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文章内容页

张爱玲的诗词短句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17 04:16:56 分类:励志语录 阅读:

经典诗词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

  等有机会见了,

  却又犹豫了,

  相见不如不见。

  有些事一别竟是一辈子

  一直没机会做,

  等有机会了,

  却不想再做了。

  有些话埋藏在中好久,

  没机会说,

  等有机会说的时候,

  却说不出口了。

  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爱,

  等有机会了,

  已经不爱了。

  有些人是有很多机会相见的`,

  却总找借口推脱,

  想见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了。

  有些事是有很多机会去做的,

  却一天一天推迟,

  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了。

  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

  却不在意、不在乎

  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没机会爱了。

  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

  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本文来自一点点语录

  然后,你忽然醒悟,

  是没有好好珍惜

  或者不敢去面对

  有时,一别,便是一生......

张爱玲现代诗

  1.《落叶的爱》

  作者:张爱玲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晨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上往斜里飘.

  叶子尽量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2.《晚秋的乡愁》

  作者:张爱玲

  紫色雏菊簌力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3.《霜降》

  作者:张爱玲

  霜寒露重,

  秋更萧索了,

  对于,

  不惯于虚饰繁华的人。

  最宜于此时,

  返璞归真,

  秋原是隐逸者的国土。

  而从古铜色秋的明镜里,

  是这样的反映出灵魂的深。


更多现代诗词文章分享
1、苏轼豪放派诗词
2、关于竹笋的诗词
3、经典纳兰容若诗词
4、现代诗词唯美句子
5、经典现代诗词
6、毛泽东近现代诗词大全
7、徐志摩现代诗词

现代诗人张爱玲简介

  导语: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 荒凉 ,一种深入骨髓的 荒凉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的张爱玲简介,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步入文坛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同年,汪精卫政府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因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年底在日本人干预下胡兰成出狱。除夕那天胡兰成看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后大为赞赏,胡兰成写信给苏青询问张爱玲情况,张爱玲也从苏青那里知道胡兰成的情况。后胡兰成亲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

  1944年1月,张爱玲在《万象》刊登长篇小说《连环套》,共登六期,7月自动腰斩。2月,在《天地》刊出散文《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5月,傅雷以讯雨为笔名发表评论性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对张爱玲的《金锁记》大加赞扬,而对其他小说采取批评态度特别是《连环套》。8月,胡兰成与其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的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间的社交活动。11月,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朋刊《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小说散文。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12月,大中剧团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戏院)上演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

  1945年1月,话剧《倾城之恋》继续上演,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后张爱玲继续在月刊《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与张爱玲厮守了一个多月,并且主动告诉了张爱玲他和周护士的事情。5月,胡兰成回到了汉阳,并以胡览乘为笔名在《天地》上发表《张爱玲与左派》一文,对张爱玲大加赞美。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张爱玲和胡兰成1946年2月,张爱玲从上海到温州寻找胡兰成,但此时胡兰成的身边又有了另外一个女人,范秀梅。张爱玲到来也使得胡兰成大吃一惊,张爱玲也只在温州停留了二十几天便回去了,此后八九个月,二人偶或还通音信。当年张爱玲也被上海的一家小报攻讦为文化汉奸。张爱玲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11月,《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1947年4月,张爱玲在《大家》月刊创刊号,发表小说《华丽缘》。5月、6月,《大家》发表小说《多少恨》(根据《不了情》剧本改写).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后张爱玲与姑姑迁居梅龙镇巷内重华新村2楼11号居住。

  1949年,胡兰成从香港出逃,后转赴日本定居。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张爱玲应夏衍的邀请参加上海市的第一届文代会。11月,《十八春》由《亦报》出版社出版。1951年5月,张爱玲任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

  1952年,张爱玲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7月张爱玲持港大证明出国,经广州抵达香港,住于女青年会,并未再入港大复学。张爱玲开始为香港 美国新闻翻译老人与海》、《爱默生选集》、《美国七大小说家》(部分)等书。在此期间,张爱玲一直在香港深入简出,很少与人交往

  1953年,张爱玲认识了宋淇、邝文美夫妇。之后,张爱玲奉命为《今日世界》杂志写了用英文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英文版出版,后中文版也问世。张爱玲寄《秧歌》中文版给胡适,后两人开始通信并结下了友谊

  【文学特点】

  作品中蕴藏着悲凉情怀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 他 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不问也罢! 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9]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曹七巧用 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 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 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精练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导语:存在主义主张 自我 通过自由选择创造性的努力来赋予存在以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是痛苦的。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是 失去自我 、 寻找自我 和 发现自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小说深受这一哲学思想影响鲁迅从存在主义文学中汲取了 自我 意识,认为中国国民的生存 失去自我 ,暴露了国民深刻的劣根性。30年代的现代小说,如 现代派小说 的写作,他们明显地开始疏离于主流文学,不摄取现实中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较量,不反映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而是远离意识形态,从个体生存状态着手。张爱玲更深一步地借鉴并深化了西方现代主义中存在主义在小说中的运用。张爱玲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使我们从她的小说中 发现自我 ,看到了 失去自我 的那些人。她熟悉日益金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如她那惊人的语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用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达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经历,这是她的主要文学切入点。她从中看到了中国都市人生中新1日交错的一面,即都市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现代的改变,但人们的习惯观念仍然是传统的。她所提供的,正是处于现代环境下依然顽固存留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可以说,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都相当的具有现代性。

  这种现代性首先表现为她小说主题关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从中挖掘人性真实的东西;其次便是她以世俗化的空间场景来编排故事,便消解了 传奇 的经典语义,使 传奇 变成平常琐事,平常琐事便成为 传奇 ,使作品具有了审美化的意趣。

  (一)从主题中窥探现代性

   人性中的确有许多未被认知的东西,它们有时来得好像不经意却令人惊讶与困惑,但其实随时都会发生,只是没有特定的环境与诱因罢了。 而人性中这些令人惊讶与困惑的真实东西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件而发生在人面前,张爱玲抓住了日常琐事这一诱因。奋力地勘探着人性,在乱世的背景下不曾被人认识的人性中卑微自私的一面。尽管张爱玲的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命运,但她却关注了每个人在社会上的最关键问题,即关于每个人生存状况的问题的思索,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回避的大问题。于是,张爱玲所提供的文学想像和情感体验,又都与当下普通的生存状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契合。张爱玲专注平淡生活中平民的人生,她的关怀遍及日常生活的每个人,于是便迎合了大多数的读者心理。从此意义上讲,张爱玲的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张爱玲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被中国社会遗忘,因为与主流文学中那些宏大叙事相比,张爱玲的世俗的日常生活,实在是琐碎、务实、平淡,只注重个人生存,这些都是对人类崇高人文精神(高尚理想、激昂斗志、大公无私等)的一种消解.是受着时代主潮鄙视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人人都为生计奔波忧虑时,日常生活中人的生存状况又成为平常人关注的热点,张爱玲的作品又重新被认识,被接受,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就是因为她表现了永恒的生存主题。

  存在主义有这样的观点,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存于世上,处于被抛的状态,人便是孤立无助的个体。张爱玲以中国式或本土化的存在主义着力于人物内在的冲突,描写了自私、愚蠢、庸俗、势利、空虚等一些杂乱无章的堆砌物。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更是他的选择的总合。我们必须学会真实的生活,否则就根本没有生活;我们必须选择心中的善,否则就会被周围的邪恶吞噬。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然而这一人性的预设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中的 恶 的构成通常是一种内心冲突形成,而且这种恶的因素,有时仅仅是软弱,无力主宰非理性欲望而不由自主地抛弃了身边的善,使邪恶吞噬了自我。张爱玲关注的就是这些世俗社会中的 软弱人儿 ,着力于人物心理的内在冲突,暴露他们的软弱、自私、与卑劣人性的阴暗面。她的写作,或许不能给我们疾病丛生的生存提供拯救力量,但他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疾病本身,看到了现代人的伤口,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学力量?

  (二) 传奇 的现代性

  张爱玲笔下所谓的传奇,原来就是发生在你自己的身边。它不是一个遥远的、浪漫的时空演绎的浪漫的故事,它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贴身的、世俗世界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也是静静地在普通人中间演绎了多少年的故事。因此,张爱玲消解了 传奇 的经典语义,或者说,她赋予了这一传统文学以新的期待视野,使传奇在现代文学中具有了更多、更复杂的可能性,便使这种文学的想像力 打开了一个左翼文学实践和一般‘大都市风’作家都不曾深入的写作领域即一个没有完成的‘现代’给中国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参差的形态,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延续的中国普通社会 。

  现在让我们审视一下张爱玲编排传奇故事的典型空间场景,我们会发现在 公寓 和 街道 这种普普通通的日常空间中,浓缩着直觉的、体验的、审美的、社会的、文化的诸种形态的内涵,从中可以透视张爱玲对现代经验特有的感受和把握方式。

  张爱玲正是从街道、小菜场这样的世俗化的寻常图景中,发现和感悟到传奇的审美化的意趣。这是一种关注世俗的入世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她写出了她独具特色的传奇小说。张爱玲这样形容她的 新传奇 的事业: 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张爱玲把流苏及流苏的家视为 古中国的碎片 。这种古中国的 碎片 并不是以古董和文物的形态存留在现代大都市的社会生活中,而是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构性因素,参与到现代历史进程。 多少年来井边打水的女人,打水兼照镜子情调 就是这样参与了现代性的美感生成之中。张爱玲看到了传统观念和习惯与现代文明在日常生活中互相交错的一面,于是,便有了现代性的传奇。自然而然,传奇的典型场景里就涉入了日常生活的影子,传奇中的故事便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让人读起来自然亲切且意味浓厚。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主要是归于她小说描写了日常凡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真实这一关注个体本身的主题。张爱玲是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多数普通人看的,她说过,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作者要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 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吧? 那不过是推诿。任何一个时代读者地大多数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张爱玲便关注了这些普通人,她站在普通人行列,把传奇描写成身边普通人的日常琐事.在这些琐事中挖掘人性深处固有的东西。她以她独具的文学想像和艺术天分,给她的小说增添了无限浓厚的现代性品格。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