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全新的自我
我们常常说“真善美”。只要你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有很精彩的道理在这三个字里面。是啊,世上的万物如果没有了一个“真”字,何谈“善”、“美”!无论多么残酷的现实,只要拥有了真实的品格,就让它具备了脚踏大地的资格。虚幻的理想,无论多么奇幻美好,都是站不住脚的。请不要用“理想的我”,来贬损“真实的我”。真实的我,也许不是十全十美,但却自有强大的魅力在其中。
让我们来看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我抱歉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能带给你骄傲,只能带给你烦恼。但是,我却无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母亲,我从混沌无知中来,在我未曾要求生命之前,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存在了,今天这个‘不够好'的‘我',是由先天后天的许多的因素,加上童年的点点滴滴堆积而成的。我无法将这个‘我'拆散,重新拼凑,变成一个完美的‘我'。因而,我充满挫败感,充满对你的歉意,所以,让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吧!”
这封信里多次提到了“我”,几个不同的“我”。“不够好的我”,在无法变成母亲喜爱的“完美的我”之时,她吞下了整瓶的安眠药。
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绝笔。她的名字叫乔伊斯。
乔伊斯念书时数学不好,一次只考了20分,老师发出了“严加督导”的通知单,要求乔伊斯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盖章。乔伊斯惶恐不安,回到家中,看到备受宠爱的妹妹正在哭泣,原来妹妹的数学考了98分,没有得满分,心中懊恼,父母一左一右地正在劝慰她。熬到深夜,乔伊斯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母亲说,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像你妹妹?!乔伊斯冲出家门,决定死。她写下了上面的遗书。写完之后,乔伊斯找到母亲的安眠药,把药统统吃了下去,七天以后,才苏醒过来。
这个悲凉的例子,也许能说明,如果没有办法把“真实的我”、“理想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高度统一起来,悲剧的幕布就从此拉开了。很多分裂的人可以活着,却像一个坏掉的西瓜,外表光滑地绿着,瓜瓤在切开的一瞬间甚至比正常的西瓜还要鲜艳。只有当你凑近时,才能闻到腐坏的气味。
心理能力需要长久的修炼,所有的人生经历,都会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统一稳定、淳厚的自我形象系统。那些负面的体验,就像砍下的蔷薇丛,如果你抓到是刺,手会鲜血淋淋;如果你把花枝放入水中,在适当的护养之后,就会闻到芳香。
健康的自我形象,会导引我们走向自尊自信自爱的人生。那时你将发现,你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神奇和安全。我们就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些勇敢,多一些聪慧,多一些轻装前进的勇气。你就会思索你的这个“真我”,和别的人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在哪里?真正的目标在哪里?你能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自己的优势上,朝向矢志不渝的目标奋进?!
你可以试一试塑造全新的自我!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了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被一种不寻常的需要推动时,那么,奇迹将会发生。疲惫达到极限点时,或许是逐渐地,或许是突然间,我们超越了这个极限点,找到了全新的自我!”詹姆斯继续解释道:“此时,我们的力量显然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并感觉到难以言表的轻松。”同样,我们拥有了高度自律的能力,我们也将拥有詹姆斯所描述的那种跨越“疲惫极限”并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
世上只有两条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标并成就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力量和坚韧。力量并不属于大多数人,它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坚韧从来不负众望,因为它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足够的坚韧?答案便是,在我们实现了设定的目标时。否则,我们还不够坚韧!
我们应该预见到可能的挫折,但是,我们千万不要错误地把挫折视为失败。所有成功人士都必然经历过挫折,他们与那些“失败者”的区别仅在于他们的不屈不挠和有一得必有一失,正所谓鱼翅与熊掌不可兼得。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你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你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励志文章www.lizhidi.com)譬如,你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职业,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当你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自己所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唯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人生价值)。
四十三岁的密比先生是一家大型广告代理商的会计主管,他告诉我,虽然自己很喜爱广告,并且在广告行业待了20年之久,可是,他还是意识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合。
“我知道这份工作很不错,”他说,“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违反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工作造成的;他认为长此以往会对我的心脏、腹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多年前,我同样为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工作,负责一家饲料公司的策划,学到了很多饲养牛的知识,我学得越多我就越喜欢它。”
“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就感到自己很笨。我在大学念了6年书,就是想要从事这一行,只有大傻瓜才会把3.5万美金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在我的朋友中,丹尼尔•麦金是一个富有理想色彩的人。他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了神学本科和硕士课程,但是却并不想在所学领域发展。然而,多年来的教育,为之花费的费用和精力,以及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觉得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所学的知识。
在他硕士毕业的第一天,他就陷入情绪低谷中,他不断地问自己:我该如何发展,该如何重新塑造自己?我想进入商界,但谁又会要一个拥有神学学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呢?手中的学位让他进退两难。
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从事业和生活的角度,密比先生和丹尼尔•麦金的考虑是理智的。但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尴尬和困境呢?值得我们认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