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人名言大全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一起来看看学习的名人名言,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1、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晚清官员,民族英雄林则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学而》
4、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
5、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6、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代文人郑心材
7、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8、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学习
9、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报摘学习的
11、学以治之,思以精之。——西汉学者扬雄
13、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范质
14、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俄国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罗蒙诺索夫学习
15、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法国诗人布瓦洛
17、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波兰作家,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莱蒙特
1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东汉政论家文学家王符《赞学》学习的
19、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
20、物之成于气,人之成于学。——明末清初文人陈确
21、重复是学习之母。——英国小说家狄更斯
22、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23、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学习
25、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
26、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左宗棠
27、善学者其如海乎。——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学习的
28、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现代学者历史家文学家胡适
29、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清朝诗人王豫
30、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学习的
31、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学习的
32、不知理义,生于不学。——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33、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中国好声音选手哈林庾澄庆导师队王韵壹
34、人要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美国小说家梅雷迪斯
35、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学习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37、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宋代文人陆佃
3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西汉学者戴圣《礼记学记》
39、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41、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英国诗人雪莱
42、注意学习多元化知识,知识要广泛。——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43、学足以辅其志,志足以御其气。——元代文学家黄溍
44、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学习的
45、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6、学问不厌。——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47、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东汉政论家文学家王符
48、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劝学》
49、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
50、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东汉哲学家王充学习
51、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北宋哲学家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52、学习是硬道理。——中国好声音选手吴莫愁
53、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西汉学者扬雄
5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
56、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南宋词人,书法家张孝祥
57、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
58、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随笔集》
59、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朝官员文学家彭端淑
60、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
61、一篙不可须臾缓,为学如撑水上船。——革命烈士邓雅声学习的
62、我在发明创造中学习……——前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
63、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64、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东汉哲学家王充
6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增广贤文》
66、有了长征精神,英语算什么!——疯狂英语创始人,全球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李阳
67、善学者通一经而足。——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万卷楼记》
68、人才与策略不同,是无法被对手学习的。——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69、随时随地学习。——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70、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明末清初教育家朱之瑜
71、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清代诗人袁枚
72、学其所用,用其所学。——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73、学如富贾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等。——北宋文学家苏轼
74、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希腊诗人米南德
76、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西汉学者戴圣《礼记学记》
77、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78、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孔颖达
79、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80、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81、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残疾人作家张海迪
【人物介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1、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
2、夫人惟气之盛者,能舍人之所不能舍,而为人之所不能为。
3、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立心坚确,阴阳亦退而听命也。
5、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6、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7、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
8、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順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9、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10、凡论事,只论是非,不能顾毁誉利害。
12、人才随风气为转移,须自上而率之,此议实为探源。
13、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
14、从来御侮之道,必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无论用刚用柔,要当预修武备,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
15、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16、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17、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18、庙堂内外议论,人心皆难画一,无真能主持之权,即断无通力合作之日。
19、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
20、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
21、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
23、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
24、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26、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得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
27、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28、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
29、我们现在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
30、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民本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些关于民本的.名言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 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3. 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4.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5.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6.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7. 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8.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9.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0.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1. 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2. 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13.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14. 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5.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16.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17. 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18. 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19. 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20. 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21. 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2. 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23.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24.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25.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26. 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27. 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28. 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29. 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30.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1.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32. 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33. 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34.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3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36.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37. 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38.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39. 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4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41. 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42. 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一札子》
43. 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王旒)行钞之功》
44.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45.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46. 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47. 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4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9.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50. 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51.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52.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53. 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54.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55. 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晚清文选·(郑观应)议院》
56. 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57.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58.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59.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60. 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61.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62.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63.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64.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65.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66.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67. 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6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69.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70. 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7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2. 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73.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74. 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5. 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76. 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77.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78. 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79. 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80. 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81.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82.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83. 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84. 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85.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86. 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87.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88.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89.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90. 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91. 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92.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93.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94. 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95. 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96. 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97.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8.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99. 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00.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01.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102.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