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人的名言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法国诗人 儒贝尔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贵族重权利,百姓重礼仪。 阿奥斯汀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无论如何,一个人应永远保持有礼和穿着整齐。瑞典诗人、小说家 海登斯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
礼致敬,不见好,迹不招尤,所谓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学家 陈道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美国作家 爱默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清代医家 史典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英国哲学家 洛克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一切礼仪,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为,言不由衷的欢迎,出尔反尔的殷勤而设立的;如果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形式就该一律摈弃。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旧籍于礼仪特重,记述甚繁,由今日观之,其制度大抵仅为纸上之空文,或其影响所届,止限于少数特殊阶级,似可不必讨论,此意昔贤亦有论及者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很多人会说很得体的话,却不会说有真情实感的话。这就像是很多女人握手的时候,只把几个冰冷的手指伸过去,表面上完成了一个礼仪,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传达出热情。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 英国哲学家 洛克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以下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60句,欢迎阅读。
NO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NO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NO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NO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NO6、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NO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NO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NO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NO1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NO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NO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NO1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NO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NO1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NO1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NO1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NO1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NO1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NO20、知耻近乎勇。 -- 孔丘
NO21、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NO22、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NO2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NO24、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NO2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NO2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NO2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NO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NO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NO3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NO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NO3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NO3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NO3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NO35、奢侈总是跟随着*8,**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NO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NO3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NO38、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NO39、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NO40、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NO4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NO4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NO43、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NO4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NO45、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NO46、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NO47、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NO48、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NO49、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NO50、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NO51、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NO52、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NO53、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
NO54、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NO5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NO56、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NO57、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NO58、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NO59、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NO60、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3、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7、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