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页

百家姓的作者的名言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2-28 20:04:28 分类:励志名言 阅读:

《三字经》的流传历史悠久,从宋代到民国都有发展,《三字经》也在不断发展中慢慢完善。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有什么不同呢?

六岁上私塾时,念的第一本启蒙读本是《三字经》。这是本世事百科,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到古今历史,三字一句,还求押韵,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读时倒背如流,尽管不完全理解,却久久怀念,存得一本,时而翻翻。

另几本启蒙读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常称的“三、百、千”。《千字文》也是世事百科,1280字,无重字,还押韵,文字也漂亮。《日用杂字》,是酌情读。而后便是“四书”、“五经”——《论语》、《学·庸》(《大学》、《中庸》)、《孟子》(上下),《诗经》、书经(《尚书》)、易经(《周易》)、《春秋》、《礼记》。

六岁时读的书,何以多年还怀念?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久久的,非一代、一人所作。它最早的作者,是宋代王应麟;明、清陆续有人补充;1928年,民国时期的章炳麟(浙江人)重新修订。此人活到1936年。多年来,我们似乎不屑提,总觉得旧时代的东西了,像一些旧建筑,拆还拆不迭,不如弄新的。然而,我们先后弄过几次新的《三字经》,却都没有传开与传下来,值得深思

凡历史的东西,时代烙印总会有,但这是本传诵知识的文学,准确、客观,还是它的基本特色。里边写到的有的事例,经不起推敲,如“如囊萤,如映”,萤火虫夜里在山野间飞,尾部发光,你若捉住,它就不发光了,也不可能放到瓶子里,让它照着读书;在雪的`映照下读书,也有些不容易

多数事例是好的,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上边的“囊萤”、“映雪”,是“家虽贫,学不辍”,这精神也可嘉。

似乎最不大好接受的,是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千字文》开头“天地玄黄”,好接受;《日用杂字》的开头“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也好接受,联系今天看,农业是基础,有农则稳,觉得那“最为先”的强调,很对。而这个“性本善”,我经久久思考,觉得还是对的。善,包括、洁纯、美好、友等意,我观察过我的娃娃和娃娃们的娃娃,真善美,与生俱来。还如常说的“一张白纸,可以写最好最美的文字”。

人的一些毛病,是受到社会影响以后才有的。所以,抓教育,这件事,多么重要。此书讲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入题就是讲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贵以专”的教育宗旨,现在看,又是多么对。致志,不好高骛远,贪大求多,分数第一,学用脱节,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亲呢?前面已有“昔孟母”,这里就不再重复。“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都已是千古名言

讲自然知识方面,“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讲社会知识方面,“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孙的孙子为玄孙,再往下还有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等,但实际上,从高祖父到玄孙为止,再往下或往上,都可以不论。

要读的书,列入了从“训诂”到“四书、五经”,“论语者,二十篇”,“孟子者,七篇止”,“作中庸,乃孔伋”,“作大学,乃曾子”,“诗书易,礼春秋”,然后还有其他“子”与“诸史”。对历史方面,“自羲农,至黄帝”,一直讲到民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几句就几个朝代。

“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唯,朝于斯,昔于斯”。接着又列了一些古人肯用功致学的人,从“昔仲尼”(孔子),到一些贫普通人的事例。全书总的精神,是劝学,学而知,学而明,“犬守夜,鸡司晨(已是千古名句),苟不学,曷为人(何以为人);蚕吐丝,蜂养蜜(也已是千古名言),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学以致用,要行动),上爱国,下益民。”至于“扬名声,显父母”,一个人,当有了好的名声,当父母的脸上也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没有什么不对。药家鑫,十八岁就那样作恶,与当父母的宠惯能没有关系?他父亲感到“现在还在受刑”,这不是一般的反思。“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胡闹腾没好处),戒之哉,宜勉力。”当念到这里,同学小伙伴们常加一句“师傅放学,吃饭去!”当然不能让老师听见。

1.打个比方就是,从零分到九十五分不太难,后面那五分,每前进一步都需脱层皮,重新做人。《过得去》

2.好多作者都跟我去小郭那里改过稿,比如石康第一次出书,就开着他新买的白色捷达到那平方去过。还记得石康出来,以他一向狂放的语气跟我说:这帮苦孩子!还真能挣巴《百家姓》

3.会生活的人,即便无聊透顶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过得去》

4.假装不见也是一种打招呼,各自相遇那一刹那,心电图上都会起些涟漪。

5.理发师这称呼太传统,时兴的叫法是造型师。遇上我这样只理发不造型的,小张挣不了什么。好在有的是讲究人,烫发染发,要做标新立异的发型自己又老拿不定主意,这时就需要小张帮着设计,并完成。《百家姓》

6.乌老师们吃了时代的亏,但又谁也怪不得。被人蔑视,也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轻浮的议论吞进肚子里,找背阴处自己慢慢消化。平日里,还得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状态,处处行事小心翼翼,不然会更被轻视,甚至,被骂《百家姓》

7.五十个人,却叫做“百家姓”,乍看驴唇不对马嘴,其实并无不妥。中国经典启蒙名著《百家姓》,也不是真只收录一百个姓氏,而是五百多个。叫“百家姓”只是取个方便。另外,多少也有激励自己继续写下去的意思。《百家姓》

8.星转斗移,小连如今身在何处,忙些什么,音信杳无。要说起来,这才是人世间现实,相遇、分离全都猝不及防,所谓温暖,也是内心一层幻想而已。不过这层幻想比较隐秘,隐藏更深,因而不易察觉。《百家姓》

9.夜深人静时,小童跟儿子说:好好念书,千万别学妈,长大了到北京上大学,妈给你攒着钱呢。《百家姓》

10.再好的梦终究会醒,一天在那咖啡馆闲坐,眼前猛然出现一张昔日恋人面孔,猝不及防,时空倒流,失态不已。从此与后告别

11.种下的.因缘,到今天也都逐一有了结果;而今日之果,又成明日之因,其中甘苦,真说起来,怕是几本书也写不完。但是说到底,不过梦幻泡影,真陷进去追忆,也太无趣了。《过得去》

12.做作是我们平常人的心的常态,想要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做到的也许只是少点,再少点,哪怕少到小数点之后十位数、百位数,还有小尾巴藏着。总之前边的路还长,好在我对写作仍有热爱,我会努力。《过得去》

《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它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增广贤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 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单一和用典过多的问题。如《龙文鞭影》通篇是 典,《三字经》一种句式贯穿始终,这就使童蒙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不仅 用典少,而且在句式上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同时不以骈句行文, 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面貌。

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 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 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增广贤文》是一部格言集,书中那些充满智慧哲理的格言,并不全 是《增广贤文》作者的发明,有的出自先秦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 中的句子。有的格言出自唐诗,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 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此外,“近水楼台 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都是唐 人的句子。

书中还有些格言虽不知其最早出处,但在民间流传很广,如“逢人只说 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第9 卷和19 卷中作: “夫妻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在《喻世明言》第11 卷作“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在 《禅真逸史》卷1 第1 回作“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美不 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西游记》第5 回出现过。“莫信直中 直,须防仁不仁”,见于《西游记》第37 回。“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 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见于《清平山堂活本》卷三。

《杨温拦路虎传》。“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在《喻世 明言》第33 卷作“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黄河尚有澄 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句话见于《警世阴阳梦·阳梦》第11 回。“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见于《清平山堂活本·李元吴江救朱》所引徐神翁的 诗中,另外这句在《醒世恒言》第18 卷、《喻世明言》第38 卷都出现过, 只是个别字不同。此外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格言的流传情况表明它们已深 入民间,是被认同了的。

书中还采用了宋代的一些童蒙读物中的句子,如《名贤集》、《神童诗》 等。其中采自《名贤集》的有:“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贫居闹市 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 迟”,等等。采自《神童诗》的有“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这句在《神童诗》中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增广贤文》所录格言的并列,其原因是值得深 思的。

虽然《增广贤文》是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但其中也有许多消极的和过 时的内容,如“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等即是,此外书中那 些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带有封建时代局限的糟粕, 影响了全书价值的高品位,是必须批判的。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