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页

关于火锅的英语名言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2-28 23:34:23 分类:励志名言 阅读:

我·爸爸1

我的爸爸高高瘦瘦的,憔悴的脸上嵌着一双三角形的眼睛。一个大鼻子,一张大嘴巴,尤其那两颗大龅牙,显得格外突出。一对薄薄的耳朵立于两侧,感觉怪怪的。别看他长相一般,而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却是我最崇拜、最感激的人。

爸爸上学时好文学,阅读广泛,喜欢舞文弄墨,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每当我遇到疑惑与困难,都会不自觉地请教爸爸,而爸爸的解释与回答也总会让我豁然开朗。一次比赛,爸爸辅导我的两首儿歌居然都中了奖。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里那个爽啊,真是无法形容。爸爸还非常痴迷唱歌,据说当年的梦想就是组建乐队当歌手呢。只要爸爸在,家里就充满了歌声,让我觉得气氛是那样温馨。当然,爸爸也把音乐细胞遗传给了我。前些日子,我也登台演唱过歌曲呢,虽然只获了三等奖,但我会继续唱下去,带着爸爸的心愿与祝福,发扬光大爸爸的基因。最让我佩服的是爸爸还会武功。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几个招式,但爸爸却打的似模似样。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爸爸的猴拳了,迅速敏捷,活脱脱一副猴子模样。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有爸爸在身边,我就会备感安全踏实且充满力量

你看,我的爸爸能文能武,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不过,生活中的爸爸其实很。爸爸在外地的工作很忙,但给我的爱却从不打折。

我从小体弱多病,爸爸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有一回,我与妈妈同时生病发烧,爸爸专门请假回来陪我们,照顾我们。一会儿给我们倒,一会儿给我们做饭……忙得不可开交,直到我和妈妈康复为止。然而最后自己却得了感冒,不停打喷嚏,而且还带上药继续去工作了。还记得有一次,爸爸骑车带我去上兴趣班,回家路上下起了大雨,爸爸毫不犹豫地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穿给我。回到家,我一点没湿,爸爸却成了“落汤鸡”,我竟乎乎地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把雨衣给我,难道你不怕被淋湿?”爸爸擦了擦身上的雨,说:“你是我的小公主,我要把最好的给你。”也还记得去年的儿童节,爸爸特意买了当天的往返机票回来陪我过,到学校里参观并光顾我在贸易节上的摊位。妈妈有时心疼机票费用,爸却觉得为了陪我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属于我们儿童节,非常值得。爸爸对我的爱,总是这么感动,也永远难忘。

爸爸既是我的师长,也是我的朋友,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上床后与爸爸煲电话粥的时刻的到来。爸爸幽默风趣,每次通话都能让我轻松愉悦地进入梦乡。说到爸爸,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我知道,爸爸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缺点就是脾气有点差,耐心不太足,容易急躁发火。但与他的优点比,与他对我的无私的爱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我心里一向都是通通忽略不计的。我现在最渴盼的就是爸爸早点回来,再给我烧美味的啤酒蜂蜜鸡翅,哦,不能再说了,我的口水……啊,爸爸,我爱您!我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我·爸爸2

我是爸爸最爱的小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爸爸还想把我背在背上,可是我不同意。但是现在我常常想起四五岁时在爸爸的背上调皮捣蛋的情景。每次沉浸在回忆中,心里总是暖暖的。

爸爸是学生,但是很博学,读过很多名著和诗词,通晓史地,天文。听爸爸闲聊很有意思,他的记性好,常常复述名著的精彩章节。他讲述的历史故事更是绘声绘色。外出的时候,爸爸总是背着我,一边走一边背诵古诗词,他背一句我就跟着背一句。所以,现在看见很多诗词,我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爸爸啊,你凭着你的好学,使我们家散发着书香味道,使我们接受文化的熏陶;你也以手不释卷的习惯,无声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兄妹个个都以博览群书为乐。

爸爸年轻时是一个生意人。和他一起买东西,他就会告诉我,某某营业员表情冷漠,不适合做营业员,或者面对我们这样的顾客,她应该怎样会更恰当……我想,后来我对做生意感兴趣,多半是爸爸培养结果。哥哥们在业余也或多或少的涉足了做生意。看来,爸爸是希望我们兄妹如果学业无成也可以经商为生,而不至于走投无路。爸爸真是用心苦。

爸爸还自学中医,常常挖草药方便的乡亲。爸爸学习刻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好过很多病人。爸爸发药多半是免费的,所以爸爸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人的人格魅力

爸爸很重视家庭教育,常常通过讲故事教育我们,所以,我的几个哥哥都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干部。只有我在读初中时交了一些贪的朋友,加上严重偏科中考就名落孙山。但是,虽然我没有成才,也还算成人。我做生意的座右铭是“商而不奸”,这是爸爸希望的。所以,面对爸爸的在天之灵,我也不惭愧。

爸爸是一个时刻保持微笑的人,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的。妈妈脾气不好,但是,只要妈妈一发脾气,爸爸就会说:“不要当着娃娃出丑!”爸爸从不大吼大叫,低沉的声音却很严肃,不容妈妈抗议。但是爸爸对妈妈的爱体现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体现在笑容里,声音里。所以,爸爸去世才半年,我的亲爱的妈妈也跟随而去了。而爸爸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把我们教育成了赋有爱心的人。

遗憾的是,我踏出校门就在外打工,没能好好的尽孝!

在爸爸永远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久久地抓着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凉透了,像一块冰。小时候,无论走到哪里,爸爸总是用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他的手好温暖。可是,我长大了,却从未把我的温暖传递给爸爸!在我握住爸爸的手的时候,爸爸已经感觉不到我的温暖了!现在,我连爸爸的手也抓不住了!抓不住了!

亲爱的爸爸啊,你给了我们一个多么温馨的家,你为我们兄妹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多么好的环境。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是我却常常为家庭琐事弄得心力交瘁,常常不能冷静地面对孩子面对家庭。而你,亲爱的爸爸,你面对我们那个并非一帆风顺的家,你总是那样豁达开朗,在我们面前,你总是那样温和。爸爸啊,你那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啊!在我学习教子艺术过程中,我才发现你是一个多么伟大父亲

爸爸啊,女儿感谢你的最珍贵父爱

爸爸啊,女儿深深地想念

我·爸爸3

小的时候,对爸爸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那时我们通过那种很旧的座机联系,有无数次,我想把电话机砸开,救出被“困”在里面的爸爸,但好在都被及时制止了。大一岁的姐姐总是说,再过几天,爸爸就会回来。我于是在上学之余,总坐在路口翘首以望,心里有种希冀,也许爸爸回来就能看见我,会很高兴的。可是每一次,都只有黄沙在眼前弥漫,一条条车子像是奔跑而过的儿,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停下。

村子里的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年轻人在外地打工,老人在家里带着小孩子,极少有回来的。而且,春节的火车票经常被抢购一空,我虽然不是很清楚那是什么,但也随着大人一起担忧着爸爸会不会回来。但每次,他都会赶在过年前,一身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面前。可我更在意的,却是他手中的小零食,因此常常忽略他的疲倦。

慢慢地长大,生活却好像在瞬息之间就变迁了许多。我离开这里,来到另一个地方。有新的风土人情,新的生活环境,唯有爸爸,像是上了发条的时钟,还是循着旧规矩,一年回一次家,在过年之前。自从妈妈来到身边照料我,我们的关系明显升温。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写好贺卡,送上点小礼物,祝福她节日快乐。在她的生日之时,更是亲自下厨奉上早餐。她的感动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也理所当然享受着这种感觉。却没有想过,爸爸的生日,一个人在外地,是不是会很孤单父亲节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在奢求着孩子的一声祝福。

爸爸是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却从不要求回报。任劳任怨打点好一切,每个月固定汇来生活费,此外也再无其它。我不能想象他的生活,他所在的地方,和这里有一定时差。午饭的点打过去电话,他接到时却是凌晨,但在电话中,他从不表现出一点点疲倦,总是带着笑意的,似乎精神很好。所以我无法得知,结束通话的他,是卸下来多大的重量。因为是最爱的家人,所以更不能让他们担心,所以要笑着说没事。爸爸总是这样,让我以为他是没关系的,是可以忽略的,而我是可以无尽索取的。

妈妈要打我时,他总是第一个挡在我面前;明明琐事繁多,却还愿意抽出时间陪着我。昏暗的路灯下我们散着步,幽静的林子里偶尔有虫儿振翅的声音,和着不远处田里的几声蛙叫。时光仍然美好岁月似乎长久,也就愈发凸显离别时的伤感。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爱,他也从不会开口要求。他只是把自己渗入到我的一点一滴的,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却不让我发觉。这个内敛沉默男人,用最大的爱包容着我,保护着我。如同脚下的土地,孕育着每一棵树,每一朵花。路人惊艳他们的美丽,却忘记耗尽生命呵护他们的本源。

我希望他快乐,不仅仅是在父亲节,我最大的心愿,又怎么是一句快乐承载得起的?我想,唯有那首父亲可以诠释我的感情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他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生换他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不要再为我担心了,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了……”

我·爸爸4

俗话说:一家之主是男人,家里的脊梁骨也是男人,顶天立地还是男人。在我家可恰恰相反,把上面的“男人”全改成“女人”,老爸在家里虽然“职位”不高,但重要活动还是他出马的!

一、老爸拍马屁有一套

最近老爸的都存在老妈的“小银行”里,并且不准动用,发现如果有此事发生,不是搓衣板就是“五十大板”。

老爸当然受不了这种“没钱”的生活,在一次偶然机会,老妈从一本厨艺书上学会了一道菜,然后做给我们吃,老爸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从老妈刚下厨到我们吃完,老爸说了n个“好吃”,还说“美极了,就像你一样”。老妈乐得脸上开出了一朵花,我真搞不懂这么个“大老爷们”这么“肉麻”,之后我受到他们联合起来对我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一万点伤害:“傻孩子!你不懂!这才叫爱情!”我仿佛坐上了“滑铁卢”,从人生巅峰“跌落”到“低谷”,我忙去厕所“呕吐”了“一个世纪”……

二、老爸的“正劲”有一套

一天早晨,我正在收拾的我书桌,发现一本书,厚厚的,打开一看,原来老爸也写

“叮咚!叮咚!”老妈通过“火眼金睛”瞄了一眼,发现是老爸就开了门,然后“不怀好意”地说:“哟!今天没走家门啊!” 老爸几乎每次都醉熏熏地回家,今天也没有“护送队伍”,自然会“迷惑”一下,刚进客厅,老爸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中华”,准备吸烟,我以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拿出老爸日记本,读道:“我×××(老爸姓名)发誓,从此以后不再……” 老爸立马丢下香烟,一踩,把香烟“灭绝”了。我心里暗喜。

吃饭了,餐桌上像往常一样摆着一瓶“老白干”,老爸手已经痒痒,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我再次读出日记,老爸立刻将酒给老妈,说:“老婆,这几天二叔来咱家做客,这酒留给他吧。”老妈一脸吃惊又透露着一点欣慰。

晚上书桌下,台灯通明,爸爸正在练毛笔字,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要写堂堂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几个月下来,爸爸有次出差整理行李时,发现练毛笔字的纸有五六尺高,老爸终于兑现了日记中的承诺

三、老爸撒娇有一套

别看老爸有男子汉气概,还有“阴柔之美”。

有一次我们去吃kfc(肯德基),那天正巧遇上老爸生日,我们点了一大桌的“炸食”,还有一个三层蛋糕,“寿星”老爸一点儿也不拘束,拿着两盘炸鸡就是一顿“乱啃”,自己桌上的东西吃光了,又去“抢”别人的东西,还用女生的腔调:“盟盟,给我一点嘛。”我“一残忍”地拒绝了他。他又来:“你干嘛这么坏坏对我啊?”他又“搔首弄姿”,我实在受不了了,才给他。我想如果老爸还年轻肯定可以靠这个当“网红”。

这就是我的“多变猫”老爸,普普通通而又不单调的老爸,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对他说“i love you”!喵!喵!我永远爱我家的这只“多变猫”!

我·爸爸5

“可可,别着急,慢慢来。”听,我那有耐心的爸爸又在安慰我了。爸爸高高的个头,结实的身材,浓眉大眼,和爸爸在一起,什么烦恼都会被抛在脑后。对于这么优秀的爸爸,我得好好夸夸他:

爸爸很有耐心,那次,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环保的

爸爸很幽默,他的言行经常带给我们欢笑。有一天晚上,我们家遭受了蚊子的袭击,爸爸发动大家一起消灭蚊子。这时,一只蚊子在我眼前转悠,我耐心等待,慢慢的,他好像飞了,停在了墙上,我瞅准时机,在它放松的一刻狠命一拍,只听“pia”的一声,蚊子从墙上落了下来,爸爸看到了,说:“打得好,给你立一等功!”我问:“爸爸,一等功有什么奖励吗?”“有,当然有,转过身,闭上眼睛。”“啊,还真有?”我说着疑惑地转过身去,没想到爸爸迅速“pia”拍了我的屁股一下,“哎呦!”哈哈哈哈哈哈……我们笑成一片,这让我们打蚊子打得更起劲了。

爸爸兴趣广泛,特别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受益的爱好,那就是养兰花。每当春夏来临,我们家阳台上就开满兰花,那翠叶,娇花,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那淡淡的幽香,充满了整个屋子,让我们的嗅觉也得到了满足,就连屋中所居之人,也都成了文人雅士似的。爸爸养兰善于钻研,经常将心得写成文字,由于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常被一些刊物征用。在一次单位里举行的征文活动中,爸爸还为此获得一等奖呢!

爸爸还是个运动健将呢,跑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样样在行。每次陪我打羽毛球,我的水平就大幅度提高,因为爸爸既是一名“高级送球员”又是“救球师”,与爸爸打球,仿佛这球不会掉一般。平时爸爸也热爱爬山,跑步,每天都跑步去上班,所以爸爸身体棒,体质好。

不过我觉得爸爸最大的优点还是民主了吧!新学期开始了,我除了以前报的课外班以外,又加了一个作文班,爸爸说:“可可,报这么多班,你吃得消吗?不行就别报作文班了”“当然行!”爸爸从来都不强迫我报补习班。爸爸还鼓励我多看电视:“可可,你看电视看得太少,也要适当多看看,虽说看多了对眼睛不好,但电视上也有不少好的节目,控制时间看看,还可以增长知识。”这可是我爸爸的原话,真是少有,还有家长鼓励孩子多看电视的,不过我爸爸就是这样开明!

有这样优秀的爸爸,我怎能不幸福,快乐呢?

我·爸爸6

正月,花啊草啊都枯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许的树木仍在苟延残喘着。寒风的兵刃击打着坚硬的车厢,一下一下,呼呼作响。天很冷,但一家四口往上一坐,就理所当然地暖和了。

“闺女,爸那么没本事,你嫌弃爸不?”

我正尝试着将红扑扑的脸蛋迎上窗外寒风,却忽地飘来了这么一句话,它被耳畔的冬风吹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似是驾着风,穿越时空飞入我耳,一点点,一片片,像一颗颗抛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一片又一片涟漪微荡。

车里的气氛凝滞了,所有人都不发声,我不答,任凭自己的大脑放空,只留一丝思绪随着寒风乱舞,也许,在某个未被放在心上的地方,有着这个呼之欲出,却又如梗在喉的答案

我记得,每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都会准时拨回家一个电话。

我迫不及待地刷卡,小心翼翼地将那个黑色的听筒贴近耳朵,里面传出熟悉的旋律,拉着我的心在空中舞动,越舞越高,越舞越高,却在听筒里传出那一声“喂”时,猛然回收,凑近听筒,专心致志地听。

然后,我会一如既往地,用我强压着兴奋与期待而微微上扬的嗓音,故作矜持地问:“爸有时间来接我吗?”话一出口,我整个人都行动紧绷起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竖起了耳朵。只听电话那头的妈妈一阵轻笑,才道:“你爸他这个懒汉,今天一早就起床上班去了,就为了去接你,你说他这人,也就这点积极。”

“其实他可以多睡会儿。我自己可以回去……”

“就由着他罢,他也就这点乐趣了。”

一通再普通不过的电话,却像是中途掉进了蜜罐里一般,甜丝丝的。

于是,我便会在校门口地势最高的那块地方看见他。他有时披着落日,有时顶着风雨,但总是笔直地站着,身上是特意换上的休闲外套,我知道,他的那身粘满灰尘与汗水的厂服一定正在后备箱里随意地躺着。

他的眼睛不大,单眼皮,是再普通不过的类型,他却总喜欢把自己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校门的方向;他的视力不行,有时看些细小的东西要费老大的劲儿,却总喜欢站在那么远的地方,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学生中找我,这一定不容易。可我却能隔着老远便注意到他高大的身影。

“爸!”我走近他,他慌忙将脸上的焦急,不安与无奈藏起,留给我一个大大的微笑,然后才转身走向停车场,没走几步,他又停下回头看我,见我跟上了,才又继续往前,就这样来来回回许多次,终才舒了眉头。也许,在他眼里,我仍是那个只有他的大腿般高,出门还需他牵着护着的小傻瓜吧。

逐渐,我不再担忧,因为我知道,永远有一个人,穿着自认为最帅的衣服,站在最显眼的高处等待我,即使我姗姗来迟,他也会一直等下去。却不知,我何时,在那个山峦般、孩童般的父亲心里种下了如此多的不安全感

“爸,不会,哪里有。”我答,即使这个答案没有任何甜言蜜语掺杂其中,即使这个答案也许晚了很久很久。

爸,要知道,风光无限是你,跌入尘埃是你,从十六年前的第一声婴啼,从十五年前的第一声“爸”起,就注定,你是我的爸,我是你的女儿。

我·爸爸7

我的爸爸有着极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爱听国家军事新闻,正因为如此,还害了我们全家。你不信?那我就说给你们听听。

电视每天都播军事新闻,这对于爸爸这个忠实的、有着极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来说,就如同正在垂死挣扎的人看到的“希望”——爸爸一向来不喜欢看电视,因为电视上没有他喜欢的节目(其实以前也有,只不过 我爸爸找不到)。可如今他找到了,可苦了我们全家啊!

爸爸找到后,惊喜了一阵子,他忙去找资料,赶忙制作时间表,以便准时观看。平常他总是慢悠悠、毫不惊慌地走,可是今天爸爸的手脚比平常要快上十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半晌,爸爸就制作了一张时间表,表上清楚地记着哪个时间播出,哪个时间直播,哪个时间重播。这个“爱国人士”每天都准时准点地观看,从不间断。

凑巧这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平常多一些,我从七点整做到八点半,可离“完成任务”还差个“十万八千里”。这时,像闹钟一样准的爸爸又要看他的电视了。你们瞧,他看电视看的津津有味,眼睛和身子似乎被电视给牢牢地定住了,动也不能动,仿佛给电视奴役了,妈妈叫他做事,他嘴上答应,可屁股也没挪动一下,真可谓“寸步不离”啊,还有,他看归看,把声音调的老高,似乎想全楼的人都能听到,想让全楼的人都知道我们家里有一个“军事迷”,嘴角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唉,烦死了,这还怎么让人写作业吗,真是的……”我边嘀咕着边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冲过去,对爸爸说:“爸,小声点,你是不是想出名,让全楼的人都知道你的大名,可这样我可怎么写作业啊?”“去去去,你个小孩懂得了什么,我这是在关心国家大事!”唉,拿他没办法,毕竟他是我爸啊,我只好顶着“暴风雨”继续“前进”。在九点一刻,我好容易写完作业,爸爸仍在“关心国家大事”,无奈,我只好顶着“暴风雨”睡觉。刚躺下几分钟后。爸爸显得更加“疯狂”了。最后妈妈也反抗起来:“还让不让人睡觉啊?平时见你早上起来没这么准时,可看电视却比闹钟还要准,连秒、毫秒、微秒、微微秒……”还没说完爸爸接道:“行行好,只有半个小时了。”半个小时!还说“只”,我无语,好容易才等过了半个小时,爸爸才依依不舍地走向他的房间,我才睡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更半夜,我被一阵巨大的声响吵醒,我还以为是打雷了,我跑出去看,只见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上夜班的工作人员,我再仔细听听,原来这声音是从爸爸的房间里传出来的,我跑进爸爸房间,我还以为是爸爸在打呼噜,原来他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军事新闻来听了,爸爸见到我,蹑手蹑脚地出去观察了一下,然后回来,连忙把音箱关掉,改成耳机来听,又摸着我的头,对我小声地说:“不要给别人知道哦,保密!”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喜欢听国家军事新闻的爸爸。

我·爸爸8

提起我的爸爸,有时候还真是让我又爱又怕,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有着不同的面优缺点。

优点一,厨艺好。提起老爸的厨艺那可是让他自己都引以为傲的技能之一哦,无论是炒的,蒸的,炖的,红烧的,油炸的只要他一拿起锅铲,便有大显身手的冲动,但他只要大显身手,就足以让你目瞪口呆。那天老爸带头说,今晚加餐,我们在自己家吃火锅。我疑惑的问老爸:爸爸,你真会熬制火锅吗?”老爸自信的说:我是谁呀,待会儿把你馋得口水流成河。”呵呵,我拭目以待。老爸在厨房忙活了好一阵,半个小时后,晚餐主角火锅上来了,还真像那么回事,真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老爸这么厉害呀!

优点二,体贴。我印象最深的是暑假有几次,我们晚饭后出去散步,没走多久就热得不想走了,老爸老妈还好,我还小,平时也不太爱锻炼,就感觉这双脚已不是我的了,老妈看出我的小心思,便出了一个主意,让老爸捎”我一段儿,我欣喜万分,便用百试百灵之大招撒娇,老爸起初不同意,他说背着我身体贴着会更热,但在我软磨硬泡下终于招架不住了,只有背起了我缓缓走回家。到家后,老爸也累得够呛,看着老爸满头大汗,我突然感觉到了老爸的好。

优点值得赞扬,但缺点嘛还是有的啰嗦。每次我洗澡的时候,我老爸都少不了一阵啰嗦。我洗澡洗慢了一点,老爸便催促道:你洗澡都没有声音的吗?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洗的完哦,水电费都不要钱的啊?”我听了老爸的话,几分钟后就出来了,老爸又啰嗦道:怎么洗这么快啊,洗都没洗干净吧,看你头发上面泡泡都没洗掉,你是怎么洗的哟!”唉,快也不是慢也不是,真是让我左右为难呀!还有吃饭的时候,老爸也经常很啰嗦。我吃多一点,他就要说我傻吃傻胀的,别撑着了;吃得少呢,老爸又会说我挑食,吃这么一点看你怎么长得高。老爸的这一番话,真是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啊!呜呜,我吃饭到底是应该多吃点,还是少吃点才对呀?好矛盾呀!

老爸还有非常严厉的一面哦!我记得有一次晚上我们出去玩儿,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路口等红绿灯,那时候刚好离行人通行的绿灯亮还差两三秒,我见当时没有车辆通过,便独自快速的跑过人行通道,没想到从拐角处突然冲出来一辆摩托车,差点就撞到我了,老爸见状气急败坏地对我大吼道:谁让你一个人乱跑的?万一撞到你怎么办啊?我们在确认行人通行的标志后还要再三确认前后左右都没有车辆行驶过来再过马路,那你自身受到的伤痛谁又能替你承受呢?我们宁等三分,不争一秒,你一定要牢牢记好了!”我看着老爸严肃的表情,似乎忘记了刚刚才受到的惊吓,虽然觉得心里有点小委屈,但是我知道爸爸也是担心我受伤,情急之下才会这样凶的,毕竟平常爸爸也很少真正对我动气的。

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扬长避短,我的老爸优点值得我学习,缺点中也有包含了对我的爱,我爱我的爸爸!

我·爸爸9

我的爸爸今年已经50多岁了,身高1米78,虽然他的年龄很大,但是做起事来可一点都不马虎,要不,接下来你就来看看吧!

我的爸爸是一位退役军人。他高高的个子,比我们家所有人都要高,身体有一些发胖,就像吃饱了的熊猫一样,平时十分的爱穿黑色的衣服,爸爸还风趣地说:“穿黑色衣服才能凸显出独特的风格呢。”所以,爸爸每次给我买衣服都是买黑色的,你说搞不搞笑。我的爸爸什么都吃,就像一只杂食性动物,所以长得有点圆胖圆胖的,但是他高大的身高将他胖胖的身子抵消下去了,所以看起来还是中等身材,只有一点胖。

爸爸有两个爱好:第一个是十分爱读书,书简直比我读的还多,所以只要每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去请教爸爸,爸爸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回答出来,堪比手机上的“作业帮”。别人是一问三不知,我的爸爸是一问三都知。爸爸还有一个爱好,他就是十分喜欢游泳。记得去年那一次,他参加了邻市的一个游泳比赛,我的爸爸被分到了老年组,爸爸有我20多年来的游泳功夫没白费。只见爸爸在水面上就如一支离弦之箭一般,或者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儿一般,游得十分快,才用了20分钟就到达了终点,成功摘冠。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的我不禁欢呼了起来:“爸爸,你真是太棒了!”爸爸获奖后,回到了游泳基地,别人一见他都说:“恭喜恭喜呀!”爸爸却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只不过是一个冠军罢了,伤害不了我们之间的友情的!”所以,我的爸爸名气比较好。

爸爸一般闲来无事,便会拼命找书看,只要一有空就看书,而且还必须得看到吃饭或者睡觉,连手机碰都不碰一下,所以他也被我们大家称为:读书人士。这不,爸爸最近又迷上了心理学一类的书籍,便从书店买了一大堆关于心理学的书,搬到家里时,爸爸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可爸爸还是没有减少对读书的热爱,并且还购买了一个随身听(MP3),以便随时随地听到书籍里的内容。你说,我的爸爸热爱不热爱读书呢?这不,我来了一点兴趣,风趣地对爸爸说:“爸爸,如果喜欢你的人一下跟你说要买包子,一下跟你说不要买包子,那到底那个人是想让你买包子给她,还是不想让你买包子给她呢?”爸爸想了想说:“根据我看了这么多书籍的

爸爸不但自己很爱学习,也会关心我的学习状况。只要爸爸每次发现好的读书文章,并都会马上通过手机发给我,还要我多多看几遍,只要他有空去到书店,看到对学习有帮助的书,都会买来给我看,都不管花多少钱。周六周天放假,他也会带我去市郊的山上爬山,带我领略大好风光,使我开阔视野,能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这便是我的爸爸,自己热爱学习也同时帮助我学习的爸爸。你们觉得我的爸爸怎么样呢?我想说:“爸爸,你最好了,我爱您!”

我·爸爸10

我的爸爸,很帅气,他的头圆圆的,像圆规画的一样。眼睛很大,炯炯有神,高挺的鼻子,个子很高,胖胖的。

爸爸喜欢抽烟。每次吃完饭,都习惯性地抽一支烟,躺卧在沙发上,在那里腾云驾雾,显得那么悠闲,那么享受,似乎在沉思什么。爸爸喷出的烟很轻,很清,和山村头上飘过的白云一样清,和邻居大爷登山的脚步一样轻。我知道那是爸爸在谋划厂子里的事情。一个三十几人的小厂,够爸爸操心的了。

我的爸爸常常废寝忘食的工作,顾不上家。我有时常常见不到他。

一次开学半个月后,老师说:“咱们班,还有没有交学费的,希望快点交。”我的学费还没有交,听了老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头,同学们见状,知道是我,交头接耳,都嘲笑我说:“我们班黄慧娴还没有交学费,家里很穷的。”“我们班只有一个人没有交费,黄慧娴连学费都交不起啊。”“黄慧娴爸爸是干什么的,收破烂的吗,怎么练学费都没有交。”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我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里五味交织,不是滋味。同学们家里都比我有钱吗?我怎么连学费都落后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干什么,交学费这么及时?

回到家后,我撅着嘴,生气地对爸爸说:“爸爸,你怎么还没有帮我交学费,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没有交,别人都交了。老师在催我,全班同学都笑话我。”

爸爸听了我的我的话后脸色铁青,一言不发。我知道爸爸心里难受,就再没有说什么。但是,爸爸随即安慰我说:“好,爸爸明天就给你交学费。你放心在学校好好学习。是爸爸不对,明天爸爸亲自到你们学校一定给你交学费。”第二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的时候,我正焦急地暗暗埋怨爸爸食言,也无心听课。突然,教室门“吱呀”一下打开了,只见爸爸满头大汗地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满怀歉意地对老师说:“老师,实在对不起打扰您了,最近我特别忙,资金流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给女儿交学费,实在对不起。我现在就给慧娴交学费。”交费完毕,爸爸还在教室里环视了一遍,看我坐在哪里。当他看到我的一刹那,眼睛里亮了一下,闪出难得的惊喜,那目光充满慈爱,仿佛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我顿时呼吸急促起来,心头发热。爸爸没有说什么,随即就走了。

从那以后,我看到爸爸比平时更勤奋,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常常早出晚归。我看了这个情景后,很羞愧。一个周末的晚上,爸爸已经是深夜才回来,沙发上和衣躺下,显得很疲惫,一动不动。

我正在看电视,于是,在饮水机上倒了一杯开水,走过去双手递给爸爸说:“爸爸,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做。爸爸,你不要太累了。那时候,我不知道您很辛苦,只顾自己的感受,却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爸爸听了我的话,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慢慢地爬起来,摸着我的头说:“好,你已经长大了!懂礼貌了,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考大学。爸爸再累也不累。”我高兴地笑着说:“爸爸,这次期中

这就是我的爸爸,勤奋踏实,兢兢业业,爱家护家,关爱子女。我真心爱我的爸爸。

我·爸爸11

爸爸有许多特点,比如勤奋,温和,不怕困难。但是,他最突出的特点是睿智。

爸爸的脸有点方,再戴上那副方方的眼镜,就更方了。老爸虽然是高度近视,但眼睛具有穿透力,似乎能轻而易举的看透世界。爸爸的讲话也常常充满智慧。他说话带一点方言,通常几句话就能说到一件事情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时也引用名人

爸爸虽然是大学老师,但是竟研究起中小学语文课程来了。这其中一半的原因在于我。我对我的语文水平也“佩服”的不行,阅读理解经常被扣十几分甚至二十几分,作文扣十几分也是家常便饭。老妈因此经常埋怨当老师的爸爸。于是,爸爸用他睿智的脑袋想出了“语文阅读追问与训练”的方法来提升我的阅读理解。每天提出问题跟我讨论。他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就是“讨论使人清晰”。爸爸每天也让我提出关于记叙文的追问,并且让我通过例子来理解这些追问。这个方法让我的阅读理解的分数扣得少了,我似乎也找到了提升阅读理解的套路。爸爸说:“只要坚持下去,阅读理解一定会变得很好。”爸爸也把这个方法用在几个朋友身上,那些人的阅读理解也得到了很快的提升。爸爸还计划将这种方法编成书,让更多的人学会。今年暑假,爸爸又想出积累材料的方法来培养我的观察力,我也渐渐的学会了观察,知道上哪去观察。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爸爸曾经说过:“选择努力更重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再加上努力,才会成功。”姐姐的成绩就是爸爸这句话睿智语言的结晶。

姐姐从幼儿园开始,数学就差,一直差到现在,但是她英语好。从小学到初中,她的英语都是出类拔萃的。初三时,她面临着一个问题:到底上不上高中。经过许多老师的努力,虽然姐姐的数理化有很大的进步,总分也达到了高中线,而且还获得了18000元的奖励资格,但是,高中的重点是数理化,姐姐兴趣不在数理化,这个突击出来的成绩,也难以持续,很可能三年后就会毁在高中手里。出于这个原因,爸爸不顾众人反对,没有让姐姐上高中,而是睿智的选择了一所职校。当时姐姐的班级里只有姐姐一个人上职校,其余的因为瞧不起职校都上了高中,老师也曾多次做姐姐的思想工作,希望姐姐能留下来上高中。爸爸并没有因此动摇。如今姐姐已经顺利的上了南京晓庄学院,学她最喜欢、最擅长的英语专业去了。

姐姐有一个同学因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在复读一年,爸爸听说后,让姐姐转告那个同学:“就去上考上的大学吧,再复读一年说不定连这个大学也考不上。”接着又为她惋惜:“这个小孩成绩那么好,如果她当初和你一起去扬州的话,她现在能甩你好几条街。”

有这么个睿智的爸爸,真是幸福。

我·爸爸12

每个人都有爸爸。如果可能,任何一个爸爸的一生都能写成一个故事,不论他是平凡还是伟大、普通还是传奇,从他们不同的故事中都可以折射出人生的欢乐坎坷平庸和不凡。

------题记

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会下圣旨般地规定我的考试最底分数线是多少。在他眼里,85分与100分根本毫无区别,关键是懂得学以致用。也许你会说,那是你的成绩好,不必让他担心罢了。我让他担心罢了。我倒认为,成绩一般是与压力成反比例函数的。爸爸对我的信任宽容,使我不觉将学习当成如吃饭、睡觉般的普通小事,不知压力为何物,成绩自然如火焰山中的温度计般HIGH到顶端啦!记得去年暑假,我买了辆Angel,性能好得令人“无法置信”,今天骑时车子除了铃声哪儿都响,明天竟会奇迹地复原。后来才知道,爸爸发现我早晨特爱与周公聊天,以致明天都踏着上课铃声步入英语培训班,要是车子半路“罢工”,不迟到才怪,所以定期将Angel送去作“健康检查”。

……有人说,父爱比母爱跟细腻动人。起初我半信半疑,如今是深信不疑了。

爸爸其实也颇具哲人风范的,他的言语常使人茅塞顿开。就拿上次考试来说吧,由于我“超常”发挥——不过是“失常”的常,估计得与90分擦肩而过。爸爸见我“为此晓得人憔悴”,便前来安慰,通常人们应该是说,“不要紧”,“下次努力就行”之类的话吧。爸爸却嘲笑我说:“十年寒窗书,你却连这样浅显的道理都不晓得: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难道说你考了1分,然后拼命后悔、担心,上帝就会同情你,可怜你,将1分变为100分吗?”恩!~一言惊醒梦中人,从此考试过后我不再为未知的分数而憔悴。

还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几道数学题。来到家中,我先把其它的作业做完,然后再苦思冥想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我一会儿咬笔杆,一会儿敲脑袋,一会儿趴在床上。突然,爸爸出现在门口,和蔼地对我说:“舟驰,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我摇了摇头,说:“哎,老师布置的数学题做不出来,叫我明天怎么交差呀!哦,对了,老爸您的数学不是挺好,的吗?你帮我吧。”“哈哈,你这次找对人了,你老爸做数学题在家中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什么题,告诉我,我帮你。”爸爸说。我把题交给了爸爸,爸爸取出了草稿纸,手中的笔在上面挥动着,头上流出了晶莹的汗珠。“做出来了”,爸爸放下手中的笔,高兴地对我说。我走了过去,爸爸对我讲解着那几道题,可我总是听不懂,爸爸又耐心地讲着一遍、两遍、三遍,十二点了,我终于听懂了,可是,当我望望爸爸的眼睛时,明亮的双眼却布满了血丝。

爸爸使用频率最多的话是:“我不奢望我的女儿是最出色的,但我希望她是最快乐的。”爸爸从来不会强迫我学习,不会千方百计阻止我看电视,更不会“软禁”我的modern。他对我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与支持。正如爸爸所希望的,我的笑声要比同龄人多很多。因为我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不知从哪儿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活着的100个理由》。我想,要是我这100个理由的话,爸爸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条目之一。不管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在我心中爸爸永远是那个默默守侯着我的高大身影,永远是灿烂星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明星!

我·爸爸13

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偶像者吧,例如:火星四射的蔡依林、声音甜美的张韶涵、劲歌劲舞的罗志祥……但在我的眼里,爸爸是最平凡、最辛苦的工作者,也是我的偶像,我崇拜你!

以前的我,好喜欢顶嘴。但是你却一点也不抱怨我,而任由我发脾气,不理会我。现在想一想,自已却是很过分了点,真是对不起你了。我希望你能原谅我对你的粗鲁。现在的我,发现自已变得懂事多了、自知之明了,也知道自已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

爸爸在店里每天都忙碌着,他是一名平凡的医生,默默无闻地工作者。从来都在我们面前叫一声累,我很佩服他。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白发老人在爸爸店里,硬是不肯走。说是自已生病了,没等话讲完就已经晕过去了,如果是别的医生的话或许会叫救护车来把他送走,因为那老人的病根本无法医治好,可是爸爸却没说就接下了这病人,给他打针喂药,看这情景我被爸爸的精神所感动、佩服他。

一天天过去,最终那位老人逝世了,那天,他要求见上爸爸一面,因爸爸走不开,却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遗憾的离开了人世,真是太可惜了吧!爸爸做的善事感动了老人吧!久而言之,在我的心里,爸爸就是我精神上的动力者、崇拜者。

自从我上高中开始,我也不像初中那样,天天见父母,亲自品尝妈妈做的好手菜,爸爸给我的动力也很少看得到,那些点点滴滴只能在我的记忆力时现,但是有双休日。放假还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我很顾家,甚至很想念我的亲人。住在学校里,我吃的不习惯,老是上火重感冒,甚至有好几次吃坏了东西,一个晚上来来回回跑了几趟厕所,把晚上吃了的东西全呕吐出来了。于是,我就只好请假半天回家看下我的身体,来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看着他不停地忙碌着,我就在想:“为什么我要生病,给爸爸带来压力、麻烦,我好气自已…”爸爸什么也没讲,只是检查下,顺便拿了几包药给我要按时吃,还吊了几瓶点滴。

我躺在床上,全身松软,无力,头已经晕的找不着方向了,爸爸走过来安慰我:“娇,你别太伤心了,睡一觉就好了,饭没有吃吧,我上去带饭给你”。可是我却说:“爸爸你吃吧!我不想吃。”

爸爸听后什么也不说,忙完之后就上去吃饭了。

大约20分钟过后,爸爸端来两碗吃的,一碗是汤、另一碗是饭菜,便叫我起来吃,我真的不想吃,但是看在爸爸的举动以及诚意下感动了我,我勉强的喝了汤、吃了饭。

针打完,头脑清醒,整个人变得精神多了,心里好开心,爸爸谢谢你,是你帮助了我,在我生病的时候给予我关爱。

爸爸,你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很明显你就是一个好男人、好爸爸!在别人最危险的时候,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你伸出了你的一片爱,我读懂你,因为你的职业就是去帮助人,去帮助生病的患者治疗,我也理解你,因为你每天都忙到那么晚,也是为了尽心尽责的工作,保持一个完整、莘福的家。

我的偶像--爸爸精神上的动力在生活、学习中给予我很大的满足,谢谢你!

我·爸爸14

教室里一片肃静,讲台下的孩子们都乖乖地将手放在课桌上。我满意的笑了,忽地,又皱起了眉头。又是他!

张扬,坐好!”我大声命令道,视线看向教室后排的一个男生,此时,他正不情不愿地将手放到课桌上。他的唇抿成了一条线,眼神叛逆而不羁。他是班上最不听话,最不合群的孩子,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么小的孩子是怎么形成这样的性格的……唯一可取的是,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

我现在需要做的事是纠正他的性格,不过我想,这种事是急不得的,于是我收回看向他的目光,望向全班学生,说道:“我们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一篇作文……”

快要下课的时候,我让学习委员将作文收了上来。学习委员在把作文递给我的时候,悄悄对我说:“老师,张扬没交作业。”我皱起了眉,走下讲台,来到张扬面前,问:“你怎么没交作文?”

张扬低垂着头,沉默不语。我又说:“你别说这堂课你光玩去了,压根儿就没写!”

“他写了的。”他的同桌在一旁小声说。

我的火气降低了些,又问:“既然你写了的,那为什么不交?”他依旧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磨蹭着把作文本拿出来。我接过本子,随便翻了一下,便又望了他一眼,转身抱着一大摞本子走了。

第二天,我把修改好了的作文发了下去,并夸奖了部分写得好的同学,其中包括张扬。最后,我拿着张扬的作文,把它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

“我的爸爸……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我总会在一个宽厚的胸膛里醒来,夜晚也都会趴在这张胸膛上入睡,他厚实的手掌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背,嘴里哼着不知名的舒缓的调子,这使我很容易就进入了梦乡……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都是爸爸做的,我还太小,不能做这些活儿,而他也舍不得妈妈劳累,他还告诉我,长大以后,要心疼妈妈,保护妈妈……”

念完,我带着微笑看着张扬。张扬低着头,我以为他一定是害羞了,突然,一道声音响起:“他骗人!他根本没有爸爸,他爸爸是个死刑犯,在他没出生时就死了!”

我一愣,看见张扬的脸瞬间变得煞白,不由得冲说话的同学说:“小孩子不要乱说。”

“我没有乱说,这是我妈妈说的。”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便沉默了下来,又转过身继续讲课,一直捱到了下课。后来,我到张扬家进行了家访,看到了张扬的妈妈。张扬的妈妈是一个很辛苦的女人,脸色蜡黄,嘴唇苍白,发间也早有了几缕白发,她看到我来,又得知我是张扬的老师,便紧张地搓着手,问:“我家扬扬在学校犯什么错了?”

我摇摇头,说:“没有。”我又告诉她,张扬在学校里很乖,同学们都爱跟他玩,他的成绩很好,各科老师都很喜欢他……

我从张扬的家里出来,心里沉甸甸地,脑里全是张扬妈妈欣喜的笑脸,在听到张扬在学校表现良好时,她眼里燃起的对未来的希望狠狠地刺伤了我。我想,我该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张扬了。

我·爸爸15

我的爸爸说他是一位普通平凡的人,其实他也不是。他有着很多身份:是一位慈祥的爸爸,又是“可恶”的爸爸,是民主的爸爸,又是朋友似的爸爸,爸爸是一个百变超人一会一个样我爸身上细小的闪光点是你们爸爸都不具有的,听我夸夸我的爸爸吧!

我这“可恶”的爸爸今天真的很可恶。妈妈今天买了很多桃,我赶快抢了一个,一会就吃完了,对于桃核我连瞅都没瞅,我正回味着桃的香味,爸爸来了说:“唉呀呀!哎呀呀!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笑了笑因为我知道爸爸说个事。你越问他,他越不说。只要我不问了,他就忍不住说了。果不其然他说:“我发现着桃核是甜的。”我连忙瞪大眼睛望着爸爸,他用他那得意的神情好像在向我炫耀。我转过头去不懂装懂的说:“谁不知道呀!我早知道了,刚刚还吃了呢!”因为我还知道我爸爸这个人的东西你越问他要,他越不给你,你不问他要了,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也就把东西给你了。哎呀!今天是怎么了?难道我失算了?看看!都这么长时间爸爸都不找上门来,我姑且安慰自己说:桃核哪有甜的,肯定是爸爸骗我呢!可即使安慰着自己我的口水都流了两千尺。突然爸爸说:“那给,在吃一个吧!”呀,我高兴的接果桃核。谁知在我接过桃核的那一瞬间我就错了,由于自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桃核的味道,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这下傻眼了,桃核竟然是苦的,可真苦呀。可那“可恶”的爸爸看了我狈的表情却在一旁前附后仰的笑。我随手抄起一本书追着爸爸满屋子跑我把他打一下,他把我打一下,嘻嘻哈哈的。笑着笑着,爸爸从前一秒嘻嘻哈哈,变成了一位慈祥的教育家。严肃地说:先清了清嗓子,你知道吗?这就是你的不足之处,你每次都不懂装懂。人家孔子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不敏而好学,还不知不耻下问,你爸爸基里哇啦,基里哇啦说个不停,可我一句都没听进去,只想着怎样报复那“可恶”的爸爸。

其实我爸爸的“可恶”并不是他真的那么可恶,而他的可恶就是他的闪光点,他与众不同,是你们爸爸所不具有的。

我的爸爸是一个朋友似的父亲,他非常会逗人,而且哪种孩子他都能搞定,就我那个弟弟——殷宇阳,他非常粘人,而且话少,但在我爸爸面前,他的话可多了,他愿意把所有的心声都向舅舅(我的爸爸)倾诉。有时弟弟被姑姑(弟弟的妈妈)说伤心了,爸爸就会像朋友似的逗弟弟开心,做个鬼脸呀,说句搞笑的话,总之把弟弟逗的哭笑不得。当然爸爸在我,哥哥,弟弟面前都是一样的,我们每次出去玩,都愿意和爸爸一起去,因为爸爸像小孩子似的见什么吃的就买什么吃的,特别民主,我们这几个孩子只要不是干什么太过分的事情,在爸爸这里都会是一路绿灯,如果妈妈或姑姑不同意,爸爸都会替我们说情,再加上我们三个的软磨硬泡,就一定会成功。但爸爸也有严厉的时候,有时我们犯了错误,爸爸就会让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我们说的特别恨修地板的人,谁让他们把地板修的那么结实,都没留一个缝,好让我们钻进去。

总之,我的爸爸在我心目中是世界上最棒的,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羡慕我吗?你们喜欢我的爸爸吗?如果喜欢,我愿与你们分享,但不知道我的爸爸愿不愿意,但我想他一定会同意的!!!

写周末的作文400字 篇1

与以往每个星期五一样,小乔放学后背着沉重的书包赶往公交车站,乘车去上辅导班。

站台上已经有很多人了,小乔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空位置。她低头看看手表: 4 点 30 分,时间还早着呢。天空上的白云慢悠悠地飘着,好像比往日更悠闲;站台上的人们说说笑笑的,比往日更加轻松。小乔踮起脚往前看了看,公交车还没有来。

她耐心地等待着,每等待一分钟,她就悠闲一分钟。平时妈妈催她催得像赶火车,“小乔快点起床”“小乔快收拾书包”“小乔你上课来不及了快点”……妈妈希望她考上名牌中学,就整天催啊催啊,小乔很无奈,因为妈妈把希望全寄托在她身上。等车的时间她偷着乐,一个星期就这么一回嘛。她左右望了望,身边有几个大孩子,一看就知道是附近那所重点中学的,显眼的校服映衬着一张张骄傲的面庞。小乔叹了口气。

一段漫长却轻松的等待过后,小乔有点紧张了:为什么车还没来呢?都过了十分钟了,她会不会迟到?她有些焦急地等着,不停地看看前面,看看手表。时间开始流淌,小乔觉得她不再悠闲了,她害怕迟到,妈妈给她安排得这么紧就是为了抓紧时间。可是,公交车,公交车……

终于,只听“呲——”一声,公交车停在了站台。小乔随着人群上了车,告别这一小段悠闲时光。

她望着车窗外的天空。为什么大人们不能放慢脚步,耐心地等待我们,一起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呢?小乔想。

写周末的作文400字 篇2

今天,是我在暑假里过的最不一样的星期天,也是暑假里过的最有意义的星期天。因为今天我们和姑姑一家人要一起给洋洋弟弟庆祝7岁生日。

吃过午饭,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到达了游泳馆。一进入游泳池,我和弟弟立刻就开启了泼水模式:刚开始我们互相泼,瞬间就变成了两个落汤鸡;然后转移泼水对象,看到妈妈和姑姑很惬意的在水里享受,我和弟弟悄悄地游到她们身边,趁其不备猛泼水,吓得她们连喊饶命;我们又沉到水底一起用力把爸爸的脚抬起来,来弄他个人仰马翻,还让他喝了好几口水……玩足玩够之后才想起游泳教练还给我们布置了水中憋气的任务,于是我和弟弟又进入憋气比赛模式,我以三局两胜赢得了冠军,可想到今天是弟弟生日,我应该……临时决定加赛两局,最后弟弟以五局三胜的局势打败了我,看着弟弟乐开了花,我输得“心服口服”。紧接着正式开始上游泳课,幸好我们提前练习了水中憋气,对于教练的检查顺利过关,还受到了教练的表扬和同伴们的掌声,当时我就想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游泳课结束,我们一起来到弟弟最喜欢的火锅店,为弟弟庆祝七岁生日,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弟弟定制了一个小汽车蛋糕,祝他学习进步,越长越帅!最后在我和弟弟“有时间继续一起嗨皮”的约定中结束了不一样的星期天。

写周末的作文400字 篇3

提到周末,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风筝,游戏和孩子们欢乐的嬉笑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周末还是那个周末吗?——题记

周末,本应是孩子的乐园,在周末,可以尽情的嬉戏。许多文学家,曾一度赞美周末,羡慕孩童的无拘无束。可现在,周末早已变了味道……

周末烦恼之一——都是作业惹的祸

啊!终于周末了!可以好好玩一场了!不是我打击你,你这想法也太天真了吧!看,作业大军正徐徐前进呢!每到周末,老师就会布置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般的作业,写都写不完。更别提玩了,想都不要想!

周末烦恼之二——补习班也闹大风波

你有幸已经击退了作业大军?想玩?可以,先过了补习班这一关吧!周末时,家长总会给你报N多补习班。什么数学啊,语文啊,英语啊,修身的,养性的……让你应接不暇。从此成为“天涯沦落人”。

周末烦恼之三——课外辅导书在招手

作业,补习班都完成了?不错嘛,但可别高兴的太早——LOOK!辅导书正在召唤你呢!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想代表月亮消灭它的感觉?省省吧,这可是父母的“一片苦心”呀!孩子,认命吧。

周末烦恼之四——家长都有管制癖

前三者都完了,总能好好休息一下了吧?NO,NO,NO!告诉你吧:“家长都有‘管制癖’!”就算你没事干,家长也不会让你出去的!他们呀,天生就有一种爱管别人的劲。让你看着别的小朋友玩耍,听着他们笑哇,笑哇。可望不可即。

如果你已经经历了这些考验,那你就已经“脱离苦海”,“修成正果”了!但是,我要提醒你:周末已经结束了!

写周末的作文400字 篇4

今天下午我们年级开展了读书游园活动。我们举行的第一项活动是“三国故事会”:同学们自主上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没有上去。但很多同学都上台讲了,讲得很精彩,奖品是一张明珠书店会员卡,真好!

第二项活动是“三国知识小问答”。我们一组一组同学排队抽奖,抽到什么题就说出答案。当到我前面一个同学的时候,她抽的那道题不懂,题目是:王允是怎样杀死董卓的?我想了想,马上举手说:“老师,我会,我会!”。老师让我来答,我激动地说:“连环计。”,老师看了看答案,惊喜地说:“你答对了,给你个夹子。”

“耶!”我高兴地跳起来。

第三、四项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分别是“古诗我会背”和“名言警句会积累”。排在我前面的同学纷纷都把礼物拿走了。轮到我了,我抽到了背诵《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我流利地背下去,得到了一张书签。来到“名言警句会积累”的活动地点,我抽到了最熟的'一句名言,一把尺子就亲而易举地到手了。

第五项活动是“同步阅读小知识”。我排队排队答了两次,第二次才答对了,得到了我最想要的圆珠笔。

第六项活动是检查背诵《笠翁对韵》的内容,我忘记了以背诵的内容,后面的内容还有印象,但奖品——橡皮擦离我远远而去了。

最后一项是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读一段话。我是第一个冲上讲台的,介绍的书名叫《巧克力的暑假》,是杨红樱的作品,我也最爱看杨红樱的作品了。奖品是一包改正纸。

这次读书游园会我总共得到六件奖品。明年的读书会,我要多读书,争取得到更多的奖品。

写周末的作文400字 篇5

由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构成的五指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也都失去了法力。每当周五放晚学的铃声一响,我真有孙悟空从五行山上被救的感觉。有如无穷的黑洞之中陡然射入一缕阳光,那一刻才意识到人生如此美妙。当我走出校门时,顿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似乎无穷的大,绿树、大地、太阳、天空好像都归我所有了。我又觉得自己同这一切消融了。

周末,我可爱的周末,你终于来到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住校的生活的确让我难以承受。

周末像是一杯上等的龙井,一丝清新,一丝香醇,让你回味无穷.;周末像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一份幽雅,一份恬淡,让你心旷神怡;周末又像是一本经典的书籍,一段交流,一段神往,让你迷恋其中。

周末的日子开始了,清早站在窗外听小鸟唱歌,看太阳起床,闻泥土的气息。饱饱地吃了早饭,打开电视机,电源一通就好像听到电视在对我说:“五天没见了,你好,伙计”。我们交流了一会,我觉得不过隐,因为总会有些广告来打扰我们。( )我干脆就把家里的影碟机请了出来,把自己买回来的“变形金刚”的碟片塞进了影碟机的嘴里……在这里,没有X、Y、Z了,没有这个公式了,也没有那个定理了,更没有那满天的试题了。

下午,我一个人漫步在林间,我为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高兴;我为一片偶然飘下的落叶悲伤;我为一棵刚长出嫩芽的小树喝彩;我为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叹息……

太阳又回家了,明天我又要去上学了,我真想弄根绳子来把太阳栓住,可那是怎样的妄想啊!太阳挥洒完最后一缕光辉,不情愿地离开了。我才意识到自己也该回家了,明天我又该上学了。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

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却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未来。这样的武断结论值得商榷,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看得时候又鼻子酸酸,眼泛泪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很久都睡不着,掉下不少眼泪

清明节假期,回家了一趟。五年没有回家过过清明了,今年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把江南的春天隆重地给我过了一遍。

鲜竹笋蒜苗红烧肉、刀鱼用筷子去肠、笋尖葱姜滚水鱼下锅、吃剩的鱼骨油炸、刚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烧卖、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饭、刚长出来的新葱做成的烧饼、芦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来下面、路边生机勃勃的各种野菜采来蒸,煮,配肉配鱼,怎么都好吃……

临走时妈妈说,你以后,清明假期都回来吧。于是,第二集里那句“中国人用食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深深戳中了我的泪点。因为现在的我,住在一个都市里,一年四季超市卖的菜都是一样的。越来越觉得,我被撕裂,被硬生生从故土扯开。痛苦不堪。

我深深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回家的那些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和妈妈去逛菜市场。人们挑选,购买,讨论食物,热火朝天。总是能在菜市场上遇到各种熟人,寒暄以后总是要介绍一番今天要做些什么菜。似乎这些就是一切的生活。我迷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贪婪地寻找,观察,勾勒。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该有多好,我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有多好。可是,我却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宽慰自己,故土,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桃花源。可是,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些人,用心耕种采摘果实,郑重为家人制作食物,品尝味道而满足的神情,我便想要流泪。这不就是我的故土吗?这些踏踏实实的日子不就是我迷恋的故土吗?这些从来不是桃花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许许多多的味道和记忆被这部纪录片唤醒

放学回来,外婆说,今天包饺子。记忆里的厨房便是一片永远也散不去的雾气;端午,外婆和妈妈会坐在厨房的门后,包粽子。大高压锅里是用酱油腌制好带着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猪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个粽子;夏天,外婆煮黄豆,发酵。在盛夏时节满院子的酱缸;蟹肥时节,女人们围坐在家里的八仙桌前,把一只一只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数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冻豆腐,火锅或是炖肉,都是无上的美味……

我也会是片中所说,那些过年过节才回家的孩子。我也将会成为一个飘泊的,永远的异乡人。故土不再是故土,食物和味道却已经成为我的烙印,他们促使我自己学做饭,寻找我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我愿,我的后代,不要再与故土分离。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3

在吊足人们胃口之后,CCTV于上周五终于开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因为有事错过首播时间,今天有点闲暇就迫不及待地在腾讯视频补看。第一集《脚步》里人物、故事和美食都来自农村和底层老百姓,编剧为什么这样选择,一种可能是因为编剧来自农村有强烈的乡下情节,另一种可能是因为比较偏爱不经繁复处理只经过简单加工的的食材的本味,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想,也许后面几集中会有改变。

舌尖上的中国这么受观众欢迎,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美景美食,更多是因为那些美食是人们记忆中故乡的味道,以及伴随着故乡味道的亲情故事,惹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该片就是抓住这一点在撩拨着远离故土的人们的离愁,抚慰着他们的别绪,让人味蕾大动、梦绕魂牵。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是: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一边流口水,一边流眼泪。故曰:名曰舌尖,实至心头!

除了美食和亲情之外,这一集电视片中还让我们看到农夫、麦客、渔民和养蜂人的辛苦勤劳和朴实无华,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分别时的酸楚和远离后思念,具有远超出美食之外的寓意。赶场为主顾割麦的麦客们,因为收割机械的竞争也许会成为最后一拨职业割麦人,这个古老的行业逐渐会退出历史舞台。在机械竞争面前失去赖以挣钱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虽然有些许的悲凉,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这些都是在歌舞升平的春晚类节目里不大能看得到的。故曰:名曰美食,实关民生!

第一集一个让我感动的情节是,渔夫杨世橹捕捉弹涂鱼的场景。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捕捉它需要花多年时间才能练就这一绝技。杨世橹在捕鱼的时间,在远处观望的女儿佩服地说:“爸爸,你老厉害咧。”杨世橹不无骄傲地回答:“当爸爸的就要能干的。”多么朴实的话语,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爸爸带着我和哥哥出去钓鳝鱼的情景,何其相似,不由得让我唏嘘感叹。父亲是家乡农具厂的木匠,但也是钓鳝鱼的高手

爸爸钓鳝鱼一方面是为我们三个孩子补充营养改善生活,有多余的时候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换点零钱贴补家用。哥哥和我后来都成为捕鱼捞虾钓黄鳝的好手,也是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学习的结果。现在父亲已逝,我们也都在养育着自己的孩子,靠专业知识和技术谋生来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做孩子们眼里“能干”的父亲也是我们的目标

这一集中印象比较深的另一个情节是,养蜂人老谭的妻子在他们星夜转场到下一个放蜂地的时候不无感概地说:“养蜂的乐趣就在于自由,不受人约束,我们就是享受这点自由。”养蜂人工作的餐风露宿和迁徙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四处漂泊的自由自在这一点却又让人心生羡慕而心驰神往。除了少数生活中的幸运儿,安逸舒适和自由自在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只能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偏爱而取舍和选择了。

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说:我们正经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国有句古谚:民以食为天。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对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的追求。“无自由,毋宁死”的声音曾经震耳发聩,生存和自由,同样重要,不过最好是由此及彼的和平渐进,正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乱象群生,不过人们珍视自由、追求梦想的那一天也不会太久远了。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

国产美食文化纪录片,一部让人欣慰的片子,是一个很好地开始,可惜太短了。

这部片子珍贵在其严肃纪实的手法,朴素地展示了手工艺人的价值,向观众呈现了全国各地特色文化。

我国的美食文化名镇四海,源远流长,赞美致辞难以言表。即使在工业革命的袭击下,国人仍旧保持逛集市,对食材的追求精益求精,延承创新了我们的国宝文化。

正如我所说赞美致辞难以言表,我所等待的纪录片不是歌功颂德的贡品。这部片子真正展现了全国各地的手工艺人,他们平常,踏实,延续着祖辈们的手法,耕耘,制作。这是有力度,有内涵纪录。

每一集,都有让我惊叹的新发现,或是从来没见过的美食,食材,或是从来不能想象到的制作方式。

如有不足之处,是篇幅比例上的混乱。每集45分钟居然囊括那么多的内容,相比片子表达中肯的前提下,相对草率,遗憾。比如,每集在一个宏大标题地下,或南或北的采访了很多不同手工艺人,厨师等,略显次序上的混乱。如第三集“转换的灵感”表述了:豆腐,奶酪,酒,酱油。每一种(除奶酪外)都是中国美食的代表作,用一集篇幅囊括,可惜。

本篇从头到尾几乎只有旁白,有时旁白过多歌功颂德,45分钟很珍贵,在纪实,或赞美中,我选择纪实。

时不时我很乐意听到手工艺人和旁白的对白,这样延续朴实的纪录手法,更生活化,也更有说服力。

我期待一个如此高质量的纪录片,每周都有播出,将本片作为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几千几万个无数的篇章描述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5

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南北方美食数不胜数。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中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读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后,让我对中国的美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让我产生了想去旅行想去品尝全国美食的愿望。

回想我也曾经也去旅行过,比如北京、青岛、南京、扬州、无锡等。但是我只是吃过肥而不腻的北京烤鸭,品种齐全的青岛海鲜,香鲜味美的南京盐水鸭,原汁原味的扬州炒饭。有好多旅游地点的美食我还没有品尝到,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扬州的鉴真素鸭、文思豆腐、清炖狮子头、扬州大包子。我还都没一一品尝过。忽然觉得有点遗憾,觉得应该去尝尝那的美食才不枉旅行一次。

喜欢吃美食,也喜欢旅行,因为我喜欢那种氛围,喜欢新的环境,喜欢历史的痕迹,喜欢品尝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果在烟雨的江南,撑着一只油纸伞,走在那雨巷,走在那白墙黛瓦的古典房屋之间,那定是另一种心情。或许还会坐上一叶小舟,走水路欣赏那江南的朦胧之美。或许还能坐在小楼上一边欣赏着朦胧的江南烟雨一边品尝着江南的特色小吃,例如翡翠烧卖、鲜肉汤包等。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呢!

中国由于历史悠久,不仅拥有烟雨的江南风景,还拥有独特的美食,我记得《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中提到了重庆的麻辣火锅,我也是个爱吃火锅的人,我喜欢火锅的味道,也喜欢吃起来酣畅淋漓的感觉。书中提到在重庆每家火锅店都有自己炒制底料的秘方,可见重庆的火锅味道多种多样。重庆的火锅不仅味道多种多样,而且菜品也是多种多样,传统的毛肚火锅以牛的毛肚为主。正宗的毛肚火锅的菜品用的几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莲白、蒜苗、葱节、豌豆尖等素菜。真想有机会去重庆品尝这等美食,会不会让人流连忘返呢?

从美味的火锅之都出来,是不是想来点清淡的食物呢!我想要是我还真想来点清淡的,例如美味的鲜笋。我去过黄山,那里有卖一种笋干的,食用前要在清水中泡上两三天,再用高压锅蒸。蒸好后即可用来食用,比如做成笋干红烧肉、老鸭笋干汤之类的。这种笋干的味道虽不如刚挖的鲜嫩,但口感也是极佳的。如果有幸去黄山旅行一定要带回来几包才好。

吃过了南方的火锅、笋干后是不是应该来点南方的主食呢!南方的烧麦口味不错,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烧卖包皮透亮,味咸椒香。糯米陷松软而不熟烂,粒粒可数。吃了南方的烧麦我才体会到,我在北方吃到的有多么不正宗,北方的烧麦馅是像小笼包馅一样,不似真正的烧麦里面是糯米。现在真想再品尝一次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烧麦。

南方的美食数不胜数,北方的美食也不少啊!北方虽没有烟雨朦胧之感,但是有粗犷豪放之气。给我另一种感觉,如果在白皑皑的冬天,屋外寒风刺骨,在屋内暖洋洋的吃着东北的酸菜炖白肉,那真是爽啊!酸菜炖白肉是以酸菜和猪五花肉为主要食材的东北菜,口味酸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效。我家冬天也会做酸菜白肉吃,我家虽不是在东北,但是我感觉酸菜的腌制方法与东北人家的差不多,《舌尖上的中国》也说了这个酸菜的做法,让我更加坚信了这点。我家在做酸菜炖白肉时还会放入血肠,血肠是现杀猪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在开水锅内稍煮凝结成血块,再将血块捣碎后灌肠,扎紧捆实即成。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血肠与酸菜和白肉放一起那味道别提多棒了,每次吃的时候都比较喜欢吃血肠,味道很是不错,这菜也是很下饭。

说了这么多的美食,我还没介绍我家乡的美食呢!我的家乡美食是驴肉火烧。驴肉火烧就是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驴肉火烧加羊杂汤一起食用味道再好不过,羊杂汤虽然不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但是我认为做得也是极好的。真希望我家乡的美食也能上《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古时不是有句话叫“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嘛!可想而知驴肉的美味,再配上我们那酥脆的火烧真是让人吃不够啊!

我想有时间不如让我们抽出时间去旅行一下,去品尝下天下的美食,或者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做一顿美味的佳肴犒劳自己一下,这样不是很好么。希望《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能出第二册,让我们更加了解天下的美食。我也希望以后再去旅行时能品尝到《舌尖上的中国》一书中提到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一书感动我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记忆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感受舌尖上的美味吧!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

在第二季中,很喜欢这句话:朴素,也是一种力量。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达的时代,导演陈小青通过中华传统美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岁月,还原了从前古朴的模样。

任何美食,现代机器都可以做出来,而且不会有人为的失误,一个模子刻出来,效率极高。但是,有些独特的味道,只会来自手工技艺,是不可超越的。用心做出来的食物,情感与时间火花般碰撞,是蕴含着人们的热爱与真诚,那种全心全意的心情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做的人,还是吃的人,都会因为这份食物而幸福。

从古至今,人们对食物,生活笨拙而缓慢的探索与发展,仿佛轮子在悠长的时间轴上转动,一点一点凝聚智慧,一代一代传承,造就了今天精彩纷呈的中华美食荟萃。对于那些智慧,我是感到震惊的。特定土地所赋予当地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不可思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在这片土地,他们既无奈又庆幸。

懂得吃的人,不一定懂得做。因此,人们可以边看边学知识,换一个角度对待吃这件事情,更能珍惜食物,尊敬这份智慧。虽然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中华美食,但是可以有一个较为宽的框架,相对整体的了解。通过了解中华美食,观众可以产生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该片有很多特写食物的镜头,多种角度的拍摄,交替衔接,观众隔着屏幕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新鲜食物的蒸腾热气与香味,那扑面而来的色香味俱全,看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导演也说过,就是要拍的人们馋,这也是他对镜头质量评判的一个标准。除了食物,还有关于人采摘、烹饪,生活的画面。独有的风景地形,家庭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片子更加接地气的联系到人们现实生活。时间流逝,多采用快镜头景色变化。渲染氛围,则是对特定动作的慢镜头。节奏错落有致,是一场完美的视听觉盛宴。

这才是真正的国产片,是真正值得骄傲与认同的自身的文化精髓,也唯有我们自己才能拍出来。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7

“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美食文化是人们几千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不像其它特色文化那样容易消失,只要这一地区还有人,那么这一地区的美食文化就不会消失。

近些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连续几个深夜,让无数人守在荧屏前,看得食指大动、口水涟涟。然而,作为纪录片,它不同于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亦或是能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 “比赛”形式。在本片中,中国美食更多的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变迁,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人与食物的关系已经达到密不可分的境界。《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人文关怀贯穿其中,用最质朴的表现手法展现那些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东西。

(1)自然的馈赠。对于餐桌上的美食,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本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辛勤劳动的人们神奇的食物。

(2)主食的故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貌,唯一相同的是作为中国人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转化的灵感。由豆腐、到酒、到酱,再到泡菜,那芳香浓郁的味道令人难忘。一坛坛、一罐罐的发酵,敏锐又果断地打造出食物的新境界,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它逾越了障碍,营造了条件把握了机缘,经历了失败。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自己掌握到的技术,转化的灵感是最大的智慧!

(4)时间的味道。腌腊、风干、糟醉、烟熏,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盐的味道,它来自时间,也来自人情。它已经在漫长的岁月里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等感情交杂在一起,才下舌头,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个是滋味,哪个是情怀!

(5)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由炊具的变化到菜式的变化,水火本是两家人,对立却又互相牵制,对于厨师而言,水火关系的调控,是他们技艺的展示。而厨房的秘密无非就是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

(6)五味的调和。甜苦咸酸辣,五味是评定一道“艺术”的关卡,亦是人生的滋味。甜是收获,是被认定的喜悦与幸福,不仅仅是对一道菜,更是一位厨师,一种文化的认可;苦是苦尽甘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咸是吃得苦中苦,厚重的味道也能得到味蕾的认同;酸是不堪纠缠而难以言说的苦难,然而在菜里它却是不可或缺的“画龙点睛”之笔;辣是坚韧与果断,尤以川菜闻名。

(7)我们的田野。不管是高山、平原、湖泊、海洋,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糯稻、海参、河蟹、芋头、青稞,农田还是菜园,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看天!”从餐桌回归大地,颇似头尾呼应的手法,也为《舌尖上的中国》画上圆满的句号……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根本。但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不同于其它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所以,美食是不分厨师等级,不分国界的,但是请别在接纳他国美食文化的同时,丢弃了属于你自己的乡土人情!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8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不仅是味觉和视觉的冲击,并且从这部纪录片拍摄方法和电视解说词等专业制作手法上面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

纪录片往往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侵入式”的方式在逼迫我们在接受纪录片所传达出的信息,往往我们会很难接受到纪录片中所传达出的一些深刻的含义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重要的是发现我们中国的地大物博和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在时下中国的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舌尖上的中国》所传达出的深刻含义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我们在欣赏纪录片的美食时更要注意纪录片所传达的信息。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纪录片拍摄的方法,在解说词方面上,语言更加的平和,画面上传达出的信息我们在观看时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

特别能感受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民的那种质朴的气息能够深深地感染者每一位观众,他们对待生活上面总是那么的简单,就是能让日子过得更好,简简单单的过好每一天的的生活,大家并没有因为时下浮躁的氛围而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许多看似很通俗的话,这些话往往很直白但是这些话却是那么的真实,往往最质朴的话语就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这部纪录片比起以往的纪录片,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从画面上来看反映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事物,这些事物虽然看似很平淡,但是更能显示出纪录片所想表达的含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介绍美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许许多多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事,这些事就包含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例如制作“黄馍馍”、采摘“竹笋”、挖“莲藕”等等。我们看到了许多美食制作过程让我们内心感动很多的感情。

《舌尖上的中国》同期声的运用给整部纪录片增色不少。特别是一些方言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部纪录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纪录片中的人们在制作美食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兴奋,他们的心情都可以表现在他们的言语中,这些看似非常“土”的方言虽然我们都听不懂,但是语言的表达让我们都很好的了解到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人们是非常享受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这些的同期声都十分的接地气,这部纪录片不是一味的高谈阔论,在声效方面,同期声会让我们觉得很平和,这样让我们很快的融入到纪录片的观赏中。

在这部纪录片中电视解说词和画面以及声效都配合的非常的好,所以在《舌尖上的中国》推出之后,获得了很大的反响。这部纪录片的的成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一定要要注意画面与电视解说词的搭配。不能让画面或者电视解说词盖过对方。另外下声效方面,事后的配音有时不如同期声所带来的反映好。纪录片的制作我们不仅仅要把电视解说词和画面相互衔接,更重要的是从画面和声效以及解说词中体现出一部纪录片的主题和所蕴含的的含义。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9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很受欢迎,很多朋友都在推荐,作为崇尚中华美食的饕餮,我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看完了整整7集的纪录片。看完后,觉得在感动之余,更耐人寻味

感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身在异国他乡,看到祖国的美食,那些熟悉的和以前并不知道的美食及其相关的文化习俗,让我倍感亲切。然而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的是,纪录片并不是以很系统的方式来介绍中国的美食,而是从一个更特殊的角度来介绍——美食与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写,挖藕人站在满是淤泥的池塘边,抱着刚挖上来的藕,充满成就感的微笑;云南边陲藏民冒雨上山挖松茸,及在之后拍卖松茸时充满焦虑的眼神;陕北大叔,骑车三轮车卖黄馍馍时,充满劳动自豪的话语。因此纪录片所写的美食,并非都如艺术品般的精致,而是从食物最本质的功能出发,着重了食物与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这部纪录片并不旨在全面地介绍中国的美食,而是想借美食来歌颂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其对食物的淳朴的追求,与当今中国充满食品安全事故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象是一种最终幻想,或者纪录片策划者想借此来唤醒人们心底最根本的良知?看到纪录片又介绍了很多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食物,我又想,策划者可能还想借此来团结全国各民族?

不管如何,这部纪录片的出发点是美好的,表达方式除了新颖,更重要的是让人感动,那种从最心底处,对诚实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提供的食物的感恩及人与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向往与呼唤,看到在纪录片里出现的那些淳朴而善良的人们,我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能感动到更多的人,还原食物及大自然本身所应包含的满足与真实。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0

暌违一年,在万千吃货翘首以盼中,姗姗来迟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与大家见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迅速蹿红。我虽未以吃货自居,怎奈朋友圈已被“舌尖”刷了满屏,终于还是没有战胜凑热闹的好奇心,开启了“美食之旅”。

空灵的镜头,精致的画面,醇厚的旁白和吻合情境的背景音乐,让我惊叹纪录片竟有如制作精良的传统文化电影!各种朴素低调的美食扑面而来,大有一番“大隐隐于平凡生活”的奇妙况味,让人味觉神经条件反射般活跃的同时,不由多思考一点。

“不论我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第二季第一集《脚步》在最后充满了哲学味道的旁白中划上句号,让人意犹未尽。

然而在镜头渐行渐远之际,我却有了别样的感受,《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系列名字取得太好,观众哗哗然追慕着“舌尖”而去,蜂拥徜徉在这美食的博览会之中,却发现原来讲述的终究还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是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生活、生存、奋斗的剪影,是个体在时代浪潮里的无奈与妥协,是平凡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最甜美的酥油蜂蜜,更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友爱,是对生命中原始渴望的追求,这样的情感,朴素却动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咸豆花的乡土味道,更是人生路上相互扶持的夫妻之爱,他们没有玫瑰花与巧克力的浪漫形式,而那一帧令人莞尔的“君爱妻”恰是风雨生活一路同甘共苦、默契包容的最好诠释,这样坚实而温厚的爱,亘古而隽永。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令人垂涎的海味,更是父母彻夜颠簸在浪尖讨生活的不易,是半世辛劳照拂子女安稳成长的良苦用心,无私奉献的父母之爱,无言更伟大!

在这里看见了令人动容的情感,也看见了时光迭代的辛酸无奈。寡居的鳏夫,在暮色火光之中独自以美味慰劳自己,只是美味无人分享会不会也减了滋味,老有所依何时从愿景化为现实?那个倚着窗子独自流泪的苗族女孩,是留守儿童群体的小小缩影,没有父母陪伴童年是不是人生记忆的缺憾?何以送别,唯有家乡味道与眼泪。她说:“我没有办法让他们留下来。”道出的是所有留守儿童的矛盾与心酸。麦客的生存空间正在一点点被现代化收割机蚕食殆尽,这个曾经辉煌的职业已近日暮,那些回乡的麦客的故事,让人觉得不甚唏嘘。后来看到媒体报道马万全的故事,丢下镰刀的马万全说不割麦了,想去打工。看!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仍在为生活一路打拼

在这里,不仅仅是美食色香味,更是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和尝不尽的酸甜苦辣。所以,我觉得将它定义为美食纪录片实在太过草率,他们只是以美食的名义,说中国人的生存百态。因美食之名,行的是人文情怀的呈现,带来的是观者对祖国各地美食的追捧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的连锁反应。

我虽未有相同经历,却时时因相同情感引发了共鸣,而潸然感动。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1

和第一季对比起来,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气了,展现了更加淳朴的劳动者们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一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感动。第一集中主要讲的是脚步,从追逐花期的养蜂夫妻,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的麦客们,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汉,捕捉十几米开外仅五厘米长跳跳鱼的爸爸……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叫做“家”的东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玛占堆这个人让我对于那些质朴的美食多了几分感动。为了给家里带去一份蜂蜜,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树上40米……那样一份简单美味的蜂蜜是白玛家里对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时代在变化,我们吃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愿这些淳朴和美食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感动。

二:舌尖上的中国

寒假,我在网上看了一遍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看到“舌尖”,想必必定是展示各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吧。想来所料不差,便尝试着欣赏了这个饶有趣味的节目。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2

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并且不以菜系进行划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一位家在湖北、现居北京的音乐人说,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国》跟“吃”就完全没有关系,“我对吃本来就不感兴趣,平时主吃素。这部纪录片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如何体现‘食物’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几集的纪录片里。”而这种食物和人的紧密相连,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很想家。”

吃是一种情怀,而看《舌尖上的中国》即是寻找情怀,寄托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耗时之长令我们咂舌,我们可以在每一集里都读到美食背后影藏的人的故事,每一个人物的深度挖掘,都是制作组用时间与汗水挖掘出来的,这也增加了美食的“重量”。

《舌尖上的中国》在镜头的运用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可以经常看到特写镜头的运用,在展现每一钟食物时,叙述某一个动作时,都较多的运用了特写。并且在拍摄人时,镜头的放低,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的敬畏。上山下海,只要是人能够到达、美食存在的地方,绝不吝啬对镜头的使用,也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制作组的用心,屏幕背后付出的努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可能拍摄了几遍甚至几十遍,例如拍摄采蜜人上树采蜜那一场景,真真可以是用艰辛来形容了,大山深处,安全措施也不到位,要经过多大的心理斗争才可以克服自己恐惧呢。

解说词和背景音乐的使用也恰到好处,随着人心情的跌宕起伏,时而欢快,大多是在美食上桌的时候,时而沉重,很多都是在跋山涉水时,需要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得到美味时。而解说词,一字一句,清晰明了。

《舌尖上的中国》的问世,体现了中国崛起中的某种文化自觉,反映出中国人由懵懂到清晰的文化主体性意识,这是一种由味觉记忆驱动的集体的文化认同。美食即文化,制作美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而展现美食就是传播文化,《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看到了真正的美食以及被忽略的美食,使美食成了文化的美食,相信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能得到很多人关注的原因。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3

这个纪录片我对它一直以来都算蛮有情感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它,并没有认为它的人物故事占比太多,其实正是有了这些人物故事我才更觉得有可看性。

中国人的情感文化已经绵延了几千年,它寄托于各种各样的形式中,可以说食不离情、情不离食。就拿我个人来说,我生于安徽、长于江南,我的骨子里早就烙下了江南饮食的印记,幸好如今也不算离家太远,饮食文化都相近,也算是一种幸运之事。不过我的骨子里可能是个对于食物文化包容性比较强的人,各地的食物不管是否正宗,我都愿意尝试尝试。

只不过囿于时间、地点和金钱无法实现,那么能有这样的一个作品能够让我见识到更多的世界、更多更广的文化也是极好的。只是吃固然能够唤起人内心的馋虫,但是真正让人感动的仍是寄托于食物中的情感,更何况有些食物的制作方式已经传承了千年以上,在千年以前是否也有人和我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享受一样的食物,这种情感的纽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跨越了思想和文化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得以感知。

今日是重阳节,按理说对于现代人,其实关于这个节日的记忆已经相当淡薄了,我们基本上已经忘记了应该用何种方式去纪念这样一个节日,可是食物不会,便是三岁小儿也明白今日该吃重阳糕了,这就是事物的魅力,它不仅仅拥有它原本的味道,更承载着人类赋予其千百年不变的情感寄托。

舌尖正是传递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它拍摄的手法厚重,也不会让食物的情感表达流于表面,很多人觉得舌尖关于食物的部分较少,或许是一带而过,并不详细讲她的制作过程,虽然有些可惜,不过事物总是在那里不是吗,比起食物,能够给我们展示那些我们并不知道的、知道了但丢失的传统制作方式,不也很好吗。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是谁又会再去了解我们是如何播种、如何收获,这些粮食蔬菜是经过怎样的工序被送到我们的餐桌上的,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奇迹,我们现在的旅游业主张回归农村、回归自然,自然与我们的食物是息息相关的,几千万公顷的梯田、各种各样的原始的耕作生产方式,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在干着我们闻所未闻的事情,正是这些奇迹才构成了我们整个的人类文明。有时候,能通过这样的纪录片了解到,也是非常可贵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4

中国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习俗还是食物。如今,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生活中充满了科技之气。也许,我们会感觉很幸福,但这样真的好吗?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就连美食,也没有从这悲惨的命运中逃脱。原本故乡亲切、熟悉的味道,转化为了陌生高贵的山珍海味。成百上千的人发疯似的品尝着这些华而不实的“人间珍品”,而不起眼儿的家乡菜,却被人们渐渐遗忘。只是因为家乡菜的样子并不华丽、美观。但他们哪里知道,越是珍贵的美味,看起来越是平常无奇。也许,当人们终于醒悟时,当他们再想品味家乡的味道时,那亲切、熟悉的香气早已随着时间,消失在这人世上。孩子的不舍,老人的落寞。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他们要的不是富贵,而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吃着团圆饭。但这真的是太难太难。这个愿望是多么地朴素,但朴素,却充满了力量,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美味、习俗、文化……难道真的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葬身海底”吗?五千年啊,也同样经受不住风风雨雨的考验吗?

无论怎样,昨天已记入历史,散发着或喜或悲的光芒;但明天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与非,对与错,全都要靠自己去编写。

但我们必须明白: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来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

前段时间,我看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其中的北京烤鸭充满向往。烤鸭营养丰富,滋味独特,令我垂涎欲滴。看我这么馋,爸爸妈妈真的带我去品尝了一次。

厨师把一整只烤好的鸭子放在特制的小推车里,推到我们餐桌旁边。它是枣红色的,油润发亮,香气扑鼻。看厨师片鸭肉是一种享受,只见他帅气地拿起刀,如闪电般地下刀了,在他的巧手下,每片鸭皮大小一样,薄厚一致。再下刀,片出的就不光是鸭皮了,还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鸭肉,看得我们口水直流。没一会儿工夫,他就片好了鸭肉,装进盘子里了。

脆脆的鸭皮,嫩嫩的鸭肉,简直就是绝配。

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包在荷叶饼里吃。荷叶饼有成人手掌心那么大,圆圆的、薄薄的,把几片鸭肉放在上面,蘸上酱汁,夹一根黄瓜条,或者加上几根葱丝,又酸又甜又脆。

烤鸭好好吃啊,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学着做烤鸭吃。这么好吃,怪不得能上《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呢。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6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好的美食节目,当然我也不会放过这本书。我不仅是被,书中的美食所吸引,更多的是从美食中体会到人生百态。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是啊,人们的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常常被凝聚在美食之中。一道平淡无奇的家常菜往往会成为味觉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你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当你怀念故乡时,家的味道也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家常》这一个章节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烧肉,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味觉与嗅觉的盛宴,还会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最淳朴的爱。

主人公紫玉的家庭并不富裕,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他们居住在15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四户合用厨房,但房租便宜,这就是他们的家。

我发现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章节里,有许多内容,其实与红烧肉并没有关系,和总是与食物本身不一样,偷偷在告诉我们什么。比如“五年来,父亲从没有来过上海。”我在这里会感受到,父亲争取每分每秒挣钱,想让紫玉过上更好的生活,表达出了无私的父爱。“五厘米厚的笔记已是第四本,女儿的专业课,妈妈从未缺席过。”妈妈记得如此细致的笔记,代表着他对女儿的期望,也代表着细腻入微的母爱。这样普通的红烧肉,凝聚了一家人的爱,我们家也是如此。

时间很快过去了,哥哥越来越大,已经不怎么爱说话了,每次回家爸爸妈妈都会准备丰盛菜品。也只有聚在餐桌上时,冷漠的哥哥才会找回一点热情,家里也会找回更多的温暖。

就像书中告诉我们的:“总有一种味道,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7

几经推迟的《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终于在18日晚21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腾讯视频也将播出。这档大热纪录片引发的关注度早已呈现,开播前几天,网友们就自发的在微博、朋友圈中表达了期待之情。

风格延续的解说词、不变的配乐,《舌尖2》开篇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然而与第一季的不同在题面上就见分晓了:《脚步》、《心传》,这些分集名比第一季的《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时间的味道》在主题设置更加形而上,其笔触也更多用到了情感酝酿和编织上,美食部分反倒被压缩了许多。这令不少搬着小板凳、备着零食等待“深夜报社”的小伙伴们意外的流下了更多泪水,忍住了口水。

涉及人物更多 情感元素更为突出

《舌尖》在众多饮食节目中脱颖而出,靠的绝不只是饕餮的美食,他一方面把美食深埋进最平凡的乡野民间,一边把食物上升到民族性和文化的高度,让观者不自觉的在舌尖上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性。

为了给弟弟上大学凑学费上山挖灵芝天麻的藏族小伙白马,东奔西走从事辛苦的养蜂行业的老谭夫妇,以船为家、奔波在东海上讨生活的渔民、行走在秦岭北麓平原的职业麦客,山东农村制作煎饼的老夫妇……较之上一季,《舌尖》用情感更为充沛的镜头,再度瞄准了这块土地上最可爱的劳动人民和食物间的质朴联系,让人们无法不仰视这些寻常人的身影。

节目播出中,网友不断表达着自己的理解:“《舌尖2》第一集和《舌尖1》相比美食显得不是那么主要了,突出的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在第一集中,食物的采集者、生产者、加工转化者都是由人来完成,故事加深了以人为主的叙事习惯,让人看到更为丰沛的人文气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舌尖上的中国》似乎更应该叫做《舌尖上的中国人》。

但也有观众认为《舌尖2》不及《舌尖1》的浑然天成,反倒是多了几分刻意:“完全没了第一季淡然乡愁的感动滋味,刻意煽情纠结人情乡味,素材太多展开太广,有些凌乱。”还有观众更加直白的指出该片缺点:“编得像走基层,形在意无存,主题之外承受了太多强加的信息和主观设计,画面够好,剪辑节奏太快。”

关注时下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也许是中国最后一批麦客的马万全们,无法撼动机械化带来的职业末路,片中苍天、麦田、裤带面、吼秦腔的壮美画面,竟然让观者不自觉的将这些场景与《白鹿原》的语境联系起来,职业割麦人的绝唱让观众感动不已。麦客,是中国千百年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半年来年只能在收割玉米的集结回家小住半个月,而这半个月,恰好是雷山鱼酱发酵成熟的时间,在即将离别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用鱼酱入菜的团圆饭,独自留守家中的小女孩李建英却黯然落泪,因为她没办法不让父母离开,临走前,她和哥哥为父母装了一坛鱼酱。候鸟打工族,是近年来中国人的巨变。

在《舌尖1》走红后,有人采访到其制片人,其中一位表示在播出前,他们曾对节目中隐含着的,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揭示而感到担忧,而如今,《舌尖2》已无必要将借美食寓社会的野心隐藏,仅第一季中,就流露出对空巢老人问题、中国农村6100万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它在记录下美食的同时,更将中国和国人的巨变用饮食串联,透着无奈与心酸,正如结尾文案所述:“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首集美食均出自民间 拍摄技术手段有提升

首集《脚步》中尚未出现专业大厨制作的精致菜品,所有美食均为受访的普通人亲手制作。其中的鱼酱炖稻花鱼、福建泉州萝卜饭、山东煎饼卷大葱引发了各籍贯游子们的集体思乡情,人们以在节目中发现家乡美食为乐,又籍美食抒发思乡情。不过,片中对各地美食的呈现也意外引发了南北吃货的争论,例如在四川养蜂夫妇老谭的饮食中,“豆花”是用来蘸香辣料吃的,而南方网友则延续了此前网络经典话题“南北食物甜咸之争”,他们在网络中玩笑称:“不要豆花下毒手!”、“竟然有人吃豆花不是甜的!”这类吐槽同样惹人发笑。

《舌尖2》运用了现今流行的支持4K的F55摄像机进行拍摄,画面细节上更为出色,而大光圈的拍摄也延续了对食物色彩的出色呈现,捕捉跳跳鱼的一段高速回放让观众感叹《舌尖》团队在拍摄和剪辑上的用心和专业,但也有网友指出了细节上的不足,微博网友小柴胡君表示:“白马为弟弟采集野蜂蜜,一度让我以为它抄袭了BBC《人类星球》巴亚卡人Tete为妻子攀爬百米大树采蜜的场景,只是拍摄技巧,机位摆放差强人意,接近树冠后主人公采蜜过程也已略过不计。”但他也同时认可了《舌尖》的制作用心:“作为一个美食节目来说不能奢求更多。”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8

中国的二月,洋溢着传统节日的安祥喜乐。表达和抒发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吃是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庆祝方式之一吧。那一年的春节,央视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今年春节,我读了《舌尖上的中国》。

一语天然万古新,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各种调料品和繁复的程序共同作用后的食物,喜欢享受天然食物。最令人难忘的食物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比如江南餐桌上常见的笋,尤其可以和肥腻的肉类脂肪形成的美妙的平衡。从小到大,每逢初春,爸爸就会做上海家庭饭桌上最常见的腌笃鲜,几片冬笋,几块排骨与咸肉和几个闲雅的百叶结,总也会让我食指大动,一种天然好滋味。

如果人生可以分段,大约分三段吧。在小时候,我还真是为了美食企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忙碌的父母才会有时间去为我们精心准备着可以与饭店媲美的美食。大约离过年前一两周的时间,我们根据通知去生活大院的各种地方帮父母排队领各种年货,一边感受着父母们之间愈来愈浓的过年气氛,一边和小朋友们尽情嬉戏。渐渐地从我家的厨房里会飘出各种美食的香味,我跟着我家的春节首席大厨爸爸做个试菜员,那些味道,那种快乐无法忘记,也不可能忘记。随着长大,我的需求也不再是停留在马斯洛的初级阶段,在心中传统的节日已不似儿时那般重要,但也许错失了人生一些重要的美景。而后时间还在继续,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依旧盼望着过年,虽然已不是为了美食,但心情是一样的。快乐容易在家里互相传染吧,盼着过年,盼着看春晚,甚至让我有一个念头”好好学烧菜,早日自己为一家老小烧一桌年夜饭”,就像当年同样也是婚前厨艺小白的父母,为了让一家人有个美食春节,尽力去学做菜,在实践中慢慢提高厨艺。因为孩子,重温了儿时过节的快乐,体会时间的味道,传承家庭文化。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个与美食有关的故事,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时间,人类感情的故事等等。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这些故事构建了食物的历史,也构建了每个人每一天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珍惜食物,珍惜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9

每逢周五,对于“吃货们”来说,必不肯错过21点准时端坐在电视机前守候收看《舌尖上的中国2》。这个一档关于吃的记录片,最近特别的“热“特别的”火”,要是谁没有看过的话,哈,一定会被人笑话”out了"。

对于“小吃货”的我来说,怎好错过,如此“饕餮盛宴”呢,为了更好地收看《舌尖上的中国2》,我还特意温故了一遍《舌尖上的中国1》。我记得有一集是介绍杭州的一道名菜---西湖醋鱼,让我对西湖醋鱼有了深入的了解:西湖醋鱼作为杭州派别中的代表菜,要选用西湖的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让鱼儿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厨师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三四分钟是烧得恰到好处的时间。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道鲜嫩酸甜。肉滋别具特色。仿佛透过屏幕,我已经闻到了它的酸中带甜,外焦里嫩,肉质鲜美,恨不能马上咬上一口尝尝,·····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的流下口水来。作为一部“高,大,尚”的美食纪录片,搜罗到中国从南到北的万种美食,不仅仅是美食,还有感动的瞬间,总有触动泪点的瞬间。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在介绍中国传统的美食,还是在介绍美食所承载的文化:不仅是美食的视觉盛宴,而且还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最有感触的是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追逐花期的养蜂人:跋山涉水采集野生香菇的老汉:特别是一个叫白马占堆爬上高高的树上取蜂蜜的那一段,看着取到蜂蜜时品尝时的甜,更多让我感受的是苦涩,他们的辛苦:还有那些手工割麦的麦客们····舌尖上的中国,不仅牵挂着我们的味蕾,也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泪腺,我原来还对《舌尖上的中国2》的广告词有所怀疑,不甚理解,为什么要准备好纸巾擦口水和泪水。直到看了以后,才有所明白·····

感动和幸福其实是一体的,有过感动我们才会发现,幸福弥足可贵:简单而淳朴,真实也感动。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光内容和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解说词也屡屡打动我,例如“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饺子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中国人的习惯里,无论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吃饭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关于主食的故事。”

第二例子:第三集转化的灵感片尾一段文字: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第三个例子:第四集时间的味道中的“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和“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第四个例子:第五集厨房的秘密中的“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因为土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所以,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第五个例子: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的“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1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录片,从饮食的角度启迪人生。大学毕业前就听说这部纪录片风靡网络,但真正驱使我观看的动力是听朋友说“片中几乎一半内容都与云南有关”,身在异乡的我忍不住便决定一饱眼福。

看了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后,我只想到了一句话: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家乡。作为云南人,我有幸从小在美丽的自然风光环绕下长大,在丰富的美食给养中长大,自从高中毕业离家去上海读大学,每年仅有两次回家机会,如今工作了,离家更远,很可能一年才得回家一次。

在许许多多人眼中,云南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恐怖的毒枭。我曾因自己来自云南而自卑,曾嫌弃家乡经济落后。随着我思想逐渐成熟,我为自己对家乡的偏见感到惭愧。我懂得:云南,我的家乡,不应和其他经济发达的省市拼GDP,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国家宏观部署,它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强省。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能较好地保存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而这是当代社会最稀缺的!

看到片中找松茸的卓玛,我想到了终生在农村耕作的爷爷奶奶,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无论我走到何处,最开心的是看到别人知道我是云南人时诧异的表情,“怎么可能,你普通话说得那么好;你的英语说得那么好;你居然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来……”没错,我是云南人,我离开家乡不是嫌弃它落后,而是那里的生活过于安逸,年轻的我要追求挑战与超越,我要让云南人的名字传遍中国,传到海外。总有一天,“彩云子弟”会回家……

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无论是采摘松茸的卓玛、出海打渔的林红旗、年迈的鱼把头,还是挖藕的兄弟俩,亦或是种笋的老包、阿亮,研制火腿的诺邓父子……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为了生活干着平凡的事业。但正是这些生活简朴的中国人的辛勤劳动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一道道人间美味。

感恩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来形容,是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自然是我们人类真正的母亲。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2

央视一部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全社会的追捧和赞誉,总是没能静下来仔细观赏这部传奇纪录片。偶然一天,看见了一本同名的书籍,极大地引起了的我的兴趣。细细品来,还蛮有滋味。

一直对食物有一种执着,执着地相信食物传递给味蕾的信息会被大脑封存,味道是有记忆能力的。世界上的国家借着其独特的味道在历史中轮回。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味觉倾向和饮食习惯。而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为一种文化和习俗,这便使得我们流连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而中国,坐落于东方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这里有稀奇的山珍,这里有令人回肠的美食,这里有包含生活五味杂陈的味道。

不知你有没有察觉过,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嘴里常常提到的关于某种记忆,其实大都来自我们的味觉。食物是带有很深的记忆的。食物于我的记忆,可以说是的儿时记忆,是家的记忆,是亲人的记忆。

总记得,小时候奶奶会在过年时在饺子里包上各种各样的东西。看着大锅里的饺子煮的咕嘟咕嘟的,由衷地欢喜。妈妈会教我包饺子,现在长大了,就学着给父母包饺子。在儿时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这样,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会想起父母家人,都会想起那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永远忘不了那个味儿。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代代相承,他们传承给下一代的东西,下一代也会继续传承下去。就像饺子,就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种记忆,一种食物的记忆。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看上去似乎都很相似,可以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和那弥漫在城市上空的味道了。每个城市,每个种食材,每个味道,其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这许多故事构成了一个友情有味的中国。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种思考,一种脱离食物作为充饥果腹以外的意味。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从古代文人雅士吟诵的美食诗句到现代每每被人们提到的“食文化”,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文字积淀构成了一场永不散席的文化盛宴。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