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 文章内容页

敦煌风情线唯美句子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06 15:28:41 分类:美文美句 阅读:

茫茫大漠,绵绵沙丘,沙峰叠嶂,游刃千里,风吹飒飒,沙鸣铮铮,风起沙舞,婆娑的沙影,沿着沙丘,迤逦而上,远远望去,仿若飞天仙子,飘飘的轻纱广袖,飘逸在沙丘之上。这是鸣沙山的奇妙现象,风吹沙舞,沙粒不因风吹而滑落,而是逆沙丘卷上。

我骑在驼背上,跟着驼队,跋涉在鸣沙山沙丘之中。蓝天丝云,太阳倾情,热情的沙漠、迭宕的驼背,起舞的风沙,让我恍如隔世。恍然间,又觉得那些迷离的沙影,如同一缕缕的幽魂,飘飘忽忽,跋涉在沙丘之上。是那流年深处,曾经的游子,商旅人士、或是边戍官兵,命绝于前路茫茫,来路绝尘的荒漠之中,千百年来,还在苦寻觅着,回家的路,久久不肯散去的幽魂吧?

古道驼铃,鞍笼驼背,锦绣斑斓,壮志凌云的男儿,绵亘的驼队,承载着未来,承载着希望,蜿蜒在沙漠之中,一脚深一脚浅,一步一步迈向疆域的边缘,拓展着人生的宽度,拓宽了历史的舞台。戍守边关的男儿,骑着奔腾的骏,手挥金戈,气吞万里如虎。湛蓝的天空下,苍茫的大漠上,闪着刀光剑影,誓死捍卫着国家。感染了大漠上每一颗的沙粒,无畏无惧的拼杀声,引起了大漠风沙的共鸣,响彻云霄,划过历史的长空。不管是保家卫国、还是追寻丝路而来,迢迢的征途上,男儿本色、雄壮志,不容悔恨,只是那游子、征人身上衣,慈母、贤妻手中线,牵动了长相思,摧心肝、断人肠。汩汩的思念,时如泉涌,在偃旗息鼓,夜深人静,星罗棋布的苍穹下,化为斑斑点点的相思泪,洒落在大漠上,渗入了层层叠叠的沙粒之中……山灵故沙鸣,如泣如诉,似那征途上的相思曲,一唱三叹,阳光三叠;又似那沙场上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千年百年的岁月,仿佛也只是须臾之间,大漠风沙虽淹埋了这些历史的痕迹,却沉淀了历史的厚重。我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来到了充满神秘气息的敦煌,来到了“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的鸣沙山之中,聆听着风生细响,沙语喁喁,似那丝竹管弦之音,如歌如颂。顶礼膜拜在驼背之上,虔诚地追悼那些深入大漠之中,曾经的探险者、开拓者、保家卫国者。

结束了驼背之旅,我伫立在鸣沙山的山脚下,瞻仰着鸣沙山。鸣沙山以纯沙聚起,峰峦叠嶂,在此气势磅礴,绵亘了三千余年,如今依然,一脊北亘,如索如削,周围沙垄,盘桓回环,相连相衔,有峭如刀刃,气势凛凛;有脊如虬龙,蜿蜒而卧;有势如黄涛翻滚,萦绕洄旋不止;有状如金字塔,高高突起,有棱有角;有形如月牙弯,弯弯相连;有依驼峰造型,峰峰相接;有俊如野马飞奔,驰向远方,有柔滑如绸缎,飘向天边……千姿百态的沙岭,在阳光照耀下,明暗相间,阴阳交割,层次分明,也可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都说鸣沙山,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可惜的是,我并未细观沙色,在炎炎的烈日下,灿灿的黄沙闪着金光,迷惑了我的视觉,只觉得它是一味的金黄色。赤足走在沙丘上,滚烫的沙粒按摩着我的脚底,唦唦作响,我沉醉天地奇响,自然妙音之中,漫无边际地暇想着。

沙丘下一畦的芦苇荡,迎风而歌而舞,芦苇荡的边上,有一弯碧深潭,清亮明丽,灿若星子,静若处子,形同新月,被如同绿丝带般,茵茵的青草环绕着。泉弯之边,拾级而上,有亭台楼阁,白墙黄瓦,回廊环绕,在这“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沙漠之中,恍若市蜃楼,让人恍惚,让人疑惑!隔离的围栏,使我无法靠近那一弯的碧月,只能远观,那静如琉璃的幽潭。

这是真实的吗?摸一摸摇曳的芦苇,是真实的存在,是沙漠里的绿洲,不是海市蜃楼。这便是传说中神秘的“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月牙泉了,它依偎在鸣沙山的山脚边,被沙丘环抱,如同遗落在大漠中的一块绿宝石,闪着莹莹的碧光。在绿树的掩映下,又恍如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含羞似嗔,清丽温婉、身着绿罗裙的绝代佳人。那坐落在月牙泉边上的亭台楼阁叫鸣月阁,是九十年代的仿汉唐建筑,楼阁层出,错落有致,其中最高的一座是月泉阁。我并没有走入阁中,而是久久地驻足在鸣月阁的庭台上,遥望着碧如翡翠的月牙泉。

那盈盈的碧水,只望那么一眼,仿佛便能洗去眼中的阴翳,让眼眸清亮无比。或许它便是沙漠的.眼,那眼中的泪泉,荡漾着无情沙漠一丝丝的柔情,这丝丝的柔情给了沙漠中迷失方向的生灵,多少生的希望。也许,恰恰是这份的柔情,让道是无情却多情的鸣沙山心生慕,但它又明白,沙泉不能共存,于是乎,望而止步,永远停留在一步之遥,守望着月牙泉。它伸展着柔软的沙臂,轻拥着月牙泉,似一个伟岸俊朗的男儿,怀抱着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子,而月牙泉,则楚楚动人地依偎在鸣沙山的脚边,清亮的眸子,亦闪着对鸣沙山,无比的信任、爱慕和敬仰之情。

都说“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享受!我想这是因了鸣沙山多情的呵护,月牙泉柔情蜜意的相伴,才有了如此动人的韵味和风姿!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是月牙泉赋予鸣沙山的灵性吧!沙山虽峭,而沙粒从不滑落到月牙泉中,即使有风吹过,那些沙粒似乎长了翅似的,只往沙丘上飞卷而去,即使被人踩落,不日它们便恢复如旧,沙坡依然势如刀削,光滑如绸缎。也许是受到三千年的悠悠岁月的洗礼,这些纯粹的沙粒比谁都明白这弯月牙泉存在的意义

有水的地方,便有了人迹。月牙泉边上渐渐就有了人烟、亭台楼榭,古刹宙宇也临水而建。鸣沙山,有月牙泉的相伴也不再冷漠孤独,如刃的风骨中也多了几许的柔情。斗转星移,鸣沙山和月牙泉,沙漠与清泉共存,不知沧海桑田几度,这大漠中的神话,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天地间无言之大美,深深震撼了赤县神州!从汉代始,自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后,月牙泉便已是名驰神州的游览胜地了,只是那时,它叫沙井,又叫药泉,曾一度还被讹传为洼池,清代才正名为月牙泉。由于月牙泉位于敦煌西南方向的不远处,鸣沙山北麓,而敦煌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然是人来人往,三教九流,云集之地。来到敦煌的人,便没有人不想去看看,那静卧在荒漠中,披着神秘面纱,千年不涸的神奇绿洲。如今,我也慕名而来。

望着清洌的泉水,无风的水面,如镜,映着蓝天白云沙丘,水中的白云悠悠地变幻着身影,如飞马,如游龙,如苍狗,如千百载来,悠悠岁月的幻影呈现。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船舸游人、古刹殿宇、香火缭绕在月牙泉边上;风流倜傥的骚客文人、徘徊在回廊亭台间,吟诗作赋;粗犷豪迈的侠客武夫、手中兵刃寒光闪闪,穿梭其间;商贾云集,马车驼铃,叮当作响;胡琴琵琶,羌笛声声,脚踝银铃响,红衣面纱飘,风情万种的西域女子,清亮的嗓音、柔软的舞姿、让鸣沙山的每一粒沙子都为之动容,让月牙泉的寸寸清波为她们而荡漾!如今,我来,为鸣沙山,“山以灵故鸣”而动容;为月牙泉“水以神益秀”而动心!

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岁月,不管世间历经了几度的沧海桑田,而它们依然不离不弃,相敬如宾,相爱如初,永远璀璨在历史的长河中。原以为,它们会永远如此。然而,就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受到种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鸣沙山竟渐渐变了心,步步逼近月牙泉,大漠亦挥舞着风沙,不停地吞噬着月牙泉。曾经,碧波荡漾、翔浅底、水草丰茂的月牙泉,变成了两滴的清泪,落在大漠之中,伤心欲绝。后来,经过敦煌政府的大力抢救,月牙泉才得以复活。政府又牵手修好了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的关系。固而今曰,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下,我依然可以看到鸣沙山、月牙泉,相拥相依,琴瑟和鸣端坐在大漠之中,依然可以看到鸣沙山“四面风沙飞野马”的壮阔和月牙泉“一潭之影幻游龙”清澈。

倚靠在鸣月阁的栏杆上,我凝望着清澈见底的月牙泉,映着鸣沙山,大气磅礴的身影,真心地祝愿它们能够破镜重圆,和好如初!

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2、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3、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4、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5、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6、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8、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9、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0、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11、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12、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13、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4、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15、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16、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17、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18、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19、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20、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21、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22、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2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4、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5、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26、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27、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28、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29、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30、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31、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32、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3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4、石倘能言,也应似,望古增呜咽。——王仁溥《念奴娇》

35、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36、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3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38、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39、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40、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41、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42、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43、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44、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45、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46、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47、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9、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敦煌,绮丽诡怪莫高窟。

汉唐雄风吹拂着西域,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

踏入敦煌,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窟龛徒地向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历史告诉我们:“敦,大也,煌,盛也。”但是,对于敦煌,我们却显得异常陌生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要塞,它南枕祁连,西接塔克拉玛干,北靠北塞山,东峙三危山。从地理环境看,敦煌无异于漫漫沙漠戈壁中的一片绿洲。

可是,如今当我们行走在奔往敦煌的路上,有时竟一连数百里都看不见人烟和生命

从车窗向外望去,旷野里无一不是黑色或者黄褐色的石头和黄沙。

导游解释说:一望无边的黑色或黄褐色的石子叫“戈壁”;那漫无边际的黄沙叫“沙漠”。

在猛烈太阳光的烤炙照下,公路两旁的戈壁和沙漠所升腾起来的光焰让人看得头晕目眩。即使,间或出现一丛或几蓬低矮的红柳、骆驼刺、梭梭草之类的绿色植物,也无一不是灰头秃脑的,仿佛随时都有被烤焦、枯萎或蒸发的危险

我们还看到,那些绵延起伏的灰色山脉,由于长年干旱无雨,山上寸草不生,没有植物,毫无生机可言,成为典型的的“死山”。

莫高窟的周围也莫不如此。

“鸣沙山”由数个大沙丘堆积而成的,著名的“月牙泉”就蜷缩在这偌大的沙漠里。

在“鸣沙山”,当你目睹周围高高的沙山随时都有夷为平地,其间的那一汪名叫——“月牙泉”的清泉随时也都有被黄沙掩埋的可能的时候,谁人不会忧心忡忡呢?

历史上,曾把敦煌叫做“沙州”。

抵达敦煌,你会突然发现:随时准备向人类发起进攻的高大沙丘就虎视眈眈地睡在你的身旁。让你惊讶于人与自然的对抗竟是这般切近!

千百年来,敦煌和莫高窟就一直在顽强艰难地抵御着大风和沙丘的疯狂进攻!

感谢一条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群中属疏勒河系的河流,是这条全长800里的内陆河,成为浇灌敦煌绿洲惟一的生命之水。

这条河流,名叫党河。

是这条母亲河一直哺育了敦煌,成为莫高窟免于沙漠吞噬的绿色屏障的。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3华里之多。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雍容大度佛像、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栩栩如生、飞天婀娜多姿,精巧的构图,艳丽的色泽……宛如朝夕成就。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城东南,一砾石层断崖之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山,前临大泉河,南北长达近4里。

据唐代碑文记载,自秦代建元二年(366年),那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在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凿窟,历经千多年来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至今仍保存着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各朝代开凿的洞窟735个,壁画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据唐代碑文记载,自秦代建元二年(366年),那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在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凿窟,历经千多年来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至今仍保存着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各朝代开凿的洞窟735个,壁画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顺着时空的'引导,一阵千年后的足音,先后漫过第429窟、第290窟、第96窟、第130窟、第148窟、第158窟……

其中,第429窟是一幅再现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由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当时游牧民族狩猎生动场景的壁画。图中两个骑手正在山林中与群兽搏斗,一个在山巅跃马而起,弓张弦满,正射向扑来的老虎;另一个在山谷纵马奔驰,挽弓猛射,追逐成群的猎物。黄羊、野牛和龙或腾跃或狂奔于山中,神态生动异常。背景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气势磅礴。色泽浓重强烈,线条简洁明快、遒劲挺拔,表现手法自由而纯熟。这一时期,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地区,开始了史称“北朝”的时代。在一百四十多年中,这一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十分盛行,此间的壁画,就是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情的真实再现。

而第290窟,则是一幅反映北周贵族隋国公杨坚称帝,结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政权,建立了“汉人”称帝的大一统隋朝时期“马与马夫”生活场景的壁画。壁画生动地描画了一对疲惫不堪的红马半卧在地,不听主人使唤,愤怒的主人扬鞭向马打去,马低首扬蹄似挣扎又似反抗。画面主设红、黑二色,单调而明快,马和马夫的形象生动,动感强烈,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刚劲有力的马蹄、人腿。而马夫的衣着、面形也颇具西域“胡人”的气质。壁画对于研究生活在西北戈壁和草原的少数民族“人与马交互”的生活与历史具有及其重要价值

第96窟是莫高窟最大的佛窟,始修建于唐朝(公元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阴祖等共同建造,又称“大佛殿”。大佛殿位于石窟群的正中间,窟檐依崖而建,原为四层,晚唐改建为五层,宋初重修,现存的九层木构窟檐为1935年建造。俗称“九层楼”,高达45米。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窟内的倚坐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高3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为敦煌石窟内第一大佛,我国第二大佛,世界第四大佛(世界第一大佛为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第二大佛为阿富汗巴米羊石窟东大佛,高45米,已被炸掉;第三大佛为巴米羊石窟西大佛,高38米。)。据敦煌遗书记载,这尊大弥勒佛像因位于唐开元年间所造第130窟大佛之北,遂称北大佛。大佛经过后代多次重修,现存外表为公元1928年重修九层楼时妆绘,但是基本上保存了初建时的造型。1987年由敦煌研究院主持重塑了大佛的双手。

第130号洞窟(南大佛)为敦煌第二大像,因位于96号窟之南,所以称为南大像。像高26米,石胎泥塑弥勒佛坐像。前后耗时30余年。大佛头部较大,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是却很好的解决由下向上仰望时的视觉察差,从而使所有敬佛者当下跪在大佛脚下仰望佛的面部时,仍能清晰的看到既庄严又慈祥的弥勒佛的面部表情。

其洞窟中的飞天为敦煌石窟最大的飞天图像。绘于南北两璧之上部,每璧两身,各长2米,为宋代重修时所作。

第148号洞窟(李家窟)位于南区崖面南段三层。该窟建于唐大历年间,乾宁时重修,窟主李大宾,故称“李家窟”。据造像题材又称“卧佛洞”、“涅槃窟”。佛床上塑释迦涅槃像一身,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72身(清修)。

第158号洞窟(大卧佛):敦煌彩塑代表作之一。又称涅槃像、睡佛,吐蕃时期所造,像身长15.8米,肩宽3.5米,为石胎泥塑。头南脚北,面东,右胁足横卧在长17.2米、高1.43米、宽3.5米的佛床上。其洞窟中的璎珞飞天,是飞天壁画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佛祖涅槃后,诸天人于其遗体上空飞行,遍散七宝、珍珠、香花、璎珞的情节。

无论是再现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由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封建政权时期游牧民族狩猎生动场景;还是反映北周贵族杨坚建立了“汉人”大一统隋朝时期人马与戈壁、草原“交互”的生活场景;不论是石胎泥塑还是飞天壁画,无不堪称一时一地的代表作之作,也是一时一地的历史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

真乃自然与人类历史的旷世杰作!

在若干千万年里,早在远古时代,由中原西迁的“三苗”部落就在敦煌一代繁衍生息。汉唐时期,敦煌是扼守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也是当时的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更是佛教东渐传播的枢纽地域。

该想,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经历了怎样的胼手胝足和辛勤的耕耘,才拾掇出了这么一片文化的瑰宝——-“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