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张爱玲语录励志
引导语:《秋雨》是选自《张爱玲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她细腻的笔风,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原文,我们一起阅读与学习吧,看看是讲什么的?
《秋雨》原文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色的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张爱玲《秋雨》读后感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题记
今天下午秋意绵绵的,竟然下起了大雨来。这是我来到这个学校所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几次下雨之一。还记得初到之际,我曾经一度上火,对这里的气候很不适应,直到现在秋的到来,但这里的季节似乎就没有改变过,很多时候总是艳阳天当头,即使偶尔有雨的天气也不过只绵绵细雨,很细腻,很稠黏,很潮湿。我是一个喜欢雨的季节的男生,但面对这种雨的季节也无可奈何。
又是一场雨水沐浴大地的天气,我站在宿舍五楼的阳台上,宿舍的后面是学校的二期规划用地,还是一片黄土地以及草树的原始大地,我在这其中任凭晚风轻抚着湿漉漉的头发,嗅着大自然泥土的气息,在这秋雨的季节里心在呼吸新的空气。文中言: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是的,秋雨网住了我整个心的世界,我身着单薄的衬衫,独自站在那里看着整个世界,看着自己的未来。虽然未来是不能看见的,但在脑海里我能清晰看到,虽然这还不是真实的。但倘若人没有梦想,没有想法,又怎么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每个人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过去的故事,在来到新的环境后你才发现那一个个故事对你是多么的重要,你会去不断回忆,不断怀念它们,那些消逝了的我们才感觉到美好,在为时已晚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幸福的含义。
又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季节,在我第二次来到大学后所感受的第一个秋的季节,已经是初秋,每每经过校园那长长的大道时,凝视着路两旁的还很细嫩的小树,在着秋的季节里落光叶子了,光秃秃地立在那里,很是孤零零的感觉。其中我却总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在校园里执着于文学信念的孤独的身影。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文学里奔波于夕阳的交替间,看到的是辉映着夕阳红的自己执着的脸庞。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男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任凭思维变成笔下的文字,就如同张爱玲笔下的秋雨是那么地轻柔,那么地绸黏,在其中我的思绪无法呼吸,却只向往秋雨背后那片安静境地。
在张爱玲的《秋雨》中,我如同那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我亦是同样的命运,虽然我能预测到自己的未来,但也很害怕成为这命运的牺牲者。
品着《秋雨》,感受着张爱玲笔下细腻的流淌的思绪,在有些寒冷的空气里我突然想家想父母了,不知道他们在家乡过得可好?父母的已经不再年轻,就如同这秋雨的姗姗来迟。或许很多年后我还是会回到故乡工作,回到父母的身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难题,我已经不在幼小,也不再年轻,渐渐地感到肩上的重任,作为长子的重任。想起二十余载的我的人生路,是父母一路牵引着我的前进方向,直到现在他们才逐步放开双手任凭我去为理想而努力。
很多时候,不管在任何地方,家的感觉对我来说总是温馨暖和的。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但家的概念在我头脑里总是占据第一位。想起《水手》里那句歌词: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是的,现在的我就为了理想在努力而时常忽略了家,但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总想拿起电话,想听听电话那头父母那熟悉的嘱咐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是我二十余载总会在身边不时想起的声音。但却不忍心打扰他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我日夜奔波操劳,是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虽然没有皱纹满面,但却已经悄悄爬上了他们的眼角,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父母真的已经不再年轻。其实我更喜欢把父母称为爸妈,因为那样在语言上能让他们年轻几岁。现在想起来在读高三那会,学习很是紧张,早晨天还未亮,便听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中午在我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总会在走进家门那一刻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道,平时在生活中比较少对父亲说话,一般在家有什么心情或难题我总爱找母亲去倾诉,习惯了和母亲的相处,现在感觉和父亲的交流显得有点少,在外地读书却是那么地想念他们。在这由不同性格的同学住在一起的集体宿舍里,我似乎总和一些人合不来,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是勉强不来的。如同《独角戏》所唱的,或许我就是那类人。而此时却总是那么地想念父母,想念自己房间里那般安静的时光、堆满各类书籍的书架以及我曾经睡过的床。在家的时候,每次在秋雨时节我总是伫立在窗口凝视着来往的车辆以及行人规划自己的未来蓝图,而如今在异地求学,在秋雨时节让我更多想起的还是家以及父母的身影。
张爱玲也是一个孤独的,我有着与她一样的感受,有着与她在秋雨下同样的情感。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那便是我对家乡的流淌的思念。
张爱玲的《秋雨》词句赏析
张爱玲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为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追求完美,追求极致,她的作品古旧的精致情调和现代的孤独荒凉体验参差对照混合交融,有一种挽歌般的悲凉美感。读《秋雨》,仿如回到二十年前的老上海,在黄浦江边倾听一个忧郁的小女孩的喃喃心声。
《秋雨》的开头和结尾比喻奇特,展示了一个烟雨朦胧的秋景,渲染了一种束缚中的忧郁情调。在《秋雨》里,张爱玲冷静从容地细腻摹写雨中庭院。从天上到地下,她仔细地观察着雨中的房屋、树木、小草。她看到了颓废的物象,如“古老的住宅、古旧的屋顶、洋水仙、草色、房屋、红砖”,他们在具体渲染着一种破落、衰败之相,但是这些,以前都是“繁荣”的(这既是实景,也是虚景,是对旧家庭地厌弃和憎恨);同时,她也看到了秋雨中的一点点亮色,如“桂花”(这是新生命的喜悦)、“癞蛤蟆”(这是愉快的)。或许,这也是张爱玲对未来的一个思考吧,为了自己的生活,即使在别人眼里只是默默无闻的桂花,也是一种新生命,即使自己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癞蛤蟆”,只要有自己独立而自由的生存方式,那也是愉快的。
《秋雨》是沉闷的,是被束缚的压抑。这种感觉表现于文章里几个特别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动作“溅、噗通噗通地跳着”,却感觉不到动的声音;有嗅觉却是“霉气薰薰”的;有听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却似有似无。这是一片“静悄悄”的、“沉闷”的世界。
《秋雨》像悲哀的音乐,冷清寥落,苍凉悲旦。又如同一幅浸在灰暗的底子里的画,悲怆、凄惨、黯然,不由令人想起她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而我们也得以探寻一代才女张爱玲的内心的光芒与黑暗。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秋雨张爱玲散文赏析
引导语:张爱玲的《秋雨》,以秋的凄凉萧索为主线,写出盛夏过后秋日雨夜的沉闷与萧索。下面是有关《秋雨》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一: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赏析二:
张爱玲的秋雨,以秋的凄凉萧索为主线,写出盛夏过后秋日雨夜的沉闷与萧索。
抒发情感,将才与情打成一片,作品中又有着深深进入有超脱
过去盛夏的繁荣,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
都符合她悲天怜人的性格
她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她细腻的笔风,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
从这篇散文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有人说,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她以独特的文字结构---以低微的姿势仰视平淡,以高贵的眼神俯视浮华。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 超级女生 ;成为当今文坛里私下同鲁迅相提并论的唯一女性;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那座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最美的一朵罂粟花;成为这个时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对象。
她文章风格细腻温婉,就其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对文章语言的掌控,暂时内可能无人能超越。作为海归派的先驱,在中国的文学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秋雨》她细腻的笔风,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
从《秋雨》这篇散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15岁的她,就能写出次文,真是不知道她是怎样体会得那么的深刻。有人说,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要想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的天空,那辽远的、辽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她所寻觅的是,在世界上有一点顶红顶红的红色,或者是一点顶黑顶黑的黑色,作为她的皈依。她以独特的文字结构---以低微的姿势仰视平淡,以高贵的眼神俯视浮华。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 超级女生 ;成为当今文坛里私下同鲁迅相提并论的唯一女性;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那座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最美的一朵罂粟花;成为这个时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对象。
她文章风格细腻温婉,就其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对文章语言的掌控,暂时内可能无人能超越。作为海归派的先驱,在中国的文学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张爱玲散文《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x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张爱玲散文赏析读张爱玲的散文有如看一条小溪,娓娓流过满是青草红花的两岸,即使遇着一两处突兀的山石、三五个湍急的湾,那碰击也是极温柔婉转,但你又绝不会觉得它肤浅,因为溪底有柔长的水草和招摇的小鱼……又如沐浴在夜深时的月色中,宁静、苍凉、缥缈,偶起的冷风吹在脸上,禁不住打个寒颤。天才梦、心愿、秋雨、说胡萝卜、谈跳舞、谈女人、谈画、论写作、谈吃穿、谈周围的人事……她仿佛一个隐匿在角落的看客,安静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小块风景。哪管它此外天翻地覆,山河破碎。她用的虽然是一些人生的边角料子,却在边角料的内面衬上昂贵的皮里子,把它做成了一朵好看的花。《有女同车》讲的是自己在电车上见闻几个女人议论各自的恋人或儿子。前面是大篇幅的素描,那些是边角料子;最后一句是里子:“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一下子新意翻出,化俗为雅。把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陌生化,再添上一笔意味深长的点染。摹写生活易,将生活陌生化也不难,难的是最后的一笔点染。这正是张爱玲的功力。还有一类张爱玲的散文篇章,简直就是直接截自原汁原味的生活,比如《炎樱语录》。其记载的是张爱玲的好友炎樱的一些妙语。“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炎樱描写一个女人的头发,‘非常非常黑,那种黑是盲人的黑。’”。显示了女性的才华和机智,是赞许的意思。这类散文虽然是直接截自生活,但这种截取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艺术的眼光。张爱玲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有一些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比喻,它们散见于文字行间,如落花依草,令文章增色不少。“她的脸型扁凹,脸上是一种风干了的红笑,象一个小姑娘羞涩的笑容放在烈日底下晒干了的。”(《华丽缘》)这是写一个老妇人的笑。在《爱》这一篇短小的散文里,看张爱玲是如何阐释“爱”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寻不着山盟海誓、天荒地老的缠绵,只独独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令人感动,耐人寻味。
在现代作家中,钱钟书的比喻幽默、旁逸斜出,偏知性;而张爱玲的比喻精致、清丽、寒冷彻骨,偏理性。我以为,这是因为钱钟书把人生当游戏,张爱玲视人生如寄。
张爱玲安于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寻常人事的品味,这与她的性别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张爱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决定的。“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记趣》)“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烬余录》)在张爱玲的眼里,人是孤独、可怜、痛苦的.;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所以,“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传奇>再版序》)所以,“能够不理会的,我们一概不理会,出生入死,沉浮于最富色彩的经验中,我们还是我们,一尘不染,维持着素日的生活典型。”(《烬余录》)但是,在她那些沉迷于小欢悦的文字里,又不时飘过烟云一般的伤感。“但是可以更分明地觉得自己的手,在阳光中也是一件暂时的东西……”(《华丽缘》)“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传奇>再版序)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自己的文章》)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审美偏好,在张爱玲的散文特别是那些较长的散文里,总会有意无意地转入顾影自怜,感时伤世,营造出一种孤独、凄怆而又美丽的氛围。这样的句子段落在她的散文里俯拾即是:我想道:‘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我看苏青》)“古代的夜里有更鼓,现在有卖馄饨的梆子,千年来无数人的梦的拍板:‘托,托,托,托’——可爱又可哀的年月呵!”(《私语》)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论写作》)“从人头上看出去,是明净的浅蓝的天。一辆空电车停在街心,电车外面,淡淡的太阳,电车里面,也是太阳——单只这电车便有一种原始的荒凉”。(《烬余录》)张爱玲写的是不彻底的人对乱世的无可奈何,对岁月的屈服。他们不配享有悲壮,然而到底是苍凉的。因为是乱世,所以执着于日常生活;毕竟是乱世,又摆脱不了茫茫的末世感,怀着末世感,珍惜每一个日子,仿佛看夕落时分的风景,苍凉而美丽。这就是张爱玲散文的魅力。张爱玲后期的散文正如她说自己:“我也只能象一朵花一样静静地老去枯萎……”在这个日益浮躁的时候,我们渴望一种俗而雅,雅而俗,思之泪落而又穿越灵魂的感动——象张爱玲的散文。
张爱玲散文语段赏析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天才梦》
一条小路,银溪样地流去;两棵小白树,生出许多黄枝子,各各抖着,仿佛天刚亮。稍远还有两棵树,一个蓝色,一个棕色,潦草像中国画,只是没有格式。
看风景的人像是远道而来,喘息未定,蓝糊的远山也波动不定。因为那候忽之感,又像是鸡初叫,席子嫌冷了的时候的迢遥的梦。
——《忘不了的画》
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有一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房子像在那里笑,一震一震,笑得要倒了。通到屋子的小路,已经看不大见了,四下里生着高高下下的草,在日光中极淡极淡,一片模糊。
那哽噎的日色,使人想起“长安亩道音坐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是这里并没有巍峨的过去,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凉,更空虚的空虚。
——《谈画》
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轻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
——《更衣记》
为那强有力的美丽的图案所震慑,我心甘情愿地像描红一样地一笔一笔临摹了一遍。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所以西洋有这句话:“让生命来到你这里。”这样的屈服,不像我的小说里的人物的那种不明不白,狠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
——《传奇再版的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爱》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
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
——《烬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