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页

语文学习技巧的名言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02 00:40:57 分类:励志名言 阅读:

论语》中谈论学习方法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其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现依据摘录的内容浅谈自己认识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一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习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习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习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童话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的人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习中千万不可忽视复习,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习,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习,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习上是朋友。向社会学习,“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习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习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二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

5、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自《祁黄羊》

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7、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8、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9、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 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

1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1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2、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1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良药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0、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3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3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41、路遥力,日久见人心

4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4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

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9、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5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5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5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0、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2、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6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6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7、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68、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6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7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7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8、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7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8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我的努力

3、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

4、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

5、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吕叔湘

6、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巴金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8、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气质,使人高尚。——波罗果夫

9、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0、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11、凡是现实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现实的。——黑格尔

12、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谢觉哉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14、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田本娜

1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6、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

17、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罗素

1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0、和书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21、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2、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讲,对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记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让他透彻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导致繁琐的分析或倾盆大雨式的讲解。——丁培忠

2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4、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

25、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27、没有永远的恶人,只有永远的恶行。——丘吉尔

28、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崔峦

2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名。——屈原

30、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3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32、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3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7、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38、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3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40、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42、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

43、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44、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崔峦

45、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46、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萧伯纳

4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49、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50、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51、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52、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约翰森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