到后来,才明白了事实真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39今天我看了《西游记》的第一篇“石猴的诞生”,还有第二篇“仙山学法”,这是妈妈买给我的课外书,是蔡志忠的漫画集哦!
里面主要描述的内容是一只猴子从石头里面蹦了出来,其他的猴子猴孙都不知道他是谁,而这只猴子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孙悟空,原来是一只石猴。可是这只石猴听了老猴子说生下来活到老还是会死,就很害怕,于是就到处学习长生不老的方法,他到了一个仙山,学了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学了七十二变,很厉害,能变出很多的模样。最后,学了很多本领的孙悟空,他的师父让他到玉皇大帝那里请教长生不老之法,孙悟空就拜别了师父到了天宫,大家看这小猴子,都很瞧不起他,这个时候他连兵器都没有,就被天兵天将赶下去了。
那么,接下来,孙悟空是如何得到他的如意金箍棒的呢?我们下期再接着讲。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40我以前看过许多西游记的动画片,电视剧也看过至少3遍,但是今天,我要读《西游记》这本书了。我想,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它主要写了师徒四人拜佛求经的事。在此同时,也表现了四个人的特点。
在我眼里,唐僧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但吴承恩却把唐僧写成了一个不正直的人。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阻力,不管是金钱和美色,他都不管。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怪,他也不怕。这一点很让人佩服。
孙悟空是个勇敢的人,他天不怕,地不怕地保护师父,还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他还很有能力,能大闹天宫。他头脑还很机灵碰见难打的敌人就变成别人去打敌人。
沙僧非常呆板,还很厚道,显得非常老实。
猪八戒他好吃懒做,喜欢金钱和美色,但是对唐僧还是忠心耿耿。
这本书非常吸引人,还很有趣。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41今天,我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
我知道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师徒四人历尽艰辛,降妖伏魔,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这本书是
我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感悟很深,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并且修成正果,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他们没有放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因这些困难而放弃,所以到最后他们才能成功。
我无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多么艰难都不抛弃、不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小学二年级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4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拥有红色封面,画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精美画面的《西游记》。我拿到后,爱不释手。
《西游记》写的是一只叫孙悟空的猴子,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后来和唐僧去西天取经,在路上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去取经。遇上了许多法力高强的妖怪,都被孙悟空一打败,最终完成的西天取经的任务。
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塑造了诚心向佛的唐僧,大胆的孙悟空,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但又不缺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的沙和尚。其中我最喜欢的孙悟空,因为他真的很勇敢,所以我很喜欢她,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从来不退缩。我的哥哥在学舞的时候,因为太累太苦,没到一个月就不学了,我要跟孙悟空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持之以恒。
我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