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独角仙的优美句子
2.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3. 绝境殊不远,湖塘直吾庐。
4. 无双锦帐郎,绝境有林塘。
5. 幽人还绝境,谁道苦奔峭。
6.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7. 绝境久蒙蔽,芟萝方迨兹。
8. 忘餐二绝境,取意铸陶钧。
9. 行行问绝境,贵与名相亲。
10.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11. 空山不难到,绝境未易名。
12. 山翁称绝境,海桥无所观。
13. 绝境何人识,高亭万象含。
14. 绝境宜栖独角仙,金张到此亦忘还。
15. 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
16.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
17. 绝境与谁同,飘泊南庭老。
18. 灵鹤产绝境,昂昂无与俦。
19. 念兄独立与世疏,绝境难到惟我共。
20. 异才偶绝境,佳藻穷冥搜。
21.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22. 绝境非身事,流年但物华。
23. 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
24.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25. 绝境应难别,同心岂易求?
26. 膺门不避额逢朱,绝境由来卷轴须。
27. 战争中我们陷入绝境之时,大家只能合力奋战。
28.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9.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0. 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
31. 为文通绝境,从宦及良辰。洛下知名早,腰边结绶新。
32. 信醉乡、绝境待名流,供行乐。
33.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35. 也知绝境终难赋,且喜闲身得纵游。
37. 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
38.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
39. 仁坊标绝境,廉守蹑高踪。
40. 乘船浮鹢下韶水,绝境方知在岭南。
41. 一个人不被逼到绝境就不能看到美景。
时间让我看清了很多。
赠我空欢喜,留我独角戏。
如果我说我很爱你‘你会舍得离开我吗?
祝福的话,要我怎么备注。
2o11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我为你 能爱得比风沙更狠 。
工资就像大姨妈、一个月一次、一个星期左右都没了 ,
沉默不是我为你难受就是你难受。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我说我没有骗你、你能给我一句我很信你吗?
只要你安好,那便是晴天。
我可以为仅存的奢望,放弃一切。
你会明白的、我也会知难而退的!
恨老天少给老子生了一双翅膀。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几个弯想到你。
为什么每次我想给迩的时候 , 迩都说我不要 ?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外衣 独角 尖头
灵敏 漂亮 霸王 有趣