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琴台的优美句子
如果有人问我,在所有的乐器中,哪样是最古老的,我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古琴。可不是吗,古琴,多好听的名字啊,这名字里头,就有一个“古”字呢。虽然我不知道,古琴是否真的在所有乐器中,是最古老的,但是,至少在诗经的年代,就已经有古琴了吧,要不然的话,又怎么会有《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样的句子呢。
古琴,在它诞生之初,是被称为“琴”的,也叫瑶琴或七弦琴等,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算是非常古老的了,据有些专家研究,至少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琴了。后来,当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后,为了和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种类繁多的西洋琴相区别,才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不过,这一个“古”字加得真是妙,将古琴的古意盎然顿时就凸显了起来。
其实,我并不会弹古琴,只是偶尔见过古琴的样子,但在那一瞥之间,我已然爱上了古琴。据说,一架标准的古琴,其长度、形状等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而且,还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古琴的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的形状也很有说道,一般来说,都是一个扁扁的长方体,下面扁平,上面微微凸起,有一个漂亮的圆弧,象征着天圆地方。古琴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五根弦,内合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后来,文王被囚于羑里,加了一根弦,世人称之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加了一根弦,是为“武弦”,合在一起,就叫做“文武七弦琴”。
在文人的心里,这暗合天地文武之道的古琴,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琴棋书画”中,“琴”也被排在了首位,被人们视为是高雅的代表。《礼记》中有这么一句:“士无故不撤琴瑟”,那就是说,琴对于文人来说,是不离身的,由此可见,这琴,的确是颇为受到人们的看重呢。
古人之所以会如此看重古琴,这和他们那独特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是分不开的。在儒家思想中,主张入世,所以,就相当强调艺术对于人们的教育意义。儒家认为,音乐必须要中正平和,不要追求声音外在的华美,而要重视其内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流传下来的那些著名的古琴曲,它们听起来基本上都是舒缓平和的,很少有如同现代摇滚音乐的那种感觉。“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只有平和如水,厚重如山的音乐,才能够起到净化人心,消除邪念的作用啊。《琴诀》中有这么一句话,说是“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琴在古人心中,就是一件重要的教具,可以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圣人之器”呢。
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古琴极为看重吧,所以,有很多古琴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被历代爱琴之人珍藏,“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这木身丝弦之琴,能够保存那么长的'时间,不可不谓是奇迹了。
在众多古琴之中,“焦尾”应该算是很有名的一把了吧,相传,它是由东汉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呢,对于这古琴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还有着一段传奇故事。据说,蔡邕在汉献帝时曾担任中郎将之职,所以,后人也称之为“蔡中郎”,他为人耿直,总是直言相谏,所以,当灵帝当政的时候,他渐渐遭到了疏远。失意的蔡邕隐居在吴地,常常抚琴长叹,借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突然有一天,他听见隔壁传来清脆的爆裂声,侧耳倾听,发现那竟然是一块上好的桐木,于是便跑过去,将那几乎被当柴烧掉的桐木拽了出来。经过他的精雕细琢,那桐木被制作成了一把精妙的古琴,由于它的琴尾被烧焦了,所以,世人便称其为“焦尾”。
在蔡邕被害后,这把琴却完好地被保存了下来,直到齐明帝在位的时候,才将其取出,交给琴艺高超的王仲雄弹奏,一弹就弹了整整五天。据说,到明朝的时候,还有人收藏这具古琴呢。
除了“焦尾”以外,还有一把古琴,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便是“绕梁”,毫无疑问,“绕梁”这具琴的名字由来,便是来自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这句话正是用来形容音乐之高妙的。据说,这具古琴是一个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可是,楚庄王在得到这具琴后,发现其音色相当美妙,于是,便日夜沉醉其中,连朝都不上了。当时的王妃是个识大体、母仪天下之人,便劝说楚庄王,桀纣都是因为喜欢听那靡靡之音,这才失去了江山社稷,如今你如此喜欢这具琴,莫不是想步他们的后尘吗?楚庄王再三思量,觉得王妃说得对,可是,那“绕梁”又实在是太迷人了,没有办法,长痛不如短痛,他便令人将“绕梁”砸得粉碎,以断绝了自己的念头。只可怜,这号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名琴,竟然成了绝响。
“凤求凰”的故事,谁都知道,这千古传奇,也是从一把著名的古琴开始的呢,这是一把名叫“绿绮”的古琴。据说,司马相如年少之时,家里一贫如洗,但是,却文采出众,有一次,他为梁王作了一篇赋,写得辞藻华丽,气韵非凡。梁王很高兴,便将自己珍藏的“绿绮”琴相赠。一日,卓王孙设宴款待司马相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众人都说,听闻司马相如的琴艺非凡,能否用“绿绮”弹奏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于是,司马相如当即就用琴抚了一曲《凤求凰》,正好被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听见,才女文君当即便听出了那琴曲中的深意,不禁心驰神往,将司马相如引为知音。随后,便有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凤求凰”的千古佳话。
“绿绮”的大名,后世一直都流传,比如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就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既然有如此多的名琴,那么毫无疑问,也应当有优美的曲子来相配啊,否则的话,便是糟蹋了这些好琴了。
据说,古琴曲在取名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想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的。如果是因为和乐而作,则命之曰“畅”,取义“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如果是因为忧愁而作,则命之曰“操”,取义“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若名为“引”,则表示“进德修业,申达之名”;倘名为“弄”,则表示“情性和畅,宽泰之名”。
既然古琴曲连起名字都如此讲究,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古琴曲,自然也都有各自感人的故事,除了《凤求凰》以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古琴曲,也都是大名鼎鼎的。
就拿那位曾经制作“焦尾”琴的蔡邕来说吧,她的女儿蔡文姬就曾经创作过一套动人心弦的琴曲,名为《胡笳十八拍》,这本是十八首诗歌,配以曲调,用琴伴唱。据说,所谓的“拍”,是突厥话中的“首”之意,而“胡笳”则是一种乐器的名字,不过,这《胡笳十八拍》可不是用胡笳来演奏的,而是用古琴来演奏,之所以用“胡笳”来起名,是因为这曲子将胡笳的哀婉之意融入了进去,体现出蔡文姬思乡哀怨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古琴曲,那也是家喻户晓的,这便是《广陵散》。《广陵散》整首曲子,就好像是一首恢宏的叙事诗一般。它讲述了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聂政的人,他的父亲为韩王铸剑,错过了工期,结果被韩王杀死,聂政决定为父报仇,他知道了韩王好乐之后,入深山学得琴技,十年后,毁容漆面,回去复仇,趁着给韩王弹琴的功夫,用藏在琴腹中的匕首杀死韩王,最后,自己也身死。这本来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过,后来又添上了一个“广陵散绝”的典故,便更加催人肝肠了。魏晋时期,嵇康受人陷害,被判极刑,在临刑前,他索要古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并称:“《广陵散》于今绝矣!”当然,《广陵散》并没有随着嵇康的身死而成为绝响,在《神奇秘谱》中,就记载了这首曲子。不过,此曲在所有的古琴曲中,显得最为与众不同,因为,古琴曲崇尚的是平和,可是,这首曲子却突出了杀伐之气,同时还具有一种如长虹贯日般的浩然之气,因此,被朱熹称为“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在所有的古琴曲之中,大概应该算是一个异类了吧。
当然,最最有名的古琴曲,还应该算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当伯牙抚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叹曰:“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随后,伯牙又想到了流水,于是,钟子期又叹息道:“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子期,因此而相互视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就这样,一段有关于知音的故事,就伴随着《高山流水》的旋律,流传了千年。
不错,光是有了好的古琴,有了高妙的古琴曲,还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看那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究竟是谁。正所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曲之妙,并不在于琴本身,而在于人的思想,人的体悟。
一个真正的琴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呢?在我的想象中,凡是琴师,就应该住在有高山、有流水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又如何会有那流传千古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感人传说呢。
虽然说“大隐隐于市”,这话一点也不错,的确是有很多乐器,适合在人多的场合演奏,比如那高渐离燕市击筑,伍子胥吴市吹箫,这些也都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故事,但是,热闹是它们的,却与那古琴无关,这样嘈杂的环境,不适合古琴。
我甚至还固执地认为,一个优秀的琴师,是不应该生活在城市里的,因为,城市里的凡俗之气,会让他们那清澄的内心世界,变得浑浊。
琴师应该生活在有茅屋、有瀑布、风云汇聚之地,他的周围,应该有密集的森林,有闲云野鹤在头顶盘旋,有麋鹿貔貅在身边跳跃。每天早上,都应该有百鸟的啼鸣,来唤醒他沉睡的心灵,每天晚上,都应该有潺潺的流水,来洗涤他的内心世界。传说中,伯夷和叔齐,为了保持内心的纯净,发誓不食周粟,结果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我觉得,琴师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临绝顶之上,在深山古洞中体会着世事沧桑,即使是在黑夜之中,他们的内心,也会明澈得像一盏明灯。琴师,就好像是一只黑蝴蝶一般,带着自己那孤寂的灵魂,撕破黑夜,在星空下独自翱翔。
在我的印象中,古籍总是暗示我们,琴师应该是绝对孤独的,他甚至不应该被看见。或许,他只能被听见吧,有的时候,他又甚至于连听都不能让人偷偷听见,很多书里都提到过,要是有了偷听琴音之人,那琴师手中的琴弦便会铿然弹断。
只有在兴致盎然的时候,琴师才会轻轻地拂动琴弦,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会冥思苦想,横琴枯坐在林泉之中,半天都不拨动一下琴弦,琴师是绝对不会轻易鼓琴的,因为,那琴便是他的心,那弦便是他的心弦。就好像陶渊明那样,传说中,陶渊明的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但是,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他就会在琴上虚按一曲。或许,只有像陶渊明这样真正的隐者,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琴,才会明了音乐的真谛吧,“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这样的境界,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呢。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琴无弦,因为,弦在琴师的心里,只有在风雨之中,在高山之巅,琴师才会拂袖操琴,仰天长啸。
琴是一种可以安抚人心的东西,就像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的那样,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琴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状态,当人们“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时候,便可以由躁动进入沉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桓谭曾经在《新论》中提出:“八音广博,琴德最优”,由此可见,琴之为物,的确是能够使人的操行更加完善的。传说中,有一位品行高洁的瞽琴师,名为师旷,就是这样一个人。师旷是春秋时晋国人,他非常善于音律,精通抚琴之术,但是,他在抚琴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当晋平公沉溺于新曲的时候,他就会果断地指出,他所听的是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他认为,可以用音乐来传播德行。有一次,师旷为晋平公弹奏了一曲“清徵”,师旷偶尔提到清徵不如清角,于是,晋平公便提出想听一下清角,师旷指出:“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败。”果断地指出了晋平公的缺点,说他的品行还不够高尚,还没有资格听清角。善于抚琴之人,大抵都是耿直如此的吧,只可惜刚愎自用的晋平公根本就不听劝,偏偏要听那清角,结果,师旷勉为其难,为之抚琴,“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掣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师旷一曲,居然具有如此震撼性,由此可见,他抚琴的技能之高,对琴曲了解之深啊。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琴之人,用古琴演绎了多少传奇故事啊,从琴曲中,我们能够听出,弹奏者那宽广豁达的胸怀。当古琴的声音悠扬地响起的时候,天地都变得辽阔了。爱琴之人,琴德自然高尚,他们胸襟开阔,视四海为沟壑,视泰山为盘石,视满月为圆盘,纵使面对千沟万壑,荆棘满地,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琴相伴,德自皓然,品自高洁,心自清凉,性自开朗,面对一切诱惑的时候,也自然会不为之所动,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如此这般的话,闲来无事的时候,倒不如笑对风月霜天,捧一盏淡茶清茗,轻轻抚动古琴的琴弦,听那旋律缓缓流出,雅韵流淌之间,便好似对唔古贤高人一般,自可以荡涤尘浊,返璞归真,拥有一颗纯洁之心。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
2 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
1 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简单字词认读,反馈。
3 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
1 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
2 学生交流自读心得。
3 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4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5 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有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有感情朗读表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1 自由朗读课文,钟子期是一个有什么特点的人?
学生读后反馈。
2 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3 品读句子,体会重点词句。
分别朗读描写“高山”“流水”“下雨的情景”这三部分内容。通过“立刻”“兴奋”“赞赏”等词语体会出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
4 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2 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
3 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作业设计:
2 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
16 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1、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2、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3、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4、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17、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1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9、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20、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21、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22、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