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成语谚语和名言警句
1、春雷响,万物长。
2、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4、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5、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6、麦怕清明连夜雨。
7、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8、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9、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10、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1、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2、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3、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4、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15、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16、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17、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18、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19、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2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描写春天的农谚21、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2、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3、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4、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5、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6、龟背潮,下雨兆。
7、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8、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9、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10、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11、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12、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3、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14、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15、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16、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17、燕子低飞要落雨。
18、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19、鱼跳水,有雨来。
20、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21、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2、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23、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24、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25、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6、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27、泥鳅静,天气晴。
28、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29、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30、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31、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32、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33、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34、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35、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36、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37、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38、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39、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40、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41、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42、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43、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44、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45、春不种,秋无收。
46、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47、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48、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49、猪衔草,寒潮到。
50、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谚语介绍
我们知道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
在人们的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的。但谚语和
20xx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xx年11月11日,谚语( 陕北民谚)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成语部分(共24分)
(一) 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8分)
1、 含有动物名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示知识渊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 ) 飞蛾投火( )
水落石出( ) 画蛇添足( )
虎头蛇尾( ) 掩耳盗铃( )
过河拆桥( ) 螳臂挡车( )
(三) 照样子,成语接龙(8分)
例:洗心革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1、 握手言欢 -→ ( ) -→ ( )-→ ( ) -→ ( )
2、 人一己百 -→ ( ) -→ ( )-→ ( ) -→ ( )
二、常用语部分(共2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 ) 翻手为云--( )
福无双至--( ) 捡了芝麻--( )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
( )--一波又起 ( )--败事有余
( )--弃之可惜 ( )--后无来者
( )--焉得虎子
(二) 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10分)
猫哭耗子--( ) 太阳底下点灯--( )泥菩萨过河--( ) 狗咬吕洞宾--( )猪鼻子里插大葱--( )太平洋的警察--( )大姑娘上轿--( ) 起重机吊鸡毛--( )水中捞月--( ) 千里送鹅毛--( )
三、古诗文部分(共22分)
1、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经过不知难。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相处心连心。
(二)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12分)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课内外阅读部分(共30分)
(一)“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
1、《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三)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用兵--以一当十
4、(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 )断案--铁面无私
7、(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8、(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美丽容颜,它犹如一束束光芒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经典故事, 感受国学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吧。但是《山海经》说: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 女娲,她 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猪,初四创造了羊,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 忽然她灵机一动:“ 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和自己一样的,多没意思呀!”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 ,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呀,揉呀,揉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开口就喊:“妈妈 !” 于是,女蜗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 人” 。你听,多有趣呀!
春秋时期的郯(t án )子,父母年老体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不辞辛苦,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来到深山,混入鹿群。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谨信。”郯子鹿乳奉亲,让我懂得了做人首先应该孝顺父母。
汉朝时,有个少年叫匡衡,非常喜爱读书。可是家里穷,白天须干活挣钱,天黑时又没有灯光照明。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小洞中透过的微弱的光线,他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勤奋好学的匡衡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并出任汉元帝的宰相。“凿壁偷光”,让我明白了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唐诗、宋词、神话故事;《论语》、《三字经》、《水浒传》;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国古籍,车载斗量。 被人们传承咏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弘扬国学、传诵经典”! 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让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二)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 ,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 所谓由内而外, 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进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 ,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三)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四)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