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经典语录
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
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之死;到死。矢:誓。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找到原始的萌芽。
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黄鸟》。穴:墓穴。惴惴(zhuì坠):恐惧的样子。栗:战栗。这两句大意是:当临近墓穴将要被活埋时恐惧地战栗起来。《黄鸟》是一首挽诗。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死后,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皆在殉葬行列。~两句写殉葬者奄息等面临墓穴时惊恐战栗的样子。“惴惴其栗”现己成为形容惊怕恐惧的常用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板》。先民:古代的圣贤。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除饶):割草打柴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古代圣贤尚且需要向被视为下贱的割草的、打柴的人去请教,一般的凡夫俗子则更不在话下。“询于刍荛”可用于表示广泛地听取意见,虚心求教,连草野鄙陋的人的意见也不放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蓼莪》。怙(hū户)、恃(shì是):都是依靠、凭仗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没有父亲叫我依靠何人?!没有母亲叫我仰仗何人?!这两句是痛悼父母双亡,自己从此失去依靠的,表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两句均以反诘句式写出,加强了感情的表述,使诗人悲痛欲绝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可引用以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儿的幼弱可怜,也可用于表现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还可用于表达子女追怀父母的感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蓼莪》。哀哀:悲怜、痛惜。生:养育。劬(qú渠)劳:辛劳、劳苦。进两句大意是:可怜我的父母,生养我受尽辛苦。原诗是写儿子悼念父母的,主要表达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赡养父母,报恩德于万一的感情。这两句流露出对父母的深爱,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怀念或追悼,也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体恤、顾念。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岸:山崖。为:变成。陵:大土山。这两句大意是:高高的山崖也会变成低谷,深深的'低谷也会变成高大的山丘。原诗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这种自然的变化说明了一条哲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说明了世事沧桑多变的道理。从科学角度而言,现代地貌学也认为山川陆海是处在互相转化的运动之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淇奥》。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搓):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琢(zhuó浊):用刀雕刻,指加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品行:好比加工玉石,)像切割,像锉平,像雕刻,像磨光。此条以加工骨器、玉器为例,比喻君子要努力修养品行,坚持德行的砥砺。所以原诗说:“有匪君子,~,”后多用~来形容研讨学问或修饰文章。切、磋、琢、磨是四个表现精雕细刻的动词,该名句连用四个动词,增强了直观性,使较为抽象的砥砺德行、研讨学问通过几个巧妙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来。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诗经·陟岵》。陟(zhì志):登上。岵(hù户):多草的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那高高的山岭啊,遥望我远在家乡的父亲啊!原诗是写远地服役者怀念亲人的,这是第一章的前两句,叙述诗人登高望父。下二章开头的两句分别为:“陟彼屺(qǐ起,光秃的山)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写望母、望兄,实际上这六句互文见义。诗人登山远望家乡、亲人,反复咏叹,反映了行役者思家念远时深情。可用以描写流落异域的人怀乡思亲的心情。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信誓:忠实的誓言。旦旦:发誓时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这两句大意是:当初你起誓时是那样虔诚恳切,没有想到现在你会违背自己的誓言。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指责她丈夫背誓负情的,如今可用以形容有些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态度不庄重,需要时不惜海誓山盟,仿佛非常诚恳、坚决;实际上寡情少义,见异思迁。此外,现在“信誓旦旦”已成为使用范围很广泛的成语,多用于形容誓言的真诚。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诗经·谷风》。荼(tú图):苦菜。甘:甜。荠(jì计):一种野菜,味甜。这两句大意是:谁说荼菜味道很苦?我觉得它如同荠菜一样甘甜。这两句在原诗中通过比喻,对比,来反衬弃妇的遭遇。苦菜当然是很苦的,但比起她无辜被弃的苦来,简直犹如荠菜一样甘甜,可见她的痛苦有多么强烈。可用于形容、强调人们某些无以复加的痛苦心情。此外,这种运用反衬手法抒情状物以强化表达效果的方式,尤其值得吸取。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想念的。伊人:此人,这个人,指诗中主人公所想念的人。一方:另一边,即对岸。这两旬大意是:我所思念的这个人,在大水的另一边。原诗是表现怀人时惆怅心情的名篇,这两句着重强调一水之隔,阻断了他们的爱情。同时,“水”还泛指他们爱情问的种种障碍。后世多用这两句形容情侣间的两地相思;有时也用。“在永一方”形容所思念的人离得很遥远,或形容虽近在咫尺,但仿佛一水之隔。可望而不可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于衿》。青青:指“于衿”的颜色。子:你,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J1n今):衣领。悠悠:遥远,这里形容相思之情悠远绵长。这两句大意是:你青青的衣领,牵系着我悠悠的思忆之心。这两句不直呼她的情人,而以“青青子衿”来借代,显得委婉含蓄,富有诗意。“悠悠”二字又表现出思念之情的强烈。可用以形容少女对情侣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男子对同学、朋友的思念之情,如曹操的《短歌行》即引用这两句表达他对朋友和志同道合之人的渴念。此外,还可以借鉴、学习这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采葛》。三秋:三季,即九个月,这里“秋”是作为季节单位来运用的,也可解作三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看不见,就像隔了三秋一样啊!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把相思之情渲染得不仅非常强烈,而且富有诙谐的情趣,十分耐人寻味。这个名句使用频率极高,有时还演化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简化为“一日三秋”,不仅可用来形容情侣间深长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同学、朋友、亲人间离别后殷切的思念。此外,这种夸张手法也值得吸取、借鉴。
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诗经·伯兮》。愿:思念殷切的样子。言(yan焉):语助词,无实义。首疾头痛。遣两句大意是:苦苦地思念着丈夫,即使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这两句中,“甘心首疾”形象、具体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可供引用描写、形容女子对丈夫、情侣的相思之情,也可学习、借鉴这种运用反村手法强化感情表达的艺术手段。
未见君子,怒扣调饥。
《诗经·汝坟》。君子:妻称夫。怒(ni逆);心里难过。调(zhou周):通。“朝”,清晨。调机,形容渴慕的心情十分强烈,如同朝饥欲食。这两句大意是: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思念之情就像清晨饥饿盼食一样迫切。思念之情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其迫切程度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述。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使其变成具体可感的了。因为朝饥欲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用它来比拟渴幕、思念之情,是很恰当,也很生动的。这两句可用于形容情侣之间牵肠挂肚、急迫难耐的思恋情怀。也可只用。惄如调饥”比喻其它迫切的愿望。还可从这两句悟出,贴切的比喻往往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悠:长,辗(zhan展)转反倒: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这两句大意是:相思之情悠远又绵长,辗转床榻进不了梦乡。在原诗中,这两句写一个男子因为心爱的女子“求之不得”而夜不能寐,在床上“辗转反侧”刻画了一种单相思的苦况;现在可用以描写相思的煎熬,也可用以反映因心有所思而焦灼不安,不能入睡。这两句知名度很高,现在还常被引用,“辗转反侧”已成为成语。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常棣》。妻子:这里指夫妻。好合:恩爱亲密。鼓:弹奏。瑟琴:古代的两种乐器。这两句大意是:夫妻之间丰相亲相爱,像弹奏琴瑟声调和谐。原诗中这两句是以夫妻恩爱来比衬兄弟感情亲密的,后世多用其字面意思,以“瑟琴”(也作“琴瑟”)形容夫妻感情的和谐融洽。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宴尔:安乐、和顺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新婚夫妻欢乐亲密,恩爱得如同亲兄弟。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叙述她的丈夫对新妻子亲爱得如兄如弟,以下又说到丈夫对她则视如仇人,这样通过鲜明对比,显出她丈夫寡情少义,喜新厌旧。后代用这两句,多形容新婚夫妻如胶似漆,极其恩爱亲密。有时单独用“宴尔新婚”指某人刚刚结婚,还沉浸在新婚的欢乐中。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睢》。钟鼓:古代的两种乐器。乐(le勒):快乐,这里用作使动词,乐之即使之快乐。这两句大意是:温柔美丽的好姑娘,我将敲钟打鼓迎娶她,使她快乐。这两句在原诗中是承接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而来的,描写那个男子想象着如果“窈窕教女”接受丁他的爱情,那么他便敲着钟、打着鼓去迎娶她,和她结成幸福的伴侣。可用于描写婚礼,也可甩于形容经过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
1.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7.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14.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5.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16.成语:乌合之众
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17.成语: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8.成语:用兵如神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19.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20.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5.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27.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8.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2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0.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31.倾盆大雨
解释: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32.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33.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4.良药苦口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35.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
37.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38.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39.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40.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41.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42.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43.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4.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45.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46.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47.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眼睛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倾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48.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49.【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
50.【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导语:中国古代百句经典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