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短句励志的李
●李氏山河锦绣尽,
素衣飘渺泪沾裳。
是问红颜终祸水?
白绫三尺夜飘零,
痴笑天下多情郎。
●我,李氏长歌,从此余生,将以诛杀窃国贼子李世民为道,只此一条,至死方休!----夏达《长歌行》
●李氏听得很入神,她不懂什么是小说,也不懂什么叫文笔,甚至有些词语她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她唱过戏,知道有些戏词能唱得观众落泪,她们五姐写的故事就是能让人落泪的。----脂肪颗粒《纸上人》
●苍天有井独自空,星落天川遥映瞳。小溪流泉映花彩,松江孤岛一叶枫。南海涟波潭边杏,樱花尽朱落无音。神仙谷内美人姬,饭尽之岛爱成梦。西塞山野雁自翔,小桥水泽浸芳园。武园枯藤空留兰,李氏眉宇尽是春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今天的“秘书党”应该认真学学。----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李氏有佳人
添字出人美----徐铁鹏
●就像你们的老主人一样,
既不是燕王的燕,也不是赐姓的李,而是本姓的罗,他们啊……
从来也没有信任过李氏的大唐吧。----夏达《长歌行》
●学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
学数学,需输血,输血为数学,孰学数学
学历史,如离世,离世看李氏,吏士理事
学政治,如争执,争执看整治,整只整治
学语文,如遇蚊,遇蚊看余闻,余蚊余温
学英语,很无语,无语因英语,勿语英语
学化学,如花谢,花谢因化学,花谢化学
●九、妖魔:
《上经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炼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艳以求宿食,或歌艳丽诗词以现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
对于妖魔之说法可谓“正气不足”所至,《道法枢纽》或问:制邪之道如何?师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闻“花月之妖不敢见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犹且知惧,况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于袁牧《甘泽谣》素娥曰:“请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复生也。”三思问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来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将兴李氏。今梁公乃时之正人,某固不敢见。”(梁公,狄人杰)。学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进身,山精邪魅竞相来戏者,必然心有不正有亏暗室。
●今日按孙舆遗嘱,帮工将昔日他所恋之人的坟墓掘出来,端起了骨坛,与孙舆合葬。那牌上只有一个“李氏”,连名字都没有。
李治锋与一帮武将交谈完过来,数人目送棺椁入墓。边上站着赵超、李延、六部尚书、政事堂弟子们,以及翰林院的学士。
游淼铲了第一铲土下去,帮工便开始封坟。整个过程,游淼没有与赵超说一句话。坟墓渐渐上,留待数年后再开棺验骨。
在那静谧里,李治锋忽然说了一句。
“等咱们死了以后,也埋在一起。”
“好。”游淼答道。----顾雪柔《乱世为王》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说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说老子(李耳)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说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年间《李氏族谱》:唐代大将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数省迁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代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地,定居成都。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安徽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说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说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安徽芜湖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上联说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人,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少年时好学,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大业年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瓦岗,辅助翟让联合附近各部起义军,并设计在荥阳击杀隋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率一军,号称蒲山公营,继而被翟让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立年号为永平。他传檄天下,数隋炀帝十罪,屡破东都隋兵,部众日益强大,后来人关降唐。下联说老子(李耳)。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广东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上联说本支李氏宗的
上联:宗园开基百年大计;
下联:兴家立业五世其昌。
李氏祠堂对联(2)
上联:宗功祖徳传芳万世;
下联:溯本追源谱志千秋。
李氏祠堂对联(3)
上联: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下联: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李氏祠堂对联(4)
上联:紫竹园亭幽雅宜人美轮美奂添锦绣;
下联:气艳芬芳绚丽依然肯堂肯构绍箕裘。
李氏祠堂对联(5)
上联:紫气真人府;
下联:青莲学仕家。
李氏祠堂对联(6)
上联:柱史家声;
下联:龙门世第。
李氏祠堂对联(7)
上联:昭君王盛世炳将相奇功,祖祀常传功盖世;
下联:诵道德真经书诗词名著,昆心恒念业齐天。
李氏祠堂对联(8)
上联:原本陇西神仙祖;
下联:派系唐朝帝王孙。
李氏祠堂对联(9)
上联: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下联: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李氏祠堂对联(10)
上联:玉炉修炼延年药;
下联:真道兴诚益寿丹。
李氏祠堂对联(11)
上联:有典有则;
下联:卜世卜年。
李氏祠堂对联(12)
上联:犹龙紫气当前现;
下联:旋马清风奕世存。
李氏祠堂对联(13)
上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联: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氏祠堂对联(14)
上联:邺侯世泽;
下联:楷模家声。
李氏祠堂对联(15)
上联:勋业西平望;
下联:文章北海风。
李氏祠堂对联(16)
上联:新添十竹皆紫玉;
下联:恰对九峰如画屏。
李氏祠堂对联(17)
上联: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下联: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李氏祠堂对联(18)
上联:西陇望族;
下联:北海名流。
李氏祠堂对联(19)
上联:卫公勋业;
下联:元礼门墙。
李氏祠堂对联(20)
上联:铁肩担道义;
下联:妙手著文章。
李氏祠堂对联(21)
上联: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下联: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李氏祠堂对联(22)
上联:漱玉词丽;
下联:娘子军兴。
李氏祠堂对联(23)
上联: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下联: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
李氏祠堂对联(24)
上联:木荣花绽展春色;
下联:子孝孙贤传嘉风。
李氏祠堂对联(25)
上联:莫谓凡夫有难度;
下联:尚留道德五千言。
李氏祠堂对联(26)
上联:模楷听松风,敢诩龙门望第;
下联:文章标花萼,毋忘鹿洞遗规。
李氏祠堂对联(27)
上联: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
下联:宫袍带月,神气咸钦谪仙。
李氏祠堂对联(28)
上联:岷江水利千年颂;
下联:昌谷诗风万里香。
李氏祠堂对联(29)
上联:门迎东甲耀文星;
下联:堂负西山通瑞气。
李氏祠堂对联(30)
上联:胪唱儿孙三百辈;
下联:经传道德五千言。
李氏祠堂对联(31)
上联:陇西世泽;
下联:冯南家声。
李氏祠堂对联(32)
上联:陇西华裔衍岭南积厚流芳绵长世泽;
下联:紫气荣宗兴骏业竟成有志大展鸿猷。
李氏祠堂对联(33)
下联:远接千秋激励后人繁衍名宗振家声。
李氏祠堂对联(34)
上联:老君道德传千古;
下联:太白文章第一家。
李氏祠堂对联(35)
上联:狂歌痛饮双仙骨;
下联:索句呕心一锦囊。
李氏祠堂对联(36)
上联:匡山怀哲士;
下联:青莲慕奇才。
李氏祠堂对联(37)
上联:居士词犹传漱玉;
下联:娘子军莫与争锋。
李氏祠堂对联(38)
上联:敬名君名治遵古训古风道德传家敦孝悌;
下联:崇列祖列宗示群英群从仁和处世效贤良。
李氏祠堂对联(39)
上联:经传道德;
下联:名重谪仙。
李氏祠堂对联(40)
上联:进退一身关社禝,
下联:英灵千古镇湖山。
李氏祠堂对联(41)
上联:家藏邺架;
下联:诏赴玉楼。
李氏祠堂对联(42)
上联:国破家亡,几卷诗词凝血泪;
下联:金镌石勒,千秋文物葆菁华。
李氏祠堂对联(43)
上联:灌输益部成尧甸,
下联: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氏祠堂对联(44)
上联:道德犹龙,名起柱下;
下联:文章倚马,系出陇西。
李氏祠堂对联(45)
上联:道德鸿博泽周环宇毓秉乾坤顺统天时;
下联:青莲堂棣崇祖藩兴彪达阴阳均承地利。
李氏祠堂对联(46)
上联:丞相将军府;
下联:忠臣孝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