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励志人物故事
11月17日清晨,在侗族大歌之乡——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的燕洞山上,晨曦初露,油茶林清新的气息弥漫山间,两位80后女孩正在山上忙碌打理着她们的油茶基地。她们就是26岁的侗族姑娘吴文美和25岁的苗族姑娘杨珍珍。
望着山中一片片的油茶林在不断的扩展,姐妹俩想起开垦荒山种油茶的艰辛创业历程,感慨万千……
找准路子锁定油茶
吴文美和杨珍珍从小就是一对要好的姐妹,她们有着南江河水般俊俏的容貌,但也透着一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韧劲和闯劲。
两人分别毕业于遵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专业和黎平县职业中学旅游专业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曾到上海、凯里等地打工,当过导游、侗歌演员、推销员。多年打工的历练,使她俩产生了回家乡创业的念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和追求越来越高,栽种油茶是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打工回到黎平的吴文美锁定了种植油茶创业路。
开垦荒山艰辛创业
“选择创业,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持下去!”杨珍珍语气十分坚定。
对于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朋友的不理解,她俩也曾伤心过,但从来没有动摇过创业的信念。2010年11月,她俩筹集打工的积蓄和借资5万元,硬是承包下了500余亩荒山。
说干就干。今年3月初,冒着风雨和100余名群众一起砍荆棘、除杂树。脚被扭伤了,手被磨破出了血泡,但挖坑、植苗、施肥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开荒之初,为充分利用山上的杂木,她俩自己用油锯锯木头、挖碳窑,在山上烧木碳,半个多月烧出了3000多斤,成为她俩开发荒山收获的“第一桶金”。
4月中旬,终于开垦种植了460亩油茶林。
住牛棚守护“绿色银行”茶
从村里到油茶地约4公里的崎岖山路,山上遍布荆棘,走一次要花上1个多小时。
山顶上,简易牛棚成了她俩的“窝”,吃在山上,睡在牛棚里。当地群众提到吴文美和杨珍珍,没有不翘起大拇指的。
她俩引进广西的先进技术,在铜关村搞了50亩的示范基地。在果树间套种瓜蒌、包谷、辣子、西瓜等特色农作物,进行林下养鸡等综合种养殖。仅此一项,,1亩就可纯赚利润近4000元。
目前,她俩已投入近20余万元对油茶地进行前期的种植和施肥。4年后整片油茶林将进入盛产区,按照现在每亩2000元的产值计算,500亩的优质油茶基地,会为她俩带来每年逾100万元的收入。
眼下,一条高等级旅游环线公路蜿蜒经过她俩的油茶基地旁,望着这条致富路,她俩甜在心头。“我们的愿望是要把油茶地发展到1000亩,甚至更多。到那时,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将成为真正的‘绿色银行’。”姐妹俩笑着说。
拔苗助的寓言故事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第一首)
春风化雨籽根生,芳香四溢菩提树。
彩蝶尊寻世外处,折翅泥土更护花。
(第二首)
为姐诚邀众贤妹,何时相聚好团聚。
(第三首)
碧水青山养靓女,婀娜多姿姐妹花。
素面细润含香露,娇嫩含苞美如画。
(第四首)
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
雨梅赏罢心潮涌,与月同行趣楼边。
(第五首)
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
轻香四溢谁堪赏,梦在心中尽秀娟。
(第六首)
新鲜的太阳又从山顶升起来了。
阳光下的彝家姊妹,
并肩在浓重的秋色中穿越。
盘旋绵延的山峦,
然后顺着河流漫入山谷。
阳光照耀着树枝的黄叶,
温暖的金黄被阵风刮起来,
弥漫空中和大地……
大凉山深处的彝家姊妹,
她们睁开双眼就看见了蓝天,
她们在村寨的庄稼田地边,
随着更迭的季节成长,
身心轻松,无拘无束。
她们欢笑或啼哭的声音尖而清脆,
飘荡在田野上,
像微风一样飘逸;
使人生的路途触到了,
一种无忧无虑的梦,
心灵的梦。
现在她们是被阳光全部笼罩的时刻。
她们陶醉在此时此刻的阳光中。
时间却在心灵中停顿下来。
收成再少,
地头的庄稼还得一茬一茬地播种;
日子清苦,
生命的存在还得一天一天地度过。
这种平和宽容,
与天地万物共生同构的`思想,
渗透血脉,
充盈精神。
在广阔的大地上,
明亮的阳光中,
人看到了,
像她的本性一样美好的东西,
一种亘古不变造就的尊严。
但是这样的场景,
却仿如昔日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
(第七首)
她们追逐着花朵般盛开的梦想,
拽着意识的手心早已沁出微汗。
婀娜的身影出现在阳光的梦中,
泛着一层金色的轮廓光。
似乎又不是梦幻,
在阳光下她们认真打量着自己,
从头到脚,
长长地吸一口气。
人一生就像一个舞台,
惟有自己的生命,
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聆听者,
一下一下,
都会出现在生命里。
在人的一生中,
惟有爱会如花一般,
从季节的时间中映现出来。
(第八首)
春天是一面魔镜,
生发拔节的声音响彻大地。
我在梅花岭与春天一起燃烧,
大地的呼吸慢悠悠的,
木器的香弥散。
我要把春天舞成绸缎,
华丽而淳朴,将灵魂淘洗。
春天的词牌,枯黄转新绿,
泥土的香覆盖了天地。
姊妹花,与一滴露珠舞蹈。
此刻,谁是春天的主角?
曾巩低头走自己的路励志人物故事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过不幸的童年,特别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意思,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欧阳修都是如此。韩愈从小父母双亡,欧阳修的父亲去世也很早。
与他们比起来,曾巩似乎要更不幸一些。
曾巩8岁时,母亲就病故了。
18岁时,在外做官的父亲又被罢官回到了家里,全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此断了。父亲身体不好,养家的重任一下子落在了曾巩的身上。那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成了比读书更重要的头等大事。
为了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曾巩不得不放弃科考取士的梦想,四处打工赚钱。他在一篇文章里描述那种感受,“凡是人世间难见的、吃不着的苦我全都吃过了,日夜兼程就是为了全家人的一口饭”。
就在曾巩为生活所迫,感觉喘不上气来的时候,父亲突然接到朝廷让他进京的诏书。曾巩陪父亲来到京城,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惊喜,竟乐极生悲,撒手人寰了。曾巩在京城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眼见连父亲都无法安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已经退休的宰相杜衍求救。杜衍很欣赏曾巩好学的精神,慷慨解囊,他这才得以让父亲入土为安。
生活再艰难,曾巩也没有忘掉学习。他为自己建了一个书房,取名“金不换”。他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家边上有块荒地,我将它翻耕、修剪后,盖个茅草屋,再给它围个篱笆,这就是我的书房。我这个书房好得很,你用钱、用权来换它,我都不换,因为我心里有志向,只不过在等待时机。”
约在24岁那年,曾巩迎来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他满怀信心地去应考,却不幸名落孙山。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非常赏识他的文采,为他打抱不平。曾巩却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他跟欧阳修说:“我没有被录取,主要是我的学问还欠火候。”
落第归家途中,他写信给欧阳修:“我看到很多流离失所的人,他们的生活特别苦。我的祖辈是做过官的,所以我可以不像他们一样流离失所。我虽然生活很苦,但比起这些老百姓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看到这样的话,欧阳修的反应是“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原来被曾巩的文章所打动,现在又为他的志向所折服。
回家以后,曾巩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刻苦攻读,增进学问,耐心等待第二次机会。意林在线阅读35岁那年,曾巩和他的`大哥一起赴京应考,结果却令人沮丧,兄弟俩双双落榜。回到家以后,失意无比的哥俩又被同乡人所讥笑。有人给他们编了一首歌谣:“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可曾巩就是曾巩,“南丰不以为意,力教诸弟不怠”。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仍旧走自己的路。
皇天不负有心人,差不多39岁那年,曾巩又一次走进了科场。
这一次,他不仅高中,他的家人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包括他的弟弟、堂弟、妹夫在内的一家同门六人,同时中举。
有人说,曾巩的成功与其说得益于他的勤奋,莫如说得益于他的心态,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遭遇艰难困苦,甚至挫折、失败都是常有的事。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坦然面对,不是从社会和他人身上,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一腔怒气地抱怨命运的不公时,阳光迟早会洒满我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