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名言
花中四君子,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竹子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子的'枝杆挺拔秀丽,婀娜多姿,四季青翠,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以下是竹子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1、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遥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题画竹》
2、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即事》
3、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竹十一首·其七》
4、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题竹》
5、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竹十一首·其九》
6、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竹十一首·其八》
7、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竹十一首·其十一》
8、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浔阳三题·湓浦竹》
9、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竹十一首·其六》
10、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竹十一首·其三》
11、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醆灯。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竹楼宿》
12、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封青玉。 《东楼竹》
13、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不见凤凰尾,谁识珊瑚鞭。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题竹》
14、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15、问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间窠。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问移竹》
16、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竹十一首·其二》
17、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宿竹阁》
18、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栽竹》
19、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竹十一首·其五》
20、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竹十一首·其一》
21、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题李次云窗竹》
22、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洗竹》
23、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
24、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竹窗》
25、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池上竹下作》
26、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
27、翠叶才分细细枝,清阴犹未上阶墀。蕙兰虽许相依日,桃李还应笑后时。抱节不为霜霰改,成林终与凤凰期。滨若更征贤相,好作渔竿系钓丝。《竹》
28、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希《竹枝曲》
29、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氛。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竹》
30、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忆梦得》
31、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32、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乍移伤粉节,终绕著朱栏。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移竹》
33、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竹枝词四首·其一》
34、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对竹》
35、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竹》
36、领得溪风不放回,傍窗缘砌遍庭栽。须招野客为邻住,看引山禽入郭来。幽院独惊秋气早,小门深向绿阴开。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竹》
37、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移松竹》
38、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
39、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咏竹》
40、茅舍竹篱边,雀噪晚枝时节。一阵暗香飘处,已难禁愁绝。 《好事近》
41、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玩松竹二首》
42、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竹十一首·其四》
43、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苦竹》
44、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绿竹引》
45、清风枝叶上,山鸟已栖来。根别古沟岸,影生秋观苔。遍思诸草木,惟此出尘埃。恨为移君晚,空庭更拟栽。《昊天观新栽竹》
46、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竹》
47、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竹十一首·其十》
48、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题禅定寺集公竹院》
49、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
50、森森移得自山庄,植向空庭野兴长。便有好风来枕簟,更无闲梦到潇湘。荫来砌藓经疏雨,引下溪禽带夕阳。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竹》
51、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范公丛竹歌》
52、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阴覆翠苔。《竹》
53、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头陀寺看竹》
54、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新竹》
55、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画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