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石的专属句子唯美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 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3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4分)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3分)
参考答案:
5.B(稍:逐渐)
6.C(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世态度)
7.D(“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8.(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禄:使……享受俸禄;状语后置;句意各1分)
(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见幸:被宠幸;引:推荐;止:推辞;句意各1分)
(3)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晏然:安宁;弛:放松;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昊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浪游记快》阅读答案1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馆:馆舍
B.赵明府延教其子 延:请
C.固不可胜数 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 钟:集聚
5.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参考答案:
4.A
5.C
6.B
7.(1)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或:有经验的儒者)。
(2)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
《浪游记快》阅读答案2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①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9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睦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琢邹一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竺余日:白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椅漪,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释〕①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②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
1、对下列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适腕底无闲适: 恰逢 B、门带清流 带:环绕
C、袖出铁笛袖:衣袖 D、兴阑归卧 阑:残尽
2、下列各 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循田膛而西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何来之迟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C、叩之,亦无应者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 位卑则足羞
3、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
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
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戒律,颇有生活情趣。
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从林披霜,万籁俱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串月胜会其乐迥异。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R.
译文: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C
3、B
4、(10分)
⑴(2分)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最好,到花下饮一瓯清茶。
⑵(2分)如果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色吧?
《浪游记快》阅读答案3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
17.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2分)
18. 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19. 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5. (1)到,等到,到……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4分,每小题1分)
16.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3分,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17. 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3分,写出一点得1分)
18.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2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2分)
19.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4分,答对情感,一点2分,两点4分)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石奋传》)
A.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高祖初遇万石君,爱其恭敬,为能让其为自己效力,召其姊为美人,算是对他的一种恩宠。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 低头双手扶式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B.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 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D.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 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6分)
参考答案:
4.A
5.C
6.A
(1)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 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
(2)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根据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他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