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龙门石窟的唯美句子
一、教学目标:
1、在独立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课文表达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体会本文诗意浓郁,韵味悠久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悠的情思;
2、勾画、圈点和评注文章构思上的独具匠心的结构特色;
3、圈点和评注本文采用的记叙、议论和抒情等等各种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的修辞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4、体会和理解本文诗的韵味;
5、采用典型的材料体现洛阳作为文化名城的“况味”。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1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第1部分课文内容)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寇”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多年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题目就有着特殊的含义--白居易在江南忆的第二首中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写出了对江南杭州的忆恋--借用此诗叶文玲老师写出了对洛阳思念。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二、让学生明白:本文是采用了先后果的逻辑顺序叙写的。先写对洛阳的笃诚的崇拜,后写洛阳的古、美、奇和绝--因。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分析段落层次。
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以下的点拨:
第二部分(6至15)写洛阳的四大特点--古、美、奇、绝。
四、品味课文的语言指导。
1、课文的第一段说:“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A、句中的“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长久地思念)
B、“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第一句是(2节)“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语。“水是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将进酒》,原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昨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它是黄河的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代表。
第二句是(3节)“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这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3、如何理解第3节中的“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因为洛阳曾经是东汉、魏、晋、随唐时代有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的。
4、为什么洛阳有特殊的“况味”?--洛阳有悠久的灿烂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5、第一部分总写了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的偏爱和笃诚的崇拜?--概括地说,是因为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体地说,因为洛阳它曾经是九朝古都,是全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历代人才辈出,在东汉时代就有过3万多太学生,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6、阅读4、5两段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A、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B、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C、是什么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陆机入洛,名噪才名。--30年前,我曾抄灵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
D、“洛阳诗韵”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洛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诗,韵味无穷。)
五、学生继续反复阅读第一部分课文,体会发上的知识点。并预习第二部分课文。
第2课时(指导阅读第二部分课文)
一、复习上一教时的要点。
二、阅读和品味第二部分课文的要点。
1、阅读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并概括这几些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6)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
第三层(9) 写洛阳的美。
第四层(10)写洛阳的绝。
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
2、课文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古--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名列全国第一。课文引用了史料加以佐证白马寺之古。)
美--群芳之冠的牡丹。现今,它是洛阳的市花,引笑传加以佐证看花人之多。令人信服。
绝--1300多年的唐三彩。最优美的马和骆驼已经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课文为什么说:“而今,唐三彩驼、马,已经带着它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中地。”这个“走”字上面为什么加了引号?--理由有二个,一是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它们以生命和省活力;二是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如果说,白马寺前的白马是“走”进不定期的瑰宝,那么这唐三彩驼、马便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瑰宝。)
奇--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悠久历史和开凿技艺。(描写龙门石窟开凿时,作者用了哪些数字?有什么作用?--“现存在1352个石窟,785个龛,9.7万余尊造像,3680种题记。”作用是:用数字说明龙门石窟开凿工程之浩大和辉煌,说明它的开凿凝结着文化精华,具体,可感。
小结:这些材料,最具体地体现了洛阳这一古代文化名城的“况味”。
3、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的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请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①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洛阳的牡丹花会)
②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随代的三彩骆驼)
③“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的艺术瑰宝。(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
④以上的这些材料,都说明了:洛阳文化的悠久、灿烂。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代表。
三、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的第三、四、五题。做在书上。
第3课时(复习上两课时的内容,指导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练习)
一、复习上几课时的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的分析和归纳。
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E、围绕的一个中心是: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F、文章描述的几件事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有议论。
A、找出记叙和抒情的段落: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记叙。
B、作者在描述中,对洛阳的古、美、奇、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围绕了怎么样的一个中心?(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赞美洛阳这个中心。)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A、古诗文有--陆机入洛,噪起才名。愿借明驼千里足。(引用名句,使文章增添诗的韵味,能体现出洛阳的文化味道,说明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B、对洛阳赞美的排比句(略)(作用:使表现形象生动,句式整齐,尤如读一首诗,与全文的格调浑然一体。)
三、小结课文:
1、作者叶文玲,浙江人,现代作家。本文是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2、因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地显出诗意的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文化无限的热爱。
3、全文写本文,独具匠心。先抒发对洛阳的悠悠情思,说它有特殊的“况味”,然后写洛阳的四大特点。全文由总到分。先写感受,后进行描摹。
4、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多种表达方式。从修辞格上看,有排比、比喻等等。
四、学生交流课后练习。并订正。
1、如果一个人要在这镇上走马观花中洞察到唯一的本真,那么,你必会问:磨坊水坝在哪呢?
2、恩施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斑斓的大峡谷,“即使走马观花也令人如痴如醉”。
3、与走马观花族不同,这批常驻记者看中国的视角不同前者,内涵更具沉淀,也因此耐人思考。
4、走马观花的去很多整容医院咨询,最后只发现你咨询的有些医生的没有资格证明,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
5、趁出差看一个城市总不免走马观花,但有点时间走出会议室总是好的。
6、几天的走马观花下来,即使用最挑剔的眼光,我对新加坡的基本评价也还是一个简单的字:好。
7、由于是走马观花式的考察,对经济也只能作一点肤浅的报道。
8、不参加旅游团为好,那叫走马观花,不叫旅游。当然,出去之前应该研究一下,要知道你想前往的地方最出名最美丽的风光何时才有。
9、自助去丽江比较好,因为古城就是给你静静享受的,而不是跟着团到处奔波,走马观花看景点的。
10、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11、我建议你在罗马和巴黎稍微呆久一点,以免行程太赶,走马观花。
12、有的.一拿试卷就走马观花看一遍,下笔如有神,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帮助他们一样。
13、这次参观的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张,所以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
14、我只待了三天,走马观花,四年前,不过印象还是不错,称得上是浪漫之都。如果能生活在那里,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别的不提,单是一个卢浮宫,就够待上几个月的吧!
15、如何才能保证网站浏览者仔细查看网站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呢?
16、巴黎之星绝不只是到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艾菲尔铁塔这些地方走马观花般地看看那么简单。
17、参观样板间不要走马观花,这样不但会错过想要知道的情况,而且很难看出问题。
18、对于初到巴黎的人来说,有些事情是行程安排中必须列出的。但巴黎之行绝不只是到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这些地方走马观花般看看那么简单。
19、打算在三亚几个景点走马观花半天,然后骑回海口。
20、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要在心里默读,才能体会到韵律。
21、这回带上个从朋友借来的新款数码机,领大家一起走马观花逛一趟“天地人”。
22、吃过午餐后,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龙门石窟。
23、我的旅途开始于夏威夷,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快门却也按了超过千下。
24、他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电文,把它放在桌上,望了望安德烈公爵,看来他在考虑什么事情。
25、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你或许会认为挪威人根本不喝烈酒或葡萄酒。
26、只是到国外走马观花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必须要长住的经历。
27、我将不是像一个游客一样走马观花,而是像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29、天坛很有特色,但是适合悠闲的时候闲坐,走马观花似的旅游就品不出意境来。
沿着陡峭的石级一路向上,天下着小雨,撑着伞,更加气喘吁吁。但只要停下来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那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在向我微笑。我顿时勇气倍增,不由加快了攀登的脚步。
千百年来,座落于这龙门西山的卢舍那大佛,总是那样的美———恬静、安详、焕发着浩然大气。尤其是这一场雨,浣涤了大佛身上的尘埃,大佛更显得格外的圣洁———犹如山前面那条流淌不息的伊河中朵朵纯雅的荷花。大佛身上的雨珠犹如那花苞上晶莹剔透的水珠。让人怜爱,更使人肃然起敬。虽然光阴千年已逝,但那种美,没有随着岁月消逝,这是一种穿时空的美!
慢步走向大佛前的平台,高高的卢舍那大佛端坐在我面前———还是一如千年前那样的神态,端庄、大气!
耳边则响起了导游的`娓娓介绍,塑造这尊著名大佛的模特竟然是唐朝一代女皇武曌,据说是武则天用她自己的银两出资修建的。来自四方的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在这龙门西山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一年复一年,雕琢出这尊微笑着的大佛,一千七百年来,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还是人世间的朝代叠更,她还是以其丰美的微笑穿越千年,回眸唐朝。
凝视着卢舍那大佛的微笑,也许可能会回忆起生命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笑容
———是年幼时母亲看到我伊呀学语时给予的灿烂微笑?
———是上学时同学之间的真诚微笑?
———是热恋中的情人那钩魂摄魄的微笑?
———还是在困苦中亲友们给予你的雪中送炭的那种甜美的微笑?
———也许,也许是人们热衷于探究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此时此刻,就在在卢舍那大佛前,脑海,像电影一样的在眼前浮现,象映画般的连续回忆。点点暖意汇成一条感恩的大河。
千多年以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朝拜,一睹大佛风采。我甚至在想,为的是就是感受她的微笑?
在大佛的微笑中,我默默的祷拜,遥祝天佑中华,康泰平安。然后开始细细的瞻仰雨中的大佛。雨中的西山石缝中开始渗水,近看大佛的部分已经开始风化,自然的力量就是在水滴石穿中发生质的变化。也许,下一次再来看那大佛,会有细微的不同,那是大自然给予的变化,不可抗拒。但我坚信,卢那舍的微笑却是永恒的!
恋恋不舍地离开卢舍那大佛,慢慢的下山。东山的石道上,河对岸西山上的卢舍那大佛还在目送着我。隔岸仰望,还是那样雄伟,还是那样在对我微笑。
我的眼睛模糊了,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却深深地烙在我心中。
马永春,男。浙江平湖人。1987年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工程系。一直在国企、私企做管理工作。2008年开始,在国内做工厂直销,到过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许多地市县。观各地不同风俗,品世间风土人情。现居住在平湖市乍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