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文章内容页

关于因果的经典语录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13 08:17:44 分类:励志语录 阅读:

佛经中因果轮回句子(一)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

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3、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1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2、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26、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7、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8、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9、人在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30、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经中因果轮回的'句子(二)

31、佛法在日用处,吃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32、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3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3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9、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4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41、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42、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43、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4、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5、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4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47、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48、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49、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愿离爱缚诸结烦恼。归依世尊愿离诸缚。

5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1、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52、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5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54、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55、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5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58、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9、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劫受余殃。

6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61、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62、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63、佛说万事皆因果循环,今日之果皆往事之因,为何我未曾种下罪孽,却有今日杀身的灾祸。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随心、随缘、随性。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观念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死不求缘。

永远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学佛是对自己的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一刹便是永恒。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空生大觉中,如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尊贵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斯有何乐。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因果循环的

1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2 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3 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4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5 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6 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7 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8 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9 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10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11 我们是我们的心灵主人。不因为外在的毁誉顺逆而影响自己的心。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辱骂和敌视。

12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13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14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15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16一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17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18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19 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20 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21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22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23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憎。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

24 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25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26 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提供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27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28 我们的好或坏全因为自己,我们修改自己是为了要舍弃坏而趋向好的方向,是为了善恶,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

29 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30 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31如果有人赞美我,赞美我的教义或赞美我的弟子,不要因而过分欢喜得意,因为这样的反应会妨碍正确的判断。

32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33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34心的净化完全要*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提供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可以替代你。

35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因果循环的佛语经典语录二】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