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文章内容页

日语录入员发展路径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13 19:54:05 分类:励志语录 阅读:

园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园本课程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通过园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要从园本课程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究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并完善幼儿园教研管理机制

1.以园为基,建立教研机制

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教师人员配置,做好统筹规划,确保人力资源配置合理、高效。幼儿园应建立园本课程科研小组,并形成以园长为首,以教研组为核,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效人力资源体系,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明确教育目和园本课程开发目标,使教师等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园本课程建设平。其次,建立并完善教研机制,为园本课程的实施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幼儿园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园本培训,包括专题式培训、参与式研讨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等,通过一系列教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可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学比武和各类技能大赛等,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以研为实,倡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也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水平师。基于教学反思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反思活动,从而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幼儿园可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活动,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经验与其他幼儿教师分享,与此同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自我,重建教育生活。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反思,如采用录音笔、观看优秀课程等形式,为幼儿教师答疑解惑,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二、更新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一种根植于教师思想内部的、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环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错误认知,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教研能力的提升,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幼教专业能力。

2.促进专业知识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途径较多,包括阅读书籍、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等。书籍是幼儿教师丰富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在工作之余,多阅读一些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刊、书籍,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等,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为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交流会议是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幼儿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并通过观察和自身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总结,使自己得到提升。幼儿教师应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认真观察、主动调研、不断参与各种讲座和培训,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日后教学。

3.多途径发展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和激励评价,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巧妙设计,积极参与,亲自动手,为幼儿提供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组织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将各种问题梳理、总结,凝练成自身的经验,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积极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激励评价中,幼儿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并对其学习、活动等情况进行及时点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幼儿教师参与培训是提高其专业能力、丰富教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拓展视野,还能够通过教育培训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获得相关专业人士指点支持,进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参加教学竞赛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如歌舞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大赛等,提升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示范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竞赛中不断增长的知识、提升的能力,可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特点与幼儿发展需求自行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一研究活动只有在幼儿园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实现。幼儿教师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其提炼为教育观念,用这些教育观念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转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社会就业为导向,为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纵观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思想观念有待解放、政策措施有待强化、布局结构有待优化、软硬件设施有待升级等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改革

一、中等职教现状

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和磨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构成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主导、以骨干学校为主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不断涌现。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职校办学定位比较模糊

一些职业学校定位不准、方向不清,没有认清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的办学思想滞后、甚至存在偏差,有的“兼职”开办升学教育、学历教育,摸不准市场脉搏盲目跟风。

(二)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学校发展后劲乏力,一些职校基础建设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难以向社会提供良好

(三)学校布局需要优化

中职学校单体规模小、场地小、专业设备少,教育资源分散,没有完全形成统一高效的布局。

(四)部分专业设置脱离市场

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不能与时俱进,市场需求乏力。一些专业缺少规划性与前瞻性,专业设置杂而不精、没有特色。

(五)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公共文化课教师多、专业教师少,一些教师从普通中学分流而来或从企业改行而来,部分教师甚至身兼数职,职业倦怠明显。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

政治上,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中等职教历史性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其中“十二五”规划用了470字的篇幅在政府应当承担责任方面、在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方面、在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机制方面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经济上,各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可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河北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不断牢固,省会石家庄及各县区的财政总收入不断增加。在社会上,市场对中等职教仍然有一定需求,为职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中等职教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一)充分认识中等职教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提高中等职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破除认识障碍

深入研究分析中等职教的科学性、规律性、创新性和技术性以及它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率。

(二)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在中职教育方面的重要方针,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以大力支持

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逐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建立“四项政策”,即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担保资金,在确保政府统筹的体制下,适度放开职业教育领域的投资融资管制,吸纳各类资金甚至外资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完善土地征用、税费优惠等政策,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资产置换、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实质性优惠;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支持政策,在师资配备、教育培训、人才激励等方面统筹考虑、强化投入。

(三)借鉴发达地区职教发展经验,加快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提高中等职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提供模式参考

分别借鉴北京、上、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等先进地区或城市整合职业教育的'经验,以打造职教集团(基地)等为方向,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资源的规模化整合、人才的高效化利用,在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实质性整合。

(四)彻底实现专业设置的市场化对接,推动整个专业系统的转型升级,为提高中等职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创造前提条件

我国经济结构正加快战略性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低能耗、纯环保、高效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已成为主攻方向,就是要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行业和企业,大上快上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务必彻底调整职教本身的“专业系统”,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

(五)不断创新办学机制,为提高中等职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提供制度保障

应当坚持在党委政府统筹管理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市场支撑的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兴办中等职业教育,跳出“有多少才能办多少教育”的陈旧思维,通过专项经费补贴、购买专业服务、实行开放的融资机制等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解决资金和人才等方面供应不足的老大难问题。

(六)以“三个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中职教育实质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就业需求等“三个需求”为基本导向,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研究教学,把握、利用其中的规律;应当以“跳出学校、发展学校、提高质量培养人才”为思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解放思想、走向社会、走向一线、走向企业,把教学改革的关注点放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探索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通过合作、合资、控股、参股、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实行联合办学,使教产合作、校企一体、“订单”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成熟化、提质化,彻底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通道、完全消除学生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达到中职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技术工人、中职教师既是教学老师又是行业行家的目标。同时,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让中等职业教育系统真正为地区或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支撑。

(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通过待遇引人、环境留人,营造拴心留人良好氛围

应切实加强对中职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紧跟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激发和规范其教书育人的热情和言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应建立健全更为科学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倒逼机制、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按质计酬、奖优罚劣,进一步强化其危机意识、担当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专业结构的优质设置、师资力量的科学配备、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将更新的教育理念、市场化的教学内容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进行强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推动中等职教整体质量的提高,为不断塑造过硬的职教品牌而努力。

“以人文本”概念的提出,让人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了解人文观的内涵和价值,才能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发现现在教育的弊端,为新形式下体育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一、人学内涵的意义

何为人学,顾名思义,人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对人的根本看法是人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即人学观。从其内容上来,就是对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包括对人类的产生、发展和未来。根据克思的辩证法来看,人是肉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1],人能够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人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人类社会和自然作出贡献。人学是对于真实生活的一种展现,要做到“以人文本”,就要用人学的角度看问题。

二、体育的人学内涵与价值

体育是人们通过效仿、借鉴等方式,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展示自我人格魅力,彰显其在社会中的价值的一种途径。在肢体锻炼中,感应、验证、物质的存在,通过不断的肯定和否定自我,以求进入全新的领域。体育运动可以让人发泄情绪,忘掉心中的不满,寻找身心上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和谐发展[2]。

三、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授,课堂主次位置颠倒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育中学生主要是以服从为主,是一种任务式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没有进行创新性教学,形成了一种“布置任务,完成任务”的公式化教学模式。这与体育解放天性的目的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片面教学,忽视体育教学的内在本质

体育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身体锻炼,肌肉练习,还包括思想方面的提升。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都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培养,太过强调“锻炼”。这种教育方式的偏重化会导致学生精神的“荒漠化”[3],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文视角下的体育教育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做到身体和精神的双层培养。

(三)忽视需求,教学内容贫乏

在传统体育教育中,老师大多都是教科书的搬运工,一直遵循点人数、热身、慢跑、自由活动或做体育项目这样一个固有模式,内容内容严重贫乏,不仅造成了学生均衡化,还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性格的学生造成了个体的差异性,老师应该考虑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人文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发展方向

(一)重视学生个体需求,加大体育教育人学转向动力

所谓个体需求,是人的欲望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现有条件准确的对学生的个体需求进行判断,对于正常合理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对于非正常需求,不要无条件的迎合,总的来说就是量力而为。学校可以建立一套个体需求档案,规整学生的需求并给出建议,推进师生的进步

(二)重视教学的本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人文本”的教学本质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学生人格和自主选择权的尊重这两方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也十分重要。

(三)重视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成长离不开重复性和超越性两个特点,人通过不断的重复巩固已有知识,通过不断超越来进步,而超越性即为创造性。创造性不仅能够保证教师教学的理性化、科学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着重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主观能动性。例如,将普通的跑步运动与其它运动相结合,改变原本单一的运动模式,教师针对性的给出技巧建议,这种“私人教练”的教育模式会增加学生的满足感,也是关注学生生命本质的体现。

(四)丰富教学的实质内容,增添课堂的知识乐趣

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积极的发挥创新性思维,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性格特征,调整教学内容。首先,可以模仿一些现在的真人秀节目,如《奔跑兄弟》等,利用其中的游戏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另外,在学习专业的体育项目时,教师不但要认真耐心的亲身示范指导,还可以结合相关赛事的比赛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

结语

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学方向转变,符合社会“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这种模式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人学内涵、价值的理解,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发现,可以看出人学观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为了让体育教育更上一层楼,要深化人学观在体育教育中的影响。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创造性、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让体育教育在人学视域下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7。

[2]邹循豪。人学视域下的体育课程理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陈文静。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8):79—80。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