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经典语录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但最后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在中国那些聋哑女孩跳出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这样的人称作是带着束缚跳出了最美丽舞蹈的人。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我在学习单板滑雪时对于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单板滑雪必须把两个脚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来就会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你会摔得鼻青眼肿,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单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在你脚下运用自如;借助单板,你已经可以翻滚腾挪,飞驰向前,为生命留下一连串的潇洒和美丽。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新东方不仅仅是人们熟知的那个外语培训机构,它赋予了自己更多的意义——致力于培育中国年轻人的精神气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在俞敏洪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一路走来,他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矛盾纷争、人性挣扎、疾病甚至死亡的考验。这些经历不断锤炼着俞敏洪的领导力,在成就新东方事业辉煌的同时,也让他获得了心灵的成长。而他和新东方,依然在不断地超越。他希望在中国办一所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让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再“一条腿走路”。他说,“前方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我不急不躁,有耐心。今年我46岁,我觉得自己还有时间,还能做完这件事。”
新东方是一家教育机构,面对众多的大、中学生。在与学生们打交道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学生有追求前途的愿望,但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身上有两点非常欠缺。
第一点是他们的人生方向与本身的精神状态,比如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心理状态、坚韧程度,以及对未来执着的追求方面,这些学生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差了很多。第二点是在价值、道德体系方面欠缺了。很多人为了赚到钱,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可以采用一切手段。
总的说来,我认为是学生们的价值体系、行为体系和道德体系出问题了。因此,我觉得光教他们学英语是不行的,这很有点像当时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鲁迅为什么不想当医生了?因为他发现,身体健康但精神麻木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对社会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鲁迅先生决定扔掉手术刀,拿起笔来唤醒中国人民的精神。
我当然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但我觉得,如果光教给学生英语而不教给他们别的什么,最后培养出来的也许是一个卖国贼。就是说,一个民族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气质,那么,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3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会像泥沙一样慢慢地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在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呢,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够的时候 ,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到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 ,你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橡树一样的成长,就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吸收雨土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时 ,遥远的地方, 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4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刚好是三文鱼回流的季节,三文鱼的回流是每四年一次,为什么要回流呢?它要回去产卵,繁衍后代,三文鱼产卵以后,就把这个鱼卵藏 刀石子底下,这些鱼卵会被河里的其他鱼吃掉一部分,当它们变成小鱼以后,又会被别的鱼吃掉一部分,在湖泊里面,它们要生长一年,在这个生长一年的过程中 间,它们被天上掉鹰,水中的鱼,还有湖旁的人不断的打捞,所以每四条三文鱼,只能剩下一条,一年以后,这些三文鱼开始游向大海,它们要差不多环游太平洋一 圈,刚好整整三年。在这三年中,它们的经历更加艰难,在海洋里凶猛的鱼更加的多,再加上人类大量的捕捞,所以等到它们四年以后,再回到它们出发点这条河的 河口的时候,每游出去的十条鱼,剩下一条都不到了。
真正壮观的,是在它们到了河口,再回到产卵地的那一刻,河水很急,它们要拼命的往上游,在游的时候,它们就不能停下来吃任何东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二十 四小时往上游,因为它们只要一停下来,就被河水给带回来了,等到它们游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变得浑身发红,因为它们身上的体能全部都被消耗完毕,这个时 候,三文鱼就开始受精和产卵,两条鱼受完精产完卵以后,就双双死去了。
它们这样的一个生命历程,给我们带来了震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四年的生命循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它们的牺牲感动了人类。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其实还不如一条鱼,因为大多数人,一辈子只生活中一个地方,生活在一种习惯中间,生活在一种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 何创意,没有任何激发自己生命的那种动感和令自己感动的生命状态,如果说我们当中有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你找不到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开始了真正的 生命中应该的带动甜酸苦辣的体验,未来你找到一分工作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份工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多么的值得你去珍惜。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5大家好!新东方讲话确实从来不用稿子,所以徐小平读稿子我觉得很奇怪,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才思枯竭,二是实在太重视大家,以至于不得不念大家,我宁可相信第二种,但表现的迹象来说第一种也有可能。
我们三驾马车,小平老师是充满激情的人,但往往思维是充满混乱的人,会找大家投资,因为他这个人很要面子,到时候认为你不让他投资是不给面子。王强一直会从诗经讲到现在,从中外拉丁文讲到法文,讲到英文,所以王强老师是我们生活中最有学问的人,现在家里房子也藏着几万本的书。我是属于没有什么才华,但是能够把这些有才华的人统一在一起的人。新东方是真实的“土鳖”带着一群“海归”创业的历史。
因为最初就我一个人,后来来的第一批人,当然在他们来之前还有我老婆,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后来我真心在1995年年底的时候把徐小平、王强这些在海外留过学、打国工,充满个性的人请回来。你知道把充满个性的人请回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们回来的第一天就把我老婆给“开”了。海归确实思想比较先进,海归如果在中国这么干旱的土地上爬得习惯,并且爬出生命力的话,一般来说有一只“土鳖”先带着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就有了我这只“土鳖”,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我们在整整十几年的时间里,一边打磨,一边增值(我们增值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自己的长相,也不是为了女朋友),而是为了新东方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在过程中我个人接受了一次次洗礼,家族制的排除,把我老婆排除了,我老婆半年不跟我上床,老妈半年不给我做饭。他们没有中间道路,因为家族合伙人、股份制完全不兼容。所以非常庆幸,一路过程中间,新东方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这些朋友的思想碰撞里一路成长起来。这个过程中我也非常庆幸,尽管自己没有留过学,但有一帮留过学的朋友在我身边提醒我,我也受到了教育,没有大学名称和大学大本的教育,以及身边没有在新东方的朋友李开复先生,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的完美结合。我也非常荣幸地是李开复创新工场的董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到一定程度,一批人结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力量,推动这个事业,也可以推动我们今后一帮人的发展。我相信李开复在我身上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如更加土了,更加了解中国人民了,也更愿意坐下来跟大家喝酒了,形成了身上的恶习,这也是中国社会共同发展的力量。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结成了团队。
现在我个人的感觉,第一次把各个互相瞧不起,在美国名牌大学的带到这里,告诉你未来你不属于斯坦福,不属于哈佛,也不属于耶鲁,而是中国的年轻人,把中国变得更为强大的年轻人。你们生在生不逢时的时代,不管汤玫捷还是在座任何一个人,二十几年前的时候,徐小平到美国去,只是为了到哪儿买汉堡包,结果人家不要他卖。王强老师到哪儿只是觉得中国气氛太压抑,过去了,哪怕天天为老太太换尿布也换了,所以换了半年的尿布,来到新东方之后,大家为王强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非常惊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块尿布就上去了。二十年前你没有机会,二十年改革开放也落在我们这代身上。二十年以后,照样没有机会,原因是,你今天不抓住机会,二十年以后,会变成像我们这样40—50岁的人,你会发现该有的机会,已经从你们这代人中间能拿走的拿走了。我们这些人算生而逢时,改革开放到现在,同业很多,有上亿,有多少能做成新东方,做成创新工场,做成百度,做成阿里巴巴?没有多少人,你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抓住机会和没有抓住机会的人,非常庆幸我们抓住了机会,尽管是非常小的,不起眼的机会。
刚才谈到Idea的问题,这世界没有凭空而起的Idea,你的任何Idea都是站在另外一帮Idea之上稍微往前延伸一点而已,想自由的时候,它不需要太有创业,比如说沃尔玛刚开始有什么创意?不就是马路边上的一个小店吗?新东方哪有什么创意?就是一个小的培训机构,因为没饭吃,从北大出来招生,招了三个月才招三个学生,哪会想到会到美国纽交所,哪会想到从原来的15美元变成今天30亿美元。我们一想到Idea就想到创新,就想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过的东西,是的,要想,一定要有这样的Idea出来。Facebook原来世界上没有过,原来世界上没有过,Google原来世界上也没有过。但你要想做这个东西不是把它卖掉,不是养猪卖猪,我在新东方一直有这样的概念,把儿子养成大才,最后儿子脱离我了,最后能成功成长下去就行了。新东方有一个说法,当儿子养,当猪卖。
现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迅速赚钱,在我身边看到凡是想迅速赚钱的人都没有成功。之前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的时候,就有媒体问,创新工场什么时候能盈利。我说中国媒体太急功近利了。大家希望创业一年之后开花结果,如果一年之后开花结果,两年之后一定会凋谢。里一定要把赚钱的目的忘掉,鬼才不要钱呢?钱对人再多都不多,前提条件是你该知道钱怎么用,我绝对不会把钱用在买游艇和飞机上,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我有很多朋友有很多游艇,我想玩的时候拿过来玩,不需要用钱,你想利用就拿来利用。比如说我天天利用徐小平,徐小平还感激我,这就是高手,这就是涉及到创业的用人问题,就是用到最后你不给人钱,人来拼命找你干。这时候你不想创业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徐小平也没有买飞机,买游艇,王强也没有买,我们都买得起,我们干什么?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创立的时候我还没有给它投入,小平为什么建立真格基金,很简单,价值观的问题。徐小平喜欢与年轻人疯狂,钱被年轻人花掉也开心的人。因为这样的价值体系,导致徐小平在过去新东方上市五年以后投了60个左右回来创业的回国留学生,这60多个我相信50个会遇到艰难的时候会失败,就是徐小平这个钱是白投的。为什么要投,鼓励、支持,不极回报,回报已经来了,徐小平只要投的一个公司上市了,他就可以继续投60个。如果徐小平开的飞机、游艇那就不是开心的徐小平了。价值体系导致你的方向是否成功。徐小平以读书和传授知识为最佳体系,他不创业,把钱用来买书。李开复老师天天拿着高薪,后来发现自己作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最后选择创业,40多岁出来创业,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价值体系。我们非常庆幸,我们创业过程当中新东方的价值一直非常正确,我们一直为没钱争吵,人总是要有利益的。怎么摆平利益?一个人从零做起,五年上市的人是有的,但非常少。五年之后上市的公司通常也非常艰难,及时Facebook到现在也有五年时间,还没有上市。
钱来了,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讲到钱的问题,讲到Idea的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用一个普通的Idea,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做出一个非凡的事业来,我坚信新东方今天一定是个非凡的事业,今天我来到这里,至少有十几个学生告诉我,俞老师我曾经是新东方的学生,其实在新东方不一定学到很多东西,新东方像一个石头,你要跨过这个沟,经过了这块石头,垫了一下脚,提高了一点,跨过这条沟,也许忘掉新东方,我认为都可以。有人说俞老师你的信念是什么?我认为我的信念是有一班很好的团队。我和王强、徐小平混到今天,就是有团队,没有团队不可能有新东方的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创业的时候不是你的Idea、你的高智商,高学历,名牌大学能解决问题的。就像汤玫捷讲的一样,很多人创业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原因是因为创业的成功,一个人靠顶级智商成功的一般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在社会上成功的,我们大部分人是大学毕业,还是社会动物,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也许今天走在这里的人每个同学都带着梦想的人,你必须把自己变成社会动物。在社会当中创业、做事情,或者当政府领导,我也碰到了很多名牌大学生回到中国当政府领导的,现在有几个团委书记都是国外名牌大学毕业回来当团委书记,希望通过政绩使梦想变成现实,一点不比你们回来创业的人差。理想一样高贵。
想成为这样的人除了智商还要情商、逆商(面对挫折,抗打击、压力的能力。在社会中混,必须要有一个人周围人喜欢你的能力,这是典型的标志,但你要创业必须达到这样的能力才能经商,鼓动你的团队拼命往上奋斗,而且能控制团队中任何一个人情绪的能力是非常难做的。很多人有好的Ideas,有很多人有好的激情,但却没有控制团队的能力,徐小平老师就是典型这样的,有无数的好的Idea,无数的激情,刚才上厕所的时候我跟王老师说,徐小平只要三个人以上就会打成一锅粥,他对人太好了,所有的员工跟他的孩子一样,而教育孩子没有规矩。不定规矩的话,最后就会被下面的员工,他的好意利用,所以徐老师到了善良没有规矩,宠任何人,把任何人宠坏的人,但他有非常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徐小平从新东方上市以后拿到钱没有做另外一个创业公司,因为他不适合做创业公司,做实业公司,但却适合忽悠人,因为他的激情和忽悠人在一起,这种忽悠直接导致无数人,拥有创业能力的人,有了创业的梦想和创业的激情,所以,这是很大的事情。
一个月前徐小平创立真格基金之前给我写了一封信,离开新东方管理层一直感到失落,真格基金让我找到了目标。所以,我想告诉同学们,未来你创业成功,梦想很大,希望每位学生能成为在香港、美国上市的上市公司,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我始终认为中国政治改革不具备改革能力,必须通过民间经济力量达到80%以上,大家知道,中国还有国有企业的力量,这种经济力量非常自然地就会推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这一代人就真正为中国人民千百万人的幸福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做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
同时,如果你们面对创业失败的时候,不要害怕,原因很简单,因为创业失败可能为你开辟了另外一个领域,这个世界上要想做事情,首先要面对失,你想谈恋爱可能会失恋,你想创业可能会失业,你想要高兴可能会失落,但所有“失”的背后都有“得到”的基础。我自己高考三年,如果没有前两年的失败就不可能去美国大学,我到美国大学联系了四年,没有一个美国大学给我奖学金,联系美国大学的失败奠定了新东方的基础,我到美国大使馆签证,连续三年拒签,正因为拒签,奠定了我走向世界的基础。大家记住了,你一百次尝试失败,尝试失败之后可能会有一次成功,从此奠定你人生发展,事业发展的机会,请同学们珍惜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来到之前可能需要你无数次的努力。再次感谢同学们,不远万里,从美国为了这个基金飞回中国,我相信大家来到这里是不虚此行的。
谢谢大家!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6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的时候,就非常麻烦。因为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坚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东西,你的尊严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证的,因为你总是在飘摇中间。对于我们来说,保持自己尊严和自尊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你有一个梦想,通过从最基本的一个步骤,你就可以开始追求。比如说最后你想取代我,成为新东方的董事长和总裁,你能不能做到?只要你有足够的心态和足够做事情的方法,以及胸怀,肯定是能做到的。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等于是在沙滩上造的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的,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每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不会因为有某种机会,你就到处乱窜,这样你才能够做出事情。
我们未来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叫做忍辱负重的能力。很多社会名流会遇到很多很多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你不得不忍受。而你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你不忍辱负重,你就没有时间,你就没有空间,没有走向未来的空间。如果你想走向未来,最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你就必须要做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轮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排除也得必须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因此你就必须忍辱负重。
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我们哪能做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让你气不过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你气得过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在你面前才能展开最光辉的一面。
我有这么一个比喻,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长江和黄河的曲线,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所以不管黄河是多么的曲折,绕过了多少的障碍;长江拐的弯不如黄河多,但她冲破了悬崖峭壁,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最后都走到了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管是冲过去还是绕过去,只要我们能过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梦想流过去,像长江、黄河一样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开阔,使自己的事业变得开阔。但并不是你想流就能流过去,其实这里面就具备了一种精神,毫无疑问就是水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有时候会是泥沙,尽管你也跟着水一起往前流,但由于你个性的缺陷,面对困难的退步或者说胆怯,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一旦你沉淀下去,也许你不用为前进而努力了,但你却永远见不得阳光了。你沉淀了下去,上面的泥沙就会不断地把你压住,最后你会暗无天日。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渡过难关是一种心态,你想要跨过去的话,就必然能跨过去。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带着怨气和怨恨在工作,你的工作就远做不好。
如何能够把事情做得更成功的几个要点。第一要点,如何尽可能把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我们要先分清楚,哪些事情是我们想一辈子干的事情,哪些事情是一下子干完,我们就可以不用干的事情。中国有句话叫急事慢做,你越着急的事情,你做的越仔细、越认真,越能把事情做好。而你越着急的事情,做的越快反而越做的七零八落,我把这个急事也叫做大事。第二个要素就是要决定自己一辈子干什么。那么还有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对时间的计划性。还有一点,就是成功要自我约束。任何时候,当你前面面临一个巨大的诱惑,和其它任何可能产生诱惑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停不下来,你千万别去追那个东西。因为你追了那个东西停不下来,最后栽跟头的一定就是你。
千万记住一点,做任何事情的时间都是能挤出来的。
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善为生,用善良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
有两句话我是比较欣赏的。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一种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是活在每一天的,假如说你每一天不高兴,你把所有的每一天都组合起来,就是你一辈子不高兴。但是假如你每一天都高兴了,其实你一辈子就是幸福快乐的。有一次我在往黄河边上走的时候,我就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水。大家知道黄河水特别的浑,后来我就放在路边,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让我非常吃惊的发现,四分之三已经变成了非常清澈的一瓶水,而只有四分之一呢,是沉淀下来的泥沙。假如说我们把这瓶水,清水部分比喻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把那个浑浊的那个沉淀的泥沙,比喻我们痛苦的话,你就明白了;当你摇晃一下以后,你的生命中整个充满的是浑浊,也就是充满的都是痛苦和烦恼。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的以后,尽管泥沙总的份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它沉淀在你的心中,因为你的心比较沉静,所以就再也不会被搅和起来,因此你的生命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人的生命道路其实很不平坦,靠你一个人是绝对走不完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跟别人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当五个手指头伸出来的时候,它是五个手指头,但是当你把五个手指头握起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拳头。未来除了是你自己成功,一定要跟别人一起成功,跟别人团结在一起,形成我们,你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7每一次看完后俞老师的演讲后, 每一次看完后俞老师的演讲后,心中就 有不同的感触。 有不同的感触。尤其是他那次励志演讲深深的打动了我, 演讲怎么这么厉害。
内心话是最能让人哲服和感动的,我相信每一个人听过了, 绝对会有感触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困惑,但有多少 人能挺过来,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是 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更正我们的思想,思想决 定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了我们的习惯,习惯铸就我们的未 来。每一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他们却不付出行动,这是空 的理想。 生活中,我们要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我们什么 都不是,但只要有树的种子,终究我们能长成参天大树。困 难,挫折,困惑袭来时,我们永远要保持自己那个信 念,保持那个树的种子,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将能发 芽成长起来。每一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生命曲线,长江,黄河的生命曲 线是绝对不一样的。黄河不知道流过多少个弯才到达它最终 的目的地——大海,同样长江也摆脱了多少悬崖峭壁才汇聚 到大海,不管是何种方式,只要能到达就够了。生活中同样 也是这个道理,通往成功的道路很漫长,我们会遇到各种阻 碍我们的东西,不只是困难,挫折,失败。 我觉得更 多得是我们思想的挣扎,我们与我们自己作斗争,俗话说: “最难战胜的自己。 ”我就不信我战胜不了我自己每 一天的生活都在改变,每一天的环境都在改变,这里的环境 包括了人文和社会环境,可我们的信念难道每天都在改变吗? 若是这样,那我们最终能做成什么呢?所以我们每天都 和思想在斗争,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我们不必想太多了, 只需做自己已经决定的事,那就够了。
树活着是道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也是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与成长的标准。所以,我们都应该 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我们被别人踩了,那也没关系,只要 我们有树的种子,汲取土中的养分,终究能长成参天大树。 总之,不管怎么样,朝着自己那个信念走,你要知道成功的 人至少要经过十年八载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必 须做出惊人的一番努力,这就需要时间来磨练。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8扬州也是我的家乡之一。新东方入驻扬州的时候,扬州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热心支持,所以我现在到扬州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很多大师都在这里讲过。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很是惶恐,我在全世界做过很多次演讲,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带讲稿,今天还特意带了讲稿过来。
一、完美与遗憾
追求是为了增强幸福感。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结果等到了机场才发现没有带身份证。
我们永远都会有追求,就我自己体会而言,追求是为了增加幸福感。
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到会有遗憾,但还是要追求。如果每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你会发现生命没有意义。
我们只要开始唱一首歌,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它唱完,不管好不好听,都不能半途而废。杨振宁教授晚年与翁帆相知,就是一种人生的“奇迹”,他的人生这首歌唱得完满、唱得响亮。
用脑袋指挥你“走路”。
人要有追求,但是追求不要过分,要选择自己三五年之内可实现的目标去追求。我少年时代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追求这一个目标,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实现了自己离开农村的目标。
人生的起点没有办法选择,所有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坦白说人生的终点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选择的。你要设计怎样的程序,打开怎样的生命界面,要看自己是怎样的系统。在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枪指挥脑袋,是脑袋指挥枪。你能走多远,主要是看你的脑袋指挥你走了多远。
大家都是来到这个世界,唱人生这首歌,我最反对的就是动不动就了断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有人问我,新东方没了,我会怎么样?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一天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我,跟以往一样。因为新东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没有损失什么;而我还活着,并且从新东方中吸取了经验,所以我可以从头开始,我也有可能会再有“新西方”;我还可以开一个讲座,告诉大家新东方是如何没有的,分享我失败的经验。
在机会和金钱中,选择前者。
给一个人一百万或者一千万,供吃供喝,但是不让他做任何事情。这样看来他的人生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是其实什么都缺。因为幸福是在做事情有成就、和朋友的交往中得到的。在机会和金钱中,我们很多大学生选择前者,这非常聪明。
如果生活中没有痛苦,那么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生命有了意义,才更加需要追求和努力。我问过李宁,为什么当世界冠军站到领奖台上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这应该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才对,但为什么没有人笑着拿奖?李宁说,当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感觉到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汗水和伤痕都得到了承认,不由自主便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当有一天我们遭遇失恋、失败、痛苦,仍然可以哈哈一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精彩了。
慢慢来的心态拉长幸福。
人这一辈子,痛苦和幸福是等量的,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幸福用完,要学会用慢慢来的心态,拉长你的幸福。生命中很多东西是需要慢慢等待的,爱情、成功、机会都需要等待。
犯再大的错也不要放弃。
有人讲来世,但我始终认为要努力做到今生今世每一天都过好就好,为何要期待来世,若到了来世发现也不过如此,那还要期待再一个来世吗?耐心加上等待,同时相信每一天都会过得精彩,我们也便不再需要期待来世。
生命中需要等待,但是不能被动去等待,一定要主动。人生中有困境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个主题。永远不要认为困境会一辈子跟着你,曼德拉被困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解放了南非,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
生命中也充满了希望,犯再大的错误也不要放弃。其实犯错没关系,但是犯过之后从中学会生活,那么这个错误便值得去犯。
有几句话我要送给大家:不要等到被人爱上了再去爱别人,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想起朋友的重要,不要等到有了好工作再去工作,不要等到拥有了很多再去和人分享。你即使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分享,你至少可以跟别人分享笑脸,不能说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我们才要分享。
三、潇洒和豁达
潇洒和豁达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态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东西不会变:第一是世界运行规律不变,日出、日落是恒久的`;第二就是人性不会变,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不会变,但是同情心和良心也不会变。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同情心和良心始终是做人的底线。在我的概念中,潇洒是以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情。我们要做到超然,这样你也就没有了怨恨。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9如果你为了一个事业目标已经竭尽全力,最后即使没有结果,生命本身的丰富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你努力了,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你的错;如果你没有努力,最后失败了,那才是你的错……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事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句话说的是:“生命是一个过程,事业是一种结果。”
“生命是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天都要过得很快乐,因为我们的每一天加起来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如果你每天都不快乐,加起来就是不快乐,如果你每天都快乐,加起来就是快乐。但另一方面,“事业是一种结果”,这就意味着,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必须对事情的结果提出非常严酷的要求,因为人们只关心你做事的结果,不关心你做事的过程。如果新东方没有了,人们只会说俞敏洪是个失败者,不会说俞敏洪做新东方的过程很幸福。不管你处于什么职位,你都会发现人们关心的是你在年底能交出什么东西来。人们不会说,尽管这个人到年底什么都没做出来,但是他做的过程很痛苦或者很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原谅他。人们对事业只关注结果,所以不管毛泽东创建新中国时多么辛苦,最后累得满头白发,在痛苦中去世,人们在谈论毛泽东的时候,主要还是在评判他的缺点和错误。尽管我们公认毛泽东是个伟人,但是最后依然要把他的错误和他的功劳分开,因为他没有把全国人民引向富裕之路,没有把中国人民变得更加幸福,他终生的心愿没有实现。
如果一个人能把“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是一种结果”这两者完美地结合,那就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你的事业本身就是你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又能带来良好的结果。其实,任何人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个境界。我作新东方的过程很快乐,但想到新东方,却发现自己非常地痛苦,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最终我们新东方的事业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需要你每天努力去创造,而每天的努力创造出来的结果可能是不尽人意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努力。人的事业有大有小,你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有你的事业,如果你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寻找到快乐的同时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的生命就会变得越来越伟大。
人的生命在于过程。在西方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西西弗本来是一个神,但是由于犯了错误,被宙斯罚到人间来当囚徒,每天让他把一块石头推上山,然后这块石头自动滚下山,第二天他就得重新把它推上山。他日复一日地在那儿工作,很像我们每天8小时的工作。西西弗刚开始感到非常痛苦,非常绝望,但是后来,他推着推着就开始欣赏整个过程,他发现自己推过了春夏秋冬,推过了风霜雷电,推过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推过了周围的鸟语花香,推过了所有动物的鸣叫声和歌唱声。于是他发现,推石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以他越推越快乐,最后感动了宙斯,重新把他调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神。这就是“生命是一种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比喻。
但是,我们在生命中永远不可能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这个世界也不可能只给你安排过程,不给你安排结果。如果你的生命没有结果,那就是一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树,尽管你的生活本身会非常快乐,但毕竟有遗憾。因为当你回想一辈子的时候,你发现你的生活尽管快乐,但却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时候你就会很难受。即使像弘一法师那样遁入空门的人,最后依然创造了佛教界的奇迹,为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智慧和榜样,为人们留下了今天依然在唱的歌曲——尤其他的那首《送别》,是在当了和尚以后才写的。
最终,大家要明白一点,如果你为了一个事业目标已经竭尽全力,最后即使没有结果,生命本身的丰富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你努力了,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你的错;如果你没有努力,最后失败了,那才是你的错。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0大家下午好!
我们很久没在一起聚会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新东方大厦的大教室被改造了,所以在楼里没有了开会的场地,上一次的会议应该是在上半年的时候,在大教室,当时已经是人满为患了;第二个原因就是人越来越多,每一个部门都在忙着自己的发展,忙着自己的重新组建。这两个原因造成大家集中起来开会的次数少了一些,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们作为集团总公司的成员,应该经常在一起,倾听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大家统一思想、共同行动。
新东方的财年的结束时间是5月31日,所以,现在开这个表彰大会并不太晚。
18年的新东方
今年是新东方成立18周年,前两天《新东方精神》季刊的编辑对我进行采访,说18周年对一个人来说是他的“成人年”,对新东方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企业跟人还不能完全比较,因为一个人到了18岁不管你想不想长大,你已经长大了。一个人到了18岁不管怎样,都会继续活下去,并且会走向中年、走向老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自然过程太多的事情是可以预料的,只有一个东西不可以预料,就是除了肉体以外,一个人的精神、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成长是不可预料的。比如说我在18岁的时候,就没有预料到我今天会是什么样的,你们现在也不可能预料在40岁、50岁会是怎么样的。人的成长可以是无限的,但身体的成长是可以预料的。
一个企业的18岁,可以说已经很老,也可以说很年轻,也可以说还在婴幼儿时期。根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七八年。新东方从零做起,从一分钱没有开始做起,做到18年还存在,先不说发展,就是18年这个公司还存在,而且是在高死亡率的情况下生存下来的18年,所以我说新东方是一个挺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了18年,最后成为品牌公司,并且能够在世界上最好的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样的公司我估计更少。18年,新东方做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但面向未来新东方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假设新东方到一百年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刚好18岁,跟一个人差不多。但是我们真心希望新东方五百年以后还存在样。这样我们今天的18岁,还算是新东方的幼儿时期。
教育与商业模式的结合
新东方处于强大的商业竞争中,这跟其他企业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做生意,不是政府资助,不是慈善机构的资助,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利润,使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就要有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和其他的商业机构是一致的。但是,新东方有两个特殊情况跟一般的企业不一样:
第一,我们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我们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提供的是人对人的服务。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来到新东方,依靠我们的知识、能力、教学水平,依靠我们对孩子未来的设计来赢得孩子和家长对新东方的认可,因此,我们跟一般的商业机构不一样。我们现在开会的这个皇冠假日酒店,尽管也是服务行业,但它有大楼在这儿,人家会来住。但是,新东方的教室在那儿,如果没有老师走到课堂上课,学生就不会走进来,所以说我们提供的服务是不一样的;
第二,与其他的商业机构更加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对人的精神世界所起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走进新东方的时候,也许没有对未来有所期待,通过新东方的培训他有了对未来的期待;当一个学生走进新东方的时候非常失落,但是走进新东方后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当一个学生走进新东方的时候没有任何活力,但是来到新东方获得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活力;当一个学生来到新东方时面对的是一门一门考试的失败,来到新东方通过培训后,他能够通过考试成功地迈向自己新的台阶。这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服务是其他商业机构很难做到的。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1我用哪两样东西成就人生?只要有了理想和良心。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分班时,50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一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多本书,用了5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
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毕业典礼上,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XX年,你们20年干成的我干40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个故事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不需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但是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5XX年前的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时地理成绩考了97分。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自己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星期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给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大学时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你要知道,这样做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在北大时,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从小就热爱劳动,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的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大学时都是我生命的榜样。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2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会像泥沙一样慢慢地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在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呢,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够的时候 ,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到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 ,你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橡树一样的成长,就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吸收雨土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时 ,遥远的地方, 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3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4今天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间所领悟到的一些东西,这样好让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点弯路,多占点便宜,相信未来。
去年有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写的就是新东方的故事。电影当中有三个主角,黄晓明对应的是我,邓超对应的是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现在做天使投资,做得风声水起,还有一个对应的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王强。
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发现电影怎么把我写得那么窝囊呢?
电影中很多情节都是编的,比如说谈恋爱,其实我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但我确实不像电影中描写得那么窝囊,否则也做不了新东方了。
但我的大学生活真的不如电影中的角色那么精彩。为什么呢?
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有很多的特征是我们做了以后,这一辈子都会存在美好记忆的。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5在大学,认真地读上几百本书非常重要。上大学最重要的是两件事,读书和把专业做好。每个同学在专业课之外,读了多少书基本上会奠定你一辈子做事的知识基础和思考基础。
我在北大读书时,平均每年以200本的速度往前读,很大原因在于我有一批特别喜欢读书的好朋友。我在北大读书时的一名同学,他家有很大的房子,几百平方米的,连脚都放不进去,地上放的全是书,足有近7万本。刚进北大,我就发现他无比喜欢读书的人。他把助学金一分为二,有一部分是饭费,另一半买书,永远是保持这个习惯,永远是一边读书一边吃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读书的好习惯。
尽管我们需要创新思维、需要创业精神,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读了大量书的人身上爆发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要读书,这是大学要做的第一件事。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6我在大学读书时有两大人生遗憾,第一没有谈过恋爱,第二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为什么这两件事我没去做呢?原因我进了北大后,快速产生了自卑。我的自卑是来自于对手太强,对自己的不自信。
记得第一次我们全班同学互相自我介绍,我的方言很重,王强说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说我讲的是普通话。还有,我没底气,同学都是高考状元,家庭背景好,因为这些,我什么社团活动都没有参加。
我在北大呆了5年,没写过一封情书,没有女生爱你,心情很郁闷。我上大三时,得病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在医院我想通了,如果你想在生命中间尽可能地获得更多,一定要摆脱身上所谓的自卑和恐惧心态。因为自卑和恐惧,会阻挡你去做本来你可以做到的事情。
摆脱自卑和恐惧是在我大学毕业以后。当时留在北大当老师,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喜欢上我的课。我也就下定决心,要在北大追一个女生!我看上了一个漂亮女生,“跟踪”她三个月,但从没敢跟她讲话。一天晚上,我俩都在图书馆,保险丝烧断了,大家要在另一个地方整理书包,在黑暗中,我说:“同学你是找不到书包吗?我有打火机。”后来我们一起找书包。找完书包,走出图书馆,我们开始聊天,过了两个礼拜,我要跟她交往,她答应了,后来她就变成我的老婆了。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7生命是需要朋友的,生命可以有孤独的思想,但不能有孤独的人生。曾有个人因大学室友的一只臭袜子乱扔而与其争执,还把臭袜子丢到窗外,对方一气之下拿刀把他杀了,并因此被判无期徒刑,因为一只臭袜子毁了两个人,值得吗?我大学宿舍也有一个脚臭且打呼噜的同学,我每天晚上会在他睡觉后,把他的袜子和鞋拿到门外,我后来把他的臭袜子放在他枕头里面,发现他一晚上没有打呼噜,因为他被袜子熏得睡不着了。同样是臭袜子的故事,结果完全不同,我和那同学至今还是好朋友。
和室友相处好后,会给自己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要记住,学会与人相处,这是你未来创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一环,与人友善地打交道,会让自己更加善良,事业也才会取得成功。这样你会发现,大学生活其实简单、明了、青春。
听俞敏洪讲述好友马云的“成功秘诀”——人人都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8阿里巴巴淘宝网创始人马云先生,跟我是好朋友。我们两个都是高考考了3年,读的都是英语专业。马云考的是杭州师范学院,专科。我考上的是本科,所以到今天,我也认为我智商比马云要好一些。而且,我比他长得也要好一些。但是,今天大家看看,马云的阿里巴巴上个礼拜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阿里巴巴的市值2千亿美金,新东方才40亿美金。我想用这个例子表明什么呢?你今天上的大学,不管你读的是专科还是本科,跟你未来一辈子的成就都没有关系的,你的长相跟一辈子的成就更加没有关系了。
马云的自信和对成就的追求,保持了他到今天为止还在拼命,这一点我远远不如。当年马云走进师范学院的校园,就思考人生怎么过?据马云自己说,他只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思考清楚了,人生所有的成就都跟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任何关系,都跟你未来做出的努力有绝大的关系。据他自己说,一句话给他带来了重大的激励,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男生的长相和他未来的成就是成反比的”。说得白一点,一个人越难看,成就越高。
其实人很重要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你一定要相信你能做到,就是yes,i can,just do it的感觉,第二你要有相信,不断去努力。你看大学时马云就是去争取,那在座的就明白,你到底要做什么?你才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说一个人最重要的要素是要充满梦想和理想,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19一辈子去实现一个理想,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有一件事情,同学们是可以做到的,就是阶段性的目标。我们三年干什么,如果说你连三年都想不清楚,我想两年想干什么,如果说两年想不清楚,我至少想清楚今年想干什么?你再迷茫,一年的目标还是要定下来的。
我在农村时,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努力3年后我考上了北大,我希望学习优秀,我希望在北大当老师,后来这个目标达到了,当了老师后,我又希望当优秀的老师,上优秀的课,后来经过努力我变成了北大教课比较优秀的老师。接下来一个目标没有实现,因为我周围的大学同学都到国外去了,我当时也想到国外读书,但由于大学的成绩不高,美国大学不给我奖学金,由于没有钱,这个梦想没有实现。
没能出国赚钱的我背上书包去培训机构教课,后来我想干脆自己开班招生了。但被北大发现了,后来我就从北大出来,因为没有退路,就得实实在在干好新东方。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0我们身边的机会是到处存在的,这个社会不管其他人拥有多少钱,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如此对称,沟通如此简单明了的社会中,机会就在你眼前。但能不能抓住机会只能靠你。“机会只给那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但充分准备绝不是说你在大学就开始创业,你就会拥有机会。创业是需要有一些底气的,你要有知识,有为人处事的能力,有成熟的技术能力,才能够去创业。
我在新东方的创业成功了,其实这些就是成功的因素。我在大学生病住院期间,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医院的一年里,读了200多本书;第二件事情是背单词,当时主要是想利用背单词来消磨时间,后来我在北大当老师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已达到了3到4万个。我把所有的单词先教学生背完了,学生学英语就显得很容易。1988年开始,中国非常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gre出国读书,而词汇量要求达到2万个,一般的大学老师是8千到1万个,我发现生词对我来说不算多,我就开始教gre。后来决心自己开班教课,新东方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我在大学期间,背单词和我创业,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后来却促进了我事业的发展。所以同学们,你现在做的事情,并不是这件事情做了,就一定要带来什么,而是你做完了,为未来某一个机会做好准备。所以,你在大学期间读书、学专业、交朋友,都是在为你将来创业做准备。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1我大学期间和同学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因为我喜欢帮别人干点活,比如多扫扫地。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母亲就要求我每天早上扫完地才可以去上学,而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进入北大后,我就主动拿起了宿舍的笤帚,把垃圾扫到楼外面。就是因为如此简单的事情,大学同学对我的印象很不错,不知不觉中也为我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做新东方到1995年时,我决心找一些合伙人,我就想到了大学同学,因为他们在国外已生活了8、9年,英语水平比我高,视野也更加开阔。
是我赶赴美国,找到一些大学期间非常要好的朋友,最终有3名同学回来和我一起打拼事业,而另外几位却没有回来,因为他们中间有的每年拿几万美元的工资,有的在大学教书,与我创业万一失败了就都失去了。我们经过XX年,把新东方做成了美国的上市公司,那些没有回来的人也都纷纷表示后悔了。但事实上,哪有什么东西是保证成功才去做的。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能不能抓住,敢不敢放弃眼前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一定要懂得先放弃才可以得到,但做事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你失败了能否承受。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2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做事,效率一定更高,现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平板运动,我刚接触平板运动时,我只能坚持1分钟,我发现,不给自己规定运动时间就坚持不过1分钟,后来我不断告诉自己再坚持,强迫自己撑下去,最终超过了5分钟,我有一次甚至可以坚持到10分钟,原因就是我在和马云比赛,告诉自己不能输给对方。我想告诉大家,两个人在一起做事,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一个人走,你也许可以走得更快,但你一定不会走得更远;三个人一起走,也许会走得慢一点,但一定会走得更远。
最后,希望所有的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有一场美好的恋爱,读几百本书,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交一群好朋友,这些将为自己的未来准备好一个灿烂的人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3从中学开始,我就对地理很感兴趣,而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面对一张地图,我能够好几小时一动不动地测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并且想象着一路的山山水水风光无限。直到今天,收藏地图依然是我的癖好。高考那阵子,我最骄傲的就是能够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飞快的速度画出来,并把一个个国家和地点标在上面,渴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到这些地方走一走。大学的时候,我旅行过一些地方,骑自行车,徒步旅行,或钻在火车的座位底下,怎么省钱怎么来。但更多的时候只能对着地图发呆,梦想着自己哪一天能够自由自在在全世界行走,心中就常常涌起一阵激动。
工作后经济条件允许了,我开始把自己的旅行梦想从地图上搬到现实中。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每天都能够看到日出日落,星转斗移,因此对自己的方向感充满了自信,觉得走到任何地方都不太容易迷路。因此只要有朋友一起出去,我都会承担指路的任务,或者干脆自己亲自把朋友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我在朋友中认路的能力是出了名的,几乎总能找到我要到达的地方。我一个人也走过很多地方,很少有迷路的时候,因此对自己的方向辨别能力产生了过分的自信,总以为即使没有地图,也能走遍天下。
直到碰上了几件事情,才使我懂得没有地图或其他设备指引方向,自以为很好的方向感,只是一种错觉。有一次和朋友开车到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汽车开进草原后,突然发现天地浑然一体,四面都是无穷无尽的绿草伸向天边,根本分不出东南西北,汽车在茫茫的草原上打转寸步难行。最近有一次我在美国开车旅行,没有地图造成的痛苦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从纽约开车到波士顿,本来只要走95号高速公路一直开就到了,因此我就没有带上美国地图,但开到一个路段之后,前面因为交通事故堵得水泄不通,因此我只能从一个出口开出去,结果开进了美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很多纵横交错的不规则街道,一会就使我失去了方向,由于小镇没有地图卖,我们只能向居民问路,他们都热情指路,但我们还是常常绕回小镇,最后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发现另外一条大路的入口离我们只不过两英里左右。
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教训是,以后如果没有地图我再也不进入陌生的地方,也使我深刻意识到预先弄清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是多么重要。我们很多人对自己最终想要得到什么都很清楚,但对于如何设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却常常草率。如果你问人们五年或十年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够清楚地说出来,比如到国外读书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啦;但很少有人认真去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甚至连路能不能走得通都不知道。于是很多人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就开始迷失方向,盲目转圈,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走错了道路,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还有一些人走向了死路。
所以,在走向人生的目的地之前,先为自己设计一张人生地图就十分重要,在地图上要把起点标出来,把目的地标出来,把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标出来,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付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原定的路径走不通如何确定新的路径。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走向一个结果,同样重要的是走向结果的路径选择。有人生的地图在手中,走在风中雨中你都不会迷失方向,你的一辈子就会比你想象的走得更远,到达的目的地更多,因此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彩。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4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吸收日月精华,在烈日中拔起,在狂风中舞蹈,站成永恒。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当一个人按照别人的想法活着的时候,不自觉就成为了别人的奴隶。因为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坚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东西,你的尊严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证的,因为你总是在飘摇中间。对于我们来说,保持自己尊严和自尊的最好的方法是走自己的路,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也只是空中楼阁。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的打下基石,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这样事情才得以圆满。
当你决定了将来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不会因为有某种机会,你就到处乱窜,这样你才能够做出事情。
我们未来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叫做忍辱负重的能力。很多社会名流会遇到很多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你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你不忍辱负重,你就没有时间,你就没有空间,没有走向未来的能力。如果你想走向未来,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你就必须要做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轮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因此你就必须忍辱负重。
无论我们是什么年龄,都会遇到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让你气不过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你气得过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在你面前才能展开最光辉的一面。
我有这么一个比喻,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长江和黄河的曲线,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黄河曲折,绕过障碍;长江,冲破悬崖峭壁,用的方式是虽然是不一样,但最终都走到了大海。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像长江、黄河一样流到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开阔。
渡过难关是一种心态,你想要跨过去的话,就必然能跨过去,千万记住一点,做任何事情的时间都是能挤出来的。
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善为生,用善良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
有一句话叫:生命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去沉淀一切不如意,安宁的心态,让生命过得平静。
当五个手指头伸出来的时候,它是五个手指头,但是当你把五个手指头握起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拳头。那是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5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生活状态时,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去学习,但最后能够到北大、清华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是进北大还是进普通高校由不得你选择,也不一定是由你高中学习认不认真决定。人的智商和记忆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还是只能进入普通高校。那是不是进入了普通高校就意味着未来的前途不如北大的毕业生好呢?一定不是!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上,也可以选择自暴自弃。有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通过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一样可以考上北大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被定了终生,放弃努力,大学毕业后成为工作没有着落的流浪汉。我有一个朋友,只有中专毕业,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先是拿到了大专自学考试的文凭,后来又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后又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成功人士。因此,你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选择努力还是选择放弃。
当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发现有些同学好像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其中有的同学是因为确实能力强找到了好工作,但有的同学似乎纯粹是因为运气好,你怎么想都想不通为什么命运对你如此不公,让你能够找到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也可以选择认真对待工作或者不认真对待工作,你工作态度的不同,给你带来的结局会完全不同。如果你工作态度积极,把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做得极其认真而出色,最后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如果你选择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最后就可能变成失业人士。新东方有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刚来到新东方时只找到了一份帮助学生收发耳机的工作,但他选择了积极的工作态度,一边帮助学生收发耳机,一边认真听每一位老师上课,两年后他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由于他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所以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的教学技巧。有一天他跑来对我说他要当老师,吓了我一跳;我想一个收发耳机的人怎么有能力当老师呢?但让他试讲之后才发现他的讲课能力已经很高。最后他成了新东方的名牌老师,后来又成了新东方一家分校的校长。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成长,他的生命从此与众不同。
如果你有一天的时间,你选择的不同也会使你生命的质量完全不同。在某一个星期天,你可以选择睡懒觉,也可以选择去爬山;你可以选择去购物,也可以选择去看书。这种小小的选择也反应了你内心的价值取向。最后有可能选择睡懒觉的变成了懒惰者,选择爬山的变成了登山队员,选择购物的变成了商人,选择看书的变成了教授。这些选择也能够反映出你的性格,是懒散的还是坚定的,是物质型的还是精神型的。即使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也可以选择使生命过得平淡,还是使生命过得惊喜。有一次,我和徐小平老师到福州演讲,演讲结束后我们坐车奔赴机场赶回北京。在机场换完登机牌后,离飞机起飞还有一个半小时。当时我们似乎唯一可以做出的选择就是走进候机室等待飞机起飞。但我想起了一路过来的时候,我在路边看到了大海,福州机场就坐落在海边。于是在我的倡议下,我们走出机场来到了海边,海边风景如画,海水拍打着岩石发出澎湃的声音,一抹沙滩几乎一望无际。我们俩异常兴奋,一看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脱关衣服就跳到了海里,痛痛快快游向大海。后来我们坐在飞机上,一路聊的都是跳进大海的兴奋,这件事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常常提起,这一天也因此变成了我们生命中值得记忆的日子。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选择,你的选择不仅和你的心情相关,也和你的命运相关。但凡你选择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凡你选择消极的、被动的、懒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糟。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决定权在你,而你现在的选择则决定了你的未来。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6还有刚才傅书记提到我读书。其实我读得也不多,但有很好的看书习惯,同学们肯定没有我忙,我从今年1月1日到现在,总共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都是真正给人带来思考的书籍。我读的都是历史书、哲学书、还有现代商业潮流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书。我已经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说,人生是要学习的。
有人问我,俞老师,你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确实只有书中的思想才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大家都知道人是一个受思想指引的动物,你的思想走到哪里就会走到哪里。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北京大学的教授张维迎出了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大家也去看一看,讲的是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思想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以及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人的理念改变的结果。当你的理念指向哪里的时候你就会走向哪里。如果你的理念觉得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理念要从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才行,你要是表面相信,实际不相信,就会形成性格分裂。
大家别看马云,他是真实地相信他长得特别英俊。有一次我跟他在一起聊天,李彦宏坐在旁边,我说你比李彦宏长得有特点,他说哪有啊,我比李彦宏帅啊。
我是真实地相信,当你的理念改变了,你的思想改变了,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只有思想创造现实,人是靠这样的思想创造现实,通过现实倒过来再丰富人类的思想。所以,你一定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自己的理念变得先进。
那么,理念如何来呢?理念从三个地方来,
第一,大量地读书,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海内外的,英文不会,就看中文的,现在所有的优秀英文书籍一经出版,一个月之内都会有中文版面世。
同学们需要大量地读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同学们,你们一年读50本书应该不多吧。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你们就读50本书,因为你们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谈恋爱什么的,但也不能忘了读书。
第二就是与人交往,这个特别重要。在今天我之所以发现我还有一些思想,就是因为我周围有一批有思想的朋友。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跟人打交道了,我就会变得很难受,所以,我一个月中就会组一两次局,以吃喝玩乐为诱惑把他们招过来,和他们边吃边聊,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多东西。
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是朋友圈不断变化的过程。我在进北大以前,我的朋友都是农村小孩。毕业以后留在北大教书,我的朋友就变成了北大的老师,北大有很多年纪大的,有智慧的老师,我当时作为一个小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也会有很多。
后来我离开北大做了新东方,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孤单,为什么呢?我做新东方以后,周围都是老师,这些老师很多都是我招聘过来的,这些老师都比我年轻好几岁,所以他们是从我身上吸取营养,我有种被他们吸干了的感觉,而我从他们那边吸取得比较少,这个是很危险的。过了几年我觉得不行,我身边必须有一批人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比我水平高,思想、学术、教研、发展,必须比我强。我就跑到美国把我的同学招回来。王强、徐小平就回来了,他们在国外深造过,水平就比我高很多。我把他们招回来,就可以在他们身上学东西,总是有人比你水平高,这样你才能成长。一个人身上有智慧的时候你要多交流。你身边大量的人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关键是你怎么用他们,大量的人是可以交往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和他们交往。
第三是要行走。走向社会是一步,全球旅行也是一步,出国留学(课程)更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世界和中国怎么融合。我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但我每年世界各地至少要走三到四个国家,目的是看世界,我走到这个国家一定要参观他们的博物馆,一定要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去吃饭,和当地老百姓聊天,一定会到这个国家的大企业去参观访问。我和企业家俱乐部的企业家们每年都有机会去几个国家访问,有的甚至能拜访到总统、总理和商务大臣,和这个国家的前十名企业家聊天,吃饭,这都能潜移默化学到东西。
我们人生成长就是三个要素:要读书,要交友,交往能让人成长的朋友,自己要学会行走。我一直用这三个标准在要求自己。非常庆幸的是,我到今天为止还不算太落后,我要落后了,新东方早就倒闭了,新东方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新东方将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拥有全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企业。这是我的目标。
你要不断地定你的目标,这样你就会感觉到很兴奋。
各位师生:
最近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我们学院学生干部在学院组织下通过不同方式观看了该专题片,并积极讨论、交流感想。
xx团干校的说,改革绝对不只是一种表象,一种表面文章,更多的是对体制的内化。改革治标,更要治本。要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更要刮骨疗毒、深入本质和一招制敌。改革的人群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特殊分子,更不是现行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全面改革的全面,不仅指在改革项目层面上的全面,更多的是指社会阶层的全面,改革是全民的改革。
学生会体育部的x写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不断向更深层次前进。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是改革开放必须持续深化的.重要现实基础。之前所完成的很多改革放在现阶段看仍然不够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根本性触及。从这方面的意义讲,改革开放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伟大变革,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科技协会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现阶段的总目标。全面和深化是两个方面,即各个领域的改革,攻坚克难的改革。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体现着中国新的领导集团锐意改革的决心与攻坚克难的勇气。
院团委宣传部xx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因此改革永远都在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也要建立民族信心,感谢时代给予我们优质的生活条件,做好手头的工作,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牢记在心。
自序(1)
文化究竟是什么?
现在,中国到处都在摆弄文化,但很多人心中都搁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没人回答。
翻翻词典凑个定义是容易的,但很多定义,说了等于没说。
中国突然渴求文化了,在还没有弄清楚它是什么的时候就渴求了。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精神契机,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必须百倍重视。
渴求是因为缺失。既然缺失了,就不会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因此,天下很多渴求,都是以提问的方式来表达的。
对于文化问题,我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
回答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学理的回答。
二、生命的回答。
三、大地的回答。
四、古典的回答。
请容我分别加以说明。
学理的回答
这主要是我在海内外的一些演讲。其中包括——
第一篇,我在境外一所大学获颁荣誉博士称号后的学术演讲。听讲者除了广大师生外,还有同时获颁荣誉博士称号的那些第一流科学家。因为是向科学家论述文化,因此力求讲得严密、干净、周致。
第二篇,我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演讲者,论述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本性。演讲时,与外国学者有比较尖锐的辩论。
第三篇,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的对话。那一天,联合国发布了自成立以来第一份有关文化的世界报告。我向到场的各国学者,对这份世界报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其他两篇漫谈式的文章,可能比较切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一篇是说个人身上的文化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篇是说市长们应该如何来建设城市文化。
这些演讲和文章加在一起,从学理上比较完整地回答了“何谓文化”的问题。但是,说是学理,却并不艰深。艰深大多是为了掩盖鲜活的真相,我没有权利掩盖,所以避免了。
生命的回答
这是本书中最让我动情的部分。一些已经离世的文化巨匠,几乎用全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
谢晋的弱智儿子,天天在门孔上张望着,等待爸爸回来,结果连眉毛都磨光了。最后我们知道,谢家的门孔就是文化的象征,在封闭的大门上寻找一个亮点,投出一份企盼。谢晋就像他儿子,在门孔上不离不弃。
文化在灾难时代应该有什么作为?萧伯纳的中国学生黄佐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三天就告别老师,远赴国难。终于,他创造了在世界大战中连续多年的艺术奇迹,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文化尊严。几十年后,年迈的他又在极左时代创立了世界三大体系中的写意戏剧观,又一次震动国际文化界。
成长于五四运动中的文化老人如果一直活着将会如何?巴金用百年生命作了最完满的回答。前半生做两件事:“反封建”、“争人道”。后半辈子做两件事:“斥棍子”、“讲真话”。都那么朴素,却概括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最正派的精神脉络。
我在回忆自己与这些文化前辈的过程中,又加上了一位自己并不认识的政治人物,这在我历来的写作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位政治人物,就是周总理。他在四十年前领导的文化重建,对于挽救陷于民粹主义荼毒的中国文化,十分重要,而且也与我本人息息相关。因此,我用《四十年前》和《寻石之路》两篇文章来叙述。我后来为什么能在诸多风浪中坚持文化?也顺便作了回答。
自序(2)
《欠君三拜》,写了一位我不认识,却在我每次受到诬陷时都站出来维护我,而当我准备郑重感谢时却溘然离世的大学者。他,就是章培恒先生。我在文章中说,他像一头远行的骆驼,把倒下前的最后一口热气,也吐给了寒风中的另一头骆驼,一头他不认识的骆驼。当然,这是文化的悲壮。
以上几位巨匠都已去世,最后一篇《仰望云门》则写了三位依然健在的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看他们是如何对待文化的。
这七篇文章,是我平生散文写作中的自珍箧藏。每次重读都会一次次半途掩卷,让心情恢复平静。本该单独出一本精致小书,但仔细一想,还是让它们挤在这里共襄解读文化的盛举吧。生命不是概念,但最深的概念唯有生命才能解析,何况,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生命!
大地的回答
文化虽然是一个极大的课题,却又容易随风飘散。幸好它也有可能把最坚实的印记留在大地上,那就是散布各处的文化遗址。
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演出过多大的场面?只有遗迹可以见证。但是,这些遗迹是沉默的山,是孤寂的塔,是肃穆的庙,是嶙峋的岸,需要被阐释、被说明,于是就有了碑。
近三十年,各地在保护和修复古迹的过程中,都想到了要在保存老碑的基础上再立新碑。新碑的碑文请谁来写?据说好几个地方还进行了民众投票,大家对我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中国社会素重官场,却把书写碑文这样的大事托付给一个并无官职的文人,我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文化传承。
有些“历史重地”份量太重,我推辞再三,却还有一部分未能推掉。
碑文并不好写。倒不是因为要与古代那些著名的碑铭词赋作比较,而是我们作为现代人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公众文本”。“公众文本”必须适合当代普通人阅读,不能蹈古,不能炫己,不能玩文,不能弄学,不能逞才,否则就侵害了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的伦理权利。因此我写碑文,都是立足今日情思,略采古典句韵,收集当地意见,力求通俗易懂。不同的碑文,文笔的比重又不相同,有的就完全侧向于白话文。
碑文的书法也是我自己写的,这倒是古代的传统了。对我而言,也算完成了一种“双手合拢”的朝拜,一手是文句,一手是笔墨。朝拜的对象,正是山川间的巍巍胜迹。这是我平生所写最大体量的文章和书法,感谢那么多优秀的工匠,叮叮当当地把我们这一代的虔诚刻凿到了花岗岩和汉白玉上。
在我所书写的大碑中,选了以下几份碑文收入本书:立于湖南的《炎帝之碑》,立于陕西的《法门寺碑》,立于安徽的《采石矶碑》,立于江苏的《钟山之碑》和《大圣塔碑》,立于上海的《金钟楼碑》。
我应邀书写的名胜题额更多,本书选了《秦长城》、《云冈石窟》、《都江堰》、《昆仑第一城》、《净月潭》这五幅的说明词。
这一切加在一起,好像是中国大地的四面八方都在讨论什么是文化了。这个景象,让我神往。
在那么多大碑、公碑之后,我又悄悄加了一个私碑,那就是我的好友、大导演谢晋先生的墓碑。理由是,我在碑文中概括的他,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回答。
古典的回答
为了尽善尽美,我还请出了古人。
我对自己的翻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把握原文奥义的学术前提下,挖掘出古今文思之通,古今诗情之通,古今哲理之通,然后用尽可能优美的白话散文予以表述。因此,这种翻译,不是拉线搭桥,而是凿通隧道,其难无比。
大家从四篇今译中可以看到,佛陀、庄子、屈原、苏轼是怎么看待精神天地的。他们都不是文化的诠释者,而是文化的创造者。在我看来,唯有创造,才能说明世界,说明文化。
至此,我觉得,对文化的回答已经相当完整。
我在翻译的时候,又用行书抄写了这几篇经典的原文,已收入我几部书法集。因此,也就顺便在本书的每篇今译之后附印了一点点我的书写片断。前面的碑文书法,我也选了一些片断放在书里,也许会让整本书显得更加灵动、丰富一些。
如此这般,均祈教正。
壬辰年初夏于上海
何谓文化
——在接受澳科大荣誉博士称号后的学术演讲
一、文化到底是什么?
二、文化的最终目标。
三、中国文化的特性。
四、中国文化的弊病。
五、近三十年的进步。
六、当前的文化隐忧。
尊敬的许敖敖校长,两岸三地前来祝贺的教育界贤达,各位教授和同学,下午好!
感谢澳科大授予我荣誉博士称号。这份荣誉,不仅仅来自称号本身,更来自于一起获得这个称号的其他名字。
这中间,有名震国际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有指导全国抗击了SARS灾难的医学专家钟南山先生,有领导绕月飞行而被称为“嫦娥之父”的航天专家欧阳自远先生,有很早被聘为美国大学校长的华人科学家吴家玮先生,有第一个被聘为英国大学校长的华人科学家杨福家先生……。这些科学家,有的我早就熟识,有的则是新交的朋友,几天来有机会长时间交谈,很是兴奋。
我历来认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不是华宅美食,而是与高人相晤。但是,科学高人们总是极其繁忙,又星散各地,很不容易畅叙。为此,我要再一次感谢澳科大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与这些科学家不同,我这次获颁的是“荣誉文学博士”,因此我今天的演讲也就推不开文化的话题了。但是在这里我首先要向科学家们叫几句苦:讲文化,看起来好像比你们讲科学容易,其实并不。原因是——
第一,科学有定量定性的指标,文化没有。
第二,科学有国际标准,文化没有。
第三,科学家很少受到非专业的评论,但在当前中国文化界,非专业的评论者在人数上是文化创造者的几百倍,在言论上都非常激烈。
这三个原因,已经造成文化话语的烟雾迷茫。本来,社会转型的终极目标是文化转型,但是,正当社会各部门纷纷向文化求援的时候,原来处于滞后状态的文化领域反过来充当起了老师。结果就产生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例如,最需要改革创新的时代却推崇起复古文化,最需要科学理性的时代却泛滥起民粹文化,最需要大爱救灾的时代却风行起谋术文化,最需要发掘人才的时代却重拣起咬人文化……,等等。正是这些反常的文化现象,使国际间和我们的下一代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更多的误读。
这种误读的后果是严重的。
我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世界的闹市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走过很远的历史长途,也看到了他惊人的体量和腰围,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脾气,于是大家恐慌了。阐释中国文化,就是阐释巨人的性格和脾气。如果我们自己的阐释是错乱的,怎么能够企望别人获得正见?
有一个对比,我每次想起都心情沉重。你看,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本来国际形象很不好。但是,当贝多芬、巴赫、歌德等人的文化暖流不断感动世人,情况也就发生了变化。中国在世界上,并没做过什么坏事,却为什么反而一直被误读?
我想,至少有一半原因,在于文化的阻隔。
既然问题出在文化上,我们也就应该完整地对它作一些思考了。
文化到底是什么
你们如果到辞典、书籍中寻找“文化”的定义,一定会头疼。从英国学者泰勒(,1832—1917)开始,这样的定义已出现两百多个。那两百多个定义,每一个都相当长,我敢担保,你们即使硬着头皮全部看完,还是搞不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请记住,没有边界的国家不叫国家,没有边界的定义不是定义。
文化定义的这种毛病,让我想起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1856—1942)发出的叹息: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文化确实很难捉摸。因此,我们的传媒在讲述文化的时候,也只是说它有可能发挥的效果,如“凝聚力”、“软实力”、“精神家园”等等,都是比喻,至于文化本身是什么,还是没说明白。近来又有不少地方把文化等同于“创意产业”,这又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因为文化中那些最经典、最高尚的部位,早就在千百年前就完成“创意”,更难以变成“产业”。
按照我的学术经验,对于那些最难下手的大题目,可以从它的裂缝处下手。你看,文化在这里就露出了它的一条裂缝:我们身边有很多跨国婚姻一一离散,离散的原因大多是“文化差异”。然而仔细一问,男女双方既不在“文化界”,也不是“文化人”。可见,“文化”的含义远远大于文化部门和文化职业。这条裂缝,可以让我们窥知文化的真正奥秘。
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文化,既不能大到无限广阔,又不能小到一些特殊的部门和职业,那它究竟是什么呢?看来,还要想办法给它一个定义。三年前,我在香港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谈话节目中公布了自己拟订的一个文化定义。我的定义可能是全世界最简短的——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对于这个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需要解释一下。我前面说到不少跨国婚姻因“文化差异”而离散,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作为丈夫的华人每年清明节必须从美国的公司请假回故乡扫墓,使他的美国妻子觉得难以理解。这就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说明了“文化差异”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他在这里所说的“浮士德”,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指德意志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德意志文化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表现了出来罢了。
在中国,自觉地把文化看成是集体人格的是鲁迅。他把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称作“国民性”。他的作品《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事新编》等,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因此,直到今天,他还是高出于中国现代的其他作家。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必须注意的是,民族的灵魂未必都是正面的,从歌德到鲁迅都曾经深刻地揭示过其间的负面成分。
按照我所拟定的文化定义,今天中国文化在理解上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偏差:
第一,太注意文化的部门职能,而不重视它的全民性质。
第二,太注意文化的外在方式,而不重视它的精神价值。
第三,太注意文化的积累层面,而不重视它的引导作用。
第四,太注意文化的作品组成,而不重视它的人格构成。
第五,太注意文化的片断享用,而不重视它的集体沉淀。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吧,我的定义虽然简短,内涵却是不小。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文化在本性上的必然诉求。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十几年前,在纽约召开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国学者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值得我们参考。
例如:
“一个社会不管发达和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心态”。
“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
“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
“经济行为只要延伸到较远的目标,就一定会碰到文化”。
“赚钱,是以货币的方式达到非货币的目的”。
“赚钱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衣食,而是为了荣誉、安全、自由、幸福,这一些都是文化命题”。
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是经济学家,而不是文化学者。他们不深刻,却是明白人。
文化的最终目标(1)
我们已经从定义上说明文化是什么,但还没有指出它的最终目标。不管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还是集体人格,总会有一个正面、积极、公认的终极指向吧?它究竟是什么呢?
我刚刚引述的在纽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诸多经济学家的发言,都强调了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却都没有说明他们追求的文化目标是什么。
他们所说的文化,如果按照上述定义来解析,那么,在精神价值上,很可能是指理想、荣耀、成功。在生活方式上,很可能是指游学、交际、冒险。在人格修炼上,很可能是指崇敬、反省、乐观。诸如此类,都很不错。但是,还缺少终极指向。“理想”的内容是什么?“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反省”的基点是什么?
在这里我想举出美国企业家贝林先生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我曾为他的自传写过序言,与他有过深入的交谈。
他对我说,他原先为自己定下的文化目标是“展现个性的成功”。其中,又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追求“多”,即利润多,产业多。第二阶段,他追求“好”,即质量、品牌都达到国际一流。第三阶段,他追求“独”,即一切都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他说:“当这三个阶段全都走完之后,我还不到六十岁。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聊,甚至觉得连活着都没有意义了。”
直到二○○一年三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亚洲某地把一把轮椅推到一个六岁的残障女孩前,女孩快速学会运用后两眼发出的生命光辉,把他的生命也照亮了。几年后,在非洲,一个津巴布韦青年背着一位完全不认识的残障老妇人,用几天时间穿过沙漠来向贝林先生领轮椅,贝林先生看着这个青年独自向沙漠深处走回去的背影想:“我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他让我明白,我这一生把梯子搁错了墙,爬到顶上才发现搁错了。”
现在,贝林先生成天在世界各地忙碌,早已没有一丝无聊之感。他在做什么,我想大家一猜就明白。
这是一位六十岁之后才找到了文化的最终目标的大企业家。
贝林先生与我们一样,当然从小就知道爱和善良,并把它们看成是道德之门、宗教之门,却很少与文化联系起来。文化,似乎主要是来制造界线的:学历的界线、专业的界线、民族的界线、时代的界线、高低的界线、成败的界线、贵贱的界线、悲喜的界线、雅俗的界线……在这重重叠叠的界线中,人们用尽了才华和智谋,编制了概念和理由,引发了冲突和谈判。这一切,似乎全都归属于文化范畴。贝林先生原先争取的“个性”、“成功”、“多”、“好”、“独”,也都是因为一条条诱人的界线而被误认为是“文化追求”。
歌德的一句话,就把整个“局”破解了。他说——
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了一条条界线,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
因此,贝林先生在六十岁之后获得的转变,是他摆脱一重重“小文化”的界线之后所发现的“大文化”。这种“大文化”,居然是他从小就听熟的词汇:爱、善良。
爱和善良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没有爱和善良,即便是勇敢的理想,也是可怕的。即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相反,如果以爱和善良为目标,那么,文化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全都会因为这个隐藏的光源,而晶莹剔透。
文化的最终目标(2)
一个最复杂的文化课题,立即变得不复杂了。
中国儒家说:“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与人为善”,“止于至善”。他们都把爱和善良看成是最高德行,最后原则。
回溯远古历史,最早所说的“文化”,就是指人活动的痕迹。当这种痕迹集中起来,“文化”也就是人类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共同体。但是,这样的共同体应该很多,为什么只有很少几个能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而其他却不能?过去的解释是,能生存,只因为强大。其实只要稍稍研究一下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疫就能明白,人类在巨大而突发的破坏力面前,一时的所谓强大并没有用。如果不能互相救助,反而互相争夺,那么,谁也存活不了。因此,存活之道,繁衍之道,发展之道,必然包含着大爱之道、善良之道。
从大说到小,就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存在,也必定是无数前人善良的结果。我曾在一篇散文中写道:
唐末一个逃难者在严寒之夜被拉进了一扇柴门,宋代一个书生涉江落水被路人救起,这很可能是我的祖先。一场灭绝性的征剿不知被谁劝阻,一所最小的私塾突然在荒村开张……这些事情,也都可能远远地与我有关。因此,我们区区五尺之躯,不知沉淀着多少善良因子。文化是一种感恩,懂得把它们全部唤醒。
我不否认,历史上更多地存在着“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但是,正是在血泊边上的点滴善良,使人类没有退回丛林变为动物,这就是动物所没有的“文化”。世间很多最初原理都会变成终极原理,善良也就由此而成了文化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文化宣示得非常堂皇却分析不多,而佛教文化却建立了一个更精密的精神架构。
佛教的逻辑出发点,倒不是善,而是苦。人为什么有那么多苦?因为有很多欲求。而细究之下,所有的欲求都是虚妄的。世间种种追求,包括人的感觉、概念、区分,都是空相。在快速变化的时间过程中,连自己这个人也是空相。由此,得出了“无我”、“无常”的启悟,可以让人解脱一切羁绊。但问题是,处于早已蒙恶的世间,“独善”的自己已不真实。那就应该解救和引渡众人,在“精神彼岸”建立一处净土。这一来,对于整个人间,都要用善良和慈悲的情怀拥抱和融化,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个意思。
包括佛学家在内的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人之为人,在本性上潜藏着善的种子。灌溉它们,使它们发育长大,然后集合成一种看似天然的森林,这就是文化的使命。
对于这一点,我本人,是从中国民众一次次自发救灾的壮举中才深深体会到的。因此我曾多次说,我的文化课程,部分完成于课堂,部分完成于书房,而更重要的部分,则完成于一个个遗迹废墟,和一个个救灾现场。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多次表示,对于人类最终的善良原则和道德原则,不可讨论,也不必讨论。它们像星座一样高耀头顶,毋庸置疑,必须绝对服从。
雨果又补充一句:
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当然,不管是星座还是太阳,并不能取代一切。文化的天地辽阔而多变,接受善良的光照会有很多不同的层面和方式。例如,思索人生过程,寻找审美形式,表达震惊、恐惧、怜悯、软弱、无奈,都是以珍惜生命为起点,因此也在善良的坐标之内。呐喊、诅咒、谴责、揭露,也都与此有关。即便是纯粹描写山水,创造美的形态,也都是对人类感觉的肯定,对居息星球的探询,皆属大爱范畴。
因此,以爱和善良为终极目标,并不会缩小文化的体量。
中国文化的特性(1)
讲了文化,就要缩小范围,讲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特性究竟是什么?很多学者发表了各种意见,我大部分不赞成。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所找出来的“特性”,并没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真正特殊性。
例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尊师重教”、“宽容忍让”、“厚德载物”等成语,一直被轮番用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特性。看起来好像并没有错,但一旦翻译成外文就麻烦了,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经典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我们只不过是用汉语文言来表述罢了。
这表明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可贵一致,却也表明,我们不能以这些一致性来说明中国文化独特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好的语汇,大多是古代思想家对人们的教诲和宣示,并不能说明大家已经投之于实践。有一些,恰恰古代思想家是看到大家没有做到,才提出这种训诫的。因此,所谓文化特性,还必须具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性。
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我把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道”——
其一,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
其二,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
其三,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用这三个“道”来说明中国文化与别的文化的根本区别,外国人能接受吗?
我从六年前开始,就应邀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这样一条思路进行演讲,反响十分积极。每次演讲之后,我照例还会与当地的教授、学者作一些讨论。大致可以肯定,这样的思路比较容易被国际学术界认可。
下面,我想用最简单的话语,对这三个“道”略作说明。
先说“礼仪之道”。我们的祖先早已发现,文化虽软,但要流传必须打造出具体的形态。从原始社会传下来的各种民间文化,大多是以陋风恶俗的强硬方式来推行的。那么,思想精英们试图推行的仁爱、高尚、温厚、互敬、忍让、秩序,也不能流于空泛,而必须设计出一整套行为规范,通过一定的仪式进行半强制化的传扬。例如,出于亲情伦理的孝文化,年幼的孩子尚未获得深刻认知时,也必须学会每天向父母亲请安。这种请安就是半强制化的行为规范,也是孝文化得以延续的缆索。因此,所谓“礼仪”,就是一种便于固定、便于实行、便于审视、便于继承的生活化了的文化仪式。设计者们相信,只要规范在,仪式在,里边所蕴藏着的文化精神也就有可能存活,否则,文化精神只能随风飘散。因此,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意思是,礼仪是人文道德的根本。礼仪当然也会给每个个人带来很多不自由,这一点孔子早就看出来了,因此说“克己复礼”。正是孔子和其他先师们的努力,使中国在不少时候被称为“礼仪之邦”。
把“礼仪”当作社会模式,也使中国文化在几千年间保持着一种可贵的端庄。缺点是,“礼仪”太注重外在形式和繁文缛节,限制了心灵启蒙和个性表达,更阻碍了大多数中国学者进行超验、抽象的终极思考。
再说“君子之道”。儒者企图改造社会而做不到,最后就把改造社会的目标变成了改造人格。起先,他们设定的行为程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出发点,谁知辛苦到后来,治国、平天下的计划基本落空,因此,出发点又变成了目的地。他们修身的模型,就是君子。
中国文化的特性(2)
把君子作为人格理想,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在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宏观对比: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觉者”,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先知”,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巨人”,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绅士”,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骑士”,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武士”,而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不与它们重复。
我们的祖先没有给君子下一个定义。但是比下定义更精彩的是,他们明确设定了君子的对立面——小人。而且,在一切问题上都把君子和小人进行近距离的直接对照。这种理论方式,形象鲜明,反差强烈,容易感受,又琅琅上口,非常便于流传。
你们看,历来中国人只要稍有文化就能随口说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结果,两千多年说下来,君子和小人的界限成了中国文化的第一界限。只要是中国人,即使失败了也希望失败得像个君子,而不希望转变为成功的小人。即使被别人说成是坏人,也不愿意被别人说成小人。如此深入人心,证明古代儒者确实已经把一切政治之梦、礼仪之梦凝缩成了君子之梦、人格之梦。
最后说“中庸之道”。简单说来,就是中国文化在本性上不信任一切极端化的诱惑。“中庸之道”认为,极端化的言词虽然听起来痛快、爽利,却一定害人害己。因此,必须警惕痛快和爽利,而去寻求合适和恰当。必须放弃僵硬和狭窄,而去寻求弹性和宽容。
“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它反对切割,而提倡整合。它希望清晰,却又容忍混沌。它要求结果,却也承认过程。它知道是非,却又肯定转化……。它认为,互补、互动、互易的整体,是世界的真相,而极端化思维则是虚假思维。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极端化事件,就近而言,像义和团、“文革”等等,但时间都不长。占据历史主导地位的,还是基于农耕文明四季轮回、阴阳互生的“中庸”、“中和”、“中道”哲学。这种哲学,经由儒家和道家的深刻论述和实践,已成为中国人的基本行为模式,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一直在痴迷的宗教极端主义和军事扩张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我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一次次巨大的灾难中起了关键的缓冲作用、阻爆作用和疗伤作用,既保全了自己,又维护了世界。例如,中国的主流文化不支持跨国军事远征,这就和其他那些重大文明很不一样。这种区别,连很多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也过了很久才弄明白,发觉根源就是“中庸之道”。二○○五年我曾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利玛窦说》的演讲,以一系列历史事实,从文化哲学上批驳了“中国威胁论”。
好了,三个“道”,社会模式、人格模式、行为模式齐全,而且组合严整,构成了一种大文化的“三足鼎立”。这尊文化之鼎,既是中国人精神凝聚的理由,又是中国人在地球上的一个重大建树。别人如果不承认,那是他们自己没有见识。
有些人,直到今天还经常拿着西方近代建立的一些社会观念贬斥中国和中国人。不错,那些西方观念都很优秀,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我稍稍也有一点不服气。因为在那些观念产生之前,中国文化已经相当刚健地存活了至少五千年。“相当刚健”的证据,就是当同年的邻居早已纷纷死亡,而它还生气勃勃地活到了今天,活出了诸子百家,活出了秦汉唐宋,活出了人丁兴旺。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大,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精神价值么?
几个月前在台北,我与一位美籍华人政论者产生争执。他说:“西方的价值系统,是我们讨论全部问题的起点和终点。”我说:“是不是终点,你我都没有资格判断。但是,我有资格肯定,起点不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