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医者为病人着想的名言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古代的医德小故事有哪些?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一: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二:据明代黎澄《南翁梦录》载:有一个名医叫范彬,家中世代行医,被陈英王任命为自己王府的太医令,掌管王府的医药诊病。也就是陈英王聘用的专职医生。
一天,一个农民敲他家的门急请他出诊,说:“我家妇人生孩子突然发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发青了。”范彬听后二话没说,拿着药箱就出门,救命要紧!正巧,刚出大门,陈英王也派人来到,说:“英王的贵妃病发寒热,命你入宫诊治。”而范彬却说:“贵妃的病不算危急,现在有个民妇病危,生命顷刻难保,我需要赶紧去救她,一会就回来。”宫中来人生气地说:“你要救别人的命,就不顾惜自己的命吗?”范彬说:“我这样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若不急去抢救民妇,那妇人就会顷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家庭就完了。至于我这条小命,希望寄托在英王身上,侥幸得以免死,我愿承担全部罪责。”说完,急忙赶去抢救民妇了,民妇果然被他救活了。事后,范彬回来拜见陈英王。陈英王责问他为啥才来?范彬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诉说一遍。陈英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位贤良的医生啊!既有高明的医术,又有仁慈的爱心,能体贴我的黎民百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范彬冒死救活了民妇,实在难能可贵!在范彬的心目中,生命没有高低贵贱;那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抢救生命,别无他虑。其高洁的医风,今天依然令人感佩!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三:清黄退庵《友渔斋医话》载:清代乾嘉年间,浙江嘉善县的名医唐介庵,因善用大黄,被大家誉为“大黄先生”。他胸怀仁慈,性情厚道。他给穷人治病,只要请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门。他出诊时,几里地之内,就步行而去,从不坐船。还经常带着纸墨笔砚和一些钱,诊完病人,写出药方,不再使病家向邻居求借笔墨。实在贫穷的病人不仅不收费,他还要搭上药费。曾有一个病家,深秋季节还睡在竹席上,唐先生问:“现在睡竹席不适宜了,何不换上草席?”那人说没有钱买。唐先生回到家里就派人送去了草席。
又有一个病人,依靠手艺生活,好不容易积攒了十两白银,时常放在睡处。有一天,忽然不见了白银,病人卧病在床,寝食不安,请唐先生给他医治服药,竟毫无效果。后来,唐先生了解了内情,就在自己衣袖里带去了十两白银,借诊病之机,暗地放在病人枕头底下。一天早晨,病人发现白银还在,喜出望外,病情也随之好了。
唐介庵为人治病,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心细如发,还能舍药舍钱,救济贫苦病人,的确是医德高尚的典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①知耻就是性格懦弱的表现②自尊的人必定知耻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④只有不知耻,才能保证自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说明()
①每个人多要对自己言行的过失有羞辱惭愧之感。②每个人要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愧之感。③每个人不必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感到羞愧。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感到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3、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孙竟靠作弊得了满分,平时学习比她好的同桌只得了90分。看着同桌的试卷,孙静得意地说:“是英雄是好汉,平时的努力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考试你能不能得满分。”孙竟的行为说明()
①她是一个不知羞耻的人,对自己的作弊行为没有一点羞辱惭愧之感②她不以自己考试作弊行为为耻,反以其为荣③她喜欢作弊,善于作弊④她是一个知耻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作弊的行为好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请看右边的漫画,漫画中是虚荣者的成功之路。它说明()
①虚荣的人是为了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②虚荣的人在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是此路不通的。③虚荣的人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④虚荣的人常将名利作为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5、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大多比较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行举止的文明,在意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评价。这主要源于同学们()
A希望别人了解自己B希望别人吹捧自己
6、某校初一学生李路非常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一次篮球赛中,他担任前锋,好几次只顾自己带球而失去了投篮的最佳时机。当队友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极力否认自己的错误,他这种态度说明()
①李路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同学②李路的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③李路是为了得到他人尊重的表现④李路的行为结果只能导致不自尊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古时有为考生进京赶考,途中迷了路,见旁边有位老人,忙问:“喂,老头,到京城还有多远?”老人见状回答:“三百丈!”书生不解:“别人谈路程都论里,你这里怎么论丈?”老人回答:“你无理,我自然无里,只好论丈。”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B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丈量单位,有的地方使用里,有的地方使用丈。
C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名言说明()
①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②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③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④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会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某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本班的同学写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倡议书,下列属于渴望表现自己,自尊自信的是()
A我的文才不行,还是让别同学来写吧。
C我对倡议书的格式一窍不通,我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10、当你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考试得了满分,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受到父母夸奖时,这些成功的经历使你()
B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
11、社会中每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其表现为()
A自尊与他尊B自尊与自负C自尊与自卑D自尊与虚荣
12、老师向班长安排了一项任务,说:“有问题吗?”爱出风头的班长明明知道自己完不成这项任务,但为了博取老师的好感,仍然回答道:“没问题,保证提前完成任务。”班长的这种表现实际上是()
A有自尊心的具体表现B自信的一种具体表现
C爱慕虚荣的具体表现D自卑的具体表现
13、下列属于自傲的心理表现的是()
①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看不起别人③世人皆醉而我独醒④凡事只有自己能够做好,别人都做不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①自傲的人往往自命清高,目中无人。②过高地估计自己,错误地低估别人,自以为了不起。③听不进别人的一点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意见是对的。④意志非常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英语课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你鼓掌。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是()
①自己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会感到特别的高兴。②自己的回答得到了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③自己的长处得到了他人的欣赏,自尊心理得到了满足。④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别人和自己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简答题(共15分)
16、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
(1)你对知耻是如何理解的?(3分)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
17、一位报社记者接到一位31岁姓王的大男人打来的救助电话,语调凄切的希望记者帮他呼吁社会救救他的患病住院的爸爸,记者在了解情况想帮助他时,才发现这位男子的父亲生病没住几天院。他们已多次获得过社区经济补助,拿到钱以后,却都被他们输掉了。王某好吃懒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虽然自己正当青壮年,却不断地向社会乞求帮助,拿了补助费再去赌,全无一点羞耻感。
(1)对于羞耻感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王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5分)
三、评析题(10分)
18、有人说:“真正有自尊心的人,不一定是知道羞耻的人。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四、分析说明题(共18分)
19、2007年9月13日,据六安新闻网报道:霍山县在龙图宾馆为宣口系统党员干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演讲团的同志用身边的人和事作为鲜活的事例诠释了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讴歌了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了正气,鼓舞了人心。宣口系统的党员王芳激动地说,“这些事迹太感人了!他们讲的虽然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事情,但那都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看得见的事情,更具有说服力。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宁、幸福、和谐,我们的祖国才能富强。”
(1)“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作用?(6分)
20、2007年6月12日,陕西《三秦都市报》报道:本报与省公安厅、省禁毒委联合向社会征集自愿戒毒者为其免费戒毒。自戒人员任某说,他们有着十几年吸毒史,几乎每个人都戒过毒,但这一次戒毒与以往都不一样。“如果戒毒是放在强制戒毒所感觉就不一样,在那因为是被强迫的,心情压抑得很。在这里我们不受压抑,不受歧视,而且还免费给我们医治。这儿的医护人员把我们真正当病人看待,非常尊重我们,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自尊。”
(1)自戒人员任某的话说明了什么?(4分)
(2)在社会生活中,自尊品质对于个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4分)
五、实践与探究题(共12分)
21、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但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更不同于自傲。为了弄清楚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的关系。某校七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讨论会。假如你是本班的学生,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讨论会拟订一个主题。(2分)
(2)自尊之所以不同于虚荣、自傲,主要区别在于:(4分)
(3)在生活中,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尊的人,需要做到:(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2、C3、A4、B5、C6、B7、C8、C9、B10、D11、A12、C
13、A14、C15、B
二、简答题(共15分)
16、(1)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3分)(2)说明了清代学者朱起凤是一个自尊的人,也是一个知耻的人。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一个知耻的人,清代学者朱起凤因错判学生的作文,而遭到众人的奚落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知耻中奋起,最终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
17、(1)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3分)(2)做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知耻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5分)
三、评析题(10分)
18、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分)因为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只有有了羞耻之心,才有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才能够自觉地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8分)
四、材料说明题(共18分)
19、(1)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明荣知耻”演讲活动,教育人们懂得生活中应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从而逐步引导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4分)(2)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明荣知耻,具有羞耻之心。因为它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培养公民的羞耻之心,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6分)
20、(1)说明了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4分)(2)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会更加繁荣和谐。(4分)
五、实践与探究题(共12分)
(1)“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别把虚荣、自傲当自尊,”等。(2分)(2)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4分)(3)①要自重,即自己尊重自己,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②自尊要适度,要做一个达观的人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之人物篇-荆轲
1、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
2、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3、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
5、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