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课文优美句子解析
导语:为大家整理了课文我的母亲解析,仅供参考。
《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
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
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本文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可在阅读本文时,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⑴ 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含感情: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⑵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课文为什么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⑴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⑵ 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⑶ 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4、母亲如何给我做人的训练?
⑴ 如何待人?
⑵ 如何当家?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及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6、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行?
⑴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⑶ 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⑷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⑸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⑴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⑵ 本文写母亲的这些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1、难句解析: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野蛮”并无贬意,“野蛮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
2、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装”,本意是作假的意思,这里应该理解为虽然实际上不是先生,但自己刻意追求像先生的意思。这有一点“贬词褒用”的意味:用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表达自己在母亲、长者的鼓励下刻意追求的正当目标。“野”,与上文的“野蛮”,在文中都是游戏、贪玩的意思,跟举止安稳、专心读书相对。这是长辈指责孩子只顾游戏、贪玩的用语,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深受长辈影响的特点。
3、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定,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4、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懂事”,在这里是明道理、辨是非、不胡搅蛮缠的意思;“不懂事”。自然是不辨是非、胡搅蛮缠的意思。“窄小”,在这里是心胸狭窄,对他人难以宽容的意思。一个不明道理,一个心胸狭窄,自然容易“闹气”。介绍两位嫂子这种脾性,然后写到母亲对她们的宽容,是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反衬母亲仁慈、温和的性格。
5、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6、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是假设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讲自己待人处事的优良品德来源于慈母的`教训和影响。用“如果”来假设自己只要具有那些美德。寻根溯源,就要归功于母亲。这一假设,既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品格,又不妨碍对母亲表示敬重感激之情。
7、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8、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这两句话表现了母亲待大哥一家宽厚仁慈,对亲生儿子要求严格的优秀品质。
9、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这两句话说的是母亲的严格教育使作者很早就具备了独立生活、自我克制能力,强调母亲对作者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的独立生活产生了极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