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必然偶然格言书法
苏轼禅诗其一: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西东?
这首诗的名字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早期的禅诗。飞鸿留爪取自《传灯录》:“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留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能解向中行”。苏轼借此典故来感叹世事聚散无常,人生如同单程车道有去无返。人活在世就如同飞鸿,而所经历的就如同鸿印,都是当时觉得很重要,当时间流逝再回头看其实也不过如此,功名利禄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无力及其无聊的,生活一直在继续,没有重头再来的道理。
苏轼禅诗其二: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这首诗的名字是《病中游祖塔院》,是苏轼偶然生病,在养病期间游历祖塔院突然有所感悟:人生苦短,世人为了追求名利与荣华富贵苦苦挣扎,身心不得闲。药物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但是世人又用什么来治疗心灵上的痛苦呢?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顺应自己的心去行事呢?告诫世人勿用眼前的浮华忽视了生命的意义。
苏轼禅诗其三: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这个就是苏轼著名的《琴诗》。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各自发展的轨迹,相互之间各有因缘,相克相生,没有能够单独存在的个体。一个事件的发生到结束必然与其苏轼事件有所关联。新生事物的出现也必然是有苏轼应该出现的道理。即是凡事皆有个因果。
苏轼的爱国诗有哪些
爱国诗人苏轼
苏轼写过不少有名的爱国诗篇,比如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不过苏轼毕竟性格要洒脱一些,苏轼不像唐代杜甫那些时时刻刻耳提面命,少年老成,苏轼写不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痛心疾首的诗句,反而苏轼的很多诗歌都表现的比较隐晦,比如苏轼说“西北望,射天狼”,这其实是暗指当时北宋与西夏的战事,这种情绪是因为当时人心死定,朝廷重文轻武的局面的反映,但是在苏轼看似放荡不羁的诗作中,还是能感受到苏轼为民担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不过这种情绪要隐藏的深一些,外人不易察觉而已。
苏轼即使是被贬谪到黄州,过着艰苦的日子之时,也是时时刻刻注意朝廷的局势的,苏轼并没有像外表那样无拘无束,也没有想着苏轼一个罪臣要如何避嫌,苏轼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还谈到朝廷对西夏战事的看法,苏轼其实是主战的,苏轼甚至想上书请命,企图用戴罪之身上战场杀敌,来将功折罪。不过因为当时残酷的党争,苏轼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但是苏轼的一颗爱国之心没有没熄灭,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从不忘自己的担当和使命,这大概就是苏轼能够穿越千年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苏轼书法价格是多少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其中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很高。苏轼曾经学习历代书法家,集百家之长最后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苏轼对行书、楷书最为擅长,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一生坎坷漂泊,使苏轼的书法作品也风格多变。
现存有的真迹有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帖》等。苏轼的这些书法作品基本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中,民间也有流传。苏轼书法的收藏价值,它对现代书法研究贡献的价值,都是极高的。
因为苏轼流传下来的书法不是很多,因此即使是一小件书法作品其价格也是得三四百万。如果是更好的,保存的也很好的,那么它的价格更是天价了。
在前年的中秋国外拍卖会上,真假先不说,苏轼的《功甫帖》,据说这是苏轼唯一一个流于民间的一幅书法,拍了5000多万。而在一些拍卖网,苏轼的书法作品的价格基本都在一千万这个范围內。苏轼的《石竹神品》,成交价为10640万,苏轼的《帖子词》9184万。苏轼书法手卷价格在40左右,也有600万左右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作品,特别的苏轼的真迹,现在存于各大博物馆中,其价格是无法估计。换句话说,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苏轼一生漂泊,其书法作品风格多变,人们可以通过苏轼的这些变化来知道苏轼的心境变化。苏轼后期的作品,其艺术造诣到达了巅峰,趋于自然。
苏轼三次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苏轼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苏轼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苏轼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苏轼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苏轼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苏轼的强烈的不满,苏轼的政治对手将苏轼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苏轼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苏轼的不满之后被贬。
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苏轼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第三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苏轼绝命诗写了什么
元丰二年,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名为《咏桧》,原本这只是一首再正常不过的诗,却被沈括指出诗的最后两句有隐刺皇帝的嫌疑。明眼人都知道,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可苏轼却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打入牢狱,并牵连了几十位亲戚朋友。这就是震惊朝廷的“乌台诗案”。苏轼自知此罪难逃,就写了两首绝命诗,分别写给妻儿和弟弟苏辙。
苏轼在写给妻儿的绝命诗里,先写了牢狱中惨森森的阴风和凌冽的寒气,表明自己的处境。一向以豪迈著称,潇洒自由的自己原本应该抒发着远大的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现实中,却在这漆黑不见光明的牢狱里犹如一只待宰的`鸡子,担忧着自己的性命。苏轼还想念苏轼的妻儿,孩子渐渐长大,苏轼们脸上都挂着朝气,一眼就能看到希望和未来。苏轼的妻,哎,此生愧对于她了,让她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担惊受怕。
写给弟弟的绝命诗里,苏轼慨叹自己命运不济,为奸人所陷害。苏轼自知此次在劫难逃,性命不保,便交代了自己的后事,甚至把自己的妻儿托付于弟弟。当时,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的?真的是倾尽所有的感情和心血,所有的心情和想说的话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两首诗里。
害苏轼的是诗,最后拯救苏轼的也是诗。感情肺腑的两首绝命诗,任谁读了都为之动容,其中饱含的亲情之深沉让人潸然泪下。在大家的多方求情努力下,皇帝终于赦免了苏轼。
苏轼游记有哪些
苏轼的叙事游记散文享有很高的美誉,尤其是苏轼写的《赤壁赋》,文章大气磅礴,历经千百年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赤壁赋》也成为苏轼散文的经典代表作品,为后人所拜读。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诗词流露出的大气精神,震撼读者的内心。
苏轼的游记散文也体现这一豪放特色,言辞之间亢进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以苏轼的游记散文《前赤壁赋》为例,以此来分析苏轼游记散文的特色。解读这篇文章之时,需要先了解一下苏轼创作《赤壁赋》的时代背景。《前赤壁赋》是苏轼创作于黄州期间,当时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来到黄州后,苏轼闷闷不乐,苏轼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找不到人生的方向。1079年,苏轼因写《湖州谢上表》一文而被扣上了贬低朝廷的罪名。1082年,苏轼和友人两次泛舟到赤壁游玩,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前赤壁赋》中,看不到作者失意之情,全文豪迈大气,给世人展现出赤壁壮观的景象,并传递出作者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气节。
苏轼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赤壁壮观的景色。以苏轼和友人所观、所闻、所见的意象为创作对象,写下了赤壁故事和湖上的美丽风光。其中,作者借用“赤壁之战”的典故,缅怀追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年代。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景联想到道理,表达出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徐志摩《偶然》原文】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赏析】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入于此,表明诗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将偶然形象化,不仅充满情趣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此平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偶然,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与陆小曼的风波也是偶然;他学习金融是偶然,倾心康桥是偶然,飞机失事更是偶然。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珠子。
诗句开始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比喻自己,表明诗人在天涯海角肆意飘忽却高洁不俗,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突然一转意“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但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特别是“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只是一个偶然罢了。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等待,唯有追求的永恒。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持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这也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因果关系,投影是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里起到一个波浪转折的作用,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似乎还是比较融入但却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所以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最后说明其原因。而在“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有必要,中间用一个“更”字联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还在奉劝对方不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因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在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你”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的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情剧中的故意情节,在同样甘受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说明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是不会永恒的。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我相对应的主体的你,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但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顿时诗人一种失落的情感流露在心间,最后奉劝自己:“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起到一种安慰自己的作用,告诫一种人生哲理:很多时候何曾不只退一步想呢?同时承接上文“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第二节运用了“黑夜”,“海”,“光亮”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也运用了“相遇”,“交会”等相对应的动词,直接承第一个情节将第二个情节拉得更近,由云与水的远距离直接转入你与我的近距离,由白天转入黑夜,由水波转为海,完全是上一个情节的更进一步升华。你我即使距离再近或许也因为外部的因素而阻止我们的继续相遇,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即使情节安排得再好,环境安排得再好,心与心的艰难交融也最终成为一个泡影,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偶然相遇中互放的光亮也只是一时的不是永恒的事物,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盲目回忆过去,要赶快走出阴影,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也是诗人的感情变化条件,中间用一个“最”字联结,说明诗人以信心的态度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奉劝自己最好要忘记掉偶然的事物而迎接新的曙光,这是现实的无奈,人生的无奈。面对“记得”与“忘掉”的两难选择,最好选择了后者,人生何不是如此呢?
通过诗歌的全文不难读出所描述出的两个情景,语言生动,形式完美,情节波浪起伏,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诗歌前后两节相互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从表面上去看是一首爱情诗歌,仔细去品读,却更加有味,给人越读越有味的感觉,蕴涵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乏一篇经典名作。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并将诗歌的两个主人公融入到意境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偶然的相遇或不再来临,但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无不表现和谐之美。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感悟也会随着逐渐加深,因为人总是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前进的。
仰望星空,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但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充满挫折中总是遇到或多或少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但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最终的结果,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天空的一片云还是黑夜的海上,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还要奉劝自己,在奉劝对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方向,何不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忘掉呢,毕竟彼此的交会也留下过光亮。
在贫困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的偶然何不是一种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抒写着诗人的灵魂空间。在呐喊与追求的路上,难道不是苦苦挣扎的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