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页

关于矛与盾的名言警句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02 00:38:50 分类:励志名言 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对话交流,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好载体。《学弈》是一篇叙事说理性的文言文,言简意赅,用辞贴切,叙事有趣,阐理精微;诵若吟诗,品若章乐,似涓涓清泉,沁脾,启人悟理,是很适合小学生初学古文的启蒙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以读为本,结合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欣赏感悟文章的内涵。二、始终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三、运用八环节语文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优化。

教学过程

一、逐层铺垫,设境激趣

1、交流中国古代名言

有收集的古代的名言警句的同学请朝老师挥挥手!

2、谈话:简介文言文,导入《学弈》

同学们收集的这些名言警句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文言文。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古色古香,意韵悠长。《学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

3、释题

4、了解作者

二、身临其境,人文合一

说起历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同学们。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呢?好,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吧!

1、引出故事情

投影出示告示:

弈秋棋社今日招徒

一朝学成终身不俗

广纳天下贤人雅士

齐聚书卷路143号

2、寻访棋社,择师交友

在弈秋棋社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学弈》这篇课文。

3、检查交流

(1)学生读,谈感受

(2)教师范读

归纳文言文朗读要领:

a、速度比较

b、句中停顿比较多

4、接力读

小组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轮读等。

三、化整为零,沐浴书香

1、小组故事会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学弈》这个故事。在故事会之前,老师有四个特别的行动指令要发到各小组。

一组:

(1)说说弈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二组;

(1)说一说第一个徒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三组:

(1)看看第二个徒弟学习的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四组:

(1)在3—5句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2、交流感悟,美文美读。

让我们分享一下彼此的阅读收获,从一组开始吧!组长主持汇报。

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美读。

3、回顾全文,讲讲读读。

(1)解疑。

(2)指名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朗读全文,全身心地感受文言诵读的快意与韵味。

四、升华感悟,思绪绵延

读了《学弈》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对自己、老师、同学、孟子、文中人都可以。)

五、拓展延伸

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寓言故事《矛与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译文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启迪”。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1)读题,解题。

(2)认识作者。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孟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2、说说读文言文的方法。

3、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4、交流自读情况:

(1)交流难读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2)指名读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1、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书中用的是哪句话呀?

2、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出示插图)

(1)仔细看图,说说两人的不同表现。

(2)找出文中描写二人的句子。

a、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b、请用恰当的成语评价弈秋的两个弟子。(根据弈秋的这两个弟子的`表现,先给他俩分别取个名字,再写出至少两个成语。)

3、你喜欢哪一个,从二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5、课堂小结:围棋也是一项体育运动,孟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诠释了体育精神,说明无论学习什么,都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四、朗读成诵

古人读书讲究吟诵,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表演《学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

重点难点

能结合自己得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动物面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狐假(Jia)虎威(Wei)。

2.写课题:课题中有三个是生字,你愿意来写哪个?

3.过渡: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的王国。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这

二、学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文。要求: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

(2)同桌分角色读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3)老虎啊,让我采访你一下,当你松开爪子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过渡:老虎啊,其实你心里想什么,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为了让你彻彻底底地相信,它趁你发愣的时候,早就又想好了一个妙计。

2.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扮演狐狸的学生读)。

(2)引读: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课文中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准备:

①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兴趣?

②找一找、读一读:划出描写你感兴趣的那个角色的句子,并仔细读~读。

③试一试:试着演一演,你想怎样演好这个角色呢?

(4)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动物)请学生

(5)神气活现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顺利逃脱的小动物们,如果我再给你们一次表演的机会,你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呢?小观众们,现在老虎还是摸不着头脑,你们是观众,是旁观者,请你们来告诉老虎真相,帮它拨开疑团吧!

3.学习第9自然段。

(1)引读: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

(2)学到这里,“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三、说一说。

出示图1(狐狸)、图2(老虎)、图3(作者)

小朋友们,你最想对它们中的谁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借)老虎(威风)吓跑(野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图片(这是一只河蚌)。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演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指名学生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理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完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二、第2、3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第2、3两段中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执)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哪个人配合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档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4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书: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贝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蚌渔翁得利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

(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

(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四、交流感悟。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

2.学生自己练习。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检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

二、词语点读。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六、读一读,练习背诵。

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寓言》教学设计3

一、课题:

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六)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面对厄运?

(三)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难。3.(略)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十、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心旷神怡地赏月

白兔和月亮 转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折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一、课后小结: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生词的释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领会寓言的含义。

3、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对这两则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一、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审美 风韵 慷慨 闲适 金窖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二、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三、学生思考并讨论

1、兔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前后的变化?

(白兔和月亮的关系不同:欣赏──拥有。)

2、为什么能够“拥有”,反而不快乐?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得失之患。)

3、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四、老师提问

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应该如何去对待你的“月亮”?

五、作业

请你仿照课文的样式,仿写一则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们面对“不测风云”、“旦夕祸福”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则寓言后,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二、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多愁善感 禀告 厄运 突如其来 行乞 正色

三、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四、针对导入部分,请学生回答

寓言里的王子落难时,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五、王子在落难时的所做所说,和文中哪处的描述行成对比

(课文第一节)

六、王子为什么会有前后两种不同的想法与说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遭受了厄运;后一种。)

七、小组讨论

1、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2、请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没有“厄运”,王子的想法和命运会是怎样?

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厄运”,对王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3、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八、作业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厄运”吗?你是怎么对待的?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联系课文,请写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学设计5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寓言》教学设计7

(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一样,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

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常常在结尾时点出这层寓意。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问

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的寓言家。相传他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经常引用寓言故事和奴隶主进行辩论,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 寓言故事,因为伊索是一个善于说寓言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来,就叫做《伊索寓言》了。

(寓言理解〕

一、教师在上课前,找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请他作准备,老师给以适当辅导。上课时,让他为全班同学表情朗诵这则寓言。最后一句揭示寓意的话不朗诵出来。听的学生不看课文,只是听朗诵,记下故事情节,分析寓言的寓意。

二、请用一句话点明这则寓言的寓意。看谁理解得深刻,表达得准确。然后打开课本和原文对照,教师评析学生的发言。

三、默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下来。教师给最先举手的同学记下所 用时间,并不许他(她)再看课文,但可以默想,准备到台前背诵。多数学生举手后教师记下所用时间。请记得最快的学生到台前背诵,大家补充、更正。比一比谁记忆力最好,找出记得最好的学生,请他谈谈是如何背诵的。(实际上,背得快的学生~定是理解、分析得比较好的学生。)

四、在学生谈背诵体会的时候,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入对内容的分析。

(内容分析〕

讨论下列问题:

一、赫耳墨斯化作凡人了解雕像价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了解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化作凡人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他以自己和宙斯、赫拉相比,人们肯 定会更尊重他。所以,想到人间证实一下他的想法。)

二、赫耳墨斯“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他认为宙斯的像只值一个银元,太不值了,流露出轻视宙斯的J动理。)

三、赫耳墨斯得知他自己的雕像一钱不值(白送)时,可能会有什么想法?(从他骄傲的心理去推测。)

蚊子和狮子

〔寓意理解)

一、请一位同学表清朗读这则寓言。最后一句不读。

二、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下面的归纳概括学生只要答对一点即可,鼓励相互补充、辩论,挖掘故事比较丰富的寓意。(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②骄兵必政。③一物降一物。④人贵有自知之明……)

(内容分析〕

一、蚊子第一吹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二、蚊子第二次吹喇叭又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三、发挥想象力,设想一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以后,会是怎样的,请具体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情景。

《寓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

教学难点: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

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股市的内涵呢?

(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的棒。

交流评价。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获呢?与同桌交流,并记录下来。

四、内化。

1、背诵两则语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板书

14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画添足

将苗拔高强求速成画完蛇能喝到酒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反而弄糟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弄巧成拙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1968年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自我灵魂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历程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脆弱的?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

⑵ 自怨自艾: 。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寓言》教学设计10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寓言故事。该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热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思来想去,最终想出了一个帮助禾苗生长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导致禾苗都枯死。通过这则寓言,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从事物的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则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生:坐井观天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27课寓言故事两则中的揠苗助长。

出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学生读)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 自主学习

1、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掌握

(1)会读的字(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读一读(出示词语,小组展示认读)

揠苗助长 总是 终于 累坏

筋疲力尽 非常 枯死

4、指导书写

出示 焦费 望算

(1)学生观察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过渡: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枯死了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故事。

1、出示自主学习合作 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2)、他想出办法了吗? 他想的是什么办法?

(3)、结果怎么样?禾苗真得长高了吗?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交流)

3、汇报

师:禾苗真的一点也没长高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为什么? 生: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

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你有过焦急的时候吗?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语气读读吗? 生:学生表演,多种方式读。

师:农夫是这样急不可待,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于是,他开始想

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的筋疲力尽。(多让学生读进行体

师: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尽,摸着额头上的汗,心情怎么样?他是

怎么说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多

读,指导学生读出累并且高兴地语气)

师:禾苗真的长高一大截吗?

生:没有,枯死了。

师: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他长高。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生: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小结:小朋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情的发展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出示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画龙点睛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猜猜语言故事的名称。讲一讲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 种形式。

《寓言》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 )( )( )

小组处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课件演示)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师: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是怎样学习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课件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

(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课件演示)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品味语气、语调。)

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Flash动画,通过看Flash动画,进一步理解原文。

7、学生分小组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演一演。)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那个人买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什么道理

师指导点拨:(课件演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的人。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五)总结学习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师: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课件演示)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到讲台上表演本课,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禀告(bng)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1、朗读2、复述3、精缩内容4、概括寓意

5、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四)、研读与赏析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7、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

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与反思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六)、拓展与延伸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七)、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八)、布置作业:

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1、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

2、200字左右

三、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惊喜万分

守月得失之患

还月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相结合?”这一问题没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师不能离开操作台进行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及“如何评价、鼓励学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寓言》教学设计14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我们都知道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学时我抓住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纪昌向谁学习射箭?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更多的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虽然这则寓言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回答得还不够完整,这时我并没有急于打断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式的语言让他们完善答案,比如:你说的还能再具体些吗?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这样的语句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在这节课的伊始,我设计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第一个举手站起来的学生是我们班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同学,当她流利的读完课文时,我以赞扬的语气鼓励了她,并且给了她一个满意微笑,从而让这位同学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鼓励她今后更要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也会鼓励其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小组合作,对话交流,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 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矛与盾》,领悟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学弈》是一篇叙事说理性的文言文,言简意赅,用辞贴切,叙事有趣,阐理精微;诵若吟诗,品若章乐,似涓涓清泉,沁人心脾,启人悟理,是很适合小学生初学古文的启蒙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以读为本,结合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欣赏,感悟文章的内涵。二、始终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三、运用八环节

教学过程:

一、 逐层铺垫,设境激趣

1、 交流中国古代名言

有收集的古代的名言警句的同学请朝老师挥挥手!

2、 谈话:简介文言文,导入《学弈》

同学们收集的这些名言警句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文言文。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古色古香,意韵悠长。《学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

3、 释题

4、 了解作者

二、 身临其境,人文合一

说起历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同学们。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呢?好,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吧!

1、 引出故事情景

投影出示告示:

弈秋棋社今日招徒

一朝学成终身不俗

广纳天下贤人雅士

齐聚书卷路143号

2、 寻访棋社,择师交友

在弈秋棋社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学弈》这篇课文。

3、 检查交流

(1) 学生读,谈感受

(2) 教师范读

归纳文言文朗读要领:

a、 速度比较慢

b、 句中停顿比较多

4、 接力读

小组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轮读等。

三、 化整为零,沐浴书香

1、 小组故事会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学弈》这个故事。在故事会之前,老师有四个特别的行动指令要发到各小组。

一组:

(1) 说说弈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句子。

(2)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二组;

(1) 说一说第一个徒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

(2)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三组:

(1) 看看第二个徒弟学习的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2)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着读一读。

四组:

(1) 在3—5句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2、 交流感悟,美文美读。

让我们分享一下彼此的阅读收获,从一组开始吧!组长主持汇报。

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美读。

3、 回顾全文,讲讲读读。

(1) 解疑。

(2) 指名讲这个故事。

(3) 有感情朗读全文,全身心地感受文言诵读的快意与韵味。

四、 升华感悟,思绪绵延

读了《学弈》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对自己、老师、同学、孟子、文中人都可以。)

五、 拓展延伸

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寓言故事《矛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