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唯美句子押韵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
格律诗指的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成为颈联,5、6句称为颌联,7、8句称为尾联。
一,声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指的句内词单元);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4,脚分明,不可踩脚(指的在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同)
二,对仗要求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指的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最好平仄也相对。
三,押韵要求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2,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五言为多,七言为少。
3,一般押平声韵为多
4,一韵到底
5,脚分明
6,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7,不可撞韵,指的不该押韵的白脚上押了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8,尽量避免挤韵(在不适当的地方用了同韵母的字)
四,章法要求
格律诗在一首诗的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做到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平仄诗格律表》为了帮助大家写普通的格律诗,我将逐步把七绝、七律、五绝、五律的标准格式介绍一下,在具体应用时,并非每个字都如此,还要注意“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其实掌握了这些原则,会写是不难的,当然写好不容易。
一、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提起古典诗词,有必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古典诗词。我以为,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诗词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是文体之一,它必然具有一般文体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讲究谋篇布局。在诗词创作里,我们称之为章法。在谋篇布局里,诗词应有的波澜、线索、脉络等等,都和其它文体一样,是需要处理好的关键。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这一点,就使诗词一下子与其它文体形式区别了开来。因此,我以为,没有韵或者压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这个范畴。当然,在诗词产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不能同日而语,不去争辩,也没必要讨论。基于这一点,为了体现诗词的音乐美、节凑美,就要讲究格律。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诗词、散文都是直接书法情感的文体。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这一点,就把散文(包括杂文类)区别开来。含蓄与凝练,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表达的技巧,文字的生动准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作为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言的优美和谐和统一。我们下边分别来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词的语言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诗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所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所谓凝练,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还有一点,是诗词所特有的,那就是语言的音乐感。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比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因此,都不是诗词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是诗词所具有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没有了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叫诗。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挂狗头卖凤凰肉也罢,总之不是诗词。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因此,要想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优美的诗词,必须掌握格律。
其次,诗词写作要讲究章法。有人说叫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前边的时候,要注意照顾到后面的。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叙、倒叙、插叙等等。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的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还要受格律、对仗、文字数量等等的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再次,就是诗词创作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以及那些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一般技巧,用在个别的句子上,就是修辞。而用在篇章或表达中心思想上,就是技巧了。大体技巧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的更好。
对于初学者,我认为语言最重要,也最难把握。这里大致要分三步。最初由于不适应格律的约束,要努力地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这一步,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第二步,等格律渐渐掌握了,熟练了,就要要求自己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这一步因人而异,大致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第三步,等到句子基本没有问题了,就要再进一层,逐渐地熟悉技巧,使自己的句子更加生动、含蓄、精警,有味道。语言的含蓄、凝炼是要比格律更难的问题。首先与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读书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有人的语感好,可以进步很快。有人的悟性高,语言天生出彩。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使用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词来。吟安一个字,需下十年功。其实不是确定一个字需要考虑十年,而是说,没有数十年的努力,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的。说到最后,语言的问题,不仅是功夫的问题,还是境界的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及至的艺术,进入这个艺术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二、律诗的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即诗的前两句),颔联(又叫承接联,即第三、第四句),颈联(又叫转折联,即第五、第六句),尾联(即第七、第八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可见,起、承、转、合,是很关键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假如我们写春游,首联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这时候人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面的描写来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现。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眼前的景物,用笔把眼前的景物描写下来,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听到的。开始交代了春游的时间、地点、目的等等,接下来交代眼前景色,读者就可以自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就象实地春游一样,如眼亲见。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到了转折的时候,我们可以跳荡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换个视角来表达,或者干脆写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感慨、联想,似乎是离开了刚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到了结尾的时候,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想办法回到开篇游览的内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三、绝句的章法和构思
绝句的章法与律诗章法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但也有许多不同。一般来说,律诗的起承转合分别由一联来承担。而绝句是分别由一句来承担。就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律诗的章法比较好把握,波澜不需要太大,精彩之处一般体现在中间两联上,大开大阖,主要以铺陈为主。比如温庭筠的《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比如杜甫的《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是如此。这些铺陈,不一定都以气势取胜,但却以气韵取胜。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开合、跳荡,或绵绵荡荡,或惊心动魄。而绝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绝句的精彩之处,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起承转合之间,短短的四句话,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写作内容、目的、意义。因为体裁小,不可能写的那么详细,但也必须交代明白,这就需要很深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构思。绝句必须在精妙构思的基础之上,给人留下足够的回味。想写的内容当然是需要写出来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设计安排,取材、剪裁颇费脑筋。写细了,会浪费笔墨。写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须抓住最精彩的一点展开。绝句之绝,就要体现在诗人的思力上。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构思,是不可能出经典之作的。
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那样往往会后继乏力。只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轻轻地开了头就可以了。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一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们知道,赤壁是个古战场。自古写这个题材的很多,但我以为杜牧的这一首与众多的同题材作品不同,有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跳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句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说法,我们不用在这里详加陈述,二乔的结局在这里代指了战争的结局,这是诗这种文体所特有的方法。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前文我们提到过关于技巧的问题,这里的技巧是针对全篇而设立的,因此它是篇章的技巧,而不简单地是修辞。关于技巧的问题我们留待日后再详细讨论,这里只是顺便提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跳转。东风句的出现,在我们初读此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突然。我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东风与废戟的关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而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才明白它的妙用。这就是转折的妙处,这就是波澜。从捡拾废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认前朝,进而想到东风,于是假设,最后妙结,这之间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
四、诗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是文体之一,自然也应该象文章一样,忌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古风和词因为较长,需要波澜,这个道理好理解些。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也有与此相反的特点就是:平缓、高潮、平缓、更高潮。错落有致,极具感染力。
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甚至绝句因为篇章短小,更要求有起伏和变化,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在绝句中,大概是由于体裁的特殊原因,先抑后扬,层层推进的手法比较多。而先扬后抑的手法用得似乎比较少。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我们所说的波澜,不仅仅指感情的起伏波荡,也含有文字的色彩、声调的交互转换,场面的感觉变化,动静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来实现作品跌荡起伏的效果。
总之,诗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有音乐、情绪、情感、场面、动静、快慢、明暗等等多种效果变化下的美。起伏和波澜也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变化,其他方面的变化也可以达到跌宕错落的效果。我们在欣赏古人诗词的时候,自然应该为作者的匠心安排而深入细致地体会。如此,才不枉读古人诗词。
五、诗的精美构思
诗要有精美的构思。
诗人写诗,当然是先有了想要写诗的主观意向。因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动,要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写出来。但诗不能象流水帐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除了要巧妙的设计章法以外,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来打动读者。
律诗由于篇幅相对较长,对构思的要求相对绝句要宽一些。绝句的篇幅狭小,就必须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
六、诗和诗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有人说诗眼就是炼字,某句话里的某个字炼的好,使得全句增色,这个字就是诗眼,比如王安石的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但我以为,这不是诗眼,这只是眼字。
诗眼,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诗的结构过于复杂,因此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示,以帮助读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个时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诗的主题不好明确交代,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诗眼。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诗眼。大多数诗是没有也不需要诗眼的。诗眼只根据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诗的诗眼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诗为例,分四联,因此,诗眼可以安排在诗的任何一联里。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联安排诗眼,比如笔者的《秋兴二》。
家在最高楼上住,惯听天外淌秋声。边城鼓角几时起,朔漠悲笳何处鸣。司马书来先泪下,沈园柳老倍心惊。诗人自是多情客,且为情多痛一生。
这首诗刚发在网上,许多人的评论是:起的高古,后面不知道转哪去了。其实在首联里已经安排了诗眼,读懂了首联,相信全篇皆通。因为家在最高楼上住,所以夸张地说:惯听天外秋声。其实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声为何物?此说似乎不通。因此这里暗指的是一种幻觉,说的是历史长河里的旷古之音,也就是说在感怀历史。明白了这一层,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来的两联,是四个典故,都是与诗人有关的,一个讲边塞之苦,一个讲去国怀乡之痛,一个讲朋友相思之苦,一个讲悼亡之痛。结尾的两句边转边收,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首诗里,我就章法做了个尝试,不说成功与否,但就整个诗的脉络而言还是清晰的,关键在于首联的诗眼的安排。
也有在颈联安排诗眼的。比如江西熊盛元先生写河西走廊的诗(题目记不太确切,不加了)。
不到河西旧走廊,更从何处味苍凉。一川沙石驼铃碎,万里风烟塞草荒。云缀天心难化雨,愁生芒角欲撑肠。萧萧红柳今如昔,只有衣裳异汉唐。
这首诗初看以为就是一首记游的诗,其实不然。关键的地方在于第五句,那“云缀天心难化雨”,写的不是自然现象,是在讽刺历代的统治者都喊着要重视边疆,却空有好的政策,最终落实不了,致使这里到今天还是如此荒凉。这一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看不透,全篇朦胧,欣赏便只能处于低层境界。
尾联安排诗眼的比较多,既然开了头,干脆就再举一个笔者自己的例子。比如笔者的《秋兴三》,就是在结尾安排诗眼的。
时逢三五怕团圆,酒欲消愁今更难。两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顾影怜卿瘦,柳下偎人觉臂寒。梦醒但余环佩响,最高楼上夜犹阑。
怕团圆是怕别人团圆而自己不得团圆,中秋团圆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销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来的花前顾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结尾。梦醒之后犹觉闻得环佩响,说明那其实只是梦中的情节。联系前面的借酒销愁,自然是酒后入梦。有人说“环佩”二字泥古了,因为现在没人再戴环佩。先不说此说是否成立,单就梦中情节,其实是不能与现实相比拟的。梦中情节多怪诞,现实中的相会幻想在梦中,今人变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后如闻环佩之音,无论如何是说得通的。
颔联包含诗眼的情况比较少,盖因大多以承接为主,顺其自然地交代下来的缘故。但我们前面举过的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的例子,其实就可以看作是颔联包含诗眼的代表,读者不妨自己找来对照一下。
绝句里的诗眼也是很多的,比如“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再比如“不得到辽西”句(金昌绪《春怨》),也是诗眼。因为辽西是良人远征的地方,诗中的女主人公只有梦中才能与丈夫相会,却被黄莺的叫声惊破了,因此喊打。如果不知道“辽西”的内涵,全诗又如何懂呢?
需要区别的是,同样是为了交代内容的需要,有的在作品的题目里加入某些信息,有的在序言或者后记里说明,这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旨和理顺作品的脉络思路,但与诗眼无关。
诗眼,有的时候与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一千古名句不仅是警句,还是诗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诗眼,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就不能说是诗眼。
我们了解了诗眼的特点和用途,在今后自己的创作中不妨加以使用,一是为了章法和脉络更加清晰,一是可以在含蓄的基础上揭示主题。尤其那些《无题》类作品,因为诗以外的信息很少,适当使用诗眼来交代些必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七、读诗与欣赏
我们学习诗词的写作,需要读大量古人和今人的作品。尤其需要大量地读和背诵古人作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读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就可以的,而是要认真地学习。这学习的过程至少需要两步,第一步是读懂作品,第二步是要学会欣赏作品。
一首诗放在我们面前,我们首先要读懂它。诗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题是什么,它到底都讲了些什么。表面意思也许是容易理解的,可它还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或内涵,就不一定都能理解了。初学时,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有限,经验不多,会影响我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前人写的诗话、词话、理论文章以及赏析、评论文章,来帮助我们理解。当我们读过相当数量的作品以后,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便会逐步增强,也许我们可以适当地甩掉那些“工具”来独立地阅读和欣赏了。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读诗的过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读懂这首诗,我认为大致可以分这样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表面意思:作者在赤壁古战场上偶然捡到一块废弃的断戟,回家后经过清洗打磨,发现这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时留下的。于是引发了作者对那场战争的思考:假如当年没有东风的相助,周瑜就不可能取得那场战争的胜利,江东的两位美人大乔和小乔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而被锁于铜雀台上。
但这只是诗的表面意思,这种说法也许有趣,但一首诗如果只讲这一层意思,也就没有多大的思想意义,更谈不上什么价值所在了。因此,我们需要理解诗的深层含义:历史可能是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必然的,多少特殊的因素、多少主观的与客观的条件,共同决定和影响了历史的发展,人,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往往会面临许多的无奈。当然,面对这样一首千古名篇,可能每一位读者对它的理解都会有很大不同。但只要你能够读到或者理解到这一个层面,可以说这一首诗就基本上没有白读。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感慨,还不止这么简单。
从有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杜牧是懂军事的。和众多的封建文人一样,杜牧也存在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与李白的“功成名遂身退”的理想抱负相类似,杜牧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几乎是旧时文人的共同特点。可是成功的文人毕竟不多,而大多数文人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不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慨,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胸臆是他们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之一。在杜牧心理也许这样在想:周郎一战成名,不过是靠老天爷帮忙而已,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只不过是没有那样的机遇罢了。这样的思想,与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涵。所区别之处在于,陆游的感慨是通过律诗的气韵直接表达出来,虽然也有婉曲(毕竟不是直说,是拐了个弯子的),但毕竟容易理解。而杜牧的想法,却藏得很深。这也是律诗与绝句的重要区别之一。
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我的这个理解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作者的真实思想未必如此。不过这不是我的发明,前人的诗话词话里应该有类似的分析。即便没有,我想我这样的理解恐怕也不过分,因为诗的魅力之一,就是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这在欣赏的意义上,是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再创造。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诗的复意。
我前面举的许多例子,比如王昌龄的《春怨》,比如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都是读者读出来的,因为作者没有这样的注解。诗歌有诗歌自己特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只有掌握了这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才能与作者沟通,才能与古人对话,才能产生思想上的共识或共鸣。
关于读诗,限于篇幅问题,我们只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讲第二步:欣赏。
对于一篇作品的欣赏,我认为同样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理解作品,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沟通,产生共鸣,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问题不多说了,相信读者已经可以理解。
其次,欣赏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比如《赤壁》的起承转合,它的假设手法,以及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等等,就是这首作品的主要特点。作者不说赤壁之战的结果如果改变的话,会使东吴灭亡和生灵涂炭等等可以想到的问题,而把着墨点单单放在二乔身上。而且这二乔可能的遭际,仅仅依靠对于历史细节的捕风捉影的传说上。这样的手法是只有诗歌才具有的,它是高度艺术手法的体现,是以点代面的结果,会使得作品更富趣味性和可观赏性。至于后世有些文学评论家对其肆意歪曲和诋毁,认为作者不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而只担心两位美人的遭际,因此反映了作者的某种心态和低级趣味,甚至引到阶级性、政治地位等等,那就不是正常人的正常心态了。我只能说,这样的人不配读诗,只配去读字典。
再次,我们需要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具体的修辞手法等等细节的东西进行欣赏和学习。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的炼字技巧,就很值得欣赏。
让我们再举一个今人的例子来具体的谈一下欣赏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当今的网络诗人贺兰雪的作品《七律·甲申上元(其一)》。
华灯照树树青青,爆竹相随月满城。道路尽夸春意迩,儿童会咏马蹄轻。素衣渐墨仍频浣,病眼逢花欲暂明。与我镜中相看了,始知如此亦平生。
首先需要说明,这首作品不是贺兰先生的最佳作品,只是一个普通的作品。恰逢日前有一网友就这首作品与我探讨,所以我多读了几遍,举这个例子方便些。如果贺兰先生觉得不妥,容我日后改正。
题目是甲申上元,暗示内容可能与春有关。首联以景起,树青青是树叶绿了,暗示“春”字,仅扣题目。爆竹和月,正是上元节的特点。颔联出句的“春”,算是第一次对主题的明示,对句的马蹄轻,极有可能就是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典,还是为了暗示春“字”。前面两联做够了铺垫,后面开始用细微的笔触写自己的心境。“素衣渐墨仍频浣,病眼逢花欲暂明”。初看这两句,可以感觉到诗人遣词造句的能力。“仍频浣、欲暂明”似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却应该是诗人貌似随手拈来却很能体现作者功力的得意之处。结尾的“使知如此亦平生”点明了主题,应该是诗眼所在。有的读者也许会说:作者到底写了些什么呀?我怎么还是没看明白。我以为,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就是诗人用诗这样的文体,随手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偶然产生的一点心灵的感慨和波动。人的一生并不长,也绝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天天顺顺利利,想什么得什么。不要说建功立业,就是事业有成也是一般人的梦想而已。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只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钱也许不多,但衣服要穿得得体干净。高兴的事情也许不多,但是不能泯灭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仍频浣、欲暂明”透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因此,“如此亦平生”的感慨就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了。我们说,这首诗的立意、境界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平淡的语言,淡淡的心思,就在不知不觉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一样可以打动读者的心,使我们产生共鸣。年轻的读者也许把握不到,有了一定年龄的人,是会有所体会的。“仍频浣、欲暂明”几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言极其老到,是多年功力的体现。颈联一出,毫不费力,可以说于平淡处见神奇,是可以欣赏和学习的。
我们阅读和欣赏古人作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学习。欣赏和分析今人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这关系到我们的眼力。眼力高的人,其自己的作品不一定就高。但眼力不高的人,其作品肯定不会高到哪去。因为我们只有知道了别人作品的好处与不足,或者说知道什么叫做好,怎么才叫好,自己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别人好的语言、章法、技巧,我们自然可以学习和模仿。而知道了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去避免。这就是读诗和欣赏的根本目的。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有人说诗眼就是炼字,某句话里的某个字炼的好,使得全句增色,这个字就是诗眼,比如王安石的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但我以为,这不是诗眼,这只是眼字。
诗眼,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诗的结构过于复杂,因此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示,以帮助读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个时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诗的主题不好明确交代,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诗眼。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诗眼。大多数诗是没有也不需要诗眼的。诗眼只根据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诗的诗眼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诗为例,分四联,因此,诗眼可以安排在诗的任何一联里。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联安排诗眼,比如笔者的《秋兴二》。
家在最高楼上住,惯听天外淌秋声。边城鼓角几时起,朔漠悲笳何处鸣。司马书来先泪下,沈园柳老倍心惊。诗人自是多情客,且为情多痛一生。
这首诗刚发在网上,许多人的评论是:起的高古,后面不知道转哪去了。其实在首联里已经安排了诗眼,读懂了首联,相信全篇皆通。因为家在最高楼上住,所以夸张地说:惯听天外秋声。其实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声为何物?此说似乎不通。因此这里暗指的是一种幻觉,说的是历史长河里的旷古之音,也就是说在感怀历史。明白了这一层,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来的两联,是四个典故,都是与诗人有关的,一个讲边塞之苦,一个讲去国怀乡之痛,一个讲朋友相思之苦,一个讲悼亡之痛。结尾的两句边转边收,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首诗里,我就章法做了个尝试,不说成功与否,但就整个诗的脉络而言还是清晰的,关键在于首联的诗眼的安排。
也有在颈联安排诗眼的。比如江西熊盛元先生写河西走廊的诗(题目记不太确切,不加了)。
不到河西旧走廊,更从何处味苍凉。一川沙石驼铃碎,万里风烟塞草荒。云缀天心难化雨,愁生芒角欲撑肠。萧萧红柳今如昔,只有衣裳异汉唐。
这首诗初看以为就是一首记游的诗,其实不然。关键的地方在于第五句,那“云缀天心难化雨”,写的不是自然现象,是在讽刺历代的统治者都喊着要重视边疆,却空有好的政策,最终落实不了,致使这里到今天还是如此荒凉。这一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看不透,全篇朦胧,欣赏便只能处于低层境界。
尾联安排诗眼的比较多,既然开了头,干脆就再举一个笔者自己的例子。比如笔者的《秋兴三》,就是在结尾安排诗眼的。
时逢三五怕团圆,酒欲消愁今更难。两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顾影怜卿瘦,柳下偎人觉臂寒。梦醒但余环佩响,最高楼上夜犹阑。
怕团圆是怕别人团圆而自己不得团圆,中秋团圆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销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来的花前顾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结尾。梦醒之后犹觉闻得环佩响,说明那其实只是梦中的情节。联系前面的借酒销愁,自然是酒后入梦。有人说“环佩”二字泥古了,因为现在没人再戴环佩。先不说此说是否成立,单就梦中情节,其实是不能与现实相比拟的。梦中情节多怪诞,现实中的相会幻想在梦中,今人变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后如闻环佩之音,无论如何是说得通的。
颔联包含诗眼的情况比较少,盖因大多以承接为主,顺其自然地交代下来的缘故。但我们前面举过的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的例子,其实就可以看作是颔联包含诗眼的代表,读者不妨自己找来对照一下。
绝句里的诗眼也是很多的,比如“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再比如“不得到辽西”句(金昌绪《春怨》),也是诗眼。因为辽西是良人远征的地方,诗中的女主人公只有梦中才能与丈夫相会,却被黄莺的叫声惊破了,因此喊打。如果不知道“辽西”的内涵,全诗又如何懂呢?
需要区别的是,同样是为了交代内容的需要,有的在作品的题目里加入某些信息,有的在序言或者后记里说明,这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旨和理顺作品的脉络思路,但与诗眼无关。
诗眼,有的时候与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一千古名句不仅是警句,还是诗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诗眼,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就不能说是诗眼。
我们了解了诗眼的特点和用途,在今后自己的创作中不妨加以使用,一是为了章法和脉络更加清晰,一是可以在含蓄的基础上揭示主题。尤其那些《无题》类作品,因为诗以外的信息很少,适当使用诗眼来交代些必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青春奋斗的诗句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12、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14、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1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青春奋斗的诗句2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4.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5.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6.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
7.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8.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9.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10.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2.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14.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5.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16.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17.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18.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落花》
19.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20.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1.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22.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3.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4.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5.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2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2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29.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0.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1.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2.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3.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杜甫《百忧集行》
3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35.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36.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37.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38.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39.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40.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41.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42.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43.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4.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4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46.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47.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48.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49.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长安夜雨》
50.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51.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52.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3.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54.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55.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6.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57.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58.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59.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60.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61.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6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63.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青春奋斗的诗句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5、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拟古》
7、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杂曲歌辞·行路难》
8、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1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11、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2、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13、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1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16、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1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18、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1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2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21、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22、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
23、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2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青春奋斗的诗句4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6、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3、丈夫不报国,终为愚***。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1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1、业精于勤,荒于嬉。
2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24、志当存高远。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6、百学须先立志。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9、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3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3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2、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3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46、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4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5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5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5、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58、志不强者智不达。
5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5、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6、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8、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1、从今开始,我要帮自己一个忙:卸下负担忘却疼痛抚平创伤。
12、人生就像河流,只有找准了河流的轨迹,才能判断出河流未来的方向!
13、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
15、胜利果实,永远挂在树梢上,你可要努力往上跳,才能摘到啊!
16、我们不行,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行,而是因为别人说了我们不行。
17、现在磨砺就是将来成功的资本。愿你在新的一千年里,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18、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20、成长是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亲自上路,不能借谁的腿,谁的光阴。
21、人生难免要遭遇挫折与失败,与其用泪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战。
22、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直到实现远大的理想。
23、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
24、理论彻底,策略准确。然后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和精神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
25、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6、如果你将失败关在门外,成功也会因而生畏。
27、最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最会抱怨时间不够。
28、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29、当然即使是老夫老妻也要时刻让他知道你是女人,你需要他的呵护。
32、登上了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33、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34、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35、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37、一笔一画关乎成绩,一字一句决定人生。
38、人贫困不是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拼搏,仍然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41、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2、保持你的好奇心,这将是你创造的源泉!
43、一个年轻人要能够继承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他出生于贫贱之家。
4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46、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失败中都看到机会。
47、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9、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
51、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细致一点儿,再细致一点儿。
54、如果可能的话,更强一些,宁可强的让人羡慕,也不能弱得让人可怜!
56、经验是由痛苦中萃取出来的。
58、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出世,但却很难成长。
59、内心安静,理智冷静,不为外物所动,能够适可而止,就不会有灾难。
60、凡是重要工作,必须要做计划;凡是计划,必须要量化。
61、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62、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6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64、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性、原则性;只要你遵守人生的游戏归则,坚守做人的原则;成功离你就越来越近。
66、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一定成功。
67、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6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70、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72、当你做出决定开始行动时,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73、我们的梦想就在高高的山巅上,如果每天攀登一阶,矢志不渝,梦想终会实现。
75、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77、你的时刻有限,不好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好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78、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9、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80、生命的路上,耐心使你获得力量,耐心使你认清方向;耐心使你坦途疾进,耐心使你少遭波浪。
82、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83、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8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做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