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名言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荼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例如: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赢(win—win),而非输赢的关系。应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事情原委(这一点写得最精采),愈有自信的人愈承认与尊重他人的存在。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人都想有所改进,也就是跟以前不一样。由于习惯的牵制,有时实在非常困难。然而,只要坚持原则,采取行动(了解与同意还不够),一定可以改变。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柯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他强调,只有养成职业上的七种习惯,才能实现本质的改变。这“七种习惯”就是:
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从修养内在品德出发,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门,从个人的成功到人际关系的成功,进而达到全面观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说人生最佳的投资,就是“自我投资”,那么本书中提及的七大习惯,绝对值得我们每个人投资。
-------------------------------------------------------------------------------------------------
二、作者简介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Covey)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
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本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是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顶尖级公司,与财富(Fortune)500强中80%以上的公司和成千上万个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服务与产品遍布全球,在全球38个国家设有44个分支机构。
关于本书企业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高效率企业。这本书几乎覆盖所有美国成年人,它是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
-------------------------------------------------------------------------------------------------
三、媒体评论自从1996年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引进摩托罗拉以来,数千名员工参加过该培训,从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对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发展和成功起了重要作用。现在该课程依然是摩托罗拉领导力发展项目的常设课程。——摩托罗拉亚太区人才管理及摩托罗拉大学总监刘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仅使我获益良多、更是我带领着公司所有员工由内而外地传承和发扬公司文化的法宝。如何在公司提倡的“心到”“智到”“人到”“力到”四个方面做得更好,我想在七个习惯中都能找到答案。——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裁麦子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常精彩和实用。我相信史蒂芬·柯维倡导的原则,不仅对我,而且对我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非常深刻的触动、大家的思想境界更高了,并将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将持续改变我们,并且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
——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周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管理人员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新的挑战中,每个人都需要秉持原则,由内而外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而使组织发挥最大的效能。——中国建设银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冯丽英如果你是一个胸怀远大的人,就一定要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学军博士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首席执行杂志》“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书籍”在全球70个国家以32种语言畅销发行出版20年,稳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亚马逊书店、中国各大书店最畅销书籍排行榜,长销不衰。
-------------------------------------------------------------------------------------------------
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50篇 篇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前段时间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乱作一团感到烦恼,正打算读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想到我们的读书分享会就分享了这本书。
参加完分享会后,觉得这本书和我所预期的不大一样。我本以为它会讲一些具体方法以便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它主要是讲的一些思维层面上的东西。
1、别人对你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是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和性格弱点。
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心情的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只不过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我,就是一个很受别人评价影响的人。记得未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皮的女孩,是一堆孩子中的孩子王。带着小伙伴们行侠仗义。她们也都很信服喜欢我。那时候真是快乐而无忧无虑。
可是,读书后发现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到他人的表扬,便金盆洗手,用功学习。起先,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温顺,也越来越没有了生命最初的生气。
有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我问学生,你不希望得到表扬吗?他说“我干嘛要别人的表扬,我给他们表扬我的权利了吗?“我心里暗暗觉得他活得很通透。有些表扬,看似是表扬,其实是一种操纵和绑架。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得按照他们的预期生活。最后,可能就丢了自己。
所以,作为老师,我一直提醒自己,警惕用“表扬“来绑架孩子。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本身都是很可爱的孩子。没必要根据”分数,智力,顽皮程度来区别对待他们。要看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用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
3、不要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这句话,道理同“人役物,而非役于物”。
我们确实是社交型动物。可能别人的一个冷脸,或者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都会对我们心情产生影响。可是如果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那么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无法真正潇洒地活。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智强大起来。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和指责我们都得全盘接受,更无需通过吐槽的方式去缓解心中的幽愤。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够了,没有什么比成长更重要。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家长,不要因为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家长是否认可自己的工作,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要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希望给孩子们带去帮助。
4、我们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的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以微笑,真诚和平和来接受现实。这个观点和张德芬提出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很类似,不过更官方一些,也更具体一些。
对于自己的(和自身行为有关)的事,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变为更好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思维模式能转化为“以终为始“。记得自己的初衷,一路执着,不要被道路上其它影响。和他人的相处也一样。话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这句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对对方产生正面的作用(改掉毒舌的说话习惯)。
至于他人的事,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期待对方因为自己而改变。更不能因为对方的没有改变而恼怒。不要期望心思不在学习上的学生因为自己而爱上英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去讨厌这样的学生,依然认认真真为他备好每堂课。如果学生因为感受到老师对英语的热爱而爱上英语最好,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尊重他的选择。
老天的事,那就充分相信命运,以微笑和真诚来面对人生的每一际遇。
篇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近日,利用空暇时间,大致阅读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对于读书之人是有很大帮助的。好书使读者产生极大兴趣,也给读书之人带来无尽的益处,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本书采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并告诫人们:只有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幸福。
现代社会对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当代大学生已经可以深刻体会到现在的本科已经不再吃香,我们以往的地位已经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
因此,要想立足社会,想当人材,就要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能够在人才的浪潮中经得住风吹浪打,站住站稳。不仅如此,还要有不断学习的觉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发展的最新资料。不至于成为社会的弃儿。读完此书,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中有了目标,行动有了指南。
要想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养成前三种习惯,遵循相应的原则。为什么说前三个习惯,是因为这七个习惯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低到高、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到互赖期、循序渐进的。习惯一是积极主动,相应的原则是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而这种选择被称为消极被动。这种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气所影响。比如风和日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而我们要争取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无论天气好坏,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始终认定工作品质是首位,即使天气再坏,也不会影响到敬业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人。
篇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作者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中提到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道理都懂,然而有什么用呢?
但是书中讲到一个护士,她看护过一个可能世界上最挑剔的最难伺候的病人。这个病人从来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处处找茬作对,使护士过得很痛苦,然后会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发泄在家人身上。
这个场景跟我们平时的工作特别相似,我们可能每天也在为很多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客户服务,即使我们内心已经在奔腾了,但是我们还必须微笑地认可客户,服务客户,使客户满意。我们也经常因为工作而觉得自己人格分裂,活得特别憋屈。可是如果我们尝试跳出自我,以客观的角度把自己当作一个不相干的人来观察呢?我们真的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吗?
当我自己探索到内心深处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可以选择的。无论是护士的痛苦还是我们客服工作带来的憋屈,都是因为职业特性导致的,职业的要求和职责使然,那职业本就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所以这份职业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我们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那这份工作带来的一切我们也必须承担。
当了解的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再来探讨这些病人和客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客观地看待,就不会觉得给自己带来痛苦和憋屈了。因此,积极主动其实就是承认现实,我们有权选择对现实环境做出积极回应。
我们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依赖别人而工作或者生活,其实我们都可以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用活在父母、同事和社会的驱使之下,用我们自己的独立意志,不依赖别人,为自己的行为和幸福负责,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篇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习惯”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回头仔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涵和素质,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今日的你是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和眼界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已开始培养习惯,比如小时候我们会哭着依赖别人,长大以后,我们必须养成更加适应当前环境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从正面反面两个方向来展示证明每个习惯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亲身感悟阐述了自己对每个习惯的认识。
通过阅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才发现,事业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和谐发展才是正真的成功。我们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做得卓越,不能只是单以行动,而是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树立克服“惯性”的意识,并且“由内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习惯左右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的使然。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今天的我们是由无数个过去所组成的,我们重复旧有的习惯,只能得到旧有的结果,我们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轨迹。
就像萨达特在自传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所以我们先改变我们的思想,然后让思想来决定行动,让行动来决定习惯,让习惯塑造性格。一个人有优秀的习惯,想不成功都难!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个人而言,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们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本书则讲的是实践能力,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人品为基础,以及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内外修炼”;它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生动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情,可以说为我们开启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扇扇门。
书中以七个习惯展开记述,它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三者的混合体。习惯的确很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就彷佛一版权法缆绳,我们每天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的牢不可破。”
所以说,不管是领导、职员、还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书中还提到“成熟模式图”,即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人类都是从依赖到独立,然后从独立到互赖。这三个阶段中都会养成不同的习惯,也就产生了习惯的转变。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主要是:
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他所说的积极主动不仅仅是指行事采取积极主动,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所控制。但作为一位领导,他的理智必须胜于冲动。甚至应该避免冲动。应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
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主动而非被动。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的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当今社会,成功人士并不算少,但大多数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都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书中所说的“以终为始”有两个原则基础,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有是先在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也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在确定以后的实践。“以终为始”的另一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
但领导决不同于管理,就像史蒂芬说的“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要想做一个好的领导,不妨以原则为中心,撰写一份属于你自己的使命寓言,并付诸实践。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这个习惯是一个让人受益非浅的习惯。它可以说是前两个习惯的具体实践,书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见、情绪或冲动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习惯一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识。习惯二的基础则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的听命。
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总是把现在这个社会当作竞争的角斗场。看事物也就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已者则把生命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史蒂芬列举了六个交往模式,即:
损人利已(赢/输)舍己为人(输/赢)
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
利人利己(双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我认为最理的答案肯定是双赢。那我们为何不向它发展呢?要做到双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诚信、成熟、知足就可以了。
五、知彼解已移情沟通的原则
这个习惯主要讲的就是人与人的沟通,移情聆听是聆听的一种,也是聆听的最高境界。它是以理解为目的,听者要以倾诉者的角度去看特事物,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要做到知彼解已,首先你要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对方了解你,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效的一种,是对所有其它习惯的重要考验和集中体现。它是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统合综效能够激发、整合并释放人类的最大潜能,前面的五个不同习惯都是为了能创造统合综效的奇迹。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养成了前面六个习惯还不够,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这一习惯就是个人产能,它维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性、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它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这七个习惯可以说是人生的精华,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养成这七个习惯。可我感觉,不管是领导、职员、还是学生,都应该养成这七个习惯。如果我们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本周每天晚上3个小时,加上一个周天的时间,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遍阅读。
这七个习惯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高效人士的性格构成。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内心的那个声音是,这本书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坑,这本书里的这7个习惯,有6个在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按照这本书里的在做了。这里不是要吹嘘什么,只是想表达,我们应该感谢所有的痛苦、不适感、焦虑、忐忑、突发问题、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无不如阅人无数。一个人的气貌,和他走过的路,遇过的事儿,阅过的人成正比。这里啰里吧唧的一大顿,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表达什么,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读后感。
前面说了,这7个习惯就是一个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过得的这40来年,一个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但凡让你成长的都是让你痛苦的。无论青春期的小弟弟变大,还是学生时代的早自习晚自习,乃至工作中的成长。所以,我现在很享受每一次让自己痛苦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的痛苦那么撕心裂肺,口里的溃疡成片的长,失眠,便秘等等,但这就是成长。其实,我这里想表达的是良好的习惯越早建立,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赋能,如果我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运用这7个习惯,那么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现在的这个我,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这7个习惯,越早知道,越早养成这7个习惯的人生,应该均会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岖的人生:
一、积极主动
回想我们有多少人是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自己走过来的这一生的,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这里的积极主动,不是狭义的只是态度上的,行动上,他更多的是先从思想入手,自己对事物的全貌主动的预判,且自己给出后续的行动措施,然后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据,积极主动推动,并不断执行,不断校正,直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以始为终
这里的以始为终,我生活工作中理解为结果导向。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定自己想要的之后,再根据我们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如果没有以始为终的结果导向思维,走一步,看一步,那说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沟里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应该给自己一个规划,在涉及规划的时候,从工作和生活两个维度给出自己一年想要实现哪些?然后在把年目标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么在分解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紧的,除了紧急重要的事项之外,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这个时间矩阵的第二象限:
一个能主导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烧鸡毛的逼着去做事情,一个能主导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这样活出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就目前我的个人的工作而言,每天会有很多突发的工作去处理,但我每天一定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进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们可以一时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烧鸡毛。因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子,他是不会成为什么样子的,只有我们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积极主动的去改变的时候,加上日积月累的沉淀,才会由量到质的显现。
四、双赢思维
这个思维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确切说不应该是习惯,更应该成为准者,否则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没有任何个人隐私的时代,靠信息不对称坑蒙拐骗的获取一些个人好处也好,公司利益也罢,都是不长久的,因为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互利互惠才是王道。说到这里,突然想到这几天美国单方挑起的贸易战,我不知道贸易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但我想,以美国的实力虽然说不上杀敌1000,自伤800,但至少自己也是对着墙拉了一泡尿,搞得自己也浑身骚不是。当然了,作为世界警察,只能自己撸,别人鸡巴痒,隔着牛仔裤挠挠都不行的强权思维,你也没办法,但还是那句话,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五、知彼知己
这个是在这个7个习惯的互赖期的第二阶段,在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你得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习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让的度在哪里,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这样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你才能更好的去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去以始为终,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统合综效
这个我个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个习惯给连贯起来,从而达到1+1=无限可能的效果。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要尊重差异,这一点是我自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点。当然,这里的尊重差异不是说没有原则,这里的尊重差异是在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异,最大能限范围内形成最大的合力,让自己的生活工作产能最大化。
七、不断更新
这个用一句互联网思维的话说就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为中华之崛起儿读书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即便你有那个情怀,你的胸也撑不起这个怀。所以,一个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断以积极主动的思维态度,结果导向的目标感,再加上这个7个习惯的其他4个,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调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个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绝伦,也至少不会碌碌无为,落寂而终吧。
这本书因为是断断续续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练习的章节并没有认真去联系,所以,对自己后面的具体落地还没那么清晰。个人感觉,这本书之所以是经典,与书中的那些给我们诊断的联系题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给自己用号脉的具体诊断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足。后面自己第二遍的时候,需要把相关的习题做完,一边确定自己是哪方面的不足。
篇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之前保留了一个书单,叫“一个烂名辜负一本好书”,这本书就榜上有名。
正当水星逆行,诸事不利,身心俱疲,劳心伤神的时刻,在一辆开往拉萨的列车上,翻开了这本书。果然是本好书,科学有营养。读完觉得这本小书的可贵之处恰恰不是教给你如何做一个高效能人士,相反,是教你如何做一个高品德的人。
书上一开始就讲,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道理谁都懂,遇上事的时候谁也会怕。所以作者告诉你,不要怕,你为人的原则就是你在俗世沉浮的定心石。
先说作为一个社会人,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变了,二战之前我们的社会推重个人品德,但如今大家只讲个人魅力。但是“个人魅力”岂是说有就有,苦苦追求而不得者,往往走上一条歧路,练了一身糊弄别人的障眼法,它赋予你各种手段去取悦、迎合、征服对方。可是表里不一的人总有见光死的那一天,大风大浪之下,伪善的人总会暴露出真实的想法。
“生活就应该坦率地面对自我”,这是这么多年走了无数弯路我自己的体会,作者苦口婆心第一章就摆明这个道理,下笔相当真诚。
在个人原则确立的基础上,一个人还需要在身体,精神,智力和人际方面坚持不断地进行磨炼。快进入30岁的今天,时间这个维度变得越来越可见。几乎不再使用“没时间”这样的借口。你不是没时间,你是不想做。
除此之外,有一个点特别触动我,就是关于聆听的告诫。这里要谢谢小猴子。因为说到聆听,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知道如何聆听的人。看过书里的阐述,才明白“聆听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较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小猴子是有仁心的人,她对信仰的虔诚在我认识的人中无出其右者。她告诉我,倾听别人的同时,她能看到很多,包括你心中已有的答案。而你的聆听到底真诚不真诚,说话的人马上就能察觉的到。
然后呢,就发生了很神奇的事,上次出差,我和吉利聊天。我一直认为,他在设计工程师的外壳下,有一颗文学的心。有天晚上,很晚了我们从场地回到临时出租的小公寓,在夜色里我开始怂恿他写一本书,写写他在中国的见闻,他的感悟,然后呢,他一定不要忘了在封面的内页上写上“献给JS”这样的题字。一开始他极力否认,然后开始讲他写的一些电邮和收件人的反馈,然后讲到他在别人婚礼上的祝词,最后,他讲到他叔叔去世时他一串不可思议的行为,和那份惊世骇俗的悼词。他就那么平静地回溯自己的过往,可是我突然忍不住就开始掉眼泪。那个时候的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你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别人进入了你的内心,你自己退到一个很脆弱的位置上,可你却拿到一张入场券,经历了一场你在时空界限内原本无法参与的事件。
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它不是告诉你一些使用守则,而是让你知道,你生活中还隐藏了无数你从没留意的门。而这些门,只能从里面打开。
篇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因自我感觉效能低下,工作进度缓慢,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买了这本书读一读,希望可以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
这是一本畅销书,因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能够打动读者而畅销。本书作者柯维建议,一个人生活和工作要以品德为基础,在人际交往上要不断在情感帐户上“存款”,同时还要养成七个习惯:
习惯一、要积极主动。我们所知的那些成功人士,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作家,都积极主动地面对人生。
习惯二、人生要有目标。类似于国家宪法,我们可以撰写个人使命宣言,来描绘个人的愿景。目标明确了,才便于行动。
习惯三、要事第一。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先完成它。同时,要把不重要的事放在一边。反省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习惯四、双赢思维。与人打交道,尽量双赢。做生意,之所以能有老客户,就是因为能够维持双赢。有的人喜欢自己占便宜,让对方损失,结果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习惯五、为了让别人理解你,先要理解对方。我们总是急于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接受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所以,首先我们要当个好听众,尽力去理解别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对方愿意理解你。
习惯六、尊重差异,理解不同的观点,整合不同的观点,形成集体智慧。
习惯七、在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自己。
篇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20年伊始,在回顾过去的2019年时发现过去的每个年头都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虽然在大学期间将阅读当作一种爱好维持了四年,随时包里都会装着kindle,看过很多人的年度总结后,发现我仅仅当作兴趣的东西竟被许多人目标化。回过头反思自己,虽深有感触于某本书和某段文字,但未曾记下,总以为潜移默化,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在给别人描述精髓的时候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抵说的是这种意思。所以新年伊始,给自己定下70本的阅读计划,并且要坚持写下每本书读后的启发。时间管理类首先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属于经久不衰的力作,不像其他鸡汤式书籍,它自有其强大的逻辑,并且七个习惯之间环环相扣,令人奋进和鼓舞,并且可操作性强。其中积极的心态,移情倾听,以及储蓄情感账户,要事第一的理念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思考。以前烦躁,郁闷,心情灰暗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百无一是,但是积极的心态和清晰的目标给了新年的我第一剂镇静,反思自己,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可以难过伤心,短时间的宣泄可以,但不能总拿过去当借口,朝前看,昂首挺胸,给自己一个短的期限去做一件很重要但是不紧迫的事情,当整个人动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同时打开了多扇门,而过去的阴霾已经驱散,人在朝着一个阳光明媚的方向不断前行,由于积极心态引起的所有其他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生活展开了温柔的翅膀,协助你的梦想飞到天上。
移情倾听是在自己生活中明显发生改观的第二件事,以前自己也总是陷于敷衍着去听,争抢着去表达自己,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谈话者之上的怪圈中,在知道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后,和同事朋友交流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去用心感受他的感受,知道他真正想表达的情绪,并且做到立即对自己所犯错误道歉,不断的储蓄和每个人关系的情感账户。在践行这样的理念后,发现和别人的交流效率更高,与同事合作起来也开始具有了某种默契。
阅读很多年来,总是会吸收作者的精华思想,然后不断实践起来,而我之所以为我,就是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成长,也许做不到优秀和万丈光芒,但是总是善良的对待生活,并不断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的,我正在通过阅读变成一个比之前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篇1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就想起很多书本,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再回想自己拥有哪些习惯,但人在思考的时候,一直想着自己的坏习惯,对优点剖析的很少。
文中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不断更新。
对于该七个习惯,有个人不一样的解释,但都拥有着同样的目标,但对于这七个习惯中,不断的结合自己目前的情况,得到很多反思。
积极主动,在工作中,一直秉直着积极主动的想法,对每一件事都需要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做的最好,最好的结果又是什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用自己想法去运作,才能更好的运作每一件事。
在文中每一篇开始dou一个图,首先是依赖期。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个人领域的成功、要事第一。属于独立期。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公众领域的成功。属于互赖期。而第七个不断更新围绕着整个流程。从这个图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目前的位置,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思考,目前依然处于依赖期往上,独立期往下的中间,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成长的原因。
做事没有首次,思考能力不断的停止,导致没有任何的创新思维,没有任何的想法,在区域中的业绩也一直无法提升起来。
在接下来,我将有利用记忆本,针对每一天,每一件都详细的写在本子上,利用这个动作让自己不断的思考,促使自己改变现状,将每天的工作和每天要做的做好分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未来将会有更高的思维进行思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何权衡价值观,是通过平常做事、做人、处于环境中改变,想要拥有一个优秀的习惯,需要让自己彻底的改变,坚持、重复去做每一件事,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人养成习惯,需要拥有27天,不断的坚持,让自己的思维形成固定化。
篇1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在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和十个章节,分析如下:
在第一部分当中主要写了“重新探索自我”从由内而外的造就自己,首先,从自身的品德做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看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一是鼓吹积极进取心态。过分的强调个人魅力有时甚至不顾及道德原则,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段,欺骗他人,柯维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暂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你的确可以凭借个人魅力畅行无阻,但是,“光有技巧还不够”,相对于一些次要优点,只有道德才是沟通的利器。事实上,很多具备次要优点的人,也就是社会公认有才华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内在的本质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说服力,惟有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其次,要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柯维说,人脑海里有许多的地图,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显然,第二种说法只是“地图”一词的引申意义,是指心灵的地图。
在第二部分主要讲了个人的成功要从依赖到独立,也就是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要事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第三部分主要讲了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互相帮助,合作共赢,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离不开大众的发展,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在工作当中跟对方合作首先就要了解对方的需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与对方开启真正的沟通,坦诚相待,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还要有勇气,则可大幅度提升沟通的效率,实现1+1>2的成效。
第四部分主要讲了不断更新,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个人及组织而言,不断地更新及不断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路径。
最后,我们如何成为高效人士那?
1、养成主动去改变环境的观念,把自己的影响范围尽量扩大到关切范围;
2、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做决定时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并放大期望周期朝着目标前进;
3、制定计划,学会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每周有重点,并且花一点时间在以2位中心目标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4、正直诚恳的对待每一个人,所谓loser心态就是想着损人利己或者损己利人,遇到冲突时要尽量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利人也是利己;
5、主动倾听去理解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好为人师或者进行价值判断,并且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6、最高级的沟通是大家都对事不对人,能坦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为同一个目标而头脑风暴,找到更好的方案;
篇1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读完史蒂芬·柯维的这本书,掩卷深思,感触颇深,便写下这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俗语说:“思想决定举动,举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行,品行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它是一向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行,暴显露我们的天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阐述的七个习惯不只仅关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十分精炼和准确的人生原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程度,夸大以规定为中央,以品行为根底,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界说为“知识”、“本领”与“志愿”互相交错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围,辅导“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本领通知我们“怎样做”;志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行。因而说假如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察看总结来学习更多的纪律和办法论,同时也要留意多实践,来取得本领,更紧张的是要冲破思想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有志愿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书中所阐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行分的整体,相辅相成。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规定,即接纳主动,要为自己以前、如今及将来的全部行为担任,而且根据规定及价值观,而非情感或外在情况来下决定,发明改动,积极面临统统;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规定,个人、团队和构造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方向,并据此塑造将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注重的规定、价值观、关联及方向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办理的规定,要事第一即本质的发明,是你的方向、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构造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想——人际领导的规定,双赢思想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考虑框架与心意,鼓舞我们处理题目,并帮忙个人找到互惠的处理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承认及酬劳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疏导的规定,当我们改动以答复的心态,而以理解对方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疏导,增长相互关联,知彼需求仁慈心,解己需求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拔疏导的服从;
习惯六:统合综效——发明性协作的规定,统合综效是发明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法,亦非你的方法,而是第三种远赛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恭敬的效果,使整体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规定,在四个根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绪、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拔了别的六个习惯的实施服从。假如对这本书有兴味的能够在网上找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xt来看,只是你想要看实体书也是能够的,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仅有事迹胜利只能算胜利了一半,唯有统筹事迹、家庭、人际关联、个人生长等人生别的层面的和睦开展才是真正的胜利。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变之前,做好充沛的预备,把要事时辰作为第一位,避免被成见、情感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大。在工作中要留意与人的交换协作,如遇到两人意见差别时,要多与人疏导,在不同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紧张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竭力,才能提拔自己胜利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豪情,结果转眼就又规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流程中,美满自我。自我提拔和美满是一种规定,也是一个流程,一个在生长和变化之间螺旋式上升的流程,一个人不断美满自我的流程。
篇1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书中讲解的七个习惯更像是一个高效人士的构成。这七个习惯对人性格上进行重塑,如果养成这七个习惯,人生路上也能少走很多弯路。
一、积极主动
回想曾经的自己,真的只是在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目标,漫无目的。老师教哪学哪,作业做哪就做哪。要是学习上自己能够积极主动,我想我能有更好的成绩。书中的积极主动,不是狭义的,不只是态度上,行动上的,它更多的是先从思想上入手,自己对事物的全貌主动的预测,且自己也有后续行动的措施,然后积极主动,绝不动摇地去执行,并不断调整,直到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以始为终
想想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有多少是坚持到底的,真的是少的可怜。如果我能将那些想做的事情坚持到底,我想我能学得更好,书中以始为终,在我理解看来她就像是指路的灯,告诉我目标是哪,提醒你坚持下去,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再根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步步为营,如果没有以始为终的结果导向思维,若是走一步看一步,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样你无法确定自己走的路是不是对的。
三、要事第一
生活中事情繁杂,大致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的四大类。我们往往是不知道怎么分配时间,而导致时间花在了不该花的事情上,而那些要事一个也没完成。书中的“要事第一”,是指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紧急的事,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出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条理,从而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情。
四、双赢思维
人们都是自私的,只要没有波及自身利益自己就不会有过多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双赢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你好,我也好,大家更好。在一个集体里面,只有集体好了,个人才能更好,每个个人都应尽力去维护集体,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个人。而反过来也一样,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赢思维,鼓励我们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并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法。
五、知彼解己
我们处事的时候往往自以为是的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别人犯错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经历观念去对别人的观念进行评价,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交流情况。这种情况下,集体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刻能互相协作打硬仗,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强的能力。
六、统合综效
做什么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合作才能将效率最大化。书中指出,既不按照自己的方式,也不遵循别人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1+1>2的高效方法,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综合讨论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的更远。
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的能力才能利于不败之地。就像拥有才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只有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具有真正可靠的经济实力。我们要不断更新的四个方面,身体方面:适当运动,有助于健康;精神方面:荡涤心灵的尘埃;心智方面不停的自我教育;社会情感方面: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始为终的愿景,要是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终效的合作和不断更新的创造他们相辅相成。
篇1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这本书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书本按照七个习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重新探索自我”,第二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部分“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四部分是“全面观照生命”。七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从个人到他人,再回归个人,对人们的启发是非常大的。
积极主动就是采取主要行动,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为自己的过去、将来负责,依据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办事,而不是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积极主动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以悲观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乔布斯身上具备的积极主动品质是非常明显的,在一般人眼里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就是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也要完成它。那种积极主动的强大个人魅力,让周围的人不会垂头丧气,也不会早早放弃,而是有一种势如破竹甚至是视死如归的冲劲。在这样的氛围下,事情往往取得比预期成果更好的成绩。
而以始为终是起着思想指导的作用。书中建议我们,设想自己在走完这段人生,最希望给社会留下什么,最希望还活着的人对我们的评价是什么。是一事无成?还是有所成就?还是对他们有什么思想上的影响?我认识一位大神,他始终以自己影响别人为己任,把布道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他无时不刻在实践着。我认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在不断地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改进,在分享他的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影响着很多人,这就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被人们说烂的话,在这个“以始为终”的思想上,是多么令人深思啊。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前,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更容易达到目标。只要我们认定一个目标,并且不遗余力解决,只要坚持下去,排除万难,相信有一天会有所收获的。
这本书里还有一点是我这种容易临场恐惧的人值得去实践的,就是心灵演练,想象与确认。据说很多顶尖人物,包括运动员们都擅长这一演练。具体做法是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适当的反应,这样我们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变,最后终于能完全控制情绪,冷静应变。我是一个很害怕在公众场合中表演、演讲的人,一旦暴露在公众之下,手脚完全不知道怎么摆放。但是我的工作必须要我经常在众人面前讲话,所以我在实践心灵演练时,总是要把自己置于说话错漏百出的场合,然后把自己在这种尴尬场合中的感受尽可能在脑海里想象。一遍、两遍、三遍……想象让我逐渐平息,似乎有了感觉,脸皮慢慢变厚了,好像不再那么害怕了。
这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些感想和启示,希望更多人能一起读这本书,提升我们的能力。
近日,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这本书通俗易懂,读来颇为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维博士通过运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最终告诫我们,如果能遵循这七个原则,并把他们化为行动,那么实现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会遥远。
这是一本关于每个人的人生成长的书,书中认为人生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1、依赖阶段2、独立阶段3、互赖阶段,也就是从0到一1,1一N的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处在依赖阶段的人,最常用的一个字就是“你”,如“这事都是因为你,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常常需要别人来对他的问题负责,需要别人对自己情绪负责,最终需要别人对他的人生负责。如果我们能真正摆脱依赖,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阶段:独立阶段。在独立的人的语言中,经常会听到“我”字,比如“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计划、“我”的观点。然而,从依赖到独立是人生成长中最艰难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蜕变。所以,当我们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艰难的一公里征途中,我们走到了哪里?是0.1还是0.9?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科维认为接下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赖。互赖阶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赢我也赢,即以实现“双赢”为目标,他们不仅能看到双方的差异中各自的价值,也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潜力,最终达到1+1>2。
2020年我就要踏上宁杭文旅市场部的新岗位,对我而言面临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读到这本书,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盏明灯。书中讲到的两大思维模式“遵循原则”和“由内而外”,就像是新征途上的指南针和发动机,可以帮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选择正确的方向。
文旅工作对我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进入市场销售这一队伍,就越发有难度了,这不禁让我压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适应新岗位,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呢?科维在书中给了我答案,那就是从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做起:积极主动。我们常常会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我们人生的这场演出,导演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失去信心,放弃希望,还是自己当导演,去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呢?我的答案,当然是后者。积极主动,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从依赖到独立最关键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正心、修身做起。那么,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妨经常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我是否保持着一颗“初心”。
篇1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以前收集过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的PPT,觉得这本书对于职业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原著没有花时间认真的读一遍。这一回认真的把原著看了一遍,仍然的很多的收获。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练习的。虽然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花21天。但是七个习惯的养成,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须由内而外的塑造自己。说实话,当我把这些原则和标准再梳理一遍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坚持太难,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让自己放弃了做得更好的机会。
总结一下这七种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从修养内在品德出发,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门,从个人的成功到人际关系的成功,进而达到全面观照生命的境界。
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会有各种压力和机会,我们要做出自己的反馈和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讲品德也好,说信念也罢,其实就是“原则”让我们与别人区别开,让我们能够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别人,让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最本原的东西。
主动积极是心态。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心态都非常重要。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积极心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该是驱动行动的发动机。
以终为始,是指得目标管理。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产生混乱,就不会盲目行动。而目标管理要细化成每年每月每周每一天,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如果目标只是一个数字或者是一幅图画,而不是细化成的一张每天应该做什么的执行表,就没有做到位。
要事第一,是指时间管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都是一天24小时。但是为什么有人可以年纪轻轻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因为他的效率非常高。当我们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时候,当我们每天不是都在做救火队员的时候,我们的效率就很高。把握时间,其实就是非常严格的自我管理。做好要事第一,你就不会产生混乱。
双赢思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积极思维。有时候过分强调“利他”,会让人觉得委屈自己。而双赢甚至多赢是更积极更平衡的一种思维。我们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会委曲求全,这其实从本书的角度来看,是错误的想法。不能为了工作而乎略了家庭乃至自己的身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里最著名的一句话。不论是职业的选择,还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具体的工作,这句话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统合综效,是一种战略思维,是站在高处看全局的一种思维。往往在工作中,我们只做到了树木,看到一个点的好与坏,可能会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而当我们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看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更全面,就不会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最后一条,就是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要不断的自我迭代和更新。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人的成长历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产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个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的尺度已经无关乎是否会与别人的看法一致。
你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待你时,你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关心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他们的关系。你不再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了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种习惯,能够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稳固。
第七种习惯可加强前面的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一步步地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
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能强化这七个习惯,让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被时代淘汰。
篇1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让我们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实际效果,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长远目标,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该书主要介绍了成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每个人做每项工作或做每件事都应积极主动向前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着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各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细,“以终为始”。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选择不做什么更难。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远离角斗场的时代。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关系的原则。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换位思考和沟通。“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要“知己知彼”。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1+1可以大于2。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自己”才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要“不断更新”。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些习惯,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篇1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记得新员工入职时,公司给每人发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邀请公司的培训讲师给大家讲解相关内容,作为新员工培训的一部分,培训完后,对本书只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书中的很多思想及做事的准则并没有对工作起到帮助。有几点原因:
1、刚步入职场,对工作的习惯和方式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和理解,依然保留着学生的气息;
2、缺乏对事物的思考,更多的是凭直接感觉、自我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做事,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做事风格和习惯;
3、可能跟从小接受的中国式教育有关,不管是做事情还是思考问题喜欢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去思考、去获取、去结合实际探索;
4、天生对西式的观点和思想不感兴趣,这也是培训完之后感觉没啥作用;
5、跟培训老师及公司的培训体系有关,更多的是偏理论性质的讲解,没有过多的结合工作实际及中国本身的文化进行融合讲解,培训的效果不太好;
一转眼,五年多过去了,对于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不少,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险阻;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加深了不少,经历了非常多的风风雨雨。重新阅读本书,作者书中的观点,也让我更多的在反思工作和生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断思考和总结,终会不断进步和提高。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重新探索自我;第二部分为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部分为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四部分为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本章一开始就抛出了很多问题,并研究了很多思想相关的文章,重点是让大家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恪守的原则和做人做事秉持的根本。当前社会发展太快,物欲横流,社会浮躁,很多人都想用快速的、捷径的、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去满足各种内心的欲望,却忽视了内心真正需要坚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民族能一直繁衍至今,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定是交给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诚信道德、敬天爱人、知行合一、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等。我相信我们只有真正的不断领悟这些并坚守这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把企业经营的更好,才能把中国发展的更好,没有捷径。
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习惯的养成挺难的,习惯需要知识、技巧和意愿。人类成长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依赖期(以你为核心)、独立期(以我为核心)和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依赖期到独立期,我们需要养成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和要是第一),独立期到互赖期,我们需要养成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综合综效),互赖期之后,我们需要养成不断更新的习惯,将之前的六个习惯融会贯通,不断进化。作者表述的产出与产能平衡原则,其实又何尝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其实在这方面,老祖宗早就跟我们留下了很多。道德经、王阳明心学等经典著作里都有提及。凡是要按照其规律和原则做事,不可过度。拔苗助长、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等谚语故事就是明显的打破了平衡的原则,导致失败,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类有选择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变被动为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意识,这种意识潜在变现一定是积极主动的,我们历史上也有很多积极主动去改变的典例,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都是积极主动去改变自然应对困难的故事,所以说积极主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自暴自弃、消极应对只能使得事情越做越糟。
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以始为终的基本上定义是认清方向,牢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自我使命,不断前进,永不懈怠。任何事物都需要创造两次,一次是智力上的创造,一次为体力上的创造,也就是先思考明白,再去努力实践。本章重点介绍智力上的创造,以终为始要求我们要自我领导,明确自己的使命和宣言,以正确的原则为中心,不断领悟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不管自己、家庭,还是组织的自我宣言,都需要不断的参与,不断的实践才能认同。所有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不断的提高自我,才能持续成长,为自己为家庭为组织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习惯三是对前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是做好自我管理的关键,有了独立意志,我们就可以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有效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在的时间管理理念优点是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时间放在第二位,更加的人性化。我们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事情,包括琐事,学会说不,并把事情分优先级排序,永远先做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高效能管理的秘诀是授权,包括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力与自知之明。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六种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细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爱,处理好一对一的人际关系。我们国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还是比较复杂的,这里面学问很深,建议大家多读书,最基本的是不能有害人之心,多存善念。
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从人类物物交换诞生起,其实就存在了利人利己的双赢思维,物物交换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合作场景越来越多,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如果合作双方没有抱着双赢的思维去做事情,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诚信、成熟、知足。人存在世上,还是得靠人人内心秉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互爱互敬、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是王道。不管是工作中的协作,还是企业间的合作,亦或是国与国之间的彼此交流合作,都是一个道理。
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沟通时,一定要先诊断后开方。有效沟通,并适时扮演知音,注意表达技巧。古希腊人经典的哲学观点,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第九章,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乔治布什说过: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物——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物——宽大。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级的一种,是对所有其他习惯的真实考验和集中体现。唯有兼具人类四种特有天赋、辅以双赢的动机及移情沟通,才能达到统合综效的最高境界。敞开胸怀、博采众议,尊重差异,化阻力为动力,自然界是统合综效的最佳典范。
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才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身体、情深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与习惯四、五、六密切相关。不断的平衡更新,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只要存在与这个社会,就必须要奋斗终身。
第十一章,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
最后总结下,本书讲的七个习惯,先从个人角度介绍了三个习惯,又从社会角度,介绍了三个习惯,最后又回到自己,需要从个人和社会角度不断的提高完善自我,螺旋式上升,为自己也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本书的一些思想,与我们中华民族本身的一些的思想是很一致的,类似的名言很多。如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民族中最优秀的文化,保持谦卑、低调、自强、诚信、奋斗、合作、孝顺、包容等优良传统,由内而外的持续修炼自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断的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多读书,多思考,多奋斗,多包容,相信终究会有更大的成功。
与各位共勉!
篇1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一个优秀的人除了努力,必是常常自我审视的,必是凡事会思索高效方法的。而盲目依靠本能行事的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令人无奈的是,人们往往身陷囫囵而不自知。故而每日睡前的自省,我认为非常必要:我今天做了什么重要工作?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这项工作变得更简捷高效?今天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没有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前人常讲谋而后动、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会自省是提高自身效率的必要前提。
工作是一座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出去,对外面和陌生的环境充满幻想;在外面的人想进来,总想逃避现实寻找世外桃源。有句歌词讲得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切身处地的想,我们何不是如此?一线员工苦气连天,既要面对客户小心翼翼,又要背负任务指标,更要应付二线部门的各种指示,几乎人人想去二线工作。而二线员工羡慕一线员工工资奖金多、受到褒奖多、受到重视多、能干出成绩。
根源在哪?是人们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其位,谋其政,话虽简单,道理却深。我们都在为中行这个大集体服务、奉献,在当前既复杂又透明的工作环境下,没有一个岗位可供我们投机取巧,不付出超出他人的努力而凭白获得荣誉、晋升。单位不同于家庭,我们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劳而获的时代早已远去,想得到就要付出,想安逸就不要不知足,一味抱怨索求,只会让自己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碌碌一生。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人总是不能免俗的。我们面对客户也好,面对同事也罢,想要达到高效的目的,热情洋溢的赞美要优于平静的陈述更要优于冷漠的指示。我总是思考几个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为什么有的理财经理掌握着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客户而有的人只有寥寥几十万?为什么有的客户经理掌握着项目,而有的客户经理只能机械的做件、录机、放款?为什么有的领导能够不必亲力亲为却网点成绩、部门工作优秀突出,而有的领导则终日疲惫奔波而达不到既定目的?我认为,沟通就是核心所在。
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形形色色,说话之前要先过脑,要重视说话之道。说话之前要站在“他人”的立场,试图了解对方想要什么,从而简单制定沟通策略。有的人喜欢赞美,有的人喜欢直白,有的人需要恩威并施,有的人需要点拨解惑。“话多则失效”,如果说不到点子上,不如不说。只有找到对方的“痛点”,以短路径解决,方是高效之道。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沟通,智慧的说话之道,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捷径。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人无完人,岂能没有情绪?但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才是臻至达境。孔子认为“克己”是修身而平天下的必要素质,是人和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在当代社会同样适用。面对荣辱,不忘初心,廉洁自律是克己;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毕,克服拖沓懒惰,得过且过的情绪,是克己;在营销中,放下身段,诚恳真诚,笑脸相迎是克己;面对同事,说话委婉,尊重理解,不非议他人是克己;面对单位困难的经营环境,积极努力,互相鼓励,患难与共是克己;回到家中,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给家人,不抱怨不牢骚,也是一种克己。
简而言之,自省修身,克己努力,不忘初心,传播正能量,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通达之路。
篇1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书,希望你也能从这篇文章中受益。世界上99%的人都是被他的情绪和大脑所控制的,只有少数的1%的人是可以控制他的情绪、大脑和言行的,而这第一种百分99%的人就是被动活着的人,只有第二种1%的人是主动活着的人。
1、主动活着
本书中的第一个习惯就告诉我们要主动的活着,那什么是主动活着的人呢?其实世界上事情分为两种:一种是你不可以改变的,比如说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今天的天气如何?你老板的个人决定或者他生气的时候对你说什么话?这些都是你不可以改变的;第二种就是你可以改变的事情,就是你内心世界的情绪,你的思想,你所想说的话,你所做的事情还有你自己的决定!这些都是你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的人,总是被情绪左右,你就会觉得整个世界好像都在跟你作对,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在你身上发生,然后你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消极情绪的人,这就是被动活着的人。
而被动活着的人就有一个不好的思维就是总把注意放在不可改变的事情上。
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态的话,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做一个主动活着的人。比如说今天你要不要去郊游?要不要玩游戏?要不要看书等等!这样你才能不断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让你的人生多一点控制力和影响力。
大致可以将这两种人概括为:被动活着的人总是抱怨,不去做改变;而主动活着的人知道抱怨没用,只会增加消极思想,从而寻找更多改变的机会。
2、葬礼法则
什么是葬礼法则?就是讲在你葬礼来临的时候,你希望人们是怎样去怀念你,怎样回忆你的呢?他们认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葬礼法则教我们要以终点为起点来思考问题。比如说你通过你现在想达到的目标来设定今年的目标,再分解设定每个月和每天的计划是怎么样的?至于制定什么目标,你就要根据你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了!
3、重要的事情优先做
关于选择目标,你肯定是找你重要的事情来选定目标,比如说高薪的工作和这个过多的物质不是你所追求的,因为它们并不能给你所谓的真正的快乐,所以你还是决定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去寻找真正能让你快乐的生活。
对于制定计划,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小窍门。
①每天计划达到的量一定要非常小,小到自己都觉得可笑,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地步。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计划定的太过于苛刻,最终都会因为坚持不下去而告终。比如很多人计划每天看两个小时的书,过不了两天,坚持不了就不看了。这里建议,每天就拿起书本翻开几秒又合上就行了,这一个简单的动作相信是个人都能做到并坚持下去。当然,如果你翻开的时候自己有兴趣看,那就看下去,等自己不想看了就放下。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学会奖励自己。当你完成了自己定的某个小目标,要给自己一点奖励,至于奖励什么,你怎么开心怎么来吧。为什么奖励自己?就像你打游戏,打游戏你可以在脑中享受到快感,所以你就愿意玩。而如果你做完了某个小目标,没有任何奖励,你自然就没太多动力再去做这件事情了。
4、不断自我提升
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最后一个习惯。当你每天都完成一些小目标,一年后你就会在各方面也得到更好的提升,而你在提升的基础上又加以提升。
篇2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自从毕业以后,放下书本已经好多年了,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去看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由于好久没有看书了,刚开始读起来确实有些费劲,每天也就读个十来张,就放在那里不读了。这或许就是一种推翻一种习惯的难度吧。但是坚持,坚持,坚持。这本书也渐渐的摸清了他的思路,读书的习惯也渐渐的养成。现在习惯在车里放一本书,中午休息时可以读一读,等客户时也可以看一看。晚上回到家,在床头放一本书,静下心来时读书,可以让自己完全进入到书的情境之中。读书真的是好,当自己没有目标时可以找到目标;当自己缺乏知识时可以补充知识;当自己陷入困境时,可以找到方法。所以点滴的习惯从读书开始。
书的开篇就是很多大咖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可见这本书的高度,在以前也读过很多类似励志书籍,但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这么多大咖认定过的书籍,我觉得与其他书籍最大的区别,就是书籍在开篇反复强调的要推翻过去的一种思维,是啊,人们往往认定过去那种已经习以为常的思维,及时看再多的书籍,再多的文献,也很难改变过去的思维。中国古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经提出“知行合一”四个字。可是要做到是要有多难。自己就是个例子,曾经我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实际到了生活能做到五分之一也就不错了。要做事,先做人,人是成事的根本,自我反省,自我进步,才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感觉此书第二大的论点便是1+1》2的论点,在当今社会尤其凸显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再也不是一个人打天下的时代了。只有强强的联合,资源的共享,方能使其更快的达到目标。在以后个人也是要注意到这一块,我实际也是个独行侠,在团队协作上表现的稍微差一些。积极改正优势互补。
后面所讲个高效的七个习惯,从积极主动到不断更新,作者也是让我们循序渐进,从依赖期到互赖期让我们从思想上发生积极的改变。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自我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到现在熟练的医药人员,我所经历的机会,我感觉每一个都去把握了。需要改进的也是要发现更多的机会,有新的事物就要努力去尝试。
习惯二以终为始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出来的,有先天的不能改变的东西,和后天需要更加的努力。我们改变不了先天的,但后天的努力是我们要追求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大家都明白着急的事情要第一个去完成,却忽略了什么样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发现最重要的事,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吧。
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己知彼,习惯六统合综效更多是在讲述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思维。我们这一行业也是最需要的习惯,在谈判时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大家互利,整合所有想法,我想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习惯七不断更新,习惯也是需要慢慢的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思想做起,尝试与客户接触时用我们的一些行为习惯接触客户。我想我们很快就会得到收获。我也一定会积极向前,在希尔安的大家庭里,不断努力学习。为公司的辉煌,添砖加瓦。
篇2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美国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创始人史蒂芬·柯维博士所著,书中论述涉及每个人的事业、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据称此书在美国影响力近次于《圣经》。
如柯维博士在书中所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
为了生计或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现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可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每个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异源于习惯的不同。
柯维博士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即“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
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要通过阅读观察来学习总结规律和方法,同时要通过实践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依照意愿去做该做的事。
以下7个习惯原则据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6、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篇2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如何成为高效能人士?如何高效能实现目标?
代表性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深入浅出,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这是一本使用7个精彩实用的习惯,意在人生规划中进行宏观塑造、微观改进的经典作品。很多人因为掌握其中的奥秘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我也通过阅读这本书渐渐解答了深藏心中的各种困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不顺心或压力大的时候,通常我们会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抱怨就像一株快速蔓延的黑色毒蔓,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变得消极和悲观。可是为什么成功人士们从来都不怨天尤人呢?因为他们像向日葵一样,永远面朝太阳,将阳光洒进每一处黑暗的缝隙,以一种积极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正所谓谋事在人,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不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
有了阳光的心态我们就可以去做很多事,包括如何更高品质去生活、更优目标去工作。在这其中,或许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事情是做不完的。做完一件事,后续又有无数件事自动出现在了你的行事历上。就像翻越群山,好不容易气喘吁吁越过一座山头,走了没多少平地,又来到了另一座山头的脚下。可是为什么成功人士们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务呢?因为他们懂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用先进的时间管理办法来切割白天与黑夜中的分分秒秒,赋予人生一种充实的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是各种机会。包括在一个工作团队中,总能找到各种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处理棘手的事情。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同事关系定位成工作伙伴,在这个伙伴群里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定位,与伙伴们一起为整个团队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及极富意义的事。因为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目标,往往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善用团队力量的人,汇聚众人智慧,才是真真正正的智慧人。
无论如何,人最容易改变的就是自己。学习好的习惯是改变命运之门,走向成功的开始。每个人在成长中,大都会经历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相依赖的过程。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使用7个习惯磨成的利器努力地改进它,充分利用这段距离,我们才能成长和幸福。这也许是一段漫长的修炼之路,但人生中有积极的信念陪伴,总会擦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从而进阶为行动上的巨人。
篇2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外来的和尚也会念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典型的美国精神读物。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许多与中国传统哲学亦有许多相同之处。
顾名思义,七个习惯是此书的核心,从确立目标、个人修炼到建立共赢、换位沟通,七者之间相辅相成。以下谈一谈对于七个习惯的具体感受。
积极主动
如果你不自己走,谁又会推你走呢?用心的态度,是实现个人远景的原则,积极主动永远是一切的前提。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又选取的自由。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有效能的人士为自我的行为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潜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透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用心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取的自由。
积极主动是改变的催生者,在这里自觉、良知、想象力与自主意志共同发挥作用,由内而外的做出改变。
以始为终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高效能人士懂得如何规划未来,并以此为指导。因此“以始为终”是实现自我的领导原则。
生活中,许多人却并未发现人生的真正目标,也不曾审视自己的人生信条,只为忙碌而忙碌。作者说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悲惨的,悲惨虽然过于严重,但这样的人生总是少些什么。
要事第一
既然有了目标,就要去实现。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高效能人士会用较少的时间来处理“要事”,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来实现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情绪冲动永远是人生大忌。
双赢思维
零和与双赢是现代博弈的两种主流观点,双赢看似简单,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在我看来,双赢不仅仅是简单的做事方法,双赢需要勇气与体谅,双赢更是一种大爱的人生境界。
具备双赢思维的人,往往具备三种品质:正值、成熟、富足。他们必然忠于自我的感受、价值观,有勇气表达自我的想法,能以豁达的心态看待他人。
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唯有在双赢的基础上,人们才会耐心倾听,进而产生合作。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习惯,欲求让对方了解,首先要了解对方。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我,持续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统合综效
综合综效是互相尊总的成果,唯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仅能够化解阻力,甚至能够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
不断更新
前面六个习惯虽好,但也并非金科玉律。唯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懂得如何自我批评,才能全面审视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潜力,才能使自我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潜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篇2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生活实质性的变化需要思维定势的转变,思维定势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而思维定势是人的主观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应该乐于倾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养成习惯刚开始需要很大的毅力,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广阔的空间,前面半个月是引力最强的时期,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产能和产出原则,过度产出会损耗产能,最终失去产能,只顾产能会让自己没有产出,没有成绩。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最明白的表现是决不食言对自己和别人的承诺,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每一个机会,全力以赴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处之泰然,正在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遭遇的回应,平时应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扩大影响圈,同时留一部分时间放在关注圈上,增加自己的远见,为未来提供指引和规划,避免固步自封,被社会淘汰,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以始为终:假如现在亲朋好友现在在为自己开追悼会,思考自己此时此刻想再亲友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反思确认自己这辈子的理想和目标:那一刻,我希望孩子认为我是个慈爱的父亲,心中由衷的感谢我的教育和指导,我希望妻子认为我是个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丈夫,感谢这么多年的陪伴,我希望亲朋好友认为我是个正直亲和的人,为社会和人民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和帮助,我希望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期使命宣言:年前拿到40W的offer,成为一名专业的医疗行业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对于项目,能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能给出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案,能做一线开发。以一周为周期反思更新各原则,避免生活中受到各形形色色事情的影响,领导优于管理,领导能让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管理指导你如何去做。
要事第一:老师强调了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和指令型授权的优点。把时间放在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上面,会逐步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主动,因为会让自己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对事情能从容高效完成;如果把时间全部放在紧迫且重要的事情上面,会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被动,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如果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第三类和第四类事情上面,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堕落,所以一定要平衡自己投入第二类事情的时间;以一周为周期,制定计划,计划能每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按照下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角色,确定目标,制定任务计划,尽快制定计划表,落实到生活。责任性授权重点关心结果,被授权方为结果负责,被授权方能自由选择做事的方法;双方需要就几个方面达成协议,1.预期结果,2.指导方针:确定评估标准,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提前告诉他们可以调用的资源,3.责任归属:评估业绩标准,评估他们的成果,4.明确奖罚:告诉他们评估可能带来的结果,好与不好的结果都应该告诉他们。
情感账户是两个人感情关系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往情感账户中投资,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几种投资情感账户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
双赢思维:老师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是双赢就是两败俱伤,在互相依赖的环境中,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可行的模式,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1.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2.双赢关系:双赢品德是基础,双赢关系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账户,3.双赢协议: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罚制度,4.双赢体系为双赢关系提供有利条件,双赢必须有体系支持,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5.双赢过程:理解对方的想法、顾虑和需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实现这种结果可能的途径。需要付诸实践,规划跟身体各种角色人员的双赢方式。
知彼解己:老师认为要解决问题先要理解别人,也就是需要先移情聆听,用眼睛观察,用心灵体会,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理解对方,移情聆听是情感投资的关键,只有对方认同,投资才有意义;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需求源自心理,就是被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能施加影响和解决问题,所以应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在影响对方之前,必须先被对方影响,先理解在开方。四种自传式武断的回应:价值判断: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自以为是:以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来衡量别人的行为和动机;表达技巧:一品德,让别人信任自己,二感情,通过沟通迅速了解他人的情感,三理性,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统合综效:不搞一言堂,众人发言,集思广益;高余额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先理解别人原则,这些加一起是实现统合综效的理想环境;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理解情绪智能,以双赢的方式,找到第三条双方都满意的可行之道。
不断更新: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身体层面:锻炼身体能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减少身体生病,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精神层面:动机不纯,诸事不顺,不论什么事情;智力层面:多阅读和写作,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深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就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别人深入交流;社会/情感层面: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然后通过移情聆听的方式理解对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找到双方都满意的第三种方案。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反思复盘各种原则以及原则的具体实现过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原则和实现过程。
篇2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讲讲七个习惯而已,开始了作者一大堆的理论知识与教我们如何去做。但是大致翻阅了这本书,似乎又不一样,有示例图,也有漫画类的图,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作者是以自身的例子来切入主题。此书有55页是作者对我们要有这七大习惯的前言吧,先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让我们敢说他所描述的问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比如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所以再许许多多的地方鼓励他们,让这个小孩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需要依靠父母才能完成。经过长时间的这样,小孩自热仍然的认为他的能力不够,对于自己他不够自信。作者就想到了环卫思考,让小孩的才能有所释放,即使是针对一小部分,至少这样孩子才会通过独立而且更加有信心的完成。父母与孩子都会得到满足。还有关于“老妇人与少女”的那幅画感触很深,因为如果前人有暗示你什么,你总会往哪一方面去想的。在人处事方面也是这样。在上高中以前就有人与我说物理有多么的难,而化学很简单就背背公式那么简单,高一时我特别认真上课坚持做笔记,在物理方面我是有困难就钻研,每天跑物理办公室是很正常的事,而对于化学我的笔记也是满满的,只要老师上课讲过我都会记下,而没有着重的记,总觉得到最后背还来得及,然而高中三年我的化学怎么也跟不上去了,这就一个鲜明的例子。
作者在前面写到有些东西如果不保养到最后再保养而会使机器坏得更快,所以说要在之前我们就应该在用的时候边保养边用这样机器的寿命才会长。我为人这种例子还是在学校比较多,因为在学校里男和女的生活态度不一样,一种粗一种细,男孩子的东西往往寿命短,上初中时我们学校统一买的口风琴,到了毕业时男生的口风琴往往很脏或者还有一些剪没有用了,而女生则是像新的。这就是态度不一样的问题。
在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几点,在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中,作者问道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有九个重心,让我感触最深的为以家庭为重心,也许我就是属于这样的人,我认为亲情胜过一切,也许是我离开父母的时间还太短,这个社会是现实的,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一金钱为重心的恩,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像我们这种读书生,有许多人是以朋友或敌人为重心的,说真的,那种日子并不好过,书上的例子已经写现出了人生活中的很大问题,加入你和一个人不和,结果与他处处相对,见到面以后就看别人不爽,甚至大打出手,而导致在某种环境下,一山不能容下二虎。我们在一种公共场合下,我们会主动去寻找对方的影子,他的出现会让人很不舒服,让场面弄的很尴尬。真的,为什么要以敌人为生活的重心呢?现在的90-后的一部分人中有很强的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经过计划生育的高峰期的我们成为家中父母甚至上一辈子的宝,他们宠着,将我们看为易碎的玉,很多人在外面独立时总把自己看成是大家心中的焦点,所以自私是必不可免的。
最后其实所有的重心都来自原则,是原则为大家打了基础,原来是这样做了,早已成为习惯,则不会轻易的去改造了,不过单一以原则为原则为重心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无趣,但也有好处就是什么事情都会有规律的去解决。
在习惯三中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中,说到了让七岁的小孩自己来整理或者说管理整个花园,作者作为爸爸,啊认为将隔壁的院子做示范自己亲自动手做模范会使孩子有独立性,而孩子在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所以所有的事不知道从何说起,怎么做接下来的事情。所以要让父母花下这个时间来纠正成知道子女做的事情,让他们亲手体验到的经验。
在第六章中提到你并不是一座孤岛,我们认为团队合作是人的核心,我们不但有孤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团队合作中我觉得情感是桥梁,每个人都坦诚相待,我敢确定这个队伍的前途非常大,如果再多一个伯乐最好了。情感是在于沟通,现在的人沟通方法太多了,包括金钱权利,这种现实的“手段”。
在习惯五中知彼解已中提到,表达也要讲技巧,有许多人因为表达不准确或者是用错了地方导致结果不满意。他所提出的例子中,说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这就是要有表达技巧了,俗话说死马也能当活马医,所以在这种程度上讲有些人是听你的口述而不是事实的根本。
在阅读了这本书,因为书的类型太多,这本书是关于那个方面还不是很确切的明示,但是我看了这本书至少还有多个地方印象深刻,让人能想的很多,这些思想会伴随着我的思想一同成长吧。
篇2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刚拿到这本书,一看名字觉得实在普通,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给予我很多的启发。看完了整本书才理解它销量超亿册的原因。对于我这样刚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好的向导。
在书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分别是:一、积极主动;二、以终为始;三、要事第一;四、双赢思维;五、知彼解己;六、统合综效;七、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交给我们人生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团队合作的精神,告诉我们要懂得抉择、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强调永不止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对这七个习惯,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习惯一:积极主动
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要被动的去适应坏境,要勇于去创造环境,未来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们更要学会去抓住机会,因为机遇是一直在你身边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
我们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角色确定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如同一艘没有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随波漂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懂得如何抉择,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务。一个高效能的人必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才是真正的胜利,损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是自断后路,对方在受到损失后必然不想再与你合作或者相处,甚至会寻机报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损人利己其实就是损人损己。
习惯五:知彼解己
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史蒂芬·柯维交给了我们最关键、最基础的原则:知彼解己、换位思考。办公室里,和谐的气氛最重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气氛,才能更好进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增长。统合综效就在这种学习型、创造型合作中使效益达到最大化。一根钢管、一块石头,这两者都是最简单的东西,单独每一个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这块石头作一个支点,两者结合就变成了一个杠杆,足以撬动千斤巨石,这就是统合综效的作用。
习惯七:不断更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进行更新。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磨练自己。经过良性循环使我们不断成长。
史蒂芬·柯维说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三者的混合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所以要想成功,这七个习惯是关键,要想养成这七个习惯,我们必须要有养成这七个习惯的意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必须有个开始,开始就是现在。
篇2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我也曾徘徊在探寻自我真理的路上,我也曾深深渴求有一种方式可以教会我勇敢而正确的处理我所面对的每一个困惑,我以为,这个世界,这个生活,都是以我为中心在转,从不曾去顾及围绕在我周围的人们的心灵。
我以为,这是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上苍早已安排好等待我们去追求的路程,微笑或者挣扎都是最美而又最悲的陪衬。无奈总有完结不了的纠结,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在小心翼翼的走每一步路,渴望与人为善,渴望生活安定。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梦想,我依靠过无数激情澎湃足够励志的书,然而,当短暂的辉煌消逝,留给我的依旧是深深自责,其实,我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
突然想起了曾经对舍友许下的承诺,在她们面前深深忏悔自己所犯下的错,不够大度,有猜疑心……这是由一个动机所驱使的,那年听完老师讲的佛学文化,我竟让自己深深陷进去,而且立志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段日子,是大学里最困惑的日子,人际关系并没我设想的完美,逢着下雨天就总会莫名的心情不好,花了好长时间去寻找矛盾的根源。然而,自我的忏悔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果,一切还如当初。
3年过去了,我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励志书了,名言警句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行动,谈何改变?
值得人庆幸的是,事情总归是有解决方式的,当《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第一次出现在我耳边,我便坚定的感觉到我会在这一刻改变。看过书后的日子并没有太长,实践了不多日,但是我可以体会到,我已经开始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找寻我所企盼的答案。
谁也不能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这是本书开篇我所看到的一句话,那一刻,世界足够清晰,原来,是这个意思。我总是抛弃自己,费劲的去开辟一条通往他人心里的路,殊不知,那是一道永远都走不通的路,因为我自己的心已经严重堵塞。我小心翼翼的去反省自己,我要的究竟是一个人的幸福还是整个世界的狂欢。当我学完七个7个习惯之后,便去真正的狠下新来去实践这能带给我感受的力量,它改变了那么多人,也一定可以为我开启希望之门。
下面,我将分别谈谈我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用的方法。
我和XX是相跟了3年的舍友,此刻,我尚未有足够的底气来用“好朋友”来形容我们的关系,这些年来,我收获的太多,付出的几乎为0。我们都是性格比较爽朗的人,做事风风火火成了我们共同的特征,但我们总不能踏踏实实的埋在彼此心里。喜欢争分夺秒的我将每一分钟都看的太宝贵,在我眼里她几乎可以用“懒散”来形容,以至于考试之前总是愁眉不展的狼狈复习。我以我的想法规划着她的生活,然而她竟有足够大的耐力去忍受我,直到她再也控制不住的时候,一场战争在所难免。我现在还记得一句话“XX,有一天我若真死了,那都是被你气死的。”我意识到了自己给她带来的创伤,于是我开始小心翼翼的躲避,让自己与她隔绝,不再说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热战会演变为冷战。我以一个消极避世的心态去掩护自己。现在,我开始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我以她的身份来思考她的世界。爱一个人就要爱她所爱的东西,真诚是赢得幸福的必须。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这份友谊带来的苦难之后,我便积极践行我的原则。我学会了倾听,了解她的真正所需,我改变了以往命令式和经验式的说教,第一次心平气和的注视着在我身边着她。从来都不知道她这样可爱,这样无私。原来,她也只是一个需要我保护的小孩子,她开始有勇气对我撒娇,因为我不再觉得那是一种幼稚。我开始正确的反应她的正面形象,让她体会我能给她带去的价值。于是,她乐了,我也笑了。
报编课上,因为和同学共用一台电脑而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彼此开始互相埋怨。表面的战火已经弥漫,我气的她拿着书包只想躲我远点。当初几秒我也不服输,为什么等着我去认错?7个习惯又出现在脑海里,我想试试它是否奏效。我阐述了一切,并且大胆对她说,刚才这一切是我不好,我不该强霸着电脑不让她操作。我对她说我希望她原谅我。事情好简单,她的脸上一下子显出了微笑,我开始有机会了。只见她开始耐心的教我,只听我也赞美她的大度。下课后,我们彼此再见,那一天,我莫名的感到浑身一阵力量,原来幸福好简单。那一天,阳光温暖了我的整个世界。
以终为始的原则是我一直在实践着的,而且现在我也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好处。日记本里记载的都是我对自己许下的承诺,而每天的表现也是我给自己的兑现。听到同学们又开始赞美我的生活方式,我给予了自己更大的肯定。一天的学习有了计划,就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拼命的去充实它;满身的横肉看着是如此的碍眼,于是写个宣言励志去减肥,我要瘦成一道闪电;我告诉自己要心平气和,要足够淡定,我把计划写在手上,写在墙上,然后,我真的做到了。我开心我的性格,我知足我的当下,我更爱我的生活。
人并不是在独处中才会感到孤独,而是在许多人当中感到自己的无足轻重,或是受到周围人的奚落,才更觉孤独,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用来战斗。但双赢思维彻底颠覆了我的思维,原来,世界真的足够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也绝不意味我的失去。我抛弃了你死我活的心态,不再让自己那么极端而又拼命的挣扎在刀山血海中,不再把人只简单的描述为竞争对手,不再设想只属于一个人的喜悦。我学着去分享,想让别人怎么对我,就怎么去对别人。开始的路很难,毕竟曾经的我是自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我的坚持不懈的改变足够给身边的人们带来与众不同,让时间鉴定。
现在,运动,学习,已经成了我每日的必需,我懂得自己该去做什么。我相信,我是一个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转型者,我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到许多人。我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决不放弃。预测到的阻力不会让我停下,我要有耐心。自我的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这是一项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我可以等待。
人到哪儿都有生存的障碍,人在哪里都有苦有乐。人总要面临取舍。我已不是小青年,我已懂得该抛弃什么,该真爱什么。一个人不一定适应每种土质,但总有一种土壤最适宜于自己生长。我希望的不多,我只期盼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这一个奢侈而豪华的梦,告诉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生活的道路上,做一个能唤起每个同志,对生活柔情与热爱的人。
篇2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细读两遍后,发现盘旋心中已久的困惑,迎刃而解,终于领悟到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有一句经典的流传话是,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命运的重要性,也看出一个怎样的心态和思维,更是构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心态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及情感的归属;人生方向是内心的准绳;智慧是判断力、洞察力理解力的统一;力量是采取行动,达成目的能力。四者相辅相承,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能激发力量。偌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陪养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七个习惯的基础我认为是自我领导的原则,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自我的领导和管理平衡完美,才能更积极地向外延伸,发展。
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它们对生活产生着不容置疑的强烈影响,综合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以配偶为中心的婚姻关系,多半会出现情感过渡依赖的问题,太过重视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经不起丝毫打击,无法面对配偶在行为,感情或情绪上的变化,这样感情用事的结果就是失去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表面上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际上只是空中楼阁。
以家庭为中心——仰赖家庭肯定自我和提供安全感的人,往往对家族传统与名誉看得过重,无法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到这种传统与名誉的改变。
以金钱为中心——建立在金钱上的安全感必定经不起考验,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财务问题,而影响财富的变数太多,让人草木皆兵。
以工作为中心——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世生活的意义。
以名利为中心——必须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的那些人,必定终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面对名气,地位或条件好过自己的人就觉得相形见绌,面对稍逊自己的人又趾高气扬,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如此飘忽不定,起落频繁,却还要固执地守住自己的资产,所有物,有价证卷,地位和名誉不放,难怪有人会在股票大跌或政坛失意后一丝一死了之。
以享乐为中心——适度娱乐可使人身心舒畅,有利于家庭及其他人际关系的改善,但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或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期无所事事,等于浪费生命,因为这些对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来说毫无益处,这样的人处于成熟模式的最低端,满足于短暂的刺激,收获的只有空虚。
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以宗教为中心——有些人热衰于宗教活动,却无视周围人的紧急求助,违反了自己标榜的信仰,而另一些不那么热衰于宗教活动,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其言行却更合乎劝人向善的宗旨,宗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以自我为中心——时下最常见的恐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牲就是自私自利,只索取,不付出。
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中心是以某几种的混合体,依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大多数人的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今天为朋友为中心,明天有变为以配偶为中心。
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义气风发,一会颓唐沮丧,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落魂消沉,缺乏固定的人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
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积极,更和谐。这就是以原则为中心。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它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息,配偶和密友有可能离我们而去,但原则不会。原则不会怂勇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其有效性不取决与环境或他人行为或‘流行风”。原则是永生的!
篇3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沉思,感触颇深。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如果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观察总结来学习更多的规律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注意多实践,来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书中所论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激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篇3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我读书不要求有什么学问,只要求去掉心上的那层浮躁,促使我翻开书的恰恰是心灵上的精神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揪住了我的心,迫使我感、我叹、我思,继而理解它把握它。生命的长短固然重要,其质量也许更重要,习惯的养成决定了质量。
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高效、不断更新,阐述了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就是积极面对一切,自觉自知,全身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和目标,建立仁慈和勇敢之心,实践人际互动和团队意志,用于提高自己,达到对生命极度负责的目标即生命的成功。
曾仕强老师在《解读易经》中指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话鼓励人要敢于立大志,有大志的人才能成就大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本意就是鼓舞人们要相信自己,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好事物的发展规律,勇往直前;“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教导人们要光明磊落,兢兢业业,时刻警惕鞭策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犯错,不断完善自己。中外对成功人士必备的习惯恰恰如此惊人的一致。
真挚坦诚的人格魅力、杰出的人际沟通能力、优秀的才华、宽广纳川的胸怀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条件,而这些条件都必需习惯养成积累。除了这些,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见险而止,《可兰经》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过来,你就走过去”,在自己的事业中,应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世和成功立业的基本标准,做人言而有信那么做事就有了人格力量担保,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孚,豚鱼吉”,心中充满诚意,连对小猪小鱼都会守信,吉祥。诚信所体现的就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负责,敢作敢当,说到就要做到。可能在一定情况下,你会因讲诚信而吃亏或经济利益受损,千万不要在意,吃亏只是暂时的,所谓有亏必有盈,吃亏会给自己带来积极持久的信誉。
诚信是人在社会中做人的根本态度,是追求人生真善美不可求少的阶梯,也是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心灵钥匙,更是人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我都用内心和专一播下诚信的种子,我们将会收获诚信的果实,那我们的单位、国家、社会又将如何?不言都明吧。
请建立生命的诚信,用一生呵护吧。
篇3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由于时间因素匆忙的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后三个习惯: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简直就是囫囵吞枣。虽如此,仍感觉这是我读过的对于调整自己思维和工作的最好的一本书。只要我还有梦想、我还追求进步,在以后的时间我会好好的研读,相信此书的精髓会伴我开创事业的左右。特别是书中阐述的以始为终、和要事第一两个习惯对我感触尤深。原来一直有种感觉,感觉我们所参观交流的新华路小学的领导参加过领袖素质培训或类似这样的培训,读过这本书之后相信那是真的。现就我对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感悟阐述如下,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思路的调整有所启发。
以终为始的定义按我的理解,就是先给我们的工作确定一个目标、一个富有挑战情的目标、然后考虑我们当下就当是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已经站在了这个高度,那么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工作、怎样度过我们的每一天。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一种追求,无形中我们就会以未来的高度规范我们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让未来决定现在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以碌碌无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了目标没了追求没了方向,所以我们就没了动力。要养成这样习惯本书的作者就强调我们要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宣言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成就怎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定的价值和原则。而在我们所有的生活中心中强调以原则为中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偏离我们达到目的的轨道。另外它还强调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而团队的成功就要制定这个团队这个组织的使命宣言,团队的使命宣言又是要求团队所有的成员共同制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回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标却都是自己或是班子成员参与制定的,没有形成我们团队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不高或是草率马虎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就印证了我经常反思的一句话--不是我们的老师不配合,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
再者是要事第一的原则,以前我在上班坐在办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所要完成事情写在工作日记中,第二天或是下午下班前查看任务完成的情况,自以为自己对工作很负责、工作很条理,可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以前的行为还仅仅停留在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最低的层面。在到新华路小学参观交流之前,我曾查看并打印了他们的一周工作安排,当时感觉做到很难,看了此书才发现不仅不难而且是做好工作完成目标所必须的。过去总感觉我的团队成员不够优秀、缺乏责任,连一个简单的治理学生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都做不好,害的我要每天的去弯腰捡拾、去给学生做榜样、做表率,看了此书才知道我的过去是不懂得授权、不懂得责任情授权,不懂得作为领导要知道只要求结果的授权、而不是传授方法的授权。
总之这是一本给我很多反思给我很多启迪的好书。只要还有梦想、只要还有追求我就希望你把此书好好的读一下,它一定能帮助我们实行我们的梦想和追求。
篇3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的感受是一定要突破自己,打破常规,让自己做一个负责任,有激情和目标性的人,这样才能站在成功的起点,重新探索自我,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做到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自己以前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自以为是,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意孤行,以至于伤害了亲人,还不自知,直到无法挽回的局面,给亲人还有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还有我做事从来没有积极主动过,只是纸上谈兵的一带而过,不知道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还活在以前的那种状态中,不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没有理清自己的情绪,总是被情绪左右我的思想,想到这里真的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失败,和无所适从,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做到要事第一,不能在这样稀里糊涂过自己的人生,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定要为此付出自己的所有激情和勇气,去做这些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所追求的目标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实情,就像我的家庭我就没有做到知彼解己,从来不去了解对方的感受,也不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致了婚姻破裂,关系僵硬,想起这些我是多么的恨自己,当初没有一点会改之意,到了现在才知道向内看,就算现在向内看了又如何,有些事情还是改变不了,我的心里很纠结,不知道如何是好,更没有做到双赢,我要在我以后的人生里不断创造新的想法,挽回和我前夫的那段婚姻,这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此生的追求,让他真正感受到我由内而外的改变,真正的接受我。
篇3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我们经常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讲,要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己是否有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读了史蒂芬·柯维教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也发现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将成功人士所使用的策略加以提炼,并总结成一套普通人可以学习的教程,这里面,是有一些固定的条条框框的,只要你顺着这些规则走,即使成功不了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先划个重点,这七个习惯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当真正读完这本书,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在阐述个人习惯的养成,而是要通过通过这些习惯,不断去提升自己、最终在工作中学会合作、达到共赢。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体会最深的就是双赢思维。很多人有能力、也很努力,但是却很难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在双赢思维这一章节提到: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按时下的说法,就是需要有情商;只有智商没有情商,或者说你不够成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仔细品位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双赢,简单点理解就是你说话的时候,别伤害别人。双赢思维这一章,讲了很多,我来总结下。双赢,在生活中,比如和你家人,你应该遵循『不能双赢就放弃』的原则,其实就是别强势。在工作中,在合作中,柯维说道,最好在生意启动之前,最好先就『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这一点达成共识。最后,柯维博士提到,双赢不是技巧,而是模式。
本书通过很多作者本人的实例,特别是生活上的,对如何养成这七个习惯进行阐述,比如书里有讲,别在吵架的时候和你媳妇讲道理,你应该怎么做之类。我们可以重点去看这些例子,先别急着去看结果,针对这些事例,可以先换位想想,如果自己,我会怎么做,然后再看柯维怎么做,这样印象就会很深刻、真正的将自己和作者、将事实和示例结合起来,让自己学会如何去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在实践中自己去论证,去琢磨,最后你会发现:成功有规律可循。
篇3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颇有心得,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习惯一:积极主动(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习惯二:以终为始(目标管理法则)---生活、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攀越一座一座山,取得成功之后,又向下一个成功进发,找准方向,就勇往直前的坚持到底。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之法则)---有独立意志,才能独立思考,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是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重要而非紧急的事情,而不是忙于四处救火,一直都在处理重要而紧急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思维(待人处事之原则)---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是人际关系的六种模式,而利人利己是最完美的选择,双赢才是真赢。
习惯五:知彼解己(有效沟通之技巧)---学会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桥梁,要避免沟而不通。
习惯六:统合综效(团队合作之精髓)---团队合作,重视个人参与,博采众议。统合综效,即要有独立意志,抒发己见,更要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习惯七:不断更新(自我完善之道)---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人生产出最大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不断地陶冶情操,从主动积极起步,时时地反思心路历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与时俱进,获得持续的升华。
篇36大家都谈,字如其人。字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绪以及人生态度。字能反映腼腆的羞涩、细腻的温柔、沉厚的悲伤……下面是我对于这本书与作者的了解。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由美国人史蒂芬·柯维所著,他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与杨百翰大学博士。此书一出时风靡一时,它带有强烈的美国精神,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着强烈的拼搏前进的冲劲与不怕困难的精神,读完之后,它让我懂得了要提高自己素养和其他综合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踏入通向高效能人士之路途。
在书中最主要、最直观的是柯维提出了七个习惯,这习惯便是大家通向高效能人士的基石。
同样一件事情,饱含热情与冷淡随意这两种态度,其结果可想而知。积极主动,便是柯维提出的第一个习惯。在职场中,如果你处于被动的位置,那你也将一直处于底层,反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懂得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让领导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一跃而上。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人脉,他们与朋友在一起时更愿意付出去承担责任,使身边的人感到愉快。积极主动是一种人生态度,不论身处何地,他们是乐观豁达的,坚信最后总是光明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及创造一个愿景。这便是柯维笔下的第二个习惯。回归使命,将会豁然开朗。
接下来他提出: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以及不断更新。史蒂芬·柯维不愧伟大,他所提出的这些习惯从心理学层面探究人的本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更多的事情。司马迁利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牢狱中完成了《史记》,爱因斯坦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出了相对论。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献给了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如伟人,更应利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去做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东西,要事第一。
若是我们能拥有双赢思维,与他人认真沟通,做到知己知彼,便能达到统合综效。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不愿成为一座孤岛,当我们困顿时,悲伤时,被他人否定时,我们都渴望向他人倾诉,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宽慰。用真心去交一个朋友,拥有同理心去为他人着想,做到知己知彼。当你一个人做一个巨大的任务时,一个人的力量时薄弱的,若是有一个团队与你一起,便会达到双赢效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与成员的交流也要遵从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一种统合综效。
人类进步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学到老,活到老。牛顿的一生没有停止学习,他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霍金老先生晚年依旧在探究宇宙的奥秘,他们从来没有停止更新自己。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度与知识面,不断去学习,去成长。
这七个习惯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去树立一个目标,能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更好的为自己的目标去服务,积极主动让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不知疲倦、迎难而上,从而实现个人的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与他人互相沟通、主动交流,做到知己知彼,达到双赢的效果。学会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有些时候集体的力量好过于一个人埋头苦思,默默承受,黯然神伤。而最后的不断更新则是融合了前六个习惯,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上的成功,我们都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从而离成功的彼岸更近一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让渴望成功的人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性格决定命运,如若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性格又通过素养形成,本质即是提高自己的素养,学好这七个习惯,一定会有所提高。
以上便是我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的理由。最后,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有勇气追求利润,也顾及他人的利益;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长大,而伴随着长大一些人就会变得成熟。余秋雨在《成熟时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中这么谈到:成熟时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圆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成熟可谓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可这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而今看到柯维笔下的成熟,这不才是我们最自然的`成熟吗?成熟代表有勇气为自己、有责任为他人,这便是我们最接近的成熟。
篇3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通过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让我悟到七个习惯指引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同理心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以下就七个习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选择消极被动。消极被动的人易被自然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兴高采烈;在阴霾晦暗的日子,就无精打采。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则、价值观才是关键。如果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们经常说:我就是这样,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我不得不如此,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这章的思维很清楚,但是有一点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那就是思维的根源:人生的最终愿景!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大人的一些教诲,这些谆谆教导都是他们的人生感悟,的确很真诚,但是都不免有些片面,是否适合自己,当时一无所知。于是,就像一张白纸,别人在你的脑子里画了很多年,你也会毫无保留的接受,并埋藏在潜意识里。于是,你可能为了满足父母的面子而追求高分,为了满足世俗的眼光而追求高薪名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寻找帅哥美女??但是肯定有一天,内心会向你坦白:你不快乐!于是你必须开始重新思考那些教诲和曾经的行为,标尺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愿景!相信当重新回到起点时,你会格外的充实,面对目标和使命,你也会无比的坚定,因为这是你想要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参加工作八年了,不长也不短,但有时候工作起来,却是毫无头绪;有时候自己每天都忙得头都晕了,工作却没有起色,得不到同事的认可以及上司的赏识。自己也曾刻意的去向书本寻找答案,也曾接触过类似如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物、理清头绪把握重点之类的论断,但都因为都是只字片语,故看了也仅仅是看了,没有真正落实到相应的行动上去。直到今天看了“要事第一”,才算是看明白什么才是我们必须真正遵循并坚定执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准则。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受益的其实就是:首先分清自己在生活、社会、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将这些角色在一个月内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来,进而形成一个月的计划,当然在这些事物当中,要按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来区分哪些是属于我们重点关注并花费主要时
间和精力的“重要非紧迫”的事物,哪些是属于其他三类:“重要紧迫”、“不重要紧迫”、“不重要不紧迫”。然后再按照这个月计划表来安排和执行自己的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当然,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样会过得太累,生活很死板,但是,我们可以在计划中安排我们的休闲时间,我们的公众活动以及朋友聚会的时间,即使碰到突发的事情,可能打乱我们现有的计划安排,但是,只要我们本着“要事第一”、“自我选择”的原则进行处理的话,即使有偏差,也是在情理当中,也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互利的思考框架与意愿,目的是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不是基于资源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思考解决方案(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互利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源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等资源分享。作为销售队伍中的一员小将,我们不但要有双赢思维,还要做到双赢的动作。我认为成为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如果想成功的把产品销售出去,就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对消费者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想一下,不同的顾客对于同一件产品肯定有不同的需求。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6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原文摘录:这七个习惯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用效果最佳,每个习惯之间关系密不可分。越是积极主动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下文重要不紧迫)的更新活动;越能先理解别人,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
其中,我对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则和第十章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最有启发。
01、要事第一中的时间管理矩阵:
第一象限既紧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紧迫;第三象限紧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紧迫。
我们之所以疲于奔命,觉得很累那因为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现实稍作放松,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这样意味着我们陷于处理危机的生活中。
还有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紧迫的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未必。这是我们太在乎别人而忽略了自己。也会时常感觉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这样处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务,因为不重要。花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这样会减少第一象限的出现频率。
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这就是帕雷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而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以为重要紧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实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时间原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02、从四个方面磨炼自己(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锻炼身体提升耐力韧性和力量。
精神层面:能够调动人体内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的资源。忠诚,学习,冥想。
智力层面: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阅读,想象,规划,写作。
社会、情感:理解别人,服务,增进安全感,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
在这两点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维上,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每周一本书。磨砺心智上就用写作这个方式。
从本书中我将改变自己原来总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团团转,筋疲力尽,而是致力于重要不紧迫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周一本书,还有就是每天坚持码字。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让你变得更好。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方可习惯成自然。
篇4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写的一本教育类型的书。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有它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读者对自己思维的理解。它让读者们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行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为了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外表。比如说,很多课程就教那些领导者如何微笑、如何着装、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等等。这样的个人魅力却也是表面的,因为他依靠欺骗和玩弄。柯维告诉我们这样的表面的行为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内心品德的强大,就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友好要比一个机械化的微笑和优美的着装更能说服别人。这也就体现出了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重点从对内心的培养转移到了对外表的注重。这样的转移会让人们更难获得成功。
这本书告诉我的第二点就是人必须以原则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则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价值观。原则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引导着行动。有些原则无法否认地给人们带来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劳等等。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这些原则作为标准,那我们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原则,那么效率也许就会变低。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了付出才有收获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正如没有耕地就没有收获似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价值观,一个原则,并让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捷径而浪费时间,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创建了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我成功的原则,比如勤劳和诚实。如果我要做的事情与这些原则互相矛盾,那我就会立即放弃做那件事来避免走弯路。
“七个习惯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作者相信的是一个人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柯维提倡的就是不能让环境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是鼓励我们去积极的改变,这个环境和调整自己来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现在的成绩就是全是因为我的老师太差了”之类的抱怨,但是其实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样的老师会有不同成绩的学生。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去怪我们的环境,并以此把指责从自己转换到了环境,却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这让我更清楚和正确地看待环境与成功的关系,并让我更容易地总结我失败的原因。
虽然我对这些复杂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这本书对我的正面影响已经是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它让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确的行动。
篇4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拜读了本书之始,是抱着读鸡汤的心态的,但只在开篇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作者点明,这7个习惯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尤其是成功者的身上,作者只是把这些习惯发现,整理,推广,以至于广泛运用,在生活工作中人生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受益,细细品味,深深感悟,以下做出我的读书感言:
习惯一:积极主动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积极主动是做所有事的要素,是为自己负责的核心,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主动的精神,将会一事无成)
习惯二: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有计划有节奏的做事,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有明确的目的,才不会偏离人生的轨迹,如同伐树的小故事,做的在好在快,但是砍伐的方向是错的,结果必将背离预期)
习惯三:要事第一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与实践。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等同于和时间赛跑,要确定事情的重要性,理清调理,集中精神和时机优先做最重要的事,多余时机做次要的事,碎片时间做不紧急的事,否则会本末倒置事事无成)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浅显的说,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事情,也叫透过事物看本质,最完美的成功即是双赢甚至多赢的成功,)
习惯五:知彼解己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
(站到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考虑遇到的问题,和主观的认知会有很大差异,被认同是个体交往最被满足的一种心态)
习惯六:统合综效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于个人之见的办法。
(自身的学识经验能力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找到最有利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最完美的答案)
习惯七:不断更新如何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或情感四个基本生活层面不断更新自己。
(先在平时中运用好的习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好的习惯会深深融入一言一行中去)
平时接触和本身运用多的是双赢思维,就针对这点发表下我的看法:双赢思维是过程,是一种方法.用双赢思维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合作的时候有很多付出是没有结果的,比如约谈一个客户,谈产品,谈政策,谈要求等等,但最后,常常是没有能够合作.当用双赢思维去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我谈的根本不是客户所需求的,客户的痛点不在这里,对方没有获取自己想要的,无法打动他来做我的产品,发现客户的问题,帮他指出并能解决,公司的发展如何突破,员工如何管理会更有激情,产品如何盈利,我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和现在的状态结合,创造出1+1大于2的结果,才说说服和打动客户的本质,即使现在没有成功合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获得了一个朋友.你可能储存了一个口碑的,释放了一个信息在对方的心里.在合适的时机必将以我的产品作为第一选择来接纳。
很多人过计较阶段性得与失,但人生和工作都是一个过程,目标是终点,路途的经过更重要.由此以终为始变的十分重要.确立了这个,我们会更有效率感,更接近你想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七个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用它的指引,我们行走的会更远,当我们把七个习惯作为与人接触交往的时候,任何的问题都可以运用,用它来促进自己,而不是束缚.从时间效率到过程结果上,我们要处理的更有条理会看的很远,格局变的更大.持之以恒必然有之前不敢想象的收获。
篇4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这几天在读一本老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粗读一遍之后发现,这实在是一本人人都值得一看的奇书,遂开始第二遍精读。为了加深印象、增进理解,在这里把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
前言:前言部分,作者列举了种种人世间的烦恼与困惑:不幸福的婚姻、不听话的孩子、不上进的员工、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急功近利、焦躁不安、无法与别人互相理解沟通……并提出,要想解决这些烦恼,需要遵守一些天然的、普适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人类千万年来总结、归纳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作者对如何阅读此书提出了建议:最好以一个讲师备课的心态来阅读,即阅读完之后,向别人讲述书中内容。这确实是读书的好方法,能够让你在读书的时候更认真、更专注,同时不会泛泛地、单向接受地阅读,而是边读边思考。
然后,作者谈到了阅读此书的收获——改变,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他人,从而达到“高效能”的目的。
最后,简要地介绍了七个习惯的内容。
这种开宗明义的写作方法,和讲课是一个道理:以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把课程的结构和部分干货露出来,提起学员的兴趣。这种表达方式在写作、讲课、演讲、做介绍时都可以使用,是百试百灵的方法。
前言部分有一句话让我非常触动:“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看电视?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爱心的人。”鸡汤文里经常说一句话:“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有些偏激,但是道理没错。所谓的“高效能人士”,其实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整个人生而不留遗憾的人。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开篇作者就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对世界的看法,作者管这个看法叫“思维定式”。思维定式由我们的经历、眼界、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我们都深信自己的思维定式是正确的,能反应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并且所有想法和行为都受此思维定式指导。
可恰恰相反,我们大部分的思维定式是紧紧围绕着“我”展开的。这个“我”是肉身的、物质的“我”,是懒惰的、自私的:它要么把现象按照最简单、最不费脑力的方式进行解释,比如“那个开着豪车、打扮入时的女孩一定是个小三”、“这个事情这么多困难,肯定做不成”;要么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诠释、加工并作出反应,如“这件事我没做错,错的是他,责任都在他”、“这笔生意他不知道要从我这里赚取多少利润,他就是在骗我的钱,我得小心点。”
由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这种以“肉身的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是不客观的,很容易出现偏差。那么该如何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式呢?作者给出的答案——以“原则”为中心。
所谓的原则,就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经过千百年的生存进化所总结出来的“优秀品德”,比如善良、诚实、公正、奉献、勇敢、忠诚、担当……等等一切人类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人类,都共同承认的高尚道德品质。简单来说,就是要以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人”的眼光来诠释世界、做出反应。
那么什么是“好人”呢?就两个字:“利他”。随便举几个例子:诚实,就是不能欺骗别人、与他人共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公正,就是让所有人都分享到一样的利益;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责任、甚至为别人的错误买单……而相反的,几乎所有形容“坏人”的词都是利己的,比如狡诈、阴险、自私、刻薄、胆怯等等。
那么再进一步的追问,为什么“利他”是人类所推崇的品质呢?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佛学给了我们一些答案,佛法认为“诸法皆因缘生”,“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人与人之间不是对立的竞争关系,不是我输你赢或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只要人人都能“利他”,最终结果一定能利每一个己。儒家的天人合一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
总之,“利他”是作者在第一章里讲述的最核心的理念,也是这本书后面所有观点的基石。
篇4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过去大半年的时间,我非常认真地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读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可以说,这是一本影响了我世界观的书。
首先,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完整的体系。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你立马就能感受到,这本书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打磨的,以至于整本书从来到尾,环环紧扣,没有半句废话。甚至有些时候,为了说明一些观点,作者还特地为之创建了相应的模型。
因此,这本书绝对不是在简单地阐述一个观点,而是在论证一整套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从基础逻辑到上层操作,样样齐全。比如,有人把这本书类比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其实无比恰当。这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如果你装上了这套系统,就能够最有效地运转你的人生。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一本书再好,也不可能全部都适合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人毕竟不是计算机,不可能有一套适配全部的系统。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本书有价值的地方太多,体系太完备,反而更应该引起你的警觉。因为你极有可能会因为里面很多“深以为然”的闪光点,而选择盲目接受整个一套打包的价值体系。
这样做,看似方便高效,却会对你的独立人格,有极大的损伤。所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我一起共勉。
篇4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读完书中的一段墓志铭,想起小时候经常挂在嘴边、写在日记里的豪言壮语,如今已毕业参加工作三年,没能活出理想中的状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身边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免不得心生焦虑。时至今日,曾经的美好愿景已差不多成了白日梦。
叹息。何叹息?只要想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更何况此时的你必然还有心有力。重要的是敢不敢拿出归零的心态以全新的自己去开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若想改变你的人生首先从改变你自己做起。
如何改变自己呢?这也是我近来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本周阅读了朋友推荐的这本《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关于自我管理和人际管理等方面,获益很多。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心态很重要,其次目标要明确,最后搭配工具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改变自己要改变思维定式。“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怎样看待世界,怎么对待生活,怎么和他人相处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取决于我们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什么呢?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学习知识、生活经验及选择混合加工构成的认知上的固定倾向,影响着你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决定着你的行为和态度,即使最后做出的决策可能不是正确的,得出的结论与现实不符。想起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对比来,从中可发现穷人思维更多的是消极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行为,而富人思维则相反。读后感.由此可见,如果想要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要学习积极乐观的思维,学会思维转换。人往往在生死关头、生活困窘面前容易顿悟,或者在人生当中的重要阶段,比如高考、毕业、结婚、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人生角色转换之际,思维突然发生转变。平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思维锻炼,多读书,多关注社会新闻,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多思考事情发展的规则,主动打破常规,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让生活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改变自己要树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的思维定式,更能“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然而并不都是清晰可知、正确无误的。这里的“原则”是指什么呢?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原则是不辩自明的真理,任何人都可以心领神会,就好像人类与生俱来的良知,不分种族肤色,人人具备。即使被社会流俗或个人否定而隐晦不彰,但它们依然存在。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
作者提出了7大原则,也就是7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当我们坚持做到这7个原则,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即使不能实现绝对的成功,也一定能获得一定的成就。
读一两遍,总感觉还是不甚理解,不知如何抒写,此类书籍,文中所写7大原则,重在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方能真正明白吧。
篇4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最近在多看阅读上通过听书的方式听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说实话不太适应“听书”这种方式,作为一个四川人我还是更喜欢休闲的捧着一本书,喝着茶慢慢的看,或是在公交车上用电子书一页一页的阅读顺便打发路上的时间。听书这种方式总感觉会听着听着出神,但是我发现这种方式却能很好的提高阅读效率。
最开始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自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想要通过一些学习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听完这本书发现其实内容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可以听完就能有所提升或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帮助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书中主要介绍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自我,从三个方面可以提升团队,最后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要事第一,有效地管理自己。在我们的一生中想完成的目标可能有千千万万,每一个都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再加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事,让实现目标困难重重,那该怎么办?既然时间不够用那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感觉这就是我们现在工作内容的写照,每天工作强度大,责任重,要求高。那怎么去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呢?
作者提出了二维分类法,将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为了四类:
一、即重要又紧迫;
二、重要但是不紧迫;
三、不重要但是紧迫;
四、即不重要也不紧迫。
在处理这四类工作时作者又提出了两点需要注意:
一、抵制诱惑,对那些很想做又不重要的事情坚决说不;
二、学会授权,不要凡事亲力亲为。
第一点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做到的——“抵制诱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纠结,郁闷以至于浪费时间精力。我们应该更多的将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客户身上,学会取舍。
“统合综效,进行创作性合作。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都害怕跟别人出现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因为不同意见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分歧,但实际上在合作的过程中差异才能真正带来成果。”书中讲到团队合作中有的人会相互提防,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团体会心平气和的讨论,选出最好的方案。但是也有第三种方法,选取每个方案中合理的地方组成一个全新的方案。虽然这个讲述的是团队合作时的处理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有值得学习的方法。我们现在处于学习的阶段,有很多前者的经验可以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方法就一定适合我们。我们每个人在处理客户时,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一些小习惯。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处理方案都是大致一样的。读后感·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别人长处,加以利用形成适合自己的话术或者方法流程。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学习别人的长处,保留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断更新,保持高效能状态。一把刀需要经常磨才能保持锋利,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才能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进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更新就相当于对自己投资,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作者提到可以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层面出发提升自我,调整好自我后再出发。人应该不断的塑造新的自我,打造符合时代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在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以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需要拿成绩、成果来说话。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更多是事情,完成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绩。
篇4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毒鸡汤太多,道理听不完,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相比较而言,我平常爱看的是人物自传类的,因为他用故事的方式灌输道理和他想阐释的见解,通过具体的事例能让我很快Get到作者的思想。这本书我没看过,但作者史蒂芬·柯维我却不是很陌生,我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看过作者的演讲视频。我当时只觉得他是个很阳光的演讲家,也可以说是一位有自己见解的学者,但通过通读这篇文章,我认为我对他的理解又高了一个档次。
虽然这本书的教育意义推荐阅读者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和军队官兵,但我认为,这本书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小可小到生活细节中的品德,说大也能给成功人士、大企业乃至国家一些指导建议。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人际等等方面,“高效能”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习上,老师和父母希望你“高效能”,希望你能将学的东西高效地转化到考试上;工作上,你的上级希望你能“高效能”,他们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和能力让他的企业生机勃勃、不断壮大。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能快速融入,理解他人并让他人也能接受你,那你也必不可少“高效能”。
这本书重点强调了当今社会重塑品德的必要,它是对有关自我拯救论著的极具价值的补充。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每一个习惯他都有具体的感同身受的例子和具体的分析的题目供读者思考。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习惯是:要事第一。
我们总是觉得我们身边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一起砸过来,这个时候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独立意志是多么重要的事,你一定要知道你自己的核心想法,什么事是最要做的,什么事是当务之急的,什么事价值是最大的,什么事是能影响你很多的,这些在你的意识中都要非常明确。另外,不要让琐事牵着鼻子走,高效能人士脑子里不会装着问题,装的是机会,合理分配好每一个时间的人才能做到,做事有效率,做事有价值。
对我来说,有的时候就是事情太多的时候,我总想兼顾,所以可能做出来的事并不那么完美,我有点完美主义,但又忽略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读完柯维的这一章节,让我对自己的定位和个人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原来掌握时间和分配时间也非常重要,我要明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又需要先做什么?这些都是我要整理和合理安排的。另外就是我的价值观,我觉得什么对我重要?我是否明白自己的潜力在哪?我对什么事情热情最高?这些原来我都要综合考虑。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柯维的建议中跟我联系非常大的,也是我的经理要求我做的每天汇报一下动态和行程。
柯维建议大家都要有个每天和每周的计划,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对自己有科学和常规的计划,那么你的处事只会是碌碌无为还会让你在某些时刻感到迷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非常难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断获取资源,不断掌握资源,为的就是有一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帮助我们完成一些事,特别是要事,要事第一的思维定式一定要在我脑子中养成。
还有一个习惯我也是看完之后非常感慨,就是自我更新。
我一直相信人无完人,我每次看综艺和人物传记的时候,看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没有一个是对自己满意的,他们一直觉得还能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是我觉得难能可贵的地方,当一个人站的起点越高,他就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们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们会不断找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不断完善,以致于更加优秀,这无论是身体上、精神上、甚至于智力和社会情感上。柯维能成功影响无数个政界人士也能影响无数个平凡百姓,因为他讲这些理论阐释的很透彻,我们将显示的故事同道理连接在了一起,这时人们就会乐于并甘于接受,能够做到自我更新的人除了非凡的毅力也需要勇气,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总爱在别人身上挑毛病,这就让我们无形中把自己的地位自以为是的放的太高,殊不知,在别人眼中的你是个不求上进、原地踏步的平庸之人。而自我更新,实在太难了,说细了,更新与否,和其他六个习惯密不可分,你没有具备这些品德,你内心再想更新也做不了什么实质性成果。
一周的时间,每天零散时间拼凑的一本书,我想我还需要再读几遍,这也是提升自我的一个好机会,希望自己借着这本书能够悟到一些东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超越自己也能和身边的同事和谐相处,一起进步。
篇4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我先看了一下目录,大致了解一下是哪七个习惯,然后再决定先看哪一章,毕竟我习惯先看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然后我发现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习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去主动做,因为当我处于被动状态时,万一事情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能在事后给自己找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这又不是我选择的”。
而书上说积极主动不仅是主动。更重要的是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这很对,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会变得更好,对待事物也会积极。因为如果你对自己都不负责,那你还会对什么事情有责任感?如果你没有责任感,又怎么可能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不好事情,就不会对事有积极的态度。
第二让我有收获的是第六章——人际关系。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既不会主动去与人交往,更不懂得如何经营好人际关系。开始一段友谊比维持一份友谊简单,感情是需要去的,如果你不去理会你的朋友,那么感情总是会变淡的,而如果你不会维持感情,那更惨,你和你朋友的友谊将不会是被时间冲淡的,而是被你毁掉的。
维持一份友谊,你需要投入真挚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你表达出你的感情,而不是总是将对朋友的关心藏在冷嘲热讽后边,没人能受得了一个总是在嘲讽别人的人。适当的表达出你的关心,感情,这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希望别人真心对待自己。当然了,维持一份感情,感情很重要,读后感.正直诚信的品德也非常重要。因为正直诚信可以产生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是谁都知道的。而且按书上的话来说,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资的基础”。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它可以让人有所收获,而且还不是其他的心灵鸡汤类的书能带来的收获。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比看几本心灵鸡汤类的书都有用。
篇4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我至今还没有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回眼一看,原来,还是不成熟。那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呢?
有人说,人类都是早产儿。刚出生的小牛,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走。可是人类的婴儿要经历好多时间,一两岁才会走路,然后在双亲的呵护、抚养、教育下,慢慢的成长。大学毕业之前,我基本不具备独立的能力,离开“衣食父母”几乎无法生存。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依赖期。
大学毕业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激动不已,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独立了。我相信,只有努力奋斗,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虽然比依赖要辛苦,但我知道独立才是成功之路,所以什么事都自己做。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独立期”。
毕业两年,我马上遇到了瓶颈,并逐渐发现,自己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终究是有限的。我从担心依赖别人,到开始尝试和别人合作,甚至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信赖的战友。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事情,自古成大事者,似乎都是一群各有优势但都不完美的人,彼此合作,才成就了一番真正的事业。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互赖期”(Interdependent),也就是互相依赖期。
依赖显然不成熟,独立其实也不成熟,只有基于彼此优势的互相依赖,才是真正的成熟。我现在的阶段,就处在独立期向互赖期的转变阶段。搞清楚了成熟的模式图,那么开始寻找走向成熟的途径和心法了,我上次去杭州培训,培训老师推荐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推荐理由:要是世界上的成功励志的书,你只读一本,那么首选便是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去年就读过一遍,老师的推荐理由着实诱惑,便重读一番,此番开卷,到真正的探寻到了走向真正成熟的方法论,成熟模式图。什么是“成熟模式图”?就是从依赖期,走过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的两个阶段,七个习惯。
第一,从依赖到达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
如何实现独立?史蒂芬说认为,有三个习惯可以帮你:积极主动,就是从“我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以终为始,就是“先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未来”;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紧急的事情”。
第二,从独立到达互赖的“公众成功”阶段。
如何实现互赖?史蒂芬认为,有另外三个习惯可以帮你:双赢思维,就是“要不然你也成功,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知彼解己,就是“比被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别人”,统合综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竞争对手共赢”。
这不是六个习惯吗?那第七个呢?就是“不断更新”。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更加成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毕业之后唯一读了两遍的书,去年初读,只是读了,没用运用到,而这次,给自己立个目标,这七个习惯,一定要养成,那么,从即日起,先从骨子里面认可它,然后逐渐去实现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
篇5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因为人在接受刺激和给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属于人的自由选择:自我意识,想象空间,良知和自由意志。这是一本非常非常著名的畅销书,作者史蒂芬柯维的知名度极其高,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获奖无数、头衔数不清。
本书也被许多名人名家当做终生指导的原则手册,包括各大来头很响的企业老总和政府领导人。感谢詹老师的提炼,结合自身的感悟,奉献给我们本书最精华的部分,让我获益匪浅。“高效能人士”,这个标题很吸引人的眼球,我们都想要追求成功,而高效能人士在我们看来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谓“高效能”本书给出的定义是能做到“产能与产出的平衡”,用了一个寓言“下金蛋的鹅”来解释,“生金蛋的鹅”是“产能”,“每天一个金蛋”就是产出。
农夫本来一天收获一个金蛋,但是他贪心地想要更多的金蛋,所以把鹅杀了,剖开鹅的肚子却一个金蛋也没有发现。可是显而易见的是“高效能”要做到多养几只鹅,提高产能,或者克制愿望,接受“一天一个金蛋”的产出,而不是为了金蛋杀掉你的鹅。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丈夫们认为用本该陪伴家人时间去加班是“为了这个家”,年轻人们透支生命的健康去追求名利是“出名要趁早”;妻子们会对配偶提出各种要求,却忘记付出时间和耐心与之共同发展,父母们会逼孩子考出更好的成绩,而不肯引导和帮助孩子一起成长。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七个习惯的介绍和养成。不要被理论所吓倒,正如书中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暴露无知是获得改变的开始“。作者用真诚的语句告诉我们,他本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强调过自己终生都在学习和实践这“七个习惯”,所以我们可以轻松地开始,带着求知思考的态度先来了解这些习惯。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不断更新”。有趣的是,作者将这七个习惯模式分为3个时期,形成螺旋式圆圈。
我非常喜欢这个构想,历史都是曲折螺旋地发展,而我们的人生更是如此,从依赖期到独立期,最后达到互赖期,交叉地重复地继续着我们的生活。由此联想到我们为什么要用空杯心态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每一次踏入新的行业,每一个社会角色的转变,每一种身份的切换,都会让我们体会一遍这些习惯模式,让我们在觉察中慢慢地蜕变。
当然其中最核心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这不仅指做事做人的态度,也意味着我们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永远有选择的自由“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用肩膀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有人开车“插队”,常人的反应是愤怒,行为是抱怨,这里如果用“积极主动”的习惯去处理就是,把反应改成“回应”,去理解“也许这个人有急事”,或者改变认知“很幸运没有素养的人是他而不是我”,这样的习惯不仅能够调整我们的情绪,更能够提高我们的正能量……
有人高声抗议:这难道不是“逃避问题”,这难道不是“讨好”人格?作者很及时地给出了“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的曲线图。我们可以理解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个平衡最终的指向就是作者一直强调的“你有决定行为的自由”,你可以跳出“关注圈”,建立“影响圈”。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种种本来就是无法证实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哲学家的思想模式或者某些理论中,我更愿意接受作者提出的“影响圈”的这个想法。
尝试着用一种愉悦的状态去生活,认定事情的结果都是自己选择而来,承担起选择后的自然结果。所以当你因“善解人意”而愉悦,那就选择多一些“善解人意”;当你因“敢作敢为”而愉悦,就更多做一些“维持正义”的事。
对我来说最难做到的是第六个习惯“综合统效”,我把它叫做“求同存异,学会合作”。如果我们可以单打独斗,我认为基本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可恨的是,我们生活在各种群体和关系中,好像经常会听到不同的意见,碰到不同性格的队友,有些直接是你亲密圈子,是你在意的关键点。
那么矛盾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王阳明有个小故事很有趣,大家不妨听听。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弟子在哭,就问发生什么了,弟子说“我家孩子病了,不知道情况如何,心里非常难过和担心”,王阳明呵斥道:“你修行了这些年,却忘记此时就是你修行的最好时刻”。因此,让我们相信1+1》3,在日常工作、生活、交往中试着开始训练这个习惯,“尊重差别”、形成“个人生态圈”。
每个人对于这几个习惯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在读书会上的讨论会比我们看一本书的收获来得更多更深刻。习惯就像电脑自动执行程序一样,习惯的养成必然是从第一步开始,我们可以尝试每天花1小时投资自己,可以开始践行哪怕一个小习惯,可以开始和你周围的人去讨论这本书,从现在起让我们变得和昨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